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中氨基酸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气滞血瘀证30例和气虚血瘀证30例,以及对照组30例,以液相-质谱联用为技术平台,通过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检测血清样本中20种氨基酸含量,同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差异代谢物的分析。结果:根据PLS-DA图显示对照组与冠心病不同证型之间氨基酸代谢轮廓明显不同,其中冠心病组缬氨酸、组氨酸、鸟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较对照组含量升高,而γ-氨基丁酸与谷氨酰胺含量降低。气滞血瘀组和气虚血瘀组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有组氨酸,瓜氨酸等,且2种证型中气虚血瘀组中含量较高。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中的氨基酸代谢机制紊乱,为区分冠心病中医证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内源性代谢标志物,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收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液样品,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联用及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组、冠心病心绞痛非血瘀证组、健康组能够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式识别图上被明显区分,且模型可靠性高。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柠檬酸含量减少,肉毒碱、组氨酸、黄嘌呤含量增多(VIP1且P0.01)。结论:找到4种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内源性代谢标志物,依次为柠檬酸、肉毒碱、组氨酸、黄嘌呤。能量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嘌呤分解代谢的改变构成了其代谢特征,为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考察冠心病和肝硬化血瘀证患者与同病非血瘀证患者代谢组学的差异情况,探讨冠心病和肝硬化血瘀证患者"异病同治"的客观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联用技术,对冠心病和肝硬化血瘀证、阴虚证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清样本(各15例)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性代谢标志物。结果 (1)差异比较:对比分析冠心病血瘀证组与健康组,寻找并鉴别了40个冠心病血瘀证的可能差异代谢物;对比分析肝硬化血瘀证组与健康组,寻找并鉴别了38个肝硬化血瘀证的可能差异代谢物。对比分析冠心病血瘀证组与冠心病阴虚证组样本,寻找并鉴别了21个血瘀证的可能差异代谢物;对比分析肝硬化血瘀证组与肝硬化阴虚证组,寻找并鉴别了10个血瘀证的可能差异代谢物。(2)共性比较:对冠心病血瘀证组与健康组鉴别出的40个血瘀证可能差异代谢物和冠心病血瘀证与阴虚证鉴别出的21个血瘀证可能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排除阴虚证相关代谢物,最后确定与冠心病血瘀证相关的代谢物18个;对肝硬化血瘀证组与健康组鉴别出的38个血瘀证可能差异代谢物和肝硬化血瘀证与阴虚证鉴别出的10个血瘀证可能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与肝硬化血瘀证相关的代谢物10个。对冠心病组和肝硬化组鉴别出的血瘀证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排除和冠心病及肝硬化疾病本身发展程度相关代谢物,最后确定与血瘀证相关的代谢物7个。结论琥珀酸、柠檬酸、3-羟基丁酸、谷氨酰胺、组氨酸、N-乙酰糖蛋白和氧化三甲胺7种内源性代谢物为血瘀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提示血瘀证患者存在能量代谢、脂代谢方面的异常,可增加氧自由基,促进血管收缩,同时可引起肾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痰浊证)、心血瘀阻证(血瘀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痰浊证患者和10例血瘀证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处理图谱数据,研究2组血浆代谢物图谱的差异。结果:1HNMR图谱模式识别分析显示,2组血浆样本代谢物差异显著。痰浊证组乳酸含量较高,血瘀证组丙氨酸含量较高,说明2组都存在能量代谢紊乱;痰浊证组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类化合物、酮体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高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痰浊证组葡萄糖、半乳糖、N-乙酰糖蛋白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糖代谢紊乱;痰浊证组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酞胺、白蛋白赖氨酰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丙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2组氨基酸代谢紊乱程度相当。结论:2组血浆样本的1HNMR代谢物图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物。血浆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证型的客观化规律。方法:选取健康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和气虚血瘀痰浊证,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检测健康组和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清、尿液的内源性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方法分析其代谢谱。结果:在PCA分析中,健康组和气虚血瘀组、气虚血瘀痰浊组之间可以明显的区分开来;气虚血瘀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天冬氨酰蛋氨酸、半胱氨酸亚磺酸;气虚血瘀痰浊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马尿酸、氨基葡萄糖、果糖胺、甘油三酯;气虚证型客观化的表现为缺少生物素、赖氨酰酪氨酸、磷脂酰甘油、甘氨胆酸。结论:通过代谢组学这项新技术,探讨出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型、气虚血瘀痰浊证型的不同内源性代谢产物,为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的预防、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索代谢组学在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患者各18例,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分析判别法(PLS-DA)处理图谱数据,研究两组血浆代谢物图谱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浆LC-MS图谱的PCA及PLS-DA分析显示,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能够被明显区分,两组血浆代谢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缺血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较气虚血瘀证,3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类物质含量降低,3种肉碱类物质含量升高,2中脂肪酸类物质含量升高,肌酐含量升高。结论:缺血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和气虚血瘀证具有不同的代谢模式,两组能量代谢及磷脂代谢存在差异。以LC-MS为技术特点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能够将两者区分,为中医证候的客观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患者的尿液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和12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与血瘀证患者之间尿液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2组尿液核磁共振氢谱的PLS-DA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能够被区分,2组尿液样本之间的代谢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组尿液中柠檬酸、α-酮戊二酸、顺式-乌头酸、葡萄糖、3-羟基丁酸、丙酮、酪氨酸、肌酐、氧化三甲胺、二甲胺、马尿酸的含量高于血瘀证组,而胆汁酸、组氨酸的含量低于血瘀证组。结论:2组尿液样本的1H-NMR代谢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尿液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8.
代谢组学研究冠心病中医分型的体内物质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痛不同中医证型的体内物质基础以探索中医分型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基于GC~TOF/MS测定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手段对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全面检测,利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血浆内源性化合物在各组间差异。结果:代谢组学分析不但可把痰阻心脉型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区别分开,还可以与健康组明显区分。利用PLSDA建立的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组数学模型参数与临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证型间多个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异常相关。结论:代谢组学的整体数据和标志物信息均显示出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差异,提示代谢组学所研究的体内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正是中医分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方显明  唐耀平  郑德俊 《中医杂志》2005,46(10):775-77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CHD)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60例入选的CH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三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CHD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对各证型Hcy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P<0.05),而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均P<0.01).结论:血浆Hcy的异常增高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气虚血瘀证的主要血液理化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血瘀证39例患者血浆DD、vWF改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血瘀证患者血浆D-2聚体(DD)、血管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实质。方法:选择冠心病血瘀证患者39例和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3l例,健康组2l例,观察比较各组DD、vWF的变化。结果:冠心病血瘀证患者DD、vWF。高于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和健康者,从分子角度提示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存在着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和内皮细胞受损,提示内皮细胞受损可能是血瘀证发生发展的损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