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毫针浅刺针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针灸临床上,有需深刺取效,亦有只宜轻浅而刺可获效者,除了因证而施,常因施求部位所限或某些针法是以刺皮部为目的而必须用浅刺针法者。一般对于浅刺所用手法往往视为简易,实为谬误。兹就浅刺法之源流、常用手法以及针刺形式,作一初步探讨。1《内经》浅刺针法简析综观针灸医学的发展,就针刺方法来说无疑是随着针刺工具的改进而发展的。《内经》九针的规范使针刺操作和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为针灸医学奠定  相似文献   

2.
傅云其 《中国针灸》2003,23(9):505-505
86例尿潴留中 ,男 60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64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 0天。其中属于手术后尿潴留的 5 4例 ,产后尿潴留的 1 8例 ,其余1 4例均为外伤或推拿整复后引起的尿潴留。取穴 :关元 (下腹部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下 3寸 )。方法 :关元穴常规消毒后 ,用 2 6号 5寸长毫针斜刺进针 (与皮肤体表呈 3 0度角 ) ,大幅度提插捻转 ,针感以求放射至会阴部 (即男子到达龟头 ,女子到达阴蒂 ) ,取得针感后再给予较强刺激提插捻转 ,间隙行针 (即提插捻转后留针片刻再行提插捻转 ,动静结合的方法 ) ,约 3~ 5分钟出针 ,每天 1~ 2次。…  相似文献   

3.
手法是针灸取得效果的重要方面,因而针刺手法的学习是学习针灸的一大关键。作者较系统总结了自己学习针刺手法的重点体会。针灸医生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强健的体魄和仁爱的心,针刺时治神,博采众家之长并勤学苦练。具体的练习方法:冥想练习、空抓、练功、习针如吸和实际操练,重视双手。  相似文献   

4.
根据针刺过程中毫针针体在人体定位中的运动特点.发现毫针针刺过程中有先后依次出现的5步操作是必不可少的:透皮进针、透皮后进针、行针、留针和出针,其它一些手法如各种补泻手法都是在此5步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毫针的实际操作,将进针过程明确分为透皮进针和透皮后进针,并且把毫针针体在定位中的运动特点作为一手主线贯穿,内容交代清楚,概念更为明确,易于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毫针速刺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9例颈椎病患者给予推拿结合毫针速刺法治疗,疗程2周。结果69例患者总有效率为lOO%;治疗前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为(21.79±4.93)分,治疗后为(2.32±1.68)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推拿结合毫针速刺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毫针双手同刺法是笔者应用左、右两手各持一毫针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通过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此法具有选穴少、易得气、疗效好等特点。现总结如下,望同道斧正。选穴要点双手同刺法进行针刺时,对机体的刺激量大,一般选穴不宜太多,每次只选取2~6穴。术者根据病情选取本经、表里经、或其它相关经脉上的穴位,重点突出特定穴、阳性点和良性点等穴位的应用。左、右两手同  相似文献   

7.
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索一套合理的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毫针刺法技能教学现状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尚存在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手法的操作特点和要求等问题,故尝试在传统的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基础上配合使用针刺手法测定仪.对实时采集的131名学生手法考核的参数和图形以及120份问卷调查等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提示传统模式与手法仪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合理的,也提示在手法技能训练中要加强基本手法的训练,尤其要注重捻转手法训练.  相似文献   

8.
王根君  倪方利 《新中医》1995,27(2):31-32
火针配合毫针围刺法、透穴法治疗瘰疬20例王根君,倪方利自1983~1992年,我们用火针配合毫针围刺法、透穴法治疗瘰疬2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最小年龄ll岁,最大40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2年。生于颈部及耳后的18...  相似文献   

9.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是目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一项新的尝试,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本文以 "毫针刺法"为例,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针灸教学中的应用,课堂上采用模拟医院中医康复病房,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操作比赛,选出明星选手等方法.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枯燥和呆板,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快乐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毫针刺法为针灸临床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目前对腧穴毫针刺法的描述较为粗略,更缺少常用难针腧穴其详细术式的内容,本文从形态结构较为复杂的头面颈项部选取15个有代表性的临床常用难针腧穴,逐一介绍其毫针刺法术式及其注意事项,以供学习和研究毫针刺法参考,借此强调对刺手法术式的具体描述,以促进针刺手法规范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1].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我科在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取热刺法是指通过获取针下热效应而达到治疗虚、寒性病证目的的毫针针刺操作手法。为对取热刺法进行深入地研究,笔者试用中医工程技术,对其进行了图形的表达与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仪器  相似文献   

13.
我从 94年开始采用毫针围针法治疗腱鞘囊肿至今共 37例 ,现将临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7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性 36例 ;女性 1例。年龄最大 45岁 ;最小 2 7例。发病部位全在腕关节背部 ,其中 2例属手术后复发。囊肿直径最大约 4.5cm ,最小 3cm。2 治疗方法首先在局部常规消毒 ,然后用左手拇、食指将囊肿部皮肤绷紧并加以固定。右手持针 ,用 2 6号针 ,先从囊肿最高点直刺 ,刺破肿块。然后在囊肿前、后、左、右四周边缘 ,以 45度角向囊肿部各斜刺 1针 ,留针 2 0分钟 ,摇大针孔出针 ,最后挤压 ,排尽粘液。每日治疗 1次 ,连续…  相似文献   

14.
毫针浅刺配合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瑞萍 《光明中医》2011,26(2):297-298
目的 观察毫针浅刺配合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急性期,先用TDP照射15分钟,然后取0.5寸毫针浅剌患侧穴位,手法宜轻,勿提插捻转,留针10分钟,一日一次.恢复期,病程7日后仍用毫针浅刺同时加TDP照射,留针25分钟,或加用电针,或针后加拔火罐,每日一次.结果 1~3天就诊的平均康复时间为9天,最短时间...  相似文献   

15.
毫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青光眼验案三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应泰老师是甘肃省中医学校高级讲师 ,甘肃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在近 50年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中 ,善用针药并治内外妇儿诸疾 ,余有幸被列为张老门墙 ,亲聆教诲 ,受益匪浅。拾得毫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青光眼经验之点滴 ,现列举一二 ,简介如下。案 1 荣某 ,女 ,2 2岁 ,1 996年 1 0月 2 0日初诊。自诉近 1 0余日来 ,头痛头晕 ,双眼发胀 ,视力急剧下降 ,注视灯光时有彩虹环。经某医院眼科检查眼压为 42 mm Hg,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现症 :头晕头痛 ,尤以右侧为甚 ,双侧眼珠发胀 ,视物模糊 ,时有恶心 ,但无呕吐 ,心烦 ,舌质略红 ,苔白微腻 ,脉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毫针浅刺法配合推拿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失眠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治疗组给予毫针浅刺法配合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愈显率62.22%,治疗后1个月愈显率71.11%,对照组治疗后愈显率40.00%,治疗后1个月愈显率35.5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针浅刺法配合推拿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末,耳穴疗法在以针刺为主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如埋针、电针、穴位注射;60~70年代,出现了磁疗、超声、激光、音频、贴膏及耳压等;80年代以来,更发展了魔针、耳灸盒、苇管灸、蜡灸及耳体电失衡治疗等,耳穴疗法一直沿着提高疗效和无痛的方向不断创新,尤其是耳穴压丸法(简称耳压法),因其基本无痛,可由患者自行或家属帮助揉压刺激耳穴,不仅代替针刺,且起持续刺激作用,对发作性疼痛、哮喘、失眠及小儿遗尿等尤为适用,故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18.
毫针斜刺拨法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30例临床观察310004浙江省杭州市红十会医院陈松泉310006浙江省杭州市第一医院章惠陵软组织损伤,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或运动疗法每均有效,但在临床常常遇到慢性患者久治难愈,一些患者诉出针后...  相似文献   

19.
杨子雨 《中医杂志》1992,33(10):38-39
强调在针刺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守神善微”,对提高针刺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用性强,具有可操作性与趣味性,是医学院校学生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中医课程之一。但在毫针刺法实训教学中发现,由于手法熟练程度和紧张怕痛等原因,大部分同学在针刺练习中自身练习和同学之间相互练针这一环节上,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练针效果,学习兴趣和效率也因此大打折扣。笔者提出,是否可以在毫针刺法练习中指力练习、手法练习之后,自身练习和同学之间相互练针之前再加入一个环节———在针刺模型(一种模拟人皮肤、肌肉的弹性和韧性的特殊针灸模型)上练针,以期实现在纸垫和棉团上练针向人体身上针刺练习的有效过渡,保持学生对《针灸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以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