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又名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势凶险,后遗症严重,往往危及生命一、10种人要特别注意预防中风1.性格急躁.这类人易冲动,脑血管常处紧张状态,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大.2.有家族史.中风有一定遗传倾向.3.高血压患者.80%中风患者有高血压病.4.糖尿病患者.1/3 中风患者有糖尿病史.5.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2.
中风,亦称脑血管意外,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与健康的中老年人常见病.中风亦可分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形成、脑梗塞).中风患者即使有幸存活,仍有约1/3的人会留下半身不遂、说话吐词不清、痴呆等后遗症.目前已知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症是引起中风的高危因素.有学者指出,高血压病是导致脑出血的祸根,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脱落是诱发脑梗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风先兆是中风发生前的危险信号,也是积极预防中风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正确认识和掌握中风先兆的症状,辨证施治,终止中风先兆的发展,对降低中风发生率,避免偏瘫甚至危及生命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兹对16例中风先兆症的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都知道,冬天是中风的高发期,却不知,暑天也容易发生"热中风". 天气热,人体出汗过多,会导致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血流不畅,引发血管堵塞. 中暑VS热中风 中暑跟热中风很相似,都有头晕、头昏等症状.一些患者还可能同时出现中暑和热中风. 如何辨别?记住"中风12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与降低中风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0~87岁254例病人进行14C呼气试验,将HP( )者随机分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随访观察2 a.结果 127例治疗组中,1例中风,中风发病率0.79%,观察组:7例中风,中风发病率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6,P<0.01).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使中风发病率下降4.72个百分点.提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中风又名"卒中",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有着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与"风"善行善变的特性相似,故以中风命名.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疾病,可属"中风"范畴.  相似文献   

7.
中风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病率在不同季节是不同的.据上海市的一项调查发现,一二月份中风的发病最高,如前以色列总理沙龙就是在1月4日中风入院的;智利前军政府领导人皮诺切特则于12月18日中风. 气候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在环境的变化,恶劣的气候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发生紊乱.骤冷的气温、体内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易使原来已有病变的血管发生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资料显示,患心脑疾病的中老年人,有10% ~ 20%的死亡诱因为便秘,中风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1].发生便秘后,由于粪便在体内停留过久,肠道内细菌的分解、发酵和腐败,产生毒素,导致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烦躁不安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过度用力排便,反射性地引起血压或颅内压升高,诱发急性左心衰甚至脑疝,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减轻中风患者便秘症状,改善中风后便秘程度,成为护理中风患者工作重心之一.笔者对中风后便秘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按摩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如果不幸发生中风,即使抢救及时,也多留下瘫痪、失语或痴呆等后遗症,导致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对待中风,我们必须“防”字当头.那么,如何防患于未然呢?要诀之一就是随时留心自身的感觉,一旦出现中风的预兆,及时就医.临床医生告诫我们,以下这些“蛛丝马迹”,为您拉响了中风警报.  相似文献   

10.
正中风是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据最近统计显示.我国现有中风患者7000万人,每年新发中风200万人,每年中风死亡人数为165万,即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中风、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中风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死最为常见。中风往往表现为突发面部、手臂或下肢无力或麻木,特别是单侧;突然意识障碍,说话或理解困难;突然单眼  相似文献   

11.
人们往往认为中风是老年人才得的病,其实不然,现在中青年人患中风的越来越多了.据统计,全国每年有200万-250万新发中风患者,青年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9.77%,而且中风还有继续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风又名卒中,以产生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现中医中风表现者,均可参照中风辨证论治. 中医学在治疗中风的历史中,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渐形成了"风、痰、瘀、虚"等为主,以"火热、腑实、毒损"为补充的辩证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常把发生中风的原因称为危险因素.有些情况或疾病一定会引起中风的,称为绝对危险因素;有些情况或疾病可能会引起中风,称为相对危险因素;只和中风有间接关系的情况或疾病,称为附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老年患者及中风"欲病之人"制订出具有中医特色的干预方案,评价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防治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年到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并符合中风"欲病之人"共683例随机分为治疗、对照两组,两组均按照西医常规给予降血压、血脂、血糖,改善心功能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在原治疗基础上运用中风防治的KY3H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加以干预,临床观察1年.结果 中风先兆症状发生率明显减少,全身性疾病的量化指标稳定,偏颇体质的转归率提高.结论 运用中风防治的KY3H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加以干预,使中风先兆症状发生率明显减少,全身性疾病的量化指标稳定,偏颇体质的转归率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后遗症系中风发病半年以上而某些临床症状、体征未能消失.中医认为中风的形成,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原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临床如能正确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结合笔者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浅析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中风是"脑卒中"的俗称,是由于颅内供血动脉的急性缺血或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目前,中风是世界上第三大致死原因."中风"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缺血性"中风",因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或脑部中的动脉被其中的血栓阻断或封塞而导致的,约占"中风"的8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及时的将那些潜在的急性卒中患者转入急性卒中中心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于病人的护理来说.我们将怀疑中风的的转诊病人转入急性卒中中心的3种转诊途径:救护车医务人员使用的是快速救护协议和中风的识别仪器进行面部、手臂和语言测试后转诊;初级保健医生(PCDS)转诊;以及从急诊室(ER)转诊.方法 记录在6个月内所有疑似急性中风转诊病人的特点,最后的诊断结果和入院延迟情况.结果 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结论 急诊部门和PCDS误诊中风是很常见的.医护人员通过脸部、手臂、语音测试可以提高中风的诊断的准确性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董国红 《现代保健》2011,(35):115-116
目前随着自然环境、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负担和痛苦.针灸在中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眼针自1973年彭静山教授发明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本人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眼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风又叫卒中,医学上称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一个人如果不幸发生中风,即使能及时抢救化险为夷,也多留下瘫痪、失语或痴呆等后遗症,导致病残及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患中风的中老年人常发生这样的感叹:"咱不怕死,只怕瘫".  相似文献   

20.
中风 每年入冬以后,各医院急诊科的中风患者骤然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