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该皮瓣可修复足背近1/2及足底近3/5的软组织缺损。结论 该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尤其是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踝部及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自1999年6月~2003年6月,对足部、踝部、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者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6例。面积最大12 cm×7 cm,最小5 cm×3 cm,平均8 cm×5.5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个月~3年,皮瓣质地较好。[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部、踝部及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2007年以来,我科对5例足踝、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前重视心理护理、术前评估、体位训练等,术后注重皮瓣的观察、患肢的放置及详细的出院宣教。结果:5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局部感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色泽正常,功能、负重良好。结论: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足跟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而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小腿远段、足跟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 ,采用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 ,切取皮瓣面积最大 8cm× 10cm ,最小 4.5cm× 5 0cm。 结果 临床应用 7例 ,皮瓣全部成活。 结论 此皮瓣血运可靠 ,切取简便安全 ,覆盖范围大 ,可有效地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6.
自 Masquelet等于 1992年首次提出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概念后 [1 ]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在国内外有了很多报道。足跟软组织缺损临床上较为多见 ,我院于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3月间开展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 5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 5例 ,均为成年男性。年龄 18~ 5 1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 2小时~ 3周。其中右足 3例 ,左足 2例 ,均伴有跟腱、骨及关节等深部组织外露 ,其中合并感染、跟腱粘连 1例。致伤原因 :烧伤 2例 ,撕脱伤 1例 ,电击伤 … 相似文献
7.
8.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总结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经验,探讨小隐静脉的不同处理方法对该皮瓣成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共53例,小隐静脉未作特殊处理25例;分别于外踝水平行小隐静脉结扎23例及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5例。结果对小隐静脉未作处理的病例,术后皮瓣坏死1例、部分坏死3例,均有较明显臃肿;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臃肿。随访6个月~1年,前者有明显色素沉着者5例,其余皮肤颜色及质地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血供可靠、解剖恒定,是修复小腿远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对小隐静脉的不同处理方法对该皮瓣成活及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小腿、足背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9例,其中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烧伤(包括电击伤)创面及瘢痕切除后创面11例,慢性溃疡3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2cm×20cm,蒂长5~12cm。结果本组27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淤血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游离植皮愈合。术后21例经3个月至5年随访,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两点辨别觉为10~15mm,平均12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适应证明确,操作简便,无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需吻合血管,且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易于封闭,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2003年至今,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前部骨外露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足趾缺损1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或骨缺损、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8~84岁,平均36.7岁。其中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5例,跟腱外露8例,外踝溃烂1例,足跟外露伴跟骨骨髓炎6例,跖骨慢性骨髓炎1例,足背皮肤癌2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切取面积5.0cm×2.0cm~18.0cm×8.0cm。12例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19例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1例中29例完全存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瘢痕愈合。经2~51个月随访(平均27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12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患者,感染控制,无一例复发。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皮瓣解剖简单、血供可靠,手术成功率高,是临床上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13.
带神经血管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优选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供区皮瓣,使修复后的创面在功能和形态上得到更好的恢复。方法采用8.0cm×4.0cm的圆形足底带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6例患者,随访最长时间6年,术后效果满意。结论用足内侧带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在形态及功能上接近于原有组织,感觉得到恢复,不易形成溃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足踝及胫前软组织缺损采用腓肠神经逆行皮瓣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腓肠神经逆行皮瓣修复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缺损大小3cm×4cm~8cm×11cm。结果有1例发生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清创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2年,3例外形臃肿,但均恢复正常的劳动。结论腓肠神经逆行皮瓣的血管恒定,变异小,不牺牲主要血管,蒂部可有足够的长度,可恢复局部的皮肤感觉,操作安全,供区不残留功能障碍,是修复胫前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趾展肌肌瓣修复足部偏外侧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8例足部偏外侧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28~65岁,平均42岁。左足5例,右足3例。足跟部溃疡2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致肌腱、内固定物外露1例,碾挫、挤压伤致足部偏外侧皮肤软组织坏死5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1.0 cm~8.0 cm×2.6 cm。病程30 min~26个月。2例细菌培养呈阳性。入院后清创换药9~15 d,待感染控制后采用大小为5.6 cm×1.5 cm~7.6 cm×1.8 cm的小趾展肌肌瓣移位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7例小趾展肌肌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4 d发生肌瓣部分坏死,对症治疗后肉芽生长良好。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9~21 d肌瓣表面新鲜肉芽生长良好,取小腿内后侧刃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肌瓣创面。一期皮片游离移植修复肌瓣创面1例,二期修复7例;修复术后皮片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1个月。创面外形、质地和感觉恢复满意。两点辨别觉为16~23 mm,平均19.5 mm。1例足跟部溃疡患者负重行走出现表皮磨损。1例术前腓骨长、短肌腱部分坏死者出现足外翻、肌力下降,其余患者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小趾展肌肌瓣移位修复足部偏外侧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对供区损伤小,不影响负重,创面外形、弹性好,感觉恢复好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骨外露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皮肤坏死及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12cm×8cm,最小6cm×5cm,平均9cm×6.5cm。结果8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满意,外观佳。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蒂部减张皮瓣处理方法对远端蒂皮瓣成活及外观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2月,采用蒂部减张皮瓣的方法利用远端蒂皮瓣移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7~58岁,平均31.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机器绞伤9例,外科感染3例,肿瘤切除后1例。缺损部位:胫骨下段7例,踝关节12例,足部5例,手掌2例,手背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19 h,平均10 h。创面范围5.2 cm×3.8 cm~14.0 cm×5.8 cm。远端蒂皮瓣切取范围5.5 cm×4.5 cm~14.5 cm×6.5 cm。供区直接缝合6例,游离植皮21例。结果术后蒂部减张皮瓣均顺利成活。3例术后7 d远端蒂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1例行游离植皮,2例切除坏死皮缘后直接缝合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术后2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质地、外观均良好。结论应用蒂部减张皮瓣可促进远端蒂皮瓣成活,并改善修复后外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蒂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6年2月至2010年3月,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的联合蒂,沿腓肠肌内侧头血管轴切取皮瓣,顺行移位修复膑前及胫骨上段皮肤及软组织缺损7例.皮瓣切取范围8.0 cm×8.0 cm~12.0 cm×10.0 cm,联合血管蒂长1.8~3.0 cm,联合血管蒂发出位于腘褶皱以远10.0 ~ 17.0 cm,距后正中线2.0~5.0 cm的范围内.结果 6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发生皮瓣远端表浅干性坏死,面积约1 cm×2 cm,经换药后逐渐愈合.随访6~ 15个月,无任何并发症,肌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蒂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且不牺牲主要动脉,切取面积大,转移距离长,为临床修复髌前及胫骨上段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修复手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方法 根据掌背动脉的解剖特点,设计以第二、三掌背动脉为蒂的肌腱皮瓣、骨皮瓣、肌腱骨皮逆行移位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结果 14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皮缘部分坏死,经拆线、换药后伤口愈合。术后3周开始系统功能练习,9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6个月,皮瓣柔软有弹性,外形佳,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绫第二、三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血运可靠,并含有感觉神经,手术操作简单,用于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