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往往是肿瘤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而肿瘤的血管新生是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前提。研究发现,肿瘤的生长可分为无血管期和血管期。无血管期肿瘤的生长必须依靠周围组织的弥散来获取营养物质或排泄代谢产物,瘤体一般不会超过1—2mm^3。  相似文献   

2.
人脑胶质瘤是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上皮细胞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胶质瘤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肿瘤,新血管生成在胶质瘤生长、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olkman[1]于1971年提出的"肿瘤血管新生理论"认为,当肿瘤直径大于2.0mm时,为保持其自身快速增殖,实体肿瘤内必须有新生血管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和转移途径.因此,恶性肿瘤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即是诱导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众多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整合素连接激酶(ILK)[3]及CD151[4]均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本综述旨在分析三者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肿瘤抗侵袭转移研究与胆囊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囊癌是生物学毒性较强的消化道肿瘤 ,易于早期浸润转移 ,预后差[1,2 ] 。如何有效地对抗胆囊癌的浸润转移 ,是治疗胆囊癌复发和转移的关键。近年 ,有关肿瘤侵袭转移机制及抗侵袭转移的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为此 ,本文就近年有关肿瘤侵袭转移机制及抗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现状以及与胆囊癌的关系 ,作一综述。1 血管生成与血管生成抑制  血管生成或新生血管的产生对于原发肿瘤的增殖极为重要。业已发现 ,血管生成与肿瘤厚度和转移相关 ;新生成的肿瘤血管易通透肿瘤细胞以至于形成新的转移 ,故高程度的血管生成增加了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及…  相似文献   

4.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的无限制侵袭性生长及其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 ,抑制血管生成是不同于常规抗肿瘤治疗的新策略。近年来 ,人们对肿瘤血管生成有了更多的认识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并逐渐进入临床应用。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意义肿瘤的生  相似文献   

5.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血管生成是紧密相关的[1].本文就血管生成拟态(vascularization mimetism,VM)的近期研究,特别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VM的生物学特点 VM是种由肿瘤细胞包绕的环状通路,有的通路是实性的,有的是中空的[2].三维培养研究发现VM位于团块状肿瘤细胞的周围,并连接肿瘤血管.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以及针对内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均未发现这些管道的基质中存在内皮细胞[2].VM通常被发现于高侵袭性的肿瘤中,而弱侵袭性的肿瘤在相同的条件下却未发现类似管道,即使在培养基中加入生长因子或在低氧环境下也不能形成类似管道.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病理性血管生成最主要的刺激因子,VEGF与其受体相互作用,能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及转移,在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EGF信号还与肿瘤细胞的淋巴管、淋巴结侵袭及远端转移密切相关。此外,VEGF还可以通过促进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最终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VEGF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关注热点。本文就VEGF与肿瘤生长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COX-2在恶性肿瘤血管生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前列腺素合成限速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其可刺激上皮细胞增生,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增强肿瘤细胞侵袭力,介导机体免疫抑制和突变,而其中血管生成与恶性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是目前国内外恶性肿瘤生物学及治疗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笔者就近两年来对环氧合酶-2在恶性肿瘤血管生成中作用机制的新研究进展和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的国外研究状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反应素与消化道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减少和血管生成刺激因子的增加,常可导致肿瘤中致血管生成表型的形成。近来研究表明,血小板反应素(trom-bospondins,TSPs)作为内源性血管生成负性调节因子之一,在生理与病理性抑制血管增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尤其是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1-5]。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在体内发生后,其侵袭和转移是多因素、多水平调控失衡的结果。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都离不开肿瘤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血管生成使肿瘤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进入快速增殖阶段,并发生侵袭、转移。本文主要探讨两种因子对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蒋凯  程渝  吴士明 《重庆医学》2005,34(3):456-459
肿瘤的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肿瘤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确立了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antiangiogenetic therapy)的意义[1].肿瘤的生长可分为无血管期(avascular stage)和血管期(vascular stage).体积超过1~2 mm3的肿瘤即进入血管期,需要新生血管维持营养供给和排泄代谢产物从而迅速生长并可发生转移[2].Folkman[1]因而假设通过抑制血管生成便可抑制肿瘤的生长,这种设想得到了极好的验证.抗血管生成(antiangiogenesis)治疗肿瘤的理论与实践从此得以确立、发展.  相似文献   

11.
血管拟态是一种特殊的血管生成模式,其管样结构由肿瘤细胞而非传统的内皮细胞构成,为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提供营养。近年来,人们发现血管拟态与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侵袭、转移和耐药性有关。目前普遍认为血管拟态和血管生成依赖于一些共同的机制。而且也有人认为血管拟态的形成是导致抗血管生成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现对目前对乳腺癌中血管拟态形成的机制,包括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干细胞、上皮间质化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等研究成果做一综述,并且将对血管拟态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改变是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其中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Akt2是该通路中的重要因子,其在肿瘤的形成、生长及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就Akt2结构、与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坤  张宏义 《海南医学》2007,18(6):137-138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介于恶性的垂体癌与良性的腺瘤之间.侵袭性垂体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在于其相对的无限生长性,而无限增殖的前提是充足的养分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新生血管则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因素.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综合作用的结果,而VEGF是其最重要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小兵  韩天旺  漆松涛 《医学争鸣》2004,25(4):F001-F001
0 引言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代谢需要持续的血管生长.而新生血管的形成通常与肿瘤生物侵袭性、恶性程度及临床复发相关.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步骤,研究微血管密度(MVD)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对判断胶质瘤患者预后及采取对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或肿瘤休眠疗法寻找可能的作用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卉  薛毅珑 《农垦医学》2007,29(1):69-71
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病理学基础,内皮抑素是胶原蛋白ⅩⅧ的羟基末端水解片断,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生长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本文介绍了内皮抑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侵袭性和转移性已成为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要实现侵袭和转移,必须完成2个关键步骤:(1)突破由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构成的屏障;(2)形成新生血管.研究证明,缺少血供的肿瘤其直径一般只能维持在1~2 mm以内,由此可见抑制血管的生成可抑制肿瘤转移,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1-4].早在1971年Folkman[5]提出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Folkman的观点认为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当肿瘤的体积达到2~3 mm以上时就必须依赖新生血管为其继续增殖提供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目前,以血管为靶点治疗肿瘤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肿瘤血管生成为治疗靶点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很多生长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蛋白水解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也是肿瘤治疗的最大障碍.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基础.研究表明,肿瘤细胞或其粘附的组织细胞通过释放多种蛋白水解酶参与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过程,进而促进了恶性肿瘤的侵袭与转移[1].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肿瘤内血管生成在胃癌生长,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抗血管内皮CD34单克隆抗体对40例胃癌及10份正常胃组织标本进行标记分析。结果肿瘤微血管密度较正常胃组织显著增高;淋巴结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肿瘤瘤肝脏转移组MVD较无肝较转移组增高。结论瘤内血管密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血管生成可能促进胃癌的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侵袭及转移的机制研究已进入分子生物学的水平,细胞外基质(ECM)和血管基底膜的降解是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强弱与其诱导产生的蛋白酶降解ECM及基底膜的能力密切相关.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组蛋白酶。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CK基因是一种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可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多种MMPs的表达,进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