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凡是具有清解里热,能够治疗五脏各种热性疾病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热药除少数性味甘咸外,绝大多数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明目、清退虚热和清热解暑等功能,因此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凡遇到表邪入里化热或里热已盛而尚未形成实结的脏腑热证,均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应用清热药。然而寒凉之品用之不当,极易损伤人体的正气、阳气,尤其是素体脾胃虚寒、年老体弱之人,更应该慎用清热药。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目的:评价益气清热活血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尿蛋白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1978—2008)、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2009)、万方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1998—2008)及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84—2009)。收集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为对照的益气清热活血中药治疗DN尿蛋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4.2.2软件做Meta分析。结果:纳入39篇中文RCT,全部论文被评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ACEI或ARB基础上联合益气清热活血中药可进一步降低DN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WMD=-40.679,5%CI(-58.65,-22.69),P<0.00001)2、4h尿微量白蛋白量(WMD=-83.11,95%CI(-110.18,-56.04),P<0.00001)和24h尿蛋白定量(SMD=-0.70,95%CI(-0.81,-0.58),P<0.00001);单用益气清热活血中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作用可能与ACEI或ARB相似(WMD=0.599,5%CI(-42.14,43.31),P=0.98);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量(WMD=-26.86,95%CI(-40.44,-13.29),P=0.0001)和24h尿蛋白定量(SMD=-1.48,95%CI(-2.27,-0.70),P=0.0002)作用更明显。结论:益气清热活血中药治疗DN尿蛋白有一定疗效。该系统评价所纳入研究方法学上存在缺陷,证据强度不高,益气清热活血中药在降低DN尿蛋白方面的疗效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17种清热中药抗活性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为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具有较好抗氧化性能的药物,利用H2O2-CTMAB-鲁米诺发光体系,研究了17种清热中药水提取物抗活性氧的作用。结果表明其对H2O2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并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清热除湿法应用较广。笔者在临床上用自拟组方:银花、连翘、车前子、米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通草,适当加减治疗淋证、遗精、尿血、黄疸等疗效满意,兹介绍于下。淋证袁某,女性,40岁,1989年8月29日初诊。患者诉尿频、尿急、尿短涩、灼热刺痛1日。尿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尿检示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证属湿热下注,治宜清热除湿,利尿通淋。药用银花10g、连翘10g、茯苓15g、米仁30g、蒲公英15g、六一散10g、车前子10g、通草5g、白花蛇舌草30g。5剂后诸症消失,再进5剂尿检正常。淋证初起多属湿热之邪蕴结于下焦,致膀胱气化不利,小便淋…  相似文献   

9.
清热化痰止咳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萍 《中成药》2007,29(10):I0004-I0005
清热化痰止咳合剂是我院采用金银花、川贝、苦杏仁、北沙参、鱼腥草等组成的纯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支气管炎和肺炎所致的咳嗽、咳痰的治疗,本实验就该口服液的制备、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报道如下。1处方及制备1.1处方金银花67 g,川贝35 g,苦杏仁65 g,鱼腥草70g,蛤壳70 g,前胡70 g,北沙参70 g,茯苓50 g,青黛35 g,石膏200 g,加水至1 000 mL。1.2制法以上10味加水浸泡,用水蒸气法收集蒸馏液300 mL,继续煎2 h,滤过,药渣再煎煮2次,每次1 h,合并3次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0 mL,另取蔗糖65 g,加适量水加热溶解与上述药液和蒸馏液合并,加适量防腐剂…  相似文献   

10.
疮疡是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因而外治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文用清热法辨证分型内治 ,在临床实践中悟知清热不可过及以免冰凝肌肤致难腐难敛。既重视火毒为患之外因 ,又不可忽视脏腑机能失调之内因。因而在治疗中应审证求因 ,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抗排异和防治肾移植后的并发症以及西药的毒副作用两方面概述了近20余年来中医药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情况,并指出目前临床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实用性临床试验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证医学提出后,寻找并产生合适的证据成为中医疗效评价的关键。随机对照试验(RCT)是目前公认的医学干预评价的金标准,但传统随机对照试验(解释性临床试验,ECT)并不适合中医个性化治疗的特点。中医学理论形成和发展基于大量临床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是首要任务。由于中医治疗措施的复杂性和个体化,中医疗效所体现的是一个受到环境影响的复杂体系。实用性临床试验(PCT)的特点正适合于中医药这种复杂医疗干预体系的评价。本文将讨论PCT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可行性,探索一种中医疗效评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中医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中医临床教学活动中,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总结中医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应用。结果与结论:反思中医标准化病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抽查铜川市人民医院2009年1~12月病历和临床实际检查的调查结果,分析中药在临床中应用不合理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温热类外用中药的性味功效进行分析,为研究温热药的临床外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文献计量学及生物统计学,选取有外用方法记载的温热类中药134味,以其四气、五味、功效、用法等为研究对象,应用EPI 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①温热类外用中药以辛味最多,96例(71.6%);苦味居次,43例(32.1%);甘味37例(27.6%);咸味9例(6.7%);酸味最少,仅5例(3.73%)。②温热类外用中药功效以祛风湿类最多,共24例(17.9%);外用中药常用方法以外敷为主,56例(20.8%);还包括外洗38例(14.2%),制膏外涂29例(10.8%),外擦15例(5.6%)等。温热类外用中药的药味以辛、苦为主,含毒性的药偏多,其功效以祛风湿、止痛,化瘀居多,临床应用多以治冻疮,治痤疮,治外出血等为主。  相似文献   

16.
余学庆 《河南中医》2009,29(3):227-231
中医现代化发展急需中医临床研究方法的创新与突破。以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为代表的多学科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正确了解其实质内涵,避免盲目或错误使用,是当前中医临床研究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回顾中医药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现代技术研究中医药的突出成就,批驳"取缔中医"的不合理性,阐述了中医药申遗的价值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药种类繁多,药材产地广,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中药材组成,成分复杂,普通的分离方法效果差,而高效毛细管电泳兼有电泳和色谱技术的双重优势,具有高效、高速、高灵敏度、高自动化等特点,可进行区分真伪、产地及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等工作。高效毛细管电泳能对多种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已成为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为扩大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阐明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风温肺热病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文献,对其中涉及的药物、观察对象、证候类型、观察时间、试验方法、观察指标、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效果、外治法、临床路径、不良反应、临床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1篇,样本量9644例,所有观察对象均为按严格标准纳入的风温肺热病患者。试验方法基本采用组间对照法、自身前后对照法;疗效评价包括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炎性指标及各项生化指标;涉及药物41种、中医证型11种;临床观察或试验时间多为7~10 d;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疗效方面,中药内治法的中医证候改善率均不低于70%,外治法能缩短患者病程、改善部分症状;临床路径的实施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诊疗费用;部分经中药治疗的风温肺热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临床理论研究对其病因、病机、用药特点进行总结。结论: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确切疗效已经得到证实,中医药在改善风温肺热病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的疗效稳定性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临床路径概要及中医临床应用思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临床路径的起源、基本概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临床路径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临床路径与临床实践指南的异同,以及临床路径在中医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