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对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于微量注射泵小剂量胰岛素(Ins)持续输注,使血糖相对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能进食后用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①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Ⅱ)组,②常规予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Ⅱ)组.治疗目标:FBS(空腹血糖)<7.0mmol/L、2hBG(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结果:每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达标天数CSⅡ组较MSⅡ组明显缩短(P<0.01),且FBG及三餐后2hBG控制明显优于MSⅡ(P<0.01).结论:在治疗DKA时先采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输注后,使用CSⅡ较MSⅡ更快、更平稳、更有效的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小剂量奥关拉唑与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奥美拉唑(10mg,qd)治疗,对照组采用吗丁啉(10mg,tid)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奥美拉唑与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均有显著疗效,但小剂量奥关拉唑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应用微量泵输注小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胰岛素,观察2组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微量泵输注胰岛素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适用于基层医院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丸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周期性精神病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丸,对照组采用复方炔诺酮治疗,两组均联合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BPRS 的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TESS )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t=17.581,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11,P<0.05),治疗后8周两组疗效相当,观察组不良反应(TESS)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57,P<0.05)。结论:血府逐瘀丸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周期性精神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观察自控微镇痛泵在内镜下介入治疗的静脉镇痛的效果,将本组56例患者中,食管癌扩张支架置入治疗40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16例,分为两组,即曲马多应用于镇痛泵治疗术后疼痛为治疗组28例和传统肌注镇痛为对照组28例。结果:镇痛优良率,治疗组为89.3%(2528),对照组为35.7%(1028),镇痛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恶心呕吐为7.1%,血压脉搏波动为14.3%,情绪烦躁为17.8%:对照组分别为42.8%、78.6%、82.1%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应用于自控静脉镇痛泵内镜下介入治疗疼痛,应强调静脉持续输注曲马多静注负荷量后,血清药物浓度的恒定是保持镇痛效果的基础,单次静脉推注有助于增加血清药物浓度维持持续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对74例7岁以下小儿,手术随机分成氯胺酮联合眯唑安定和单纯氯胺酮组,观察手术刺激的反应、两组给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相比,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晋梅 《山东中医杂志》2013,(11):812-8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调经止血汤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卯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雌激素(E2)、孕酮(P)、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干对照组(P〈0.05)。结论:调经止血汤能够显著改善功血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西泮联合潘南金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潘南金治疗,治疗组(48例)给予地西泮联合潘南金治疗,均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P〈0.05)。结论:地西泮联合潘南金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输注阻滞麻醉对15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对同期未加干预,自然临产后的非药物性安慰法进入产程的1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结果、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产程较对照组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无差异(P〉0.05)。分娩方式有显著性差异(P〈0.01)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输注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缩短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不增加产后2小时出血量,也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注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缩短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不增加产后2小时出血量,也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差异。方法将我院住院的DK或DKA患者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组(对照组)各22例,2组年龄、血糖和体质量指数(BMI)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但达目标血糖值的时间相似,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尿酮体均转阴性,但CSII组尿酮体转阴时间为(10.9±4.7)h,较对照组(47.5±11.3)h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6±0.6)次/人,较对照组(1.3±0.7)次/人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疏肝健脾活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胃炎患者,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出现不良反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92%,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在治疗急性胃炎疾病的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且副作用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酬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组(治疗组)和单用甲氨蝶呤组(对照组),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成功率91.4%,对照组成功率8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在用药后5d即开始明显下降,对照组于10d开始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刘建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36-36,4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6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组)80例和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0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合吡柔比星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多西他赛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合吡柔比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8.3%,对照组为3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主(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会厌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布地奈德吸入法对急性会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7例我院急性会厌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激素、补充水电解质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13倒,治愈率为68.4%,对照组患者有4例治疗无效,无效率为22.2%,观察组未见无效病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治疗后血糖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对照组1例患者中出现血压升高,另有1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急性会厌炎,起效快,全身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蒋斌 《亚太传统医药》2013,9(6):104-10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胃炎(HP阴性)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胃炎,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中药对激素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例首发风湿性多肌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泼尼松,首始剂量为15mg/d,持续4-6周后,根据病情减量.治疗组同时加服滋阴清热中药,每日2次,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阴虚热郁症侯积分值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CRP、ESR、HGB、PLT和IgG、IgA、IgM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但各指标改善两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激素用量在治疗后6月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滋阴清热中药联合泼尼松能提高对PMR的疗效,并可减少激素用量,可对抗激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50例眼底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视力恢复程度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视力恢复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视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复方苦参注射液加卡铂为治疗组,单纯应用卡铂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7.5%,对照组有效率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65.0%,对照组3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25.0%,对照组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下降率27.5%,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下降率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能损伤率比较:治疗组损伤率5.0%,对照组损伤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