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心衰)的探索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相关的论述散见于中医古籍中.以中医学中的心衰病名为主线,回顾中医古籍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对心衰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等的认识,为今后深入探讨心衰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郭维琴教授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诊治心血管疾病,现将郭维琴教授治疗心力衰竭的经验及有关认识总结如下。1认识心衰的病因病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心系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西苑医院名老中医在多年临床中以"心"为主线,围绕心气、阳虚,血瘀水停等病机,将心衰分为气虚血瘀型、中阳虚衰、水湿内停、肾阳虚衰、水饮淩心型.临证多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法治疗,整体全面的把握心衰疾病的发展转归,减缓心衰病程进程.诸位名老中医的经验,对于建立及优化中医心衰诊治的规范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中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 ,对心衰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 ,李氏〔1〕所提出“心衰”一名用作中医病名 ,因能较好的解释心衰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转归预后 ,已被中医所接受 ;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 ,心气 (阳 )虚为本 ,水湿、痰浊、瘀血为标 ,基于以上认识 ,本文试从近 4~ 5年来有关心衰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综述如下。1 辨证论治王素琴〔2〕根据患者体质不同并结合心悸、水肿、喘证、积聚的病因病机 ,分为五型 :①气虚血瘀型 ,治以益气活血、健脾利水 ;②气虚阳虚型 ,治以…  相似文献   

5.
介绍对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病机、辨证施治的经验和认识,认为中医病名应定为“心衰”.病机中要注意阴血不足、痰瘀互结及气滞的存在,同时指出该病病理性质为虚实夹杂而以虚为重,病脏涉及五脏而以心为主,并对纽约心功能Ⅰ-Ⅳ级分别给予了相对应的中医病机.辨证施治提出当辨别虚实标本,治疗以扶正顾本为主,当重视滋阴养血,温阳重在补,辅以通;治脏腑应以心为主而兼顾他脏;祛邪勿忘化痰祛瘀和调理气机;并对常用于心力衰竭的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对自拟心衰Ⅰ号方予以简介.  相似文献   

6.
从病名、证候、病机、辨治等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中医古籍中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论述 ,着重指出心衰的病机为心气虚—血瘀—水停— (心 )阳虚 (心气虚加重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中医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7.
曲凤  田盈 《河南中医》2014,(4):629-631
心力衰竭(心衰)乃现代临床一大难治病证,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本研究通过查阅、研究中医古代文献对心衰相关内容的论述,总结整理古代医家在心衰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并着重论述心衰“气、血、水相关”的病机理论,从而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心衰提供少许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医古籍对心力衰竭的论述探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平东 《中医药学刊》2003,21(4):592-593
从病名、证候、病机、辨治等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中医古籍中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论述,着重指出心衰的病机为心气虚--血瘀--水停一(心)阳虚(心气虚加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中医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人类面临的重大临床问题之一,中医治疗慢性心衰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涉及的脏器不仅仅心脏,还包括其他脏器,中医能更好地协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其次,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注重个人差异,采用不同的治法,对于减轻症状,改善慢性心衰患者体质发挥巨大作用。另外,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能够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着重从慢性心衰的病机,尤其是阳气不足导致慢性心衰的病机,现代医家对慢性心衰的研究,西医与阳气不足慢性心衰的关系、治疗方法以及医案举隅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死亡率高,中医药治疗心衰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郑辉  徐重白 《吉林中医药》2013,33(3):235-236
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气虚血瘀为始发病机,主要表现为气阳亏虚,瘀血阻滞,水饮停蓄,故益气活血仍为治疗心衰的根本大法.现代实验室研究及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益气活血中药能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室重构,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积极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出现的循环功能障碍已有较为完善的认识,中医学对心衰病机的相关研究多从宏观脏腑着眼,而结合"玄府气液说"—中医学对病机的微观认识,试以探窥心衰形、气、神同病的中医病机。"脏腑—气液—玄府"以"气液"介质联系宏观之脏腑、微观之玄府,以丰富中医药对心衰基础与临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关于慢性心衰的中医理法方药研究报道大多是分散的,本文从中医古典医籍、现代文献资料入手,探讨慢性心衰的中医病因病机,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为本虚标实的疾病。本病治疗应辨证分期分型论治,并可联合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疗法,可为慢性心衰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心肾相关理论探析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归属于"心悸""喘证""水肿""胸痹"等范畴。基于心肾相关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认为心力衰竭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血瘀水停,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温阳益气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标,从肾论治心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自身病变,或全身代谢内分泌性痰病引发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一组临床综合征.西医认为胸闷痰多等是心衰(右心衰) 的结果,在中医看来,某些心衰,痰热是引发此类心衰的原因.病机是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化热,液聚成痰,痰(湿)热阻滞少阳三焦,津气升降出入通道失常.温胆汤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正符合上述病机.治疗组18例与对照组20例比较,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文献整理研究的方法,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慢性心衰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方药等资料的收集整理,从多个方面对慢性心衰病做出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及整理,分析与归纳,以探索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理论源流,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完备的理论文献支持。通过研究发现古代中医文献中并没有将心衰病作为一种疾病具体论述,多采用对其症状特点的概括,进而提出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主要收集整理的是古代文献中与现代慢性心衰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相似的描述,用于探究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在古籍中可与之相对应的病名,进而探究其病因病机,以发现可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方式,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喘促,夜间不能平卧,乏力为主要症状,通过对古籍的查找发现心衰的相关病名有多个,但根据原文对其症状特征的描述发现与心衰急性加重期相似的表现见于古代文献中对心水的描述,所以主要收集与心水表现有关的病因,病机,治疗,用于探究现代医学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方法,据此发现了心衰病有多种治疗方式,研究采用联合方法治疗心衰急性期,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中医方面的治疗提供坚实的古籍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收集分析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症状、病因、病位、治疗原则的记载,对"心痹""心胀""心咳""心水""心衰""喘证""水肿""心悸"等疾病的实质内涵进行研究,认为"心痹""心胀""心咳"反映的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侧面,"心悸"不能体现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特异性,其治疗侧重点与心力衰竭也并不相符。"喘证"反映的是肺心同病,其病位在肺,治疗重点与心力衰竭并不相符。"水肿"的疾病范围较心力衰竭更为广泛。中医的"心衰"反映的是病机而非疾病。心水病与西医学的心力衰竭更为贴近,因此临证时心力衰竭可参考心水病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证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证治初探德州市中医医院(253014)王明亮德州地区人民医院(253010)郝惠莉,杨大男关键词心力衰竭,病机,中医药疗法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心悸、水肿、喘证等范畴。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对心衰的辨治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彭琴文 《河北中医》2016,(9):1432-1435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病,使心排血量减少所致的心功能不全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心衰的相关证候,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湿等为标。近年来大量临床文献表明,中医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阐述了中医对慢性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就近几年来中医对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的惊悸、喘证、瘀证、心水、心痹等范畴。有学者认为“心衰”L’J、“悸——喘——水肿联还”‘’‘作为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为妥.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1$因病机心衰的产生,主要由于五脏阳气虚弱,水饮瘀血互结而成,每以外感六淫病邪或过度劳累而诱发加重L’J.心衰与中医心肾在病理上有着密切内在联系,心肾虚报,水火逆乱,是心衰的主要病理,又是引起心气不足的根本,尤以心肾阳虚,水饮溢泛为其最基本病理,在心衰不同病理阶段,均可表现为心肾阳气虚衰的共同病机“〕。ZM证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