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喘膏穴位贴敷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气道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4),分别给予安慰剂及消喘膏贴敷治疗,2组均于夏季"三伏"贴治3次,连续治疗2年。统计2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及治疗1年、2年后,采用肺功能仪检测2组肺功能指标;分别于贴敷前及贴敷后6个月留取患者诱导痰样本,检测2组炎性细胞及相关炎性反应因子含量;统计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感冒及急性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医临床症状有效率为85.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1年、2年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2年后观察组FEV1、FEV1/PR及FEV1/FVC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比例、诱导痰上清中IL-8、LE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s Ig 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比例、IL-8、LEP及s Ig A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2年后观察组年均感冒次数、急性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住院次数减少,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消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可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气道局部炎性反应,增强气道黏膜保护作用,减少患者后期年均急性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2.
吴芳  姚敏华  朱妤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7):2646-2648
目的:验证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缓解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吸入激素和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联合吸入激素治疗,随访1年.观察哮喘的复发情况及肺功能水平.结果:Ⅰ组(冬病夏治治疗组)预防哮喘复发的总有效率为63.3%稍低于Ⅱ组(激素治疗组)69.2%,但无统计学差异,Ⅲ组(冬病夏治联合激素治疗组)总有效率93.1%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FEV1,FEV1/FVC及PEF比较,无明显差异;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EV1,FEV1/FVC,PEF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Ⅲ组与Ⅰ组及Ⅱ组FEV1,FEV1/FVC,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治疗有预防哮喘复发的作用,与吸入激素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冬病夏治”麝香消喘膏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开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74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贴敷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依据《COPD全球防治战略会议2020指南》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穴位贴敷组给予“冬病夏治”麝香消喘膏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1年。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圣乔治量表(St. George’s Hospital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及急性加重次数、感冒次数、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共72例完成试验,穴位贴敷治疗组及对照组各脱落1例。穴位贴敷组治疗后SGRQ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活动受限评分及呼吸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评分项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SGRQ各项评分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和社区推广疗效。方法: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RCT)设计,142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消喘膏和安慰剂贴敷治疗,连续贴敷2年。社区验证组入组60例COPD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疗效对照。观察SGRQ量表、BODE指数、年均感冒和急性加重次数、急诊和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RCT试验,消喘膏贴治2年后,SGRQ量表活动、影响及总分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疗后2年BODE指数下降值大于对照组;疗后2年患者感冒和急性加重次数、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社区验证取得相似结果。结论 :消喘膏贴敷疗法在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患者急性加重方面有较好疗效,社区推广应用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内服中药配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1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口服盐酸氨溴索片,对照组加用百令胶囊以及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辨证系列方、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测定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COPD稳定期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验证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消喘膏贴敷对哮喘豚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消喘膏贴敷对哮喘豚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外用贴敷给药,测定哮喘模型组和消喘膏组豚鼠用药前后引喘潜伏期的变化;光镜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EOS)数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贴敷后消喘膏组豚鼠引喘潜伏期延长,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消喘膏组豚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EOS计数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减少(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增高(P<0.01);(3)消喘膏组豚鼠BALF上清中IL-4水平与哮喘模型组相比降低(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增高(P<0.01);IFN-γ水平略增高,但与哮喘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4)消喘膏组IL-4/IFN-γ比值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消喘膏贴敷后可将哮喘豚鼠模型中以IL-4升高为主的Th2优势逆转为以IFN-γ为主的Th1优势,进而减轻哮喘豚鼠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4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分别给予消喘膏和安慰剂贴敷治疗,1年贴治3次,连续贴敷2年。观察呼吸疾病问卷(SGRQ量表)、BODE指数、年均感冒和急性加重次数、急诊和住院次数、肺功能和皮肤刺激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年、治疗2年与治疗前比较,SGRQ量表总分及症状、活动、影响部分评分均下降(P<0.05),除症状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治疗组治疗2年活动、影响部分及总分评分较治疗1年和对照组同期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2年与治疗前、治疗1年比较BODE指数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同期(P<0.01)。对照组治疗2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有改善(P<0.05),但与治疗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年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2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与治疗1年比较有升高,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年年均感冒和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且低于本组治疗前和治疗1年时(P<0.05);治疗组治疗2年年均急诊和住院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期(P<0.05)。贴敷治疗2年两组均未出现局部皮肤强烈反应,两组患者局部皮肤刺激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能改善稳定期COPD生存质量、减少患者急性加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别钰武  黄静 《河南中医》2012,32(7):859-860
目的:观察冬喘膏配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冬喘膏,每次30 mL,日2次.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COPD的复发率分别为7%和74%(P<0.05).在改善肺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喘膏可以减少COPD稳定期患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喘膏贴敷对哮喘琢鼠Thl/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外用贴敷给药,测定哮喘模型组和消喘膏组豚鼠用药前后引喘潜伏期的变化;光镜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EOS)数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贴敷后消喘膏组豚鼠引喘潜伏期延长,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消喘膏组豚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EOS计数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减少(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增高(P<0.01);(3)消喘膏组豚鼠BALF上清中IL-4水平与哮喘模型组相比降低(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增高(P<0.01);IFN—γ水平略增高,但与哮喘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4)消喘膏组IL-4/INF-γ比值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消喘膏贴敷后可将哮喘豚鼠模型中以IL-4升高为主的Th2优势逆转为以IFN-γ为主的Thl优势,进而减轻哮喘豚鼠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刘维政 《江西中医药》2005,36(11):12-13
《伤寒论》太阳病篇章占全书近一半,而“其原出之病与正治之法,不过二十余条”(《伤寒贯珠集》提要),其他则大量的是变证条文。刘渡舟在《伤寒通俗讲话》中指出:“正由于有内容丰富多采的变证,穿插在六经辨证之中,因而大大地扩展了《伤寒论》的辨证范围。”因此,对《伤寒论》太阳病变证进行研讨,进一步掌握张仲景辨证施治的精神,指导临床实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卜祥伟  王颖 《世界中医药》2014,9(8):1099-1101
无脉症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多发性、非特异性炎症,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提出无脉症的发病过程符合"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发病机制,指出治疗本病关键在于调血调络,应把握病机,及时适当施用活血化瘀药,必要时剂量应倍于常规剂量,敢于攻邪,兼以扶正,强调瘀血阻络多伴随本病始终,故在辨证分型基础上,活血化瘀治法应贯穿本病整个治疗过程。为无脉症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为止 ,大多将伤寒的涵义分为广义和狭义 ,分别解释为“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和“感受寒邪 ,感而即发的外感病”。笔者于教学中 ,也多遵旨授业 ,不越雷池。然每于解惑之余 ,颇感确有细化的必要。《伤寒论》涉及“伤寒”二字的原文有 98处。其内涵既有广义、狭义的不同 ,又有泛指、特指的区别 ;既有专论病证者 ,又有兼论证候转变者。其不同层面的内涵 ,仅以广、狭区分 ,恐难明经旨。本文试从常规内涵和特殊指代的两个视角 ,做如下探讨 ,不当之处 ,望同道指正。1 常规内涵“伤寒”既有泛指一切外感疾病总称的广义内涵 ,又有专指感寒而发类外…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水气"有不同的含义。水有形,气无形;水随气走,气附于水。《金匮要略》中水气即为水肿病,《伤寒论》中的水气为可流于身体各部的"水邪"、"湿邪",是有形的变动不居的实邪,类似于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古典医籍中多有提及水气,意义亦有不同。近现代医家认为既有水饮,也有寒气。水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气包含单纯的水饮和水饮与寒、热气的结合;狭义的水气即为阴寒之水气。成因有素体虚弱、外感邪气、太阳病误治、少阴寒化、久病伤阳和病后体虚六个方面。水气致病繁多,特征为"循津液而流也","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以及温药和之、三焦分治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水气"有不同的含义。水有形,气无形;水随气走,气附于水。《金匮要略》中水气即为水肿病,《伤寒论》中的水气为可流于身体各部的"水邪"、"湿邪",是有形的变动不居的实邪,类似于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古典医籍中多有提及水气,意义亦有不同。近现代医家认为既有水饮,也有寒气。水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气包含单纯的水饮和水饮与寒、热气的结合;狭义的水气即为阴寒之水气。成因有素体虚弱、外感邪气、太阳病误治、少阴寒化、久病伤阳和病后体虚六个方面。水气致病繁多,特征为"循津液而流也","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以及温药和之、三焦分治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临证对鼾症(睡眠呼吸障碍)病因病机与诊疗思路及方法进行探讨.睡眠打鼾是为鼾症,本病发生主要与生活方式以及禀赋、情志、年龄增长、体脂增多、鼻与咽喉局部形态异常等因素关系密切.各种因素导致脏腑失调,气化失常,营卫失和,膏脂堆积,形体失塑,或致痰结血瘀,壅阻气机,壅滞肺系,气道受阻,呼吸不畅为基本病机.病性分虚实,大致可...  相似文献   

17.
提出《伤寒论》太阴病“宜服四逆辈”是“上工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全文从三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从太阴病“自利益甚”提示太阴传少阴之理,其次从太阴病“自利不渴”揭示太阴病的辨识方法,最后阐述明确诊断太阴病的基础上,“宜服四逆辈”乃上工之所为,是“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络病学在近30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文献和临床研究,取得较大的发展。"络脉—血管系统病"概念的提出引发了对中医络脉络病与现代医学心血管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大致形成共识,中医络脉类似于西医血管,西医心血管病可以利用中医络病病机加以分析、辨证及治疗。现就络病学说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消渴"首载于《素问·奇病论》,中国历代医家经过千年的医学实践对于消渴病有着独特的见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立专篇论消渴病,对其主症及辨治的解析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全面,并首创温肾治消渴。其所载的治疗消渴病的主方,内容精湛,疗效显著,被后世广泛运用。文章通过对《金匮要略》消渴病篇的体会,对消渴病的辨治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分析《伤寒论》少阴病篇吴茱萸汤证、桃花汤证、少阴三急下证,阐述仲景少阴病审证求机、明辨缓急的分步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