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湖北中医大师吴寿善教授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767例吴寿善接诊慢性乙型病 毒性肝炎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数据集成、汇交、整合后,利用数据分类、关联、聚类规则方法对临床资料进 行分析。结果:①确定259个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前五位药物分别是茯苓、茵陈、陈皮、丹参、连翘;②药物配 伍方面,关联度最高的配对分别为茯苓-甘草-白术、茯苓-丹参-白术、茵陈-茯苓-甘草等;③挖掘核心处方时, 发现蒿芩清胆汤、大安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方加减使用频次最高。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我们发现吴 寿善教授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治则治法上,主要从毒痰瘀虚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microRNAs(miRNAs)的表达差异,探索不同证候的特征性miRNAs,为慢乙肝辨证分型提供生物学标志物和客观化依据。方法收集慢乙肝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各53例)及健康者(24例)的尿液标本,采用miRNAs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miRNAs表达谱,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s;采用实时定量RT-PCR(RT-qPCR)技术检测慢乙肝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s相对表达量;进行miRNAs潜在靶基因的预测、GO和pathway分析。结果①miRNAs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肝郁脾虚证比较,慢乙肝肝胆湿热证患者有21条miRNAs呈高表达,1条miRNA呈低表达(差异倍数1.5,P0.05)。②RT-qPCR结果显示,与肝郁脾虚证比较,慢乙肝肝胆湿热证患者尿液中miR-483-3p和miR-4700-3p呈显著高表达(P0.05),miR-4745-5p呈显著低表达(P0.05);与健康者比较,慢乙肝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miR-483-3p呈低表达(P0.05)、miR-4745-5p呈高表达(P0.05),慢乙肝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miR-4700-3p呈低表达(P0.05)。③miR-483-3p、miR-4700-3p和miR-4745-5p的联合ROC曲线AUC为0.810 6,对于鉴别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④生物信息学方法显示,证候差异表达miRNAs所调控的潜在靶基因,GO大都与生物学调控、代谢过程、多细胞有机体的发展、应激反应和细胞增殖等相关,pathway大都与翻译后蛋白质修饰、TGF-β信号通路、TGF-β家庭成员的信号、TGF-β受体复合物的信号传导等通路有关。结论慢乙肝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s,miR-483-3p、miR-4700-3p和miR-4745-5p或许为慢乙肝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的潜在标志性分子,这些miRNAs可能分别通过调控其相应的靶基因而影响证候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现代临床中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BM、CNKI、VIP、万方等国内中文数据库中中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结果:纳入的98首方剂中共涉及156味药物,提取了9味常用临床药物(支持度15%,置信度0.9);3味核心药物组合(25%,0.9)。结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治法,根据兼证配伍清热、凉血、活血、升阳等药物为主要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研究《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符合六经传变规律,提出以六经辨证来论治该病,并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证治方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全世界约有3亿多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我国约占1.3亿,其中1/4的携带者将发展成为慢性肝炎.我国现有慢性肝炎患者1200万,约40%左右会形成肝硬化,发展到晚期会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致命性合并症.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该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指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确定诊断的基础上辨证论治.要以辨证辨病为基础,依据传统功效和现代药理选药.湿热中阻型治宜清热化湿,调畅气机兼以解毒、活血.认为,以辨证为基本原则,又要注意邪正关系,施以多法治疗.  相似文献   

7.
从基础研究、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三方面,对近年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思考。认为应加大力度进行全方位的证候规范研究,进一步收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包括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每个临床阶段证候规律的研究、证候叠加规律的研究、影响证候演变因素的研究以及实验室检查与证候关系的研究,同时总结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调护方法。参考文献6篇。  相似文献   

8.
林国进 《光明中医》2014,(6):1218-1219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二陈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茵陈二陈汤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并用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湿热中阻证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目前临床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传染病。本病症状多端,病机复杂。中医药在乙肝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解毒化浊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解毒化浊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和TBI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67%、91.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浊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王忠成  俞冲  顾玉玲  秦刚 《河南中医》2016,(12):2130-2132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HBe Ag阳性慢性肝炎湿热中阻证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治疗前、治疗24周和治疗48周时分别检测ALT水平、HBe Ag滴度、HBV-DNA定量及CD4+T、CD8+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湿热中阻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免疫状态接近正常;治疗结束时HBe Ag血清学转换率(57.45%)、HBV-DNA转阴率(72.34%)均高于既往文献报道。结论: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早期可能以调节免疫为主,后期则可能通过细胞间信号传递、细胞凋亡等其他途径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治疗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抗病毒疗效。方法 选取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HBVDNA、HBsAg和HBeAg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补肾冲剂加苦参素治疗组(治疗组)49例和拉米夫定对照组(对照组)41例,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和HBV DNA滴度变化及肝功能、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42.6%(20/47例)与对照组61.0%(25/41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42.6%)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36.2%)明显高于对照组(22.0%和17.0%,P〈0.05);ALT复常率(74.4%)较对照组(51.4%)高(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P〈0.05或P〈0.01),其中ALB、GLB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P〈0.05);症状改善以头晕、腰酸、胁肋胀痛、尿黄4症最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部分应答率(29.8%)与对照组(14.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对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有较理想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IL-21和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6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片,0.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黄栌口服液,20 m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和48周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和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每3个月检测1次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进行治疗前后湿热蕴结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10,IL-21和IL-22水平。结果:治疗48周后观察组的应答率为89.19%,对照组为73.6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5.875,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49%,对照组为58.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14.541,P0.01);观察组HBe Ag阴转率为41.89%高于对照组复常率的26.39%(χ2=3.895,P0.05),HBV-DNA阴转率为82.43%,高于对照组的68.06%(χ2=4.06,P0.05);治疗后观察组AST,ALT和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为86.49%,高于对照组的72.22%(χ2=4.548,P0.05),AST复常率为89.19%,高于对照组的75%(χ2=5.019,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FN-γ和IL-2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0和IL-2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黄栌口服液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CHB,能提高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并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77篇文献,涉及中药153味,累计870味次;使用频率2.0%以上的中药共15味,累积频率57.95%;最常用的5类药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湿药、解表药,累积频率84.92%。结论: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是以扶正补虚和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清热、除湿、行气、化痰、软坚散结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类方法。方法 制定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格,现场采集8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应分析等多元统计。通过因子分析与变量聚类这一新的组合方式,得出患者群体的基础证型分类及患者个体的证型判定,并分析证型与舌脉象的对应关系。结果 证型分布:无证型190例(21.8%);单纯证型380例(43.6%),其中肝肾阴虚型126例(14.5%),肝胆湿热型126例(14.5%),肝郁脾虚型128例(14.7%);复合证型301例(34.6%)。多重对应分析显示肝肾阴虚型与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关;肝胆湿热型与苔黄腻、脉滑有关;肝郁脾虚型与苔薄白、脉弦细有关。结论 利用上述方法进行证型分类与临床诊疗实际比较符合;单纯证型与舌脉象的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香散治疗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香散,治疗60d后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景治疗组血清ALT、AST、TBil和肝纤维化4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清香散对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测指标及四诊信息的相关性。方法:对慢性乙肝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维频数分析、卡方检验及判别分析。结果: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主要集中分布在肝胆湿热型和肝郁睥虚型.二者分别占总数的37.1%和33.9%。中医各证型在慢性乙肝轻、中、重度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应用判别分析法研究结果证明,常规肝功检查虽然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对中医证候诊断意义不大。而面目黄染、胁肋疼痛、苔黄等四诊信息对于证型的判别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本研究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见义  王灵台 《光明中医》2010,25(9):1743-1744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高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复杂,迁延难愈,国内外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慢性乙肝就诊患者中有70%左右的人在服用中药治疗,可见中医药防治慢性乙肝已成为重要的临床手段。中医药对慢性乙肝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