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寡免疫复合物型急进性肾炎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前言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是一组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是肾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肾活检病理通常表现为新月体肾炎。根据免疫发病机制,这组严重的肾小球疾病分为3种类型:即Ⅰ型,抗肾小球基膜(GBM)肾炎,由抗GBM抗体所介导。Ⅱ型,免疫复合物(IC)肾炎,由IC所介导,其病因多样化,如狼疮性肾炎、IgA肾炎、过敏紫癜性肾炎、冷球蛋白血症等多种疾病在病理上均可表现为这类新月体肾炎。Ⅲ型,寡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免疫荧光无或仅见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通常认为…  相似文献   

2.
狼疮性肾炎(Lnpus nephri tis,LN)一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自身抗体或自身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随后激活补体所致的变态反应性炎症。狼疮性肾炎研究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而细胞因子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目前是国内外肾脏病领域  相似文献   

3.
血浆置换已被作为对包括狼疮性肾炎在内的许多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辅助治疗,一般认为疗效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出及在血浆置换时被清除有关。作者报告1例进展性广泛性血管炎的 SLE 患者,尽管没有检出 CIC,血浆置换却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重症狼疮性肾炎免疫炎症反应重,病程凶险,但多数患者病情都可有效控制。治疗以抑制免疫反应、保护器官 功能、改善预后为目标,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前提并且贯穿治疗的始终。重症狼疮性肾炎诱导治疗方案已有多样 选择,需要根据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肾脏组织中狼疮活动的活动性和慢性指数、蛋白尿水平、肾功能、器官受累等 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是肾小球肾炎炎症反应中的一个重要介质。为了进一步探讨PDGF与狼疮性肾炎病变活动的关系,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四层PA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9例狼疮性肾炎患者(7例活动性,2例非活动性)肾小球内PDGF-A、B链mRNA和蛋白质以及PDGF-B受体蛋白表达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PDGF及其B受体表达较非活动性病变者显著增高。该现象与狼疮性肾炎肾脏活动性病变以及血尿的程度呈正相关。表明PDGF是导致狼疮性肾炎肾脏病变活动的重要介质之一。值得指出的是,PDGF对这类病人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增殖并无明显影响,提示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病变活动期可能伴有拮抗PDGF增殖作用的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6.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陈惠萍胡伟新曾彩虹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肾活检中图法分类号R593.24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体内产生过多对抗自体细胞成份(例如核,胞浆,细胞膜等)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复合物常常在多个脏器中沉积,或在原位形成,并引起...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46例狼疮性肾炎,按临床表现分为四种类型:隐匿性肾炎型、类肾病综合征型、急进性肾炎型和慢性肾炎型。根据临床分型,狼疮的活动性和有无高凝状态,分别采用单纯激素、并用免疫抑制剂或抗凝药物,以及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并对各种疗法的适应症和疗效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者测定了6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补体抑制免疫复合物沉淀和溶解免疫复合的能力(ICPIC,CMSC).临床分析表明,单纯性肾病患儿血ICPIC和CMSC无明显异常,而肾炎性肾病、乙肝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患儿则显著下降.肾脏病理分析表明,除微小病变型肾病无显著异常外,其它类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此外,研究发现血ICPIC和CMSC可较好地反映肾病远期转归,而且反映肾脏病变活动性比血补体(CH_(50),C_3和C_4)和血循环免疫复合物敏感.  相似文献   

9.
McAbDot-ELISA检测卫氏并殖吸虫循环免疫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ot-ELISA法,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单克隆抗体IF8A3检测了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犬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动态。感染后1~2wk可以检测到免疫复合物,3~4wk阳性滴度逐渐上升,5~6wk处于较高水平,第8wk达高峰,然后较快地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抗原特异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具有明显的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特异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可用于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活动性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 对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肾活检(其中9例重复肾活检)及病理分型,分析各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特点、临床活动性及肾脏病理活动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病理学异常,Ⅳ型最多见(占42.5%),Ⅳ型LN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高,血清补体C3下降明显;临床活动性及肾脏病理活动性明显;Ⅳ型、Ⅴ型LN肾病综合征发生率高.结论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联系;根据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以大致推测其病理类型,估计肾损害的严重程度;恰当地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tonephritis,RPGN)是一组表现为大量血尿、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肾活检病理通常表现为新月体性肾炎。根据免疫荧光特征将这组严重的肾小球疾病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即抗肾小球基膜(a-GBM)肾炎;Ⅱ型为免疫复合物所介导,其病因多样化,如狼疮性肾炎、IgA肾炎、过敏紫癜性肾炎、冷球蛋白血症等多种肾脏疾病均可有此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抗肾小球基膜(GBM)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1994年至2002年住院确诊抗GBM肾炎的23例患者进行血清ANCA检测,对其中11例ANCA阳性患者在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血清ANCA阴性抗GBM肾炎及ANCA相关性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3例抗GBM肾炎患者有11例(47.8%)同时存在血清ANCA阳性。其中髓过氧化物酶-ANCA(MPO-ANCA)阳性者4例(36.4%),蛋白酶3-ANCA(PR3-ANCA)阳性者1例[9.09%,该例同时合并MPO-ANCA及胞浆型ANCA(C-ANCA阳性)],核周型(P-ANCA)阳性者3例(27.3%),DANCA阳性者5例(45.5%)。血清ANCA阳性和阴性抗GBM肾炎患者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预后等方面无差异,二者与ANCA相关性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患者相比,在发病年龄、性别比例、少尿(无尿)及就诊时终末期肾衰发生率、新月体性质、肾小球硬化、肾间质小血管病变及预后等方面差异显著。血清ANCA阳性和阴性抗GBM肾炎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均很差,ANCA相关性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血清ANCA阳性和阴性的抗GBM新月体肾炎可能为同源性疾病,而ANCA相关性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13.
狼疮性肾炎临床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万忠  程惠芳等 《中华内科杂志》1989,28(9):542-544,I017
对55例狼疮性肾炎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其中26例为尸检病例,29例为肾穿刺材料;轻微病变型2例(3.6%),系膜增生型11例(20.0%),局灶型10例(18.2%),弥漫增生型17例(30.9%),膜型13例(23.6%)及增生硬化型2例(3.6%)。肾小球病变的多样性和非典型性,肾小球内巨块状免疫复合物沉积乃至毛细血管壁的白金耳样改变,纤维素样坏死,微血栓形成,小动脉炎,肾间质炎及苏木素小体形成等,均为狼疮性肾炎的常见病变,具有诊断意义。这些病变也是狼疮性肾炎活动进展的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狼疮性肾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43例SLE及23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抗GBM抗体。结果:SLE组血清抗GB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SLE抗GBM抗体阳性患者中80%发展成狼疮性肾炎(P<005)。结论:血清抗GBM抗体与狼疮性肾炎密切相关,它可以作为狼疮性肾炎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但免疫复合物究竟是先在循环中形成然后沉积在肾小球还是在肾小球原位形成则仍待解决。为了进一步评价循环中免疫复合物(CIC)在 APSGN 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作者对61例APSGN 患者和13例 A 族链球菌感染的脓疱病病人分别用 C_1q 法和胶固素固相 ELISA(K)法测定 CIC水平,并以20名正常人作对照。61例 APSGN 病人,男40例,女21例,年龄2~74岁,所有病人肾炎发病前均有链球菌感染病史,抗“O”升高。自感染至 CIC 检测时间为9~66天,自肾炎发病至检测时间为1~22天,平均7天。13例脓疱病人从皮肤溃疡处均分离出 A 族链球菌,但无蛋白尿及血尿,血清 C_3正常。20名对照者均为健康医学生。CIC 测定:无论是用固相 C_1q 测定法还是用固  相似文献   

16.
肾炎免疫发病学说在60年代已得到公认,根据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将肾炎区分为抗肾抗体型(抗肾小球基底膜型)及免疫复合物型两大类。前者是由于抗体存在着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的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患者血清特异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建立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特异抗体的检测方法,110例活动性肺结核和30例骨关节结核其阳性率分别为82.73%和83.33%,明显高于健康时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1)。活动性肺结核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该方法为一诊断与鉴别活动性肺结核特异敏感的检测方法优于目前血清抗体和非特异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也可用作骨结核的血清学诊断。在指导临床治疗上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作者提出在结核病的致病机制中可能有Ⅲ型变态反应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狼疮性肾炎(LN)传统地按照其肾活检组织形态进行治疗,近来研究认为单纯依靠形态学分类,而不触及病变的发生机制往往带来认识上的偏见.本文将已知LN的病理变化机制概括为4类: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血管炎性病变;血栓性微血管样病变.建议按照病变发生机制选择适当的免疫抑制药物(如激素、环磷酰胺、霉酚酸酯、普乐克复等),从而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建议推广多靶点疗法,在减少各种免疫抑制荆剂量的条件下,多种药物并用,可以提高疗效,减轻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及其靶抗原在肾炎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 (IIF)法检测 10 0例肾炎综合征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对其阳性的 2 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蛋白酶 3(PR3 )。结果 IIF检测肾炎综合征ANCA阳性率为 2 9% ,其中胞浆型 10 %、核周型 19%。急进型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阳性率分别为 5 6%、2 0 %和 15 %。ELISA急进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大多数识别靶抗原MPO ,狼疮性肾炎ANCA不识别MPO或PR3。结论 ANCA在急进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中阳性率较高 ,检测ANCA对判断狼疮性肾炎活动及疗效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侵犯多种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和肺常被同时累及,形成免疫损伤。本文分析合并有肺、胸膜损害的狼疮性肾炎36例。临床资料 1978年1月至1985年12月问收治入院,经肾脏穿刺活检、病理和临床资料较完整的狼疮性肾炎73例。其中合并有肺、胸膜改变36例,占49.3%。73例狼疮性肾炎均做肾脏穿刺活检,活检材料经光镜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