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胃恶性肿物的CT表现及其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纤维胃镜及活检病理证实15例胃恶性肿瘤作CT薄层及重叠扫描。结果 15例中,胃癌9例,胃恶性溃疡1例,胃底癌4例,胃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7例胃癌及1例胃恶性淋巴瘤无任何肿瘤转移及外侵征象,作了手术切除,术中发现与术前CT检查相符,7例已有肝转移及胃外侵,不宜手术治疗。结论 CT是胃恶性肿瘤手术前评估最有效方法,应作为外科术前常规。  相似文献   

2.
胃癌防治研究的进展与展望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学庸关键词肿瘤,胃;病因;诊断;治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2近半个世纪来,胃癌在有些国家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但在亚洲、拉美许多国家仍是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受到医学家的重视,从...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不少高发地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由于胃的X线解剖形态特殊,消化道气钡造影术又是检查胃病变主要方法之一,要使胃各区域病变显示满意,则对造影检查术要求较高。我们经过对38例胃癌患者气钡造影检查分析,探讨消化道造影技术,以求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已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然而,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胃癌占胃癌就诊患者的50%左右,对这些病例虽采用常规化疗加放疗等多种方法,其临床效果不佳。80年代开始采用介入放射学治疗胃癌经胃动脉大剂量化疗(GAI)再加上胃肿瘤血管栓塞(GAE),可使肿瘤区域的化疗药物浓度比口服或静脉给药提高数十倍,并延长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时间,经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  相似文献   

5.
韩力群  张化诚 《人民军医》2004,47(4):238-240
胃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以胃息肉和胃平滑肌瘤较为多见,恶性肿瘤以胃癌最为常见,其发生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1位。传统检查方法主要为胃镜、X线钡餐透视,虽诊断率较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胃超声造影通过充盈胃腔,改变胃内环境,可达到显示胃  相似文献   

6.
胃癌最易通过淋巴系转移,已有淋巴转移者的术后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者。本文报告胃癌27例术前或术后进行了胃淋巴造影,两例造影失败,3例造影剂堆聚未能扩散,其余22例均显示细条状淋巴管及淋巴结,其中8例显示淋巴结增大,外形并不整。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部位多见于胃底、胃体及胃窦。据文献报道胃癌的发病部位胃窦部占48.1%-52.5%。近年来,收集经X线检查并通过手术及病理证实30例胃窦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在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诊断且有CT扫描的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胃低分化腺癌48例,结合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二者胃壁病变厚度、密度、范围、轮廓、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结果:胃淋巴瘤壁厚度0.4-6.5cm,平均2.07cm;胃癌胃壁厚度0.5-4.0cm,平均1.74cm(P=0.2932)。胃淋巴瘤淋巴结受侵10例(52.63%),CT显示淋巴结肿大6例(31.57%),真阳性3例(15.8%),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5.26%);胃癌淋巴结转移38例(90.48%),CT显示淋巴结肿大20例(47.6%),真阳性19例(39.6%),其中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9.52%)。胃淋巴瘤侵犯胃壁近似全周4例(22.2%),≥胃周径50%4例(22.2%),胃癌侵犯近拟全周7例(14.6%),≥胃周径50%6例(12.5%);胃淋巴瘤外侵5例(26.32%),CT阳性3例(15.8%),胃癌外侵42例(87.5%),CT阳性31例(64.58%)。结论:CT扫描可以显示胃壁病变的厚度、密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胃癌与胃淋巴瘤在密度、厚度上均无显著差异,当病变外侵和/或有腹腔淋巴结肿大时,胃癌可能性较淋巴瘤大;而当病变厚度和侵犯周径较大时,淋巴瘤可能性较胃癌大。是否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不能提示病变性质,应参考其他阳性征象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的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以500例老年人为研究组,100例非老年人为对照组,通过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0例对照组中,5例正常,93例胃炎,其中1例合并十二指肠返流,5例合并胃溃疡,胃下垂1例,胃扭转1例。500例研究组中,1例正常,440例胃炎,其中223例合并十二指肠返流,5例合并胃溃疡,11例并胃粘膜脱垂,胃下垂33例,胃扭转19例,胃肿瘤7例。结论:老年人胃十二指肠返流,胃下垂、胃扭转及胃肿瘤的发病率高于非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胃部影像诊断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钡剂造影检查是胃部疾病理想的首选检查方法。运用多层螺旋CT及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地了解病变的形态、大小和侵犯深度。内镜超声(EUS)能判别胃壁各层组织结构,对胃恶性肿瘤侵入胃壁内的深度和邻近脏器直接浸润的判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随着MRI快速扫描和消除伪影序列的开发,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胃腔内对比剂的研制,及其多方位成像和较高的密度分辨力,使它对胃部疾病的诊断能力,包括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灶的发现和鉴别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核素扫描也开始应用于胃部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X线钡剂造影表现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经低张气钡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 ,确诊胃癌患者 35例 ,术后新鲜标本沿大弯 (或小弯 )剖开 ,摄取大体标本照片 ,再摄取标本涂钡照片 ;用免疫组化SP染色对 35例胃癌手术标本进行定量检测 ,观察PCNA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X线钡剂造影表现的关系和意义。结果 :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胃组织 (P <0 0 1) ,PCNA指数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表达低于低分化胃癌 (P <0 .0 1) ,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胃癌标本涂钡照片 2 9例 ,分析癌肿周围粘膜破坏情况 ,在高、中分化胃癌中 ,癌肿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交界处粘膜皱襞中断截然的为 4 2 .86 % ,而在低分化胃癌中 ,80 %的癌肿与周围正常组织交界处粘膜皱襞中断截然 ,但经统计学处理P=0 .0 6 ,无统计学意义 ;在胃癌的大体分型、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方面 ,与粘膜分界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PCNA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指标 ;胃癌X线形态学与PCNA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中晚期胃癌的X线、CT和B超表现(附18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的X线、CT和B超特征性表现及意义。方法:186例胃癌均行气钡双重造影,其中63例行CT扫描,37例行B超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全部病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出胃癌;蕈伞型65例,溃疡型82例,浸润型39例。2.CT检出胃癌:胃壁增厚37例,胃内肿块26例,胃周脂肪线消失32例,胃周及远处淋巴结肿大27例。3.B超检出胃癌:胃壁增厚17例,胃内肿块11例,25例显示第3、4、5层回声线消失、不清或中断,13例显示胃周脏器侵润及远处脏器转移,12例显示淋巴结转移。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胃癌的首选检查方法,CT和B超对胃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估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数字胃肠造影和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具有完整胃部检查病例48例,其中造影检查48例,CT检查40例,所得结果均经临床手术和胃镜病理证实,并对两种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肠造影诊断胃癌48例,诊断准确率为92%(44/48),CT诊断胃癌36例,诊断准确率为90%(36/40)。胃癌的造影特征:以不规则龛影为主29例,以充盈缺损为主20例,沿黏膜面浸润并结节样隆起9例,胃小区模糊、破坏17例,胃腔狭窄8例,蠕动异常22例,幽门不全梗阻4例。CT检查特征为:胃壁不规则增厚31例,胃腔内、外不规则肿块9例,黏膜表面凹凸不平7例,胃腔狭窄5例,胃周、胰头周围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20例。结论在胃癌诊断中,数字胃肠造影和螺旋CT各具优势,应相互补充,若两者联合应用可扩大胃癌诊断范围,为临床术前分期、选择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胃癌组织中p53,p21^ras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胃癌组织中p53、p21ras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关系116021大连解放军第210医院戴林张学庸①王守东陈宝军①王剑波②张惠中②关键词胃肿瘤;基因,p53;原癌基因蛋白质p21(ras)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2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微血管密度(MVD)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胃腺癌组织中PTEN表达及MVD值。结果: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缺失或降低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MVD与胃腺癌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与分化程度无关。PTEN与MVD呈负性相关。生存期分析显示,PTEN表达缺失或降低与高MVD的胃腺癌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结论:胃腺癌中PTEN表达及MVD值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联合检测可估计胃癌侵袭、转移,能作为确定胃癌分期、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与胃淋巴瘤的MSCT表现,提高对二者CT征象的认识。方法:对40例胃癌和20例胃淋巴瘤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二者在胃受侵部位、胃壁改变、胃腔改变、黏膜改变、外周脂肪间隙、器官侵犯、淋巴结转移方面CT征象的差异。结果:胃癌组侵犯胃窦29例,同时侵犯2个部位13例,均无侵犯全胃;胃淋巴瘤组侵犯胃体16例,同时侵犯2个部位7例,侵犯全胃8例。胃癌组25例不均匀强化,25例黏膜破坏;胃淋巴瘤组4例不均匀强化,2例黏膜破坏。累及胃窦患者中,胃癌组14例可见病灶上方胃腔梗阻性扩张;胃淋巴瘤组仅1例疑似梗阻性扩张。上述征象,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CT征象方面,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对于胃癌与胃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5.6%,病死率约为7.7%,据GLOBOCAN 2020数据显示,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相较2018年均有下降[1],然而,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病率却逐渐升高[2-3]。胃印戒细胞癌因其肿瘤细胞的胞质中充满黏液,细胞核被挤压向一侧,形似戒指而得名[4],其在Lauren分型中被归类为弥漫型,在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中被归类为低粘附性癌,而在日本胃癌分类中被归类为未分化型[5-6]。  相似文献   

18.
胃类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例资料 患者,女,68岁,主因腹痛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上消化道造影考虑胃后壁溃疡性占位病变,不能排除胃癌(图1).  相似文献   

19.
放射治疗晚期胃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化疗、放疗为其治疗手段。本院从2002年1月至今,采用6-MV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中晚期胃癌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动态CT和水充盈技术行胃癌CT分期与手术对照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自1991年2月-1993年4月,我们采用水做为胃的口服对比剂,结合低张和动态增强扫描对一组66例胃癌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术前CT与手术病理严格对照。统计结果:本组胃癌CT分期总的准确性86.63%,胃癌可切除性术前估价准确性92.42%。表明采用水做为口服对比剂结合动态扫描方式,明显提高了胃癌CT分期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