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脏是人体重要器官,无论是古老的中医学,还是现代生理学,对其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中医“肾学”理论和现代生理学在对肾功能的认识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悖之点,正确认识中医“肾学”理论的实质,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某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1 现代生理学与中医“肾学说”的统一性和矛盾性中医理论认为,肾为五脏之首,为先天之本,人的生长发育衰老等均与其有关,肾的功能主要包括“藏精,主骨,生髓,主水,主纳气,开窍于耳,其华在发”[1]。现代生理学研究揭示,肾脏为人体主要排泄器官,其生理功能大致可归纳为两点:即泌尿和分泌一些活性物质。肾通…  相似文献   

2.
中医肾与耳之间生理联系方式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肾与耳之间生理联系方式的理论探讨傅文洋甘肃中医学院(730000)主题词肾(中医)/生理学耳/生理学中医学术发掘肾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有藏精、藏志、主先天生长发育、主水、主骨、生髓以及主耳等。其中肾主耳的功能与其他诸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首...  相似文献   

3.
从基因角度探讨“肾主生长发育”的本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肾主生长发育”是肾的主要功能之一。基因作为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其生物学功能与“肾主生长发育”内涵有许多相同之处,尤其在对人的生长发育规律,衰老,肿瘤,生殖和遗传等方面的认识上有较大的一致性。从基因角度探讨“肾主生长发育”的本对于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探索中医“肾”的实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元 《四川中医》2008,26(10):46-47
中医“肾”的功能内涵丰富,本文从中西医不同方面分析肾主骨与肾主纳气,以便更好的理解中医“肾”的功能。中医之“肾主骨”、“肾主纳气”理论与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肾脏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契合和统一。现代医学研究及幄床观察中均可体现中医“肾主骨”、“肾主纳气”的理论,反映了中医理论对人体认识的整体观和动态现。  相似文献   

5.
王景贤  龚莉 《中医杂志》1992,33(11):45-46
中医辩证肾虚为主的159例各类肾病患者,用现代医学测试手段探讨了中医肾开窍于耳、肾主水、肾主骨、肾生髓、其华在发等功能概念,为诊治肾脏疾病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系统论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的重要生理功能,因而"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重要内容。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因此,中医"肾藏精"理论中的肾不仅包括肾的解剖学概念,还包括了肾的生理病理功能。文章通过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用系统论的原理讨论肾与精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耳肾相关理论是中医肾藏象学说重要组成部分,耳肾相关理论包括肾主耳,肾脏起主导作用;耳为肾之外候,耳的功能反映肾脏功能的盛衰等两层关系。而耳肾之间联系的物质基础是肾精,肾藏精是耳肾相关论的基础,两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医肺肾相关理论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与疾病和证的认识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及其相关证型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中医肺肾相关理论的物质基础及其科学内涵不断得到阐释和丰富。本文分别从基础和临床两方面总结和分析了诸多研究所揭示的中医肺肾相关理论的生命科学内涵及其运用状况。这些年的工作表明:中医肺肾相关理论有其丰富的现代生命科学内涵,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了相关疾病的疗效,同时也促进了中医理论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理论中"肾"的生理功能包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主纳气;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等。"肾通于脑"理论认为肾与脑之间无论在生理上还是病理上都互为影响。若肾精充足,脑得其滋养才能维持生理功能,表现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等;若肾精不足,脑失所养,则表现为思维迟钝,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人到老年,肾精亏虚,可导致脑功能障碍或脑疾病。在治疗方面,肾脑理论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补肾健脑治则是中医临床治疗脑病的优势。作者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补肾方剂可良好地改善模型动物的记忆障碍且具有神经系统保护作用。但是,迄今为止"肾"与"脑"之间联系的机制尚未明了。文章从中医学肾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状况,对肾通于脑理论的现代神经生物学实质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0.
"咸入肾,肾主骨,过咸伤骨"是肾藏象理论中咸味和肾、骨关系的重要内容,《内经》中已基本形成。其中医病机在于咸味的特性主泄,而肾主封藏所致,此外过咸也可影响血脉运行,而使骨骼失养。现代研究发现高氯化钠可以使骨量减少,在于高盐摄入增加了尿钙排泄和造成的内环境酸中毒,激活了破骨细胞活性促进了骨吸收,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其深入研究可丰富中医肾藏象理论的内涵以及生活中饮食方式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肾主纳气”实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认为,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类证治裁》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肾气充盛,则吸入之气可下纳于肾,呼吸均匀和调.肾之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则呼吸表浅,动辄气喘,称之为"肾不纳气",说明呼吸之幅度由肾所主.中医理论来源于实践,由于应用填精补肾的办法可以治愈或缓解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辄气喘等病理现象,逐渐认识到了肾脏与呼吸相关,进而总结出了"肾主纳气"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张鹏  施杞  王拥军 《中医杂志》2012,53(9):795-796
在应用中医学经典的取象比类法对“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与“肾藏精”、“肾主骨”等生理功能之间联系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对中医骨伤科的指导意义.提出“肾主脊柱,脊柱病从肾辨证论治”的脊柱整体论,有助于现代中医骨伤科研思路拓展.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人们发现许多肾脏疾病患者同时伴有听力下降;某些耳毒性药物同时具体有肾毒性;老年肾虚患者听力减退明显等,众多现象表明耳聋与肾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根据中医“肾主耳”理论出发,对“肾虚”耳聋的作用机理、临床治疗和实验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1基础研究 1.1关于肾与耳关系的现代研究 祖国医学认为肾与耳的关系十分密切,早在《内经》中就有“肾主耳”,“肾开窍于耳”,“和则能闻五音矣”的论述.现代学者从这些理论出发,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肾与耳”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14.
肾脏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混淆了中西医有关“肾”的概念,本文试图从中西医不同方面分析肾之功能,并以“大肾”、“小肾”区别之,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医“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以往多从心、肝论治。而中医认为肾主志主恐,与神志变化息息相关。焦虑症作为中医神志病的一种,自然与肾密切相关。肾主精,主恐,主志,肾病导致神、魂、魄失常,出现一系列焦虑症的表现。而现代研究也从遗传学、神经递质与中药组分分析和功能影像学的角度解释了肾与情志变化,特别是焦虑症的密切联系。在临床中,诸多医家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从滋肾清火、补肾填精、益肾健脑、补肾养心等角度综合施治,也有医家采用针灸手段,从肾论治,相对于阳性西药而言,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先秦中医泌尿、生殖生理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人体解剖、生理知识中,关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概念是不同的.但在秦汉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原始,人体解剖知识的局限,以及在尚未规范器官(肾与睾丸)命名的前提下,或者撰<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作者忽视了睾丸亦名肾,在讲生殖生理时,只讲肾而不点明睾丸,误将生殖生理功能全部嫁接于五脏之肾(泌尿之肾).加上临床医师根据自己对有关生理现象的认识考虑到临床医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人们便在这一基础之上凭想象扩大泌尿之肾的生理功能,于是肾生水、肾主骨、肾藏精、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等等认识都出于今本<内经>的许多章节之中,甚至发展为肾阴、肾阳、真水、真火,混淆了泌尿与生殖概念,严重影响了医学理论的发展,两千余年来历代医家都没有澄清肾、睾之本意,本文力求考释.  相似文献   

17.
论肾主精—对“肾藏精”的思考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中医基础理论领域对“肾藏精”这一重要命题的内涵表述,认为传统中医基础理论领域把肾藏精的功能与肾精的重要作用混淆。“肾藏精”应该是肾的一种功能,而不是肾精对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但二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基于此,笔者提出“肾主精”这一命题,所谓肾主精,是肾的重要生理功能,是指肾对肾精的主持与调节,它包括了肾生精,精,化精,泄精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刘康丽  孙升云 《陕西中医》2010,31(12):1693-1695
中医学的许多理论跟现代医学是相通的,存在的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中医五脏六腑更强调的是功能的集合而非实质性的脏器.如《素问· 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 阴,通于冬气",总论了肾的实质,也即是其功能的体现.以现代研究方法研究中医的肾, 表明肾参与了生殖、遗传、免疫、衰老、内分泌和造血功能等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1].中医认为,肾为精之处,贮藏着"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生命之源,即所谓"肾为 先天之本".这个理论长期指导着中医学生命观,并形成了治疗先天不足以治肾为主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骨、髓、脑,是中医与肾中精气相关的西医不同系统的组织。现代研究提示,采用中医“补肾填精”法可以分别治疗骨的疾病、髓的疾病、脑的疾病,肾-骨-髓-脑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关键理论基础。中医肾系统,是以五脏之一肾为核心的系统,包括中医的肾功能和解剖学的肾位置。“精气学说”是中医研究生命本源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精气作为自然科学的开端和本源,具有生衰、转化、变换的自然属性。《黄帝内经》最早提出“肾藏精,为封藏之本,主骨、生髓、通脑”。从经络、奇恒之腑、五体等中医特有角度着手,对肾精充骨、肾精填髓、肾精养脑相关性进行古代与现代理论分析,证明肾是凭借其藏精的特殊能力,能生,能化的自然属性,才可能将骨、髓、脑等西医不同系统联系起来。从中医肾系统的概念出发,从中医学精气理论,尤其是肾精理论出发,揭示西医不同系统的疾病,如骨的疾病、髓的疾病、脑的疾病,异病同治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神志之用,肾志、作强、伎巧和神志活动的关系以及肾对五神脏调控等方面,探讨了肾与神志的关系.认为肾藏精生髓充脑是神志活动产生的基础,肾志是对神志活动的高度概括,作强和伎巧是肾的功能在神志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肾对五神脏的调控是神志正常活动的保障.并以现代研究对此加以佐证,回答了神志活动中主宰精神心理活动的内在因素是什么.从而为中医治疗神志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完善中医神志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