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醛固酮是左心室肥厚的主要致病因子,有效抑制其生物合成可防治高血压左室肥厚.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醛固酮合成及其相关基因CYP11B1和CYP11B2表达的作用,以及其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可能途径.设计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实验对象,以正常血压的WKY大鼠为对照,完全分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各组间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用12周龄雄性正常血压WKY大鼠10只为对照组,将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为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方法丹参酮ⅡA组经腹腔每天注射1.5 mg/kg丹参酮ⅡA,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相当容积的蒸馏水.实验12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心肌标本,心肌组织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和CYP11B 2mRNA表达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实验12周后各组大鼠心肌组织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CYP11B1和CYP11B2基因的mRNA表达量比较.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和正常血压WKY大鼠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醛固酮含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6±0.014),(0.031±0.010),(0.018±0.009)ng/g,P<0.01,0.05],丹参酮ⅡA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②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93±0.016),(0.088±0.024),(0.043±0.012)ng/L,P<0.01].③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CYP11B1基因的表达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74±0.138,2.533±0.127,1.973±0.102,P<0.05).④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CYP11B2基因的表达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73±0.106,1.024±0.113,0.786±0.121,P<0.01,0.05),丹参酮ⅡA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⑤各组大鼠心肌组织CYP11B1和CYP11B2及参照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带的位置与理论值相符.结论丹参酮ⅡA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应可能与其下调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2的表达水平,减少心脏局部醛固酮的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ⅡA抑制醛固酮生物合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醛固酮是左心室肥厚重要的致病因子,有证据提示中药丹参提取物能够干预醛固酮的生物合成。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材料:实验于2002—11/2004-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用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20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丹参酮ⅡA组,每组10只。方法:丹参酮ⅡA组经尾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溶液1.5mg/(kg&;#183;d),高血压组给予相当容积的蒸馏水。给药12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心肌标本,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GAPDH基因扩增引物表为内参照,分别测定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 mRNA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 mRNA表达水平。结果:20只大鼠被纳入实验,并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两组大鼠心肌CYP11B1及CYP11B2基因表达的定性分析:以100bp Plus Ladder为Marker,分别在440bp,461bp及336bp处可见清晰的扩增条带,DNA测序证实为CYP11B1,YP11B2及GAPDH的编码基因片段。②两组大鼠心肌CYP11B1及CYP11B2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丹参酮ⅡA组CYP11B1及CYP11B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0.924&;#177;0.121,1.343&;#177;0.132,P〈0.05;1.017&;#177;0.119,1.675&;#177;0.126,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直接下调心脏局部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 mRNA表达,抑制心脏局部醛固酮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背景醛固酮是左心室肥厚重要的致病因子,有证据提示中药丹参提取物能够干预醛固酮的生物合成.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材料实验于2002-11/2004-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用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20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丹参酮ⅡA组,每组10只. 方法丹参酮ⅡA组经尾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溶液1.5 mg/(kg·d),高血压组给予相当容积的蒸馏水.给药12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心肌标本,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GAPDH基因扩增引物表为内参照,分别测定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 mRNA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 mRNA表达水平. 结果20只大鼠被纳入实验,并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两组大鼠心肌CYP11B1及CYP11B2基因表达的定性分析以100bp Plus Lad-der为Marker,分别在440 bp,461 bp及336 bp处可见清晰的扩增条带,DNA测序证实为CYP11B1,YP11B2及GAPDH的编码基因片段.②两组大鼠心肌CYP11B1及CYP11B2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丹参酮ⅡA组CYP11B1及CYP11B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0.924±0.121,1.343±0.132,P<0.05;1.017±0.119,1.675±0.126,P<0.01). 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直接下调心脏局部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 mRNA表达,抑制心脏局部醛固酮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2 0只 ,分为两组 :高血压组、丹参酮ⅡA组 ,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丹参酮ⅡA12周。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以GAPDH为内参照 ,测定两组心肌CYP11B1、CYP11B2的mRNA表达量。结果 丹参酮ⅡA组CYP11B1及CYP11B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 (0 92 4± 0 12 1vs 1 343± 0 132 ,P <0 0 5 ;1 0 17± 0 119vs 1 6 75± 0 12 6 ,P <0 0 1) ,GAPDH的mRNA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丹参酮ⅡA治疗可抑制心脏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武汉地区汉族高血压人群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 3 44C/T多态性与血浆醛固酮 (pAldo)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 RELP技术对 10 6例武汉地区汉族高血压病人的CYP11B2基因 3 44C/T多态性进行分析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0 6例武汉地区汉族高血压病人的血浆醛固酮水平。结果 :武汉地区汉族高血压人群CYP11B2基因 3 44C/T多态性以TT和CT为主要基因型 ,C等位基因较少见 ,其频率为 0 2 5。高血压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在CYP11B2基因 3 44C/T的 3个不同基因型组中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武汉地区高血压人群的血浆醛固酮水平与CYP11B2基因 3 44C/T多态性相关 ,且高醛固酮水平与C等位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原癌基因c-fos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所完成。①将100只出生后1周内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24h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未加入任何药物;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215;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ⅡA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预先加入1&;#215;10^-6mol/L丹参酮ⅡA作用30min后,再加入1&;#215;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0766—200010);血管紧张素Ⅱ+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预先加入1&;#215;10^-6mol/L缬沙坦后,再加入1&;#215;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ⅡA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215;10^-5mol/L丹参酮ⅡA;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215;10^-6mol/L缬沙坦。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②持续加药作用7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 mRNA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①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使心肌细胞蛋白总量增多(P〈0.01),预先加入丹参酮ⅡA或缬沙坦作用30min,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P〈0.01)。②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后,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合成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177;97),(1205&;#177;75)min^-1,P〈0.01],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本身对心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没有影响,但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P〈0.01)。③在培养液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作用30min后,c-fos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预先加入丹参酮ⅡA或缬沙坦作用30min,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P〈0.01),而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本身对原癌基因c-fos mRNA的表达无影响。 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与其抑制了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衍生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及p-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3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取ld龄新生清洁级Wistar乳鼠10只。雌雄不拘,取心室肌组织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将细胞均匀地接种于6孔培养板,每孔2mL。第3天将培养的细胞分为5组,即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2,10。50μmol/L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给予血管紧张素Ⅱμmol/L进行心肌细胞肥大诱导。在此基础上,丹参酮ⅡA磺酸钠2,10。50μmol/L组再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以上浓度为培养基内终浓度。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用Western-blot测定p-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观察各组心肌细胞总蛋白质含量、[^3H]-亮氨酸掺入测定结果、p-JNK,MKP.1蛋白表达。 结果:①用刺激因素处理24h后,2。10,50μmol/L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总蛋白含量明显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65.38&;#177;1.26),(53.41&;#177;3.63),(48.42&;#177;2.61),(80.42&;#177;3.28)μg/孔,P〈0.05—0.011。②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后,2,10,50μmol/L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心肌细胞合成速率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140.52&;#177;12.04)%,(120.58&;#177;8.72)%。(111.88&;#177;10.06)%,(163.04&;#177;11.38)%。P〈0.011。⑧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后,2,10,50μmol/L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p—JNK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145.96&;#177;11.98)%,(133.04&;#177;6.54)%,(116.56&;#177;11.61)%,(167.04&;#177;12.72)%,P〈0.05—0.011。④丹参酮ⅡA磺酸钠(10μmol/L)显著上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在40min时达到高峰达(132.16&;#177;7.88)%,随后下降,在60,80min分别为(110.72&;#177;10.94)%。(104.32&;#177;9.55)%,(P〈0.01)。 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机制可能与上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降低p-JN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 EMILIN1、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组),另选取血压正常的健康自愿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基因多态性的对比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分别检测两组EMILIN1基因SNP位点和CYP11B2基因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患者组患者EMILIN1基因rs2304682位点上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则比健康对照组低;CYP11B2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发现,患者组(CYP11B2)-344 T/C基因多态性中TT基因型、T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CT 基因型、C基因频率则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ILIN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CYP11B2)-344T/C位点上等位基因T的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俊  郑智  熊玮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1):820-822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并研究其对心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丹参组和高血压组,每组6只。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应用HE染色、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和面积、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和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丹参酮ⅡA治疗可抑制左心室肥厚(LVH)的发展和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但收缩压无明显改变。结论长期应用丹参酮ⅡA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上调心肌细胞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冯俊  郑智  熊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869-1873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并研究其对心肌原癌基因c-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于8周处死,另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酮IIA1mL/(kg·d)(丹参组)(和蒸馏水1mL/(kg·d)(高血压组),共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l)。应用HE染色、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和面积、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高血压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c-fos表达明显,丹参酮IIA治疗可抑制左室肥厚(LVH)的发展和心肌细胞c-fosmRNA的表达,但收缩压无明显改变。结论:长期应用丹参酮IIA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LVH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IIA抑制了心肌细胞c-fos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通路;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作用.目的:验证丹参酮Ⅱ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致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SD大鼠心脏,利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取上述第3代心肌成纤维细胞,用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15,30,60,120 min或6,12,24 h后收集细胞,用不同浓度(10-5 mol/L、10-4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一定范围内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磷酸化Smad3及Smad7的表达,刺激终末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均P 〈0.01);磷酸化Smad3及Smad7蛋白表达量在刺激后1 h达到峰值,表达量显著增加(均P 〈0.01).高浓度丹参酮ⅡA预处理可显著下调磷酸化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表达(均P 〈0.01).两种浓度的丹参酮ⅡA预处理均可上调Smad7蛋白表达(P 〈0.05,P 〈0.01).提示丹参酮ⅡA对心肌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Smad7蛋白表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mad3磷酸化,部分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mol/L)丹参酮ⅡA预处理2 h后再加入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120 min或24 h后收集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7及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江凤林  冯俊  郑智  熊玮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7):58-60,F0003
目的:观察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心肌凋亡蛋白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2005—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8只。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丹参酮组、高血压组,每组6只。②对照组:饲养至第8周处死;丹参酮组:从饲养至第8周开始,丹参酮ⅡA(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S02001300,1kg/包)以1mL/(kg&;#183;d)剂量腹腔注射,持续用药10周,第18周处死;高血压组:以相同容量蒸馏水替代丹参酮ⅡA腹腔注射,余同丹参酮组。③用药结束后用MRS2Ⅲ型大鼠电脑血压心率测量仪测量大鼠清醒状态下尾动脉收缩压。④处死后。迅速取出心脏,称量左心室(包括室间隔)的湿重,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质量(mg)/体质量(g)]。⑤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及p53蛋白表达。⑥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Be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t=2.405,P〈0.05)。而p53和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4.51,10.26,P〈0.01)。丹参酮组Bcl-2表达明显高于高血压组(t=2.359,P〈0.05),而p53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少于高血压组(t=11.74,7.13,P〈0.01)。②高血压组大鼠的收缩压和左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6.68,3.84,P〈0.01),左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丹参酮组(t=2.80,P〈0.05)。结论:长期应用丹参酮ⅡA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上调心肌细胞凋亡蛋白Bcl-2、下调Bax蛋白及抑制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联合检测高血压用药相关基因多态性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CYP2D6*10、CYP2C9*3、ADRB1(1165G>C)、AGTR1(1166A>C)、ACE(I/D)突变位点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建立荧光PCR反应体系.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检出限、抗干扰能力.收集收集2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 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e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低剂量治疗组和TanⅡA高剂星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脯缺血再灌注模型.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予高、低剂量Tan ⅡA 3d,每天1次.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90min再灌注24h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并进行2,3,5-三苯皋氯化四氮唑染色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组Bcl-2和caspase-3表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均显著增加Bcl-2表达,减少caspase-3表达,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缺血改变亦轻于低剂量治疗组.结论: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cl-2蛋白表达同时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Smads信号通路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分化是心肌纤维化最重要的发生机制之一.前期研究证实丹参酮Ⅱ A能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但是否通过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起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取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应用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及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10-6,10-5和10-4mol/L).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6,12和24 h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15,30,60和120 min的Smads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6 h后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至作用24 h时分别增加1.3倍和1.8倍(P<0.01);磷酸化Smad2/3蛋白表达量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15 min后开始上升,1 h达到高峰,2 h后虽有所下降,但仍较刺激前增加3.9倍(P<0.01).丹参酮ⅡA(10-5和10-4mol/L)预处理可下调纤维连接蛋白和磷酸化Smad2/3表达(P<0.05或P<0.01),而且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由此可知,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一定范围内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纤维连接蛋白及其mRNA和磷酸化Smad2/3表达.丹参酮ⅡA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mad2/3磷酸化,阻断心脏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液(PDF)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氧化应激及其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HPMCs同步后分为五组:A组即对照组(DMEM培养基+完全培养基);B组即腹膜透析液组(含4.25%PDF的完全培养基);C组即丹参酮组(含100μmmol/L丹参酮的完全培养基);C1组即丹参酮1组(含50μmol/L丹参酮ⅡA的PDF)、C2组即丹参酮2组(含100μmol/I。丹参酮ⅡA的PDF),干预72h后(其中B组、C1、C2组为加热的PDF),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采用活性氧捕获剂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孵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荧光强度而测得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并检测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干预48h后,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干预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B组上清液丙二醛含量、胞内钙离子、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较对照组及C1、C2组显著增加(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组HPMCs的增殖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1),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降低PDF干预下丙二醛含量、减轻钙离子负荷、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保护抗氧化还原酶的活性来拮抗商业性PDF对HPMCs的氧化应激及其损伤。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细胞间黏附分子1作为炎症反应的可靠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认为其介导的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过程,但也有报道持相反观点。丹参酮ⅡA是丹参的一种脂溶性提取性,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的作用。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中的作用及丹参酮ⅡA对其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材料:实验于2002—10/2004—01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用12周龄雄性WKY大鼠10只、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20只,分为对照组(WKY大鼠10只)、高血压组(SHR大鼠10只)、丹参酮ⅡA组(SHR大鼠10只)。方法:丹参酮ⅡA组经尾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1.5mg/(kg&;#183;d)治疗,其他两组分别注射等量的蒸馏水。12周后断头处死所有大鼠留取心肌标本,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VG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心肌EDI标记检测心肌巨噬细胞浸润数,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及蛋白的表达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及酶链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心肌巨噬细胞浸润数,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20只SHR和10只WKY大鼠被纳入实验,并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大鼠肥厚心肌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0.176&;#177;0.087,0.537&;#177;0.195;0.104&;#177;0.011,0.173&;#177;0.027,P&;lt;0.01或P&;lt;0.05),巨噬细胞浸润明显(0.62&;#177;0.07,1.85&;#177;0.23,P&;lt;0.01)。②与高血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大鼠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0.537&;#177;0.195,0.291&;#177;0.106;0.173&;#177;0.027,0.125&;#177;0.014.P&;lt;0.01或P&;lt;0.05),巨噬细胞浸润数减少(1.85&;#177;0.23。1.16&;#177;0.17,P&;lt;0.05),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过度表达及其介导的炎性细胞浸润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丹参酮ⅡA抑制左室肥厚的效应可能与其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减少炎性细胞的心肌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s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前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Tsn7 d,观察Tsn对手术大鼠的行为学得分、脑梗死率的影响,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核因子-κB (NF-κB)基因变化的表达.结果 Tsn高、中、低剂量组行为学得分分别为(2.00±0.67)、(2.20±0.63)、(2.30±0.48)分,较模型对照组的(3.50 ±0.42)分明显降低(P均<0.05),Tsn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NF-κB mRNA表达量分别为2.64±0.39、2.07±0.57、1.92±0.45,较模型对照组的3.12±0.22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 Ts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损伤脑组织中核因子-κB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衍生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及p-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3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取1d龄新生清洁级Wistar乳鼠10只,雌雄不拘,取心室肌组织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将细胞均匀地接种于6孔培养板,每孔2mL。第3天将培养的细胞分为5组,即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2,10,50μmol/L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给予血管紧张素Ⅱ1μmol/L进行心肌细胞肥大诱导,在此基础上,丹参酮ⅡA磺酸钠2,10,50μmol/L组再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以上浓度为培养基内终浓度。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用Western-blot测定p-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观察各组心肌细胞总蛋白质含量、[3H]-亮氨酸掺入测定结果、p-JNK,MKP-1蛋白表达。结果:①用刺激因素处理24h后,2,10,50μmol/L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总蛋白含量明显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65.38±1.26),(53.41±3.63),(48.42±2.61),(80.42±3.28)μg/孔,P<0.05~0.01]。②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后,2,10,50μmol/L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心肌细胞合成速率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140.52±12.04)%,(120.58±8.72)%,(111.88±10.06)%,(163.04±11.38)%,P<0.01]。③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后,2,10,50μmol/L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p-JNK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145.96±11.98)%,(133.04±6.54)%,(116.56±11.61)%,(167.04±12.72)%,P<0.05~0.01]。④丹参酮ⅡA磺酸钠(10μmol/L)显著上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在40min时达到高峰达(132.16±7.88)%,随后下降,在60,80min分别为(110.72±10.94)%,(104.32±9.55)%,(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机制可能与上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降低p-JN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中的作用及丹参酮ⅡA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2周龄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共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组经尾静脉连续注射丹参酮ⅡA 治疗12周.断头处死大鼠后留取心肌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HE)、范吉逊(VG)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和胶原分布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及ED1标记显示心肌巨噬细胞浸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ICAM-1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CAM-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WKY大鼠比较,SHR组肥厚心肌中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和P<0.05),巨噬细胞浸润明显(P<0.01).应用丹参酮ⅡA治疗后,SHR组的心肌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和P<0.05),巨噬细胞浸润数减少(P<0.05),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心肌ICAM-1过度表达及其介导的炎性细胞浸润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丹参酮ⅡA抑制左室肥厚的效应可能与其下调ICAM-1表达,减少炎性细胞的心肌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