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设计意图:由于小班幼儿刚入园不到一个月,他们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特性了解不多,因此,通过设计“我来摸一摸”这样一节有趣的实物操作课,让幼儿在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软硬特性,并从中能够区分哪些物体是硬的,哪些物体是软的,以此进一步激发小班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有一天在户外活动时看到花丛中有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小朋友看见了大声喊“蝴蝶,蝴蝶!”,我问“蝴蝶漂亮吗?”他们回答“漂亮!”,“那蝴蝶怎么长大的呢?”幼儿都回答不出来。为了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孩子们的经验来源于生活,而科学探索的知识必须要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结合主题《有用的纸》让幼儿在感知各种纸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纸并想办法尝试用纸做成纸袋来装东西,这不正好迎合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吗?于是,我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黄影 《儿童与健康》2013,(11):38-39
设计意图:小班孩子对各种各样的声音充满了好奇,于是我让孩子们在塑料瓶里装上各种豆子,他们发现不同的豆子装在塑料瓶里发出声音的大小会不一样,他们边摇晃着瓶子边好奇地问我:“这是为什么呢?”我没有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探索豆子的大小多少与声音大小的关系,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秋天到了,落叶又开始随风飘落,孩子们对落叶充满兴趣,为了能更好的满足他们对落叶的兴趣,激发孩子们对身边事物和科学现象主动关注的态度和亲近大自然的积极情感,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孩子们在欣赏落叶美的同时,还能初步的了解叶脉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为了真正做到“关注儿童,研究儿童”,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园本化的探索研究。孩子年龄小,怎样调动孩子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到科学的神奇,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呢?我们的思考是在巧妙的动手制作中,引导孩子在多次尝试矫正错误,最终收获成功的作品,体验科学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空气无色无味,容易被孩子所忽视,但又是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它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我希望通过我设计的活动,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我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这个活动它的主要知识点是通过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开展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方法使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特性,注重的是探究过程,遵循“纲要”精神,以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孩子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主的理念开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水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萌发孩子们爱科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闫佳 《儿童与健康》2014,(10):51-53
设计意图: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对于“数”的概念还没有形成。而要理解抽象的、数的多一少一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就要以有趣的情景游戏等方式设计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相等、形象的量来代替抽象的数。“纲要”中指出: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所以“找朋友”这个活动是在情景中开始,结束于情景。体现了“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数学活动。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探索操作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难度是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我园开展“合理利用种植资源,创建特色园本课程”以来,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有了显著的进步。设计这节课是启发幼儿自己去实验、探索,制作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叶脉书签。秋末初冬,很多树叶都飘落下来了,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研究现状,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生成了这节课。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幼儿在生活、游戏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几何经验,这在他们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老师组织数学活动的宝贵资源,更是幼儿展开几何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激活并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并使之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幼儿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和“思考”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获得不同活动阶段的经验内容,促使幼儿从经历走向经验。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石头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它能玩游戏,能观赏,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在组织孩子们散步时我时常发现他们将小石头捡起来装在口袋中带回教室与同伴们“研究”小石头:“咦,我们走的鹅卵石小路是不是这种小石头铺的啊?”、“石头上的花纹好漂亮啊,像水墨画!”、“小石头可以这样玩……”。想起我们小时候也特爱玩石子棋、收集石子的游戏,于是,顺着孩子们的兴趣点生成了这一活动,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开拓幼儿视野,在看看、玩玩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体验合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因为家里有好几副旧的、缺只少张的扑克牌,扔掉又觉得可惜,于是把这些扑克牌带到了幼儿园。一次看小朋友搭积木,灵感一现,让扑克牌像积木那样层层叠高,一定非常有趣。经过几多思考、几番设计,小小扑克牌成为孩子们叠叠高的工具,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手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它,比如吃饭、画画、拿东西等。《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由于小班幼儿喜欢用小手去感触身边的事物,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一节小班科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师幼的互动、有趣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小手的用处。,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近来,我班孩子对反义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在应用时却经常出现错误——如在比较物品粗细时,孩子们会说一个‘细’,一个‘胖’”。为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意在通过玩让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在相关物品和现象中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反义词,以此来系统地学习掌握一些常用反义词,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动作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虽然木制品在孩子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木质的桌子、木质的椅子、木制的玩具等等,但所有的这些认识我们或许并未给予过孩子们一定的经验上的整合,所以这些认识是零散的、细碎的,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个教学活动帮助孩子整理已有的零散经验,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起木制品的概念,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感受木制品的“丰富多彩”以及对我们生活的用途。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在游戏中的尝试探索行为的频发率是很高的,凡是可以用来游戏的物体,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他要了解物体的性质,然后作为工具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敲敲打打、摸摸看看、拆拆弄弄等各种作用于物体的自主探索方法就成了他们的游戏行为,孩子们在这些探索中不仅锻炼了许多新的身体能力,还激发了孩子们不断萌发出新的游戏方式和游戏兴趣,并促进孩子们的相互学习与模仿。于是,我设计了这节健康活动,希望激发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游戏行为,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大小变变变”是袋幼儿因活动整合课程》小班下学期“大大和小小”主题中的一个教育内容。在进行“最大的动物和最小的动物”这一活动时,有的孩子说“大象最大!”可是有的孩子发现“鲸鱼比大象还要大!”有的孩子说毛毛虫很小!”可是马上就有孩子反对:“蚂蚁更小!”到底什么大?什么小?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他能推动孩子积极从事某种活动,从而有可能促进其某方面能力的发展并有可能形成某种专长。可是幼儿对周围环境生活以及万事万物,虽然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但因受心理水平和教育程度的局限他们这种兴趣往往肤浅并容易转移。如果教师不注重引导和课题设计只针对某一科学知识仅作就事论事的讲解,想让幼儿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兴趣对孩子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幼儿兴趣的特点,从而积极地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