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动脉弹性功能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动脉弹性功能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研究国内尚未见到有关报道。我们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弹性功能测定.并进行随访.探讨动脉弹性功能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原地区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原地区(海拔2260 m)高尿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测定空腹12 h后血尿酸(BUA)、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 病例组BUA、FPG、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仍呈正向相关(OR=1.004,95%CI 1.001~1.008, P=0.022)。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高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关系的研究。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非心源性缺 血性卒中患者,依据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反应,将患者 分为3组: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功能正常组,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入组12个月时对 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间缺血性卒中事件复发情况。 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组126例患者,完成随访123例,其中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 功能正常组分别有25例、52例和46例。3组患者一年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8例(32.0%)、12例 (23.1%)、4例(8.7%)。FMD重度功能障碍组卒中复发率高于FMD功能正常组(P =0.016)。Logi sti c回 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比值比(odds ratio,OR)3.65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35~11.777, P =0.030],高血压(OR 3.286,95%C I 1.069~10.104,P =0.038),FMD重度受损(OR 6.155, 95%CI 1.333~28.420,P =0.020),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OR 1.053,95%CI 1.001~1.107, P =0.045)为非心源性卒中一年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论 FMD重度受损与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相关,且为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脑梗死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17人,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后943人进入分析研究,其中初发脑梗死620例,复发脑梗死323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发生率。对复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复发性脑梗死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型脑梗死(P<0.01),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与脑梗死的复发相关,计算OR值分别为2.481、1.486、1.652、2.402,P值均<0.05。结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发生率高于初发型脑梗死,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是复发性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脑梗死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17人,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后943人进入分析研究,其中初发脑梗死620例,复发脑梗死323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发生率。对复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复发性脑梗死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型脑梗死(P<0.01),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与脑梗死的复发相关,计算OR值分别为2.481、1.486、1.652、2.402,P值均<0.05。结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发生率高于初发型脑梗死,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是复发性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复合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组TIA及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816例,随访1年期复合血管事件发生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SRS在总体人群、TIA、小卒中、大卒中患者中预测复合血管事件发生的效度。结果完成1年期随访757例,总体人群、TIA、小卒中和大卒中患者的1年期复合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是15.98%、16.54%、14.04%、16.97%。ESRS评分预测复合血管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11、0.585、0.605、0.614。结论 ESRS评分预测大卒中患者复合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效度最高,小卒中其次,TIA的效度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外段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例右侧ICA颅外段闭塞的住院患者作为ICA闭塞组,20例ICA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右侧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得出血管的收缩期内径(diameter of systolic,Ds)、舒张期内径(diameter of diastole,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硬度指数(stiffness parameter,β)、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脉搏波放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one-point pulse wave velocity,PWVβ),对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与对照组颈动脉弹性相比较,ICA闭塞组Ep、β、AI及PWVβ明显升高;AC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对ICA闭塞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改变无明显影响。
结论 应用E-Tracking技术可评价血管功能改变,它是评价血管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不同原因所致不同类型的脑梗死防治策略不尽相同[1]。脑梗死病因的确定,主要依靠各种相关的辅助检查,其中,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它们可以显示脑梗死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数目等信息,可初步提供查找病因的方向。遗憾的是,有的医师在读阅这些影像学结果时,仅仅确认是否存在梗死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浆粘度(PV)与急性脑梗死及不同卒中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院神经内科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入选120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n=44)、小动脉闭塞组(n=40)、心源性脑栓塞组(n=36),以血浆粘度作为研究变量。结果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粘度[1.36(1.35~1.38)]和无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浆粘度[1.32(1.27~1.34)]相比显著增高(P0.05)。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的血浆粘度[1.42(1.39~1.45)]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组[1.33(1.31~1.35)]以及心源性脑栓塞组[1.35(1.33~1.37)]相比显著增高(P0.05)。而且血浆粘度的增高与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OR=6.33)。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粘度明显增高且血浆粘度增高与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密切相关,可能在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预防脑梗死复发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预防脑梗死复发的医疗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324例脑梗死病人出院后进行随访跟踪,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针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三方面预防复发的医疗干预:(1)药物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2)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坚持运动锻炼;(3)定期专科门诊复诊;对照组未进行预防复发的医疗干预,患者自我管理。结果 治疗组中脑梗死病人复发率为:1-3年内2.8%,3-5年内13.6%;5-9年内14.7%;对照组1-3年内8.9%,3-5年内27.8%,5-9年内33.3%。两组差别明显(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死病人的预防干预,使降低复发率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塞(CI)病人血浆内皮素(ET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9例CI病人和29例健康人ET、Na+-K+ATPase、Ca2+-Mg2+ATPase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CI组ηb、ηp、ηre、HCT、K值、EAI、TK与ET呈明显正相关,与Na+-K+ATPase、Ca2+Mg2+ATPase活力呈明显负相关;ET与Na+--K+ATPase、Ca2+Mg2+ATPase活力呈明显负相关(r=-0.21、-0.27,P均<0.05);ηb与ET关系最为密切(r=0.43,P<0.01).结论①ET、Na+--K+ATPase、Ca2+-Mg2+ATPase活力变化能引起血液粘滞性改变.②它们对CI的血液粘滞性的影响是多途径的.ET主要是通过收缩血管,改变红细胞膜 Na++-K原、Ca2+泵的活性,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③采用保护血管张力的药物和稀释血液等综合治疗,能有效地防治脑动脉粥样硬化和CI.  相似文献   

12.
栗倩  袁霞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0):1109-1113
脑梗死作为具有极高致残率及复发率的脑血管疾病,近几年逐渐成为我国首位死因,严
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关于脑梗死病因的研究始终未曾间断,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左心室壁活动异
常作为一种独立的概念出现,与脑梗死的发生、复发及预后有着重大相关性。本文详细讨论左心室
壁活动异常的危险因素,阐述其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以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东涛  周立春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12):1006-1011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指导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患者选择敏感抗血小板聚 集药物,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连续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急性非心 源性卒中住院患者162例,分为个体化治疗组54例(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应用14 d,后 根据TEG结果选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抗),阿司匹林组(n =54),氯吡格雷组(n =54)。三组患者 均于住院第7天抽静脉血,应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 率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并于入院时、第14天、3 个月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 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比较三组之间基线资料及AA途径、ADP途径 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并评估14 d及3个月NIHSS评分、ADL评分及再发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发生事件。 结果 三组之间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既往卒中、冠状动脉粥样性 心脏病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ADL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个体化治疗组AA及ADP 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中位数分别为93.2%(77.45%,98.35%)、50.4%(27.62%,67.25%),阿 司匹林组AA途径及氯吡格雷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中位数分别为73.05%(40.8%,92.75%)、 20.5%(5.1%,53.5%),个体化治疗组AA或ADP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较阿司匹林组及氯吡格雷组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个体化治疗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三组患者入院第14天NIHSS 评分中位数分别为3(2,4)、3.5(3,4)、4(3,4),ADL评分中位数分别为80(70,90)、75(70,85)、 70(65,85);第3个月NIHS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2(2,3)、3(2,3)、3(2,3),ADL评分中位数分别为90 (85,95)、87.5(80,90)、85(80,90),三组间两两比较个体化治疗组优于阿司匹林组及氯吡格雷组 (P<0.05),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随访3个月三组均无脑出血发 生,个体化治疗组有1例再发缺血性事件,阿司匹林组有3例、氯吡格雷组有4例再发缺血性事件。 结论 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给予双抗治疗后根据TEG结果选择敏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 提高患者临床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组分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TCI)的关系。方法 ATCI组508例,其中男性亚组308例,女性亚组200例;对照组233例,其中男性亚组102例,女性亚组131例,均为门诊体检者。观察MS在ATCI男、女性亚组和对照男、女性亚组的患病率、MS各组分水平以及MS对ATCI的危险度。MS诊断采用修订后的中国人MS诊断标准。结果 ATCI男性亚组和对照男性亚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39.0%和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TCI女性亚组和对照女性亚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46.0%和1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TCI组MS各组分水平与同性别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使ATCI男性亚组和女性亚组的发病率分别增加5.60和2.75倍(P <0.01)。结论 MS与ATCI关系密切,MS是ATC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其与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的关系。另选4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其血清hs-CRP水平,并与ATCI组患者比较。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hs-CRP水平与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尤以梗死灶体积更为明显,且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血清hs- CRP水平与年龄、性别及有无高血压病等常见危险因素无关(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变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扈林  张燕 《中国卒中杂志》2006,1(4):263-265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心功能3级50例,4级26例,均经CT或MRI证实为幕上CWI,其中皮质前型26例(34.2%),皮质后型31例(40.8%),皮质下型19例(25.0%)。经纠正心力衰竭、脑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循环等治疗,62例患者心功能和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6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5例死于继发脑干梗死呼吸循环衰竭,3例猝死。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因脑灌注压降低易合并CWI,通过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和调控血压等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Simul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infarction is a quite rare presen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a spontaneous dissecting aneurysm of th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Identifying relevant radiographic features and serial angiographic surveillance as well as mode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 either hemorrhage or infarction, could sufficiently determine appropriate treatment. Enlargement of ruptured aneurysm and progressing arterial stenosis around the aneurysm indicates impending risk of subsequent stroke. In this setting, prompt treatment with stent-assisted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can be a reliable alternative to direct surgery. When multiple arterial dissections are coexistent, management strategy often became complicated. However, 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by acknowledging responsible arterial site with careful radiographic inspection and antiplatelet medication.  相似文献   

19.
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脑梗死类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MCAOD)所致脑梗死的类型。方法对50例经颅脑MRA或DSA确诊的症状性MCAOD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W的改变对脑梗死分型。结果50例患者共发现57条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发现病灶的有6(占12.0%)个大脑半球,多发性脑梗死和单发脑梗死分别见于13(占22.8%)个和38(占66.7%)个大脑半球。脑分水岭梗死、流域性脑梗死、半卵圆区脑梗死、多发性散在点状脑梗死(MSSI)、腔隙性脑梗死分别见于18(占31.6%)个、12(占21.1%)个、6(占10.5%)个、2(占3.5%)个和1(占1.8%)个大脑半球。结论MCAOD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约占1/3,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约占1/5,纹状体内囊梗死约占1/5,主要发病机制与动脉-动脉栓塞和低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72例脑梗死患者和69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MTHFR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11.6%、44.9%和43.5%,脑梗死组分别为15.3%、50.0%和34.7%,两组各基因型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34.0%、65.9%,脑梗死组分别为40.3%、59.7%,两组等位基因的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进一步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以明确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