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悦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404-406
目的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处理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引起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最好方式,然而,术后仍一定数量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OAB)症状未见缓解,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并发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方法 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BPH患者28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TURP治疗,单因素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逼尿肌稳定性、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评分、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并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并发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行TURP术,术后OAB症状未缓解的共有42例(观察组),OAB症状缓解的共有244例(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2组患者观察指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前列腺体积更大,残余尿量更多,最大尿流率更小,逼尿肌稳定性更差及IPS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患者更小的最大尿流率、更差的逼尿肌稳定性及更高的IPSS评分显著增加TURP术后OAB症状的风险(P<0.05)。 结论 TURP术后并发OAB症状与患者最大尿流率、逼尿肌稳定性及IPSS评分相关,应积极控制风险因素,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URP术治疗合并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方法80例合并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程度分为A组(逼尿肌压力Pdet20~40cmH2O)B组(逼尿肌压力Pdet 0—20cmH2O).均行TURP术,术中行膀胱穿刺造瘘,术后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残余尿量(RVU)及最大尿流率(Qmax)。站果A组48例,术后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15~25ml/s,残余尿量小于20ml。总有效率100%。B组32例术后,15例最大尿流率10—15ml/s,残余尿量小于50ml;17例最大尿流率0—10ml/s残余尿量大于100ml者,总有效率46%。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单纯由梗阻引起的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如逼尿肌轻度受损,可行TURP术,逼尿肌重度受损者则长期造瘘风险明显增加。需同期行膀胱穿刺造瘘术。  相似文献   

3.
开放性前列腺摘除和TURP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开放性前列腺摘除(TV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体积大于80mL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B超筛选出43例前列腺体积大于80mL的BP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VP组和TURP组。两组患者术前评定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测定尿流率和残余尿。术后计算继发出血病例比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拔出尿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IPSS评分。结果 TVP组和TURP组术前在IPSS、QOL评分,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TURP组在术后继发出血病例比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拔出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TVP组(P0.05)。术后TURP组和TVP组的IPSS评分较术前分别降低了63.67%和5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的体积这一单独因素不能成为选择术式的依据,TURP对大体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仍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手术方法。方法观察15例前列腺增生症(BPH)电切术后尿道前列腺部的膀胱镜下表现和MRI检查,测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最大尿流率。结合手术体会、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年,电切达前列腺包膜的患者,仍有宽阔的尿道前列腺部,未见腺体增生。MRI显示膀胱颈呈漏斗型,膀胱镜下膀胱颈无抬高或挛缩的患者,虽然尖区残留腺体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但IPSS、QOL和最大尿流率尚满意。结论可沿外科包膜平面将增生腺体大部分切除的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远期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测定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前检查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查92例BPH患者的自由尿流率,压力-流率测定,评估逼尿肌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功能障碍原因。结果92例BPH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93.48%(86/92),逼尿肌不稳定46.74%%(43/92),逼尿肌肌力弱3.26%(3/92),逼尿肌无收缩3.26%(3/92),低顺应性膀胱30.43%(28/92)。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梗阻的判断、膀胱功能的评估、术后疗效的分析、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动力学数据,为合理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121前列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直肠指诊、泌尿系彩超、膀胱镜检查及抽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明确诊断前列腺增生。对所有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21例患者中有118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3例正常。118例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中有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50例膀胱逼尿肌不稳定。114例患者(除去正常3例,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4例)平均最大尿流率(8.32±3.15)mL/s,平均残余尿量(87.68±79.46)mL,平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62.32±7.54)cmH2O,平均最大尿道闭合压为(86.43±18.35)cmH2O,平均前列腺尿道长度5.6 cm,与正常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7例患者不适合行手术治疗,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可能延迟显效。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避免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治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与普通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指标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10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48例行前列腺经尿道PKRP,58例行前列腺经尿道TURP,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两组术前与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无一例中转为开放手术;与TURP组比较,PKRP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KRP组无一例发生前列腺包膜穿孔,TURP组有2例发生包膜穿孔;两组患者术后IPSS、QOL、Qmax均较术前好转。结论虽然PKRP与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疗效相似,但PKRP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良性前列腺增生汽化电切术后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后的尿动力学改变进行研究.方法4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TUVP术后随访时间分为3组,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IPSS评分由22.60分减少到11.63分,最大尿流率由7.87 ml/s上升至16.51ml/s,而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由78.41 cmH2O(32例)下降至40.00cmH2O(26例),膀胱顺应性由22.76 ml/cmH2O升至41.11ml/cmH2O,最大尿意膀胱容量由285.93 ml升至339.63ml,结果同时显示手术对尿道外括约肌可能有短期的、可恢复性的损伤.结论该研究以客观的指标证实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可切实地解除由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流出道梗阻改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中尿动力学(UD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9例残余尿<50 ml、以主观症状为主诉而首诊患者的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以及术后效果分析评估等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共59例,年龄55~79岁,平均67.1岁。病程7~30个月,平均15.9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8~27分,生活质量评分(QOL)3~5分。经UDS结果显示,27例可疑膀胱出口梗阻(BOO),32例有不同程度BOO;逼尿肌轻微不稳定(DI)18例,逼尿肌收缩增强15例。最大尿流率(Qmax)7~11 ml/s,平均尿流率8 ml/s,患者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随访4~18个月,IPSS评分0~5分,QOL评分0~1分。测自由尿流率13~19 ml/s。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DS前列腺增生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及有重要指导意义,甚至是临床上非常规意义的手术指征。同时为疗效的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2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TUR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4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等一般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尿动力学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的变化。结果 24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永久性尿失禁或电切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月,IPSS、QOL、Q-max、PVR等指标较手术前均显著改善。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BPH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使用普通电切镜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R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分别监测和记录TUERP和TURP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最大尿流率(MFR)和膀胱残余尿量(RUV),进行比较观察。结果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在减轻排尿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最大尿流率和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等尿动力学指标方面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TUERP组优于TURP组。结论 TUERP是治疗BPH的较好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HP)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及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分为单纯BPH组和BPH合并HP组,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MBC)、最大逼尿肌收缩力和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等尿动力学指标及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尿潴留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与单纯BPH组比较,BPH合并HP组具有更高的IPSS评分(P=0.020)和PSA值(P=0.009),更高的BOOI指数(P=0.003),较小的最大膀胱容量(P=0.004),更高的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发生率(P=0.041)和尿潴留发生率(P=0.010)。结论合并HP的BPH患者下尿路症状更重,血清PSA升高,导致MBC降低、膀胱出口梗阻加重和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发生等尿动力学参数改变,更易发生尿潴留。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②方法对36例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和1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的尿动力学检查和对比分析。③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逼尿肌收缩力和膀胱顺应性均有显著差别(P〈0.05),逼尿肌稳定性无明显差异(P〉0.05)。④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应及早干预,延缓膀胱功能障碍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测定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预测手术疗效的价值及能否用于选择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有完整尿动力学压力-流率测定资料的67例BPH患者手术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最大尿流率进行调查。结果:67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65例,2例患者为可疑BOO。存在BOO的65例患者行标准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6.4±2.6)分较术前(26.3±6.8)分明显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Qmax)(11.3±3.5)ml/s较术前(5.9±1.8)ml/s明显提高(P〈0.05)。对于逼尿肌功能不同类型患者术前、术后行国际IPSS和Qmax比较,术后恢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具有直观、准确、量化及可比性高等优点,对BPH患者BOO确诊、判断逼尿肌功能、选择术式及预测疗效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越  邓玮  张国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12):1793-1795,1799
目的探讨并评估经尿道低压灌注下四区分割法等离子体前列腺剜切术(FPKRP)患者术前选择性实施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手术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1例,平均年龄69.5岁,平均病程5a。31例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截石位插管测定膀胱最大容量、膀胱稳定性和顺应性、逼尿肌压力等。按四区分割法实施前列腺剜切术,术后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低顺应性膀胱术后加强膀胱容量训练,高顺应性膀胱加用α受体阻滞剂。结果术前27例I、Ⅱ度增生和4例III度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提示中、重度膀胱出口梗阻(BOO),最大尿流率(Qmax)均〈15(11±3.6)mL/s,平均尿量〉160mL,平均尿流率〈10mL/s。不稳定膀胱(DI)7例(23%),低顺应性膀胱4例(13%),高顺应性膀胱2例(7%),无明显逼尿肌异常1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Qmax达17.3mL/s。6例膀胱测压未达到40cm H2O,且充盈过程中无DI发生,保留膀胱造瘘出院,半年后再次尿动力学检查,其中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部分恢复,2例功能无改善,则长期留置造瘘管。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具有直观、准确、量化、比较值高等优点,对BPH的手术方案、治疗时机选择和疗效预测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由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进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5例患者全部行尿动力学检查,均提示逼尿肌收缩无力,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者8例,伴膀胱内压达40 cm H2O以上,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留置18F尿管,8周后拔除,排尿通畅。27例逼尿肌无力患者门诊留置导尿,2个月后再次复查尿动力学检查,23例提示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压力达60 cm H2O以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行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经留置尿管后大多数患者膀胱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通过两组手术切除腺体的方式不同,比较两组各自术前术后 IPSS、 QOL、尿流率、残余尿等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术中前列腺切除量与术中出血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手术术后 IPSS、 QOL、最大尿流率、残余尿的差异以及术后拔除导尿管、膀胱冲洗时间的差异,以充分了解和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结果将60例符合实验条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 PKRP、 PKEP 组各自术后 IPSS 评分、 QOL 评分、最大尿流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切除组织量、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术后最大尿流率、膀胱冲洗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手术时间,术后 IPSS、 QOL、残余尿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方面均有良好效果,但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术中切除增生腺体的重量、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最大尿流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优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在安全性方面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本组 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全面尿动力学检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根据其结果作出相应手术治疗 ,并对术后效果作出相应评价和分析。结果 :尿动力学检查 39例诊为膀胱出口梗阻 (BOO) ,其中 2 1例伴逼尿肌不稳定 (DI) ,严重低顺应性膀胱 8例 ,高顺应性膀胱 3例。平均最大尿流率 (5 .95± 2 .3)ml s,最大逼尿肌压 (74.2± 40 .3)cmH2 O ,膀胱容量 (2 85± 10 3)ml,IPSS评分 (2 6 .8± 4.7)。术后有 18例患者未达满意疗效 ,均为DI及逼尿肌活动低下DUA ,经药物治疗 3月后恢复。术后 3月 39例手术患者平均Qmax(12 .3± 2 .5 )ml s,IPSS评分 13.2± 5 .4(n =39) .术前对手术效果预测的准确性达85 %。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应当作为前列腺增生术前的常规检查 ,它对指导手术 ,预测手术效果及术后药物治疗、防范医疗纠纷等具有要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156例70岁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骶管或硬膜外麻醉下,应用绿激光治疗系统以80w功率进行汽化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尿流率、剩余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存质量评分(QOL)等指标的变化。术后1、12、24、36个月随访,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改善,剩余尿减少,IPSS及QO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安全、可行,对于高危、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症状的改善安全、有效,远期疗效亦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前列腺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552例,随机分为TURP组264例,PVP组288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前列腺国际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V)较术前显著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VP与TURP治疗BPH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