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母类药材的性状鉴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唐生斌  唐小鹏 《中药材》2002,25(5):321-324
目的:为贝母类药材的性状鉴别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贝母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伪品等进行了性状特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贝母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伪品之间在性状特征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结论:性状特征的不同点可作为它们种与种之间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贝母植株不同部位的药材性状及粉末的显微特征,为推广这一药物资源提供了鉴定依据,为新疆贝母的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法和显微鉴定法。结果描述了新疆贝母的药材性状以及粉末显微特征,并绘制出粉末图。结论新疆贝母的药材性状及粉末显微特征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域横跨亚热带、温带、寒带,所产贝母品种主要有两种,一名川贝母,又名青贝、尖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和甘肃贝母或棱砂贝母的地下鳞茎。前三种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称“松贝、青贝”,后一种药材称“炉贝”。有诗云:“松贝细圆怀抱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的生药学差异。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的生药学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浸出物测定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中醇浸出物含量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对二者总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在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有明显的相似;薄层斑点数目、颜色及Rf值方面也明显相似;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总生物碱含量基本一致,但人工栽培伊犁贝母药材醇浸出物含量比野生的要高。结论: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生药学差异不显著,在临床上,为栽培伊犁贝母代替野生伊犁贝母药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1)
目的: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筛选出湖北贝母较优的种植模式。方法:对厚朴林下种植湖北贝母及单作湖北贝母两种种植模式下湖北贝母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性状构成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除叶长、叶宽外,其余性状均表现为林下模式大于单作模式;地上部分性状叶片数、叶长与株高显著正相关,地下部分性状与地上重均显著正相关;新生根数、须根数、鳞茎重、须根重及地上重在第1主成分特征向量中载荷因子较高;须根数、新生根数、鳞茎重、须根重、须根长、地上重与第1排序轴显著正相关。结论:林下贝母生长状况优于单作贝母,即林下种植模式更适宜湖北贝母的生长,在实际生产中应优先考虑。地下部分性状新生根数、须根数、鳞茎重、须根重是反映湖北贝母生长状况的主要指标,后续试验设计时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6.
川贝母性状及混淆品与伪品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贝母其来源按药材性状分别习称松贝、青贝和炉贝。市场常见混淆品及伪品有珠贝、湖北贝母、光慈菇、土贝母、平贝母、伊犁贝母、天山贝母。  相似文献   

7.
贝母为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常用中药,《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有川贝母、平贝母、浙贝母、伊贝母。现在市场上的贝母品种繁多。而且差价大,以川贝母价格最高,由于众多原因,从性状、显微、理化上不易将它们区别开。我们利用同科同属的贝母所含  相似文献   

8.
川贝母及其混淆品东贝母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鉴别市场上常见川贝母的伪品东贝母。方法:采用性状特征、显微鉴别、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真伪鉴别。结果:混淆品东贝母从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方法鉴别比较与川贝母均不相同,两者薄层色谱的斑点位置存在很大差异。结论:混淆品东贝母为川贝母的伪品,不可作川贝临床药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于太白贝母的适用性。方法:采集太白贝母野生及栽培品,收集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利用性状、PCR-RFLP鉴别法、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分析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的区别。结果:从性状上看,太白贝母栽培品与伪品往往非常相似,较难辨别;通过PCR-RFLP方法可以正确、客观的鉴别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基于ITS2 的DNA条形码方法进一步验证了PCR-RFLP法的准确性。市场上太白贝母的伪品多为伊犁贝母。结论:PCR-RFLP鉴别法可准确鉴别太白贝母与其伪品;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较多,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0,(2)
目的:建立秋水仙与其误用品新疆贝母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与薄层鉴别的方法。结果:秋水仙与其误用品新疆贝母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秋水仙药材真伪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川贝母最新试验研究结果进行描述,为川贝母药材鉴别方法提供一定提升思路。方法:用性状观察,薄层色谱研究,含量测定方法对川贝母药材特点进行详细描述。结果:1)栽培品与野生川贝母在性状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栽培品鳞叶表面的颜色偏黄,有皱缩,稍粗糙,青贝的个体较大(可达4 cm);2)实际上市的栽培品中具松贝性状特征的,主要源于暗紫贝母,具青贝性状特征的主要源于川贝母、瓦布贝母和太白贝母;3)川贝母的薄层色谱特征主要与植物基源有关,有效成分结构类型相似但细微结构有差异;4)具有松贝特征的栽培品与具有青贝特征的栽培品的总生物碱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建议将川贝母"栽培品"细分为"松贝栽培品"和"青贝栽培品"2种规格以便市场管理和临床应用,对川贝母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现行标准中总生物碱含量限度提出了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贝母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冰岚  陈宗良 《中药材》1999,22(1):16-17
本文对东贝母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紫外光谱、薄层色谱作了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浙贝母药用历史悠久,散见于中医历代文献。但由于贝母品类繁杂,其功用主治易于与其他贝母混淆。近现代以来,有关浙贝母的研究层出不穷,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有了深入了解。文章从正名、中药学特征、植物学性状、近现代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浙贝母进行综述,以梳理其药用源流及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4.
贝母的名称贝母的别名很多,如蝱, ,苦花,商草,空草,空菜,药实,勒母, 勒母,母龙精,瓦珑斑,游冬蔌母等。其鳞茎如聚贝子,故名贝母,日人又称为母栗。尔雅释草: ,贝母,根如小贝,圆而白,花葉似韭。尔雅疏:诗云‘言采其蝱’。陸璣曰:蝱、今药草贝母也。贝母的原植物及生药性状贝母为百合科Liliaceae的百合亚科Lilioideae(Lilieae)的鳞茎,是多年生草本,春季抽茎,高  相似文献   

15.
张翔  李文涛  段宝忠  黄林芳 《中草药》2018,49(9):2140-2146
目的建立基于品质特征的贝母类药材品种分类。方法采用本草学、生态学、中药学、植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以及结合生物计量学等方法开拓性地对中药贝母地理生态分布、性状及化学成分等品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贝母药材进行分类。结果结果表明贝母类药材可分为"浙贝""川贝"2个系列,建议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归为川贝系,浙贝母、湖北贝母归为浙贝系。结论对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同类多基原品种中药的"分"与"合"及贝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常用贝母类药材鉴别方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母系百合科(Liliaceae)植物的干燥鳞茎,为临床化痰止咳的常用中药材。贝母类药材来源复杂,品种繁多,地区用品各不相同,这使得贝母商品混杂;另外,由于贝母资源短缺,商品价格较高,一些不法分子用其他类似的药材混充贝母销售,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混淆品。正确鉴别区分贝母的正伪,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实际生产、使用中所用的鉴别方法主要可分为传统鉴别方法和现代鉴别方法两大类。前者包括基源和性状鉴别;后者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等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1],其中以松贝质量最好,价格高.川贝母为常用名贵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由于川贝母疗效显著,需求量大,又多系野生,货源长期紧缺,不法分子为谋取高额利润,经常掺入伪品,致使川贝母质量严重下降.本文将介绍川贝母正品及其常见的伪品、混淆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药材市场,川贝母供应曾一度紧张,所以价格上涨。笔者曾在河北省安果和本溪等地区见有药贩子以光慈菇冒充松贝进行销售。光慈菇不但价格低,而且有毒性物质这不仅不能保证用药准确、安全、有效,而且容易胎误病情。这里将药材松贝与光慈菇作一简单介绍,供读者参考。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的干燥鳞茎。按药材性状的不同而区分,一般称暗紫贝母为“松贝”,甘肃贝母为“青贝”,梭砂贝母为“炉贝”。其中松贝的质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导数光谱法鉴别东贝母和伊贝母东玉宝黑河市中医院(黑河164300)付玉恒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黑河164300)东贝母和伊贝母(新疆贝母)均为百合科植物的干燥鳞茎。。因二者性状相似,效用不同,商品价格相差悬殊,故临床上常发生误用,冒用现象。笔者应用一阶...  相似文献   

20.
离体培养条件下伊犁贝母四倍体诱导及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选育四倍体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新种质,为高产、高生物碱含量的伊犁贝母育种打下基础.方法 以鳞茎诱导出的不定芽为材料,将其接入含有2%二甲基亚砜、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液体MS培养基诱导四倍体,利用处理后不定芽表型变化及染色体计数筛选鉴定四倍体伊犁贝母.结果 成功获得了染色体加倍的伊犁贝母新材料,其中以含秋水仙素400 mg/L浸泡24 h效果最佳,四倍体诱导率达到33.3%,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对照相比,二者在表型性状、显微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结论 四倍体植株体型大、生长优势明显,离体条件下利用不定芽诱导多倍体是伊犁贝母倍性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