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任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77-4779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诊治的8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起病经过、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头颅CT及MRI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临床转归等,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86例结核性脑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脑压、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4例;49例合并颅外结核。经强化抗结核、激素等综合治疗,79例病情好转出院,4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3例死亡。结论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以及抗结核治疗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游建友 《中外医疗》2012,31(31):58+60-58,6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大都呈现出慢性或者亚急性起病,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为48例,好转为18例,12例没有好转,自动出院或者转院进行治疗,2例死亡。结论患者的脑脊液特点以及头颅CT或者MRI检查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一个重要的指标,早期诊断以及科学合理治疗可以有效增强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脑脊液和影像资料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32例CNM和35例TBM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前脑脊液和头颅CT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热多为轻-中度,头痛剧烈,视神经乳头水肿多见,结核性脑膜炎可合并有脑外结核,发热多在39℃以上;脑脊液检查显示CNM表现为压力高,葡萄糖含量下降明显,而TBM表现为脑脊液蛋白质升高较明显,CSF白细胞增多不如TBM显著;两种脑膜炎的头颅CT改变亦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脑脊液和头颅CT表现可以为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确诊有待于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防治所收治的51例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96.08%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1例。经正规抗结核治疗,恢复良好33例,恢复不理想18例,死亡2例。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63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6年9月在该院诊治的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63例临床资料。结果63例结核性脑膜炎中脑膜脑炎型最多;多数在脑膜刺激征期;脑脊液不典型者占31.7%(20/63);头颅CT或MRI检查多数显示有脑积水(26/47)。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以及试验性治疗是提高诊断率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与及时合理的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及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和头颅CT或MRI特点.结果 隐脑颅内压(360.0±51.7)mmH20,脑脊液葡萄糖含量(1.3±0.9)mmol/L,PCR-TB阳性率0%,抗结核抗体阳性率15.3%,与结脑颅内压(259.5±91.6)mmH20,脑脊液葡萄糖含量(2.1±0.9)mmol/L,PCR-TB阳性率56.6%,抗结核抗体阳性率5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者在临床症状、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氯化物和头颅CT或MRI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与结核性脑膜炎不易鉴别,容易误诊.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并行多项指标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提供帮助.方法 对结核性脑膜炎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特别是早期表现各异,各项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需综合分析判断方能确诊.结论 提高临床医生对小儿结核病的警惕,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动态观察脑脊液检查和头颅CT检查结果,是早期诊断TBM和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收治53例结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呕吐,腰穿、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压增高,脑脊液蛋白升高、糖低、氯化物低为主要特征,多数结脑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结论 提高对结脑临床特点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颅高压症状和脑膜炎症状突出,脑脊液细胞数多呈中等程度升高,细胞学为混合细胞反应,生化政变为糖低、氯化物低、蛋白增高。结论脑脊液的变化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长期不间断的治疗是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4例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常规头颅CT扫描及增强扫描对24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及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CT平扫异常表现为(1)蛛网膜下腔渗出,鞍上池、环池、侧裂池变窄、模糊,甚至消失.(2)脑积水.(3)脑梗塞.(4)脑炎.(5)脑白质水肿.结论 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很大,在做脑脊液检查时应进行CT检查,最好CT平扫+增强,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CT扫描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永勇  徐梯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402-1403
目的探讨CT扫描阴性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及CT扫描阴性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首次CT扫描阴性的原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CT及脑脊液检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首次颅脑CT扫描均阴性,17例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和1例颅脑CT复查后证实为原发性SAH。结论CT扫描阴性的原因与受检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CT诊断技术及CT设备分辨率等因素有关。CT扫描阴性不能排除原发性SAH,应及时行腰椎穿刺检查或CT复查明确诊断,同时加强CT医技人员培训,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脑囊虫病ELISA试验、CT及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LISA囊虫试验、脑CT及MRI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临床确诊的42例脑囊虫病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ELISA囊虫试验、脑CT及MRI结果。结果:ELISA脑囊虫试验血清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率均为54%,脑脊液抗原阳性率为60%,抗体阳性率为15%,抗体假阴性率为85%;血清及脑脊液囊虫抗原阳性一致者46%,抗体阳性一致者35%。42例脑CT/MR检查中,40%患者病灶呈局灶性分布,60%患者病灶呈弥漫性分布;大部分(93%)患者脑CT/MR显示活的囊尾蚴病灶与死的囊尾蚴病灶并存。脑CT及MR两者均进行扫描的患者11例,其中2例CT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其余病例CT及MR病灶部位基本一致,但MR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CT。结论:目前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必须依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CT对脑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结核的CT征象及CT对脑结核的诊断和分型价值。方法:对临床资料、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为脑结核的47例住院患者进行CT头颅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47例脑结核患者CT影像改变的共40例,检出率85.1%,按照结核病变部位分为脑膜型13例,脑实质型10例及混合型17例。并对脑结核CT分型诊断与病理对照进行讨论。结论:CT检查能为脑结核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理形态提供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心钠素水平与临床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脑脊液(CSF)中心钠素(ANP)的测定及其动态观察,发现其与化脑临床并发症、病原学及头颅CT影像学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在病程初期及恢复期分别抽取脑脊液测定其心钠素含量。结果 ANP值在化脑时下降趋势,其下降水平不同,临床所表现出的并发症不同,以脑脓肿、脑室管膜炎ANP值最低;从病原学上分析肺炎双球菌、嗜血流感杆菌ANP值最低。头颅CT出  相似文献   

15.
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霞  李彤  张育恒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8):461-462,467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剧烈头痛的相关因素,探讨SAH后头痛的发病机理,为头痛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多种途径。方法制定头痛程度量表,根据CT分析SAH的出血量以及脑压、脑脊液(CSF)改变与头痛程度的关系。结果CT显示阴性或阳性结果均出现剧烈头痛;SAH头痛程度与CSF发生血性质变有关,而与血性程度无关;脑压在30KPa以下时,头痛加重不明显;当脑压升高超过30KPa时,头痛明显加重(P<0005);用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能显著改善头痛。结论发生质变的血性CSF引起蛛网膜下腔广泛的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头痛的重要原因,高颅压是SAH头痛的次要因素,出血量导致高颅压引起头痛,可能与头痛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39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及15例对照患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进行了测量。与对照组相比,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脊液中NSE明显升高且与CT扫描梗塞面积相关,6例经随访6月后诊为多梗塞性痴呆(MID)的患者脑脊液NSE亦较其它22例无MID患者为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支持脑脊液NSE是有用的脑缺血生物学指标,中风后痴呆脑脊液NSE研究的重要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脊液(CSF)中催产素(OT)和生长抑素(SS)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 CSF 中 OT,SS 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脑梗塞病情重者 OT 含量明显高于轻者.头颅 CT 示脑梗塞体积大者 OT 和 SS 含量又显著高于体积小者。结果提示,OT 和 SS 可能参与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故测定 CSF 中 OT 和 SS 含量可反映缺血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应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对35例脑囊虫病人脑脊液(CS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嗜硷性粒细胞、激活淋巴细胞、浆细胞进行分类分析,并与其中23例的CSF猪囊虫ELISA及头颅CT扫描比较。结果提示,CSF细胞学异常(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嗜硷性粒细胞的增高),特别在ELISA阳性和CT扫描正常者中对本病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三者配合检测,能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s report a case of pneumococcal meningitis which recurred 3 times in a Taiwanese boy due to spontaneous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fistulas. The first time occurred at the age of 2 years, and the second episode presented as meningoencephalomyelitis at the age of 6 years 10 months. Studies including serum levels of immunoglobulin and complements,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ronal crani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were negative for a specific etiology. The third episode of meningitis developed 2 months after the second episode. Repeated immunological studies and high-resolution CT of paranasal sinuses and temporal bones were negative. Technetium-99m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Tc-99m-DTPA) radionuclide cisternography revealed abnormal retention of radioactivity over the right mastoid area. Neurosurgery was undertaken to seal the dural tear and pack the petrosal fissure. Two years after surgery, he has had no further CSF leak age or meningitis. Tracing back the history, there was no head injury, cranial surgery, brain tumor, or hydrocephalus, which might have created CSF fistulas. Primary spontaneous CSF fistulas constitute the most reasonable diagnosis. In cases of recurrent bacterial meningitis, underlying anatomic defects should be carefully evaluated if there is no immune defe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内科综合治疗经验。方法:根据早期头颅CT显示SAH部位,对69例原发性SAH患者采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尼莫通、止血药等药合用和/或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进行综合治疗。结果:SAH死亡率21.74%,发病时有意识和或精神障碍、尿便失禁、高血压病者预后较差。早期头颅CT显示SAH部位在大脑半球表面沟裂、中脑周池、桥池、环池或脑室内者预后较差,且容易继发脑损害。结论:根据早期头颅CT显示SAH部位选用综合治疗措施,能够降低死亡率、减少继发脑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