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抽吸药液操作技术在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2例(246人次)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119人次)和观察组32例(127人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抽吸药液方法进行肌内注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抽吸药液方法进行肌内注射。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注射过程中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10.9%感到重度疼痛,观察组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1,P〈0.01)。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8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9,P〈0.01)。结论采用改良式抽吸药液操作技术能提高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一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II缶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溶媒稀释芐星青霉素肌内注射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酸痛持续时间。方法 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门诊治疗室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212例,分别用灭菌注射用水(对照组)和生理盐水(试验组)稀释苄星青霉素进行肌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主观感觉胀痛酸痛持续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肌肉注射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胀痛酸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后局部均无红肿硬结。结论生理盐水稀释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较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患者的疼痛轻,酸痛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将58例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按注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试验组采用改良法,比较两组肌肉注射一次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 试验组一次成功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注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法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注射成功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吴君  陈玉杰 《护士进修杂志》2013,(22):2087-2088
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后局部使用利多卡因氯已定气雾剂对疼痛干扰的效果。方法将40例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后局部使用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喷洒1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肌肉注射法使用苄星青霉索,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在使用利多卡因氯已定气雾剂后疼痛感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患者,在注射后局部使用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能明显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肌内注射法对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选取需注射苄星青霉素240万U患者178例,采用自身对照,苄星青霉素分两侧肌内注射,每侧注射120万U。左侧采用常规注射法,右侧采用改良肌内注射法。观察记录两侧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和注射过程中、注射后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和注射后硬结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注射过程中疼痛、注射后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及注射后硬结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肌内注射法可提高苄星青霉素的注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注射护理方案对苄星青霉素臀大肌肌肉注射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4例细菌性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意愿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案,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注射前针头保留苄星青霉素,进针位置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观察组进针前抽吸适量0.5%利多卡因溶液,进针位置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两组均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观察两组注射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2.86%)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6,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0.74分±0.24分)低于对照组(3.67分±0.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6,P0.05)。[结论]采用0.5%利多卡因溶液诱导苄星青霉素臀大肌注射,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进针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肌肉注射方法对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的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需双侧臀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4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患者一侧臀部采用常规注射方法,另一侧臀部按改良后的方法行肌肉注射,观察并记录两侧臀部的一次注射成功率、环境污染、患者疼痛反应程度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注射方法的一次注射成功率、环境污染、患者疼痛反应程度及满意度比较,使用改良肌肉注射方法的一侧均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当地增加溶媒的剂量,提高肌肉注射进针的深度、手法,减少从抽吸充分摇匀的药液到完成肌肉注射的时间,能显著提高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疼痛反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减轻患者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痛苦、提高注射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选择在门诊注射室需同时进行左右两侧臀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左侧臀部注射采用传统肌肉注射法;右侧臀部注射采用改进法,即二吸一深三快二匀法,再配合Z型肌肉注射,比较患者前后两次注射成功率及注射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改进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法(P<0.01),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法(P<0.01).结论 改进法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能有效提高注射成功率,显著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药物浪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注射法在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155例门诊注射长效青霉素患者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均抽吸生理盐水3.5 ml溶解备用,消毒皮肤后抽吸药液再抽吸生理盐水0.5~1.0 ml后进行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注射法,比较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注射法能显著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法的改进.方法 将216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改进组102例,常规组114例.两组均抽吸0.9%生理盐水3 ml摇晃溶解备用,消毒皮肤后再抽吸长效青霉素,常规组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改进组在抽吸药液前后吸生理盐水0.5 ~1ml.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一次注射的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实施肌内注射法抽吸药液前后吸生理盐水0.5~1 ml,能提高注射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诸小华  蒋晓红 《现代护理》2007,13(14):1276-1277
目的探讨减轻肌注长效青霉素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方法,提高肌注治疗品质。方法通过对60例病人485人次采用利多卡因稀释、常规生理盐水及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分组肌注时及肌注后疼痛感的程度不同,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利多卡因稀释注射显著优于生理盐水及灭菌注射用水稀释注射。结论利多卡因稀释注射能减轻甚至能消除肌注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显性梅毒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赵明 《华西医学》2010,(10):1849-1851
目的观察使用苄星青霉素正规治疗早期显性梅毒的临床疗效以及分析治疗前后的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7年12月门诊就诊有皮肤损害的早期梅毒患者48例,病程〈2年,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1次/周,连续3周治疗。治疗后随访第3、6、9、12、18、24个月时的TRUST滴度。结果 48例早期梅毒患者经治疗后1个月内皮损均消失。总的血清转阴率为66.67%。一期梅毒在治疗后3、6个月时的TRUST转阴率较二期梅毒高(P〈0.05)。治疗前TRUST≥1:8者TRUST滴度在治疗后下降较TRUST≤1:4者快(P〈0.05)。结论早期梅毒病程越短,治愈越快。治疗前血清学滴度越高,治疗后滴度下降越快。梅毒的治疗应强调早期、规范。  相似文献   

13.
魏永娟 《全科护理》2011,(3):191-192
[目的]探讨肌内注射维生素K3导致局部疼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将60例注射维生素K3导致局部疼痛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常规注射法出现疼痛后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及红外线烤灯照射,连续3 d,每天2次;对照组常规注射法出现疼痛后采用观察局部情况,下次注射时更换部位,比较两组患儿疼痛减轻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减轻率为96.7%,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50%硫酸镁湿热敷及红外线烤灯照射减少注射维生素K3导致局部疼痛的效果优于常规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3种肌内注射缩宫素方法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及各100例次,分别采用常规注射法、留置气泡注射法、0.9%生理盐水稀释注射法对3组患者进行肌内注射缩宫素。比较3组患者注射后疼痛程度和局部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肌内注射缩宫素疼痛程度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采用0.9%生理盐水溶液稀释法比其他两组肌内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但是3组患者肌内注射缩宫素局部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9%生理盐水溶液稀释法肌内注射缩宫素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且安全可靠,不影响药物疗效,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The incidence of syphilis infection among pregnant women is persistently high in Japan and in several developed countries. Here, we report the utility of intravenous benzylpenicillin in 13 infants born to mothers with syphilis infection. Because the recommended treatment (intramuscular 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is not available in Japan, we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benzylpenicillin for 10 days, which is used for treatment in high-risk cases. The administration of benzylpenicillin in low-risk infants resulted in an extended duration of parent-to-infant separation and increased the infants’ exposure to invasive procedures. Thus, establishing evidence of the adequacy of no-treatment follow-up in low-risk groups and introducing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 of 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ma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infants suspected with congenital syphilis in Japa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肌肉注射间苯三酚联合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需要取IUD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术前15 min肌肉注射间苯三酚40 mg,术中宫颈注射利多卡因5 ml;对照组38例,仅术中宫颈注射利多卡因5 ml,两组按操作常规取IUD。观察宫颈软化、宫口松弛情况、镇痛效果及一次性取IUD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宫颈软化松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镇痛效果及一次性取IUD成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肌肉注射间苯三酚联合术中宫颈注射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具有软化宫颈、镇痛效果好、取环成功率高、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利多卡因做静脉预处理缓解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拟行择期手术的ASI 1~2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多卡因组(Lc组)、氟比洛芬酯组(FA组)和氟比洛芬酯和利多卡因联用组(联用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在给药前均先以橡胶止血带阻断其局部静脉回流,随后分别给予对照组0.9% NS7 mL,FA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mL(50 mg)+0.9% NS 2 mL,Lc组2%利多卡因2mL(40 mg)+0.9% NS 5 mL,联用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mL (50 mg) +2%利多卡因2mL (40 mg);2 min后撤止血带,在5s内给入0.5 mg/kg的异丙酚.给药同时由另一位麻醉师以相同的方式及问题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情况,采用VRS评分.结果 4组间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Lc组、FA组、联用组的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用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其余3组.在注射痛强度评分方面,Lc组和联用组的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随访,患者注射部位无红肿、静脉炎或药疹等不良反应情况,亦无预期的胃肠刺激症状.结论 氟比洛芬酯和利多卡因联用做静脉预处理可有效缓解异丙酚注射痛,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鞘内注射中的应用。方法将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110例次鞘内注射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次)和对照组(60例次)。对照组按鞘内注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操作前、中、后予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儿术后副作用中头痛、头晕、腰背痛,患儿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2组患儿术后副作用中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鞘内注射副作用,增加配合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