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应用放射性碘(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131Ⅰ治疗的106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131Ⅰ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85 GBq,n=19)、中剂量组(2.22 GBq和2.96 GBq,n=50)和高剂量组(≥3.7 GBq,n=37).对实施131Ⅰ治疗前后及各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接受131Ⅰ治疗前后,67例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 记录完整(低剂量组18例,中剂量组37例,高剂量组12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总体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P<0.05),但大部分(82.1%)仍在正常范围内.接受131Ⅰ治疗前后,106例患者均具有完整的肾功能检查结果 记录.组内治疗前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Ⅰ治疗DTC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应用放射性碘(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131Ⅰ治疗的106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131Ⅰ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85 GBq,n=19)、中剂量组(2.22 GBq和2.96 GBq,n=50)和高剂量组(≥3.7 GBq,n=37).对实施131Ⅰ治疗前后及各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接受131Ⅰ治疗前后,67例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 记录完整(低剂量组18例,中剂量组37例,高剂量组12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总体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P<0.05),但大部分(82.1%)仍在正常范围内.接受131Ⅰ治疗前后,106例患者均具有完整的肾功能检查结果 记录.组内治疗前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Ⅰ治疗DTC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放射性碘(^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手术后病理确诊并完成^131I治疗的DTC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的46例(13.3%)进行分析.结果:低剂量(1 850~2 960 MBq)治疗87例中有5例(5.7%)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高剂量(3 700~7 400 MBq)治疗259例中有41例(15.8%)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两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低剂量组BUN指标外,余肝肾功能指标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差异,且以高剂量组升高明显(均P<0.05).结论:^131I治疗DTC,部分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治疗剂量高低有关,应重视对肝肾功能损害的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腺叶切除不完全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状腺平面显像结果分为腺叶切除不完全组(n=33)和腺叶切除完全组(n=70)。首次^131I清甲剂量为1.11~3.7GBq(30—100mCi)。3~6个月后复查并评估清甲效果:若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显示颈部无放射性摄取即认为清甲完全;若有放射性摄取,即认为清甲不完全,需再次行^131I清甲治疗,定期随访复查清甲效果。结果实施3次清甲治疗的成功率,腺叶切除完全组分别为61.43%、88.89%和100%,腺叶切除不完全组分别为21.21%、46.15%和78.57%。统计学分析表明,腺叶切除完全组的第1、2次清甲疗效与腺叶切除不完全组的第2、3次清甲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腺叶切除不完全的DTC患者,实施^131I治疗的一次清甲成功率较低,但经2—3次治疗后同样可达到较高的清甲疗效。尤其适用于再次手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或拒绝再次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31I首次“清甲”的疗效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确诊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行^131I治疗,然后按手术方式、术后治疗时间^131I的剂量进行分类,观察首次“清甲”的疗效。结果“清甲”成功率:甲状腺全切88.5%,次全切除44.4%;“清甲”时间术后1~2个月92.7%,1年以上50.0%;^131I剂量2.96GBq为47.6%,4.44GBq为82.8%。结论DTC治疗应以甲状腺全切及颈淋巴结清扫为首选治疗方式,术后1~2个月为^131I“清甲”最佳时机,首次“清甲”^131I剂量以4.44GBq(120mci)为宜。  相似文献   

6.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分析影响清甲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和x^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和年龄、DTC的病理学类型和有无转移、甲状腺残余组织大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摄碘率和^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共收集183例患者资料,其中一次清甲完全者109例,占59.56%。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分别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Wald=8.59,P=0.003;Wald=6.40,P=0.011)。x^2检验结果显示,与血清TSH水平≥30uIU/mL患者比较,血清TSH水平〈30uIU/mL患者的清甲效果较差(x^2=7.291,P=0.007);而血清TSH水平〈60uIU/mL与≥60uIU/mL患者间清甲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31I清甲治疗中,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uIU/mL者的清甲疗效较好,而过高的血清TSH水平则并不能使清甲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射性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时辐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9例多次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累积剂量18.5~74.0 GBq)纳入研究对象,收集其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时血细胞情况、肝肾功能指标及唾液腺ECT显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31I治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红细胞数量略增高(P〉0.05),淋巴细胞数量略有减低(P〉0.05);(2)^131I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指标ALT、AST、BUN、SCREA、ALP无明显变化;(3)^131I治疗后患者双侧腮腺分泌及排泄功能减低(P〈0.05),双侧颌下腺分泌及排泄功能略下降(P〉0.05)。结论:高分化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对各系统不同程度的损伤是存在的,但绝大多数损伤是轻微的,不会带来临床恶性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评价131I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手术和131I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14岁为切点值将患者分为儿童组(<14岁)(17例)和青少年组(14~18岁)(13例)。对3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131I治疗次数和剂量进行分析,并进行疗效和短期副作用评价及随访。结果 30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86.7%,肺转移的发生率为36.67%。患者平均接受131I治疗2.43次,平均累积剂量为8.71 GBq。其中儿童组患者平均治疗2.29次,平均累积剂量5.89 GBq,青少年组患者分别为2.61次和12.41 GBq。无肺转移组患者平均治疗1.73次,平均累积剂量为5.85 GBq,肺转移组患者分别为3.63次和14.30 GBq。30例患者肿瘤完全缓解率(CR)为56.7%,部分缓解率(PR)为23.3%,稳定率(SD)为20.0%。无肺转移组的CR率为73.7%,PR率为10.5%,SD率为15.8%;肺转移组的CR率为27.3%,PR率为45.5%,SD率为27.3%。131I治疗后3天内颈部肿胀疼痛发生率为16.7%,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3.3%。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发生率较高,131I治疗儿童及青少年DT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放射性碘(^131I)扫描研究含碘造影剂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肺转移病灶^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施^131I治疗前患者是否接受增强CT扫描及其与治疗的间隔时间分为增强CT扫描1组(间隔时间〈3个月,n=32)、增强CT扫描2组(间隔时间≥3个月,n=27)和未接受增强CT扫描的阴性对照组(n=23)。^131I治疗后,^131I扫描观察和分析各组肺转移病灶的摄碘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肺转移病灶^131I扫描阳性率比较显示,增强CT扫描1组明显低于增强CT扫描2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增强CT扫描2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131I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扫描1、2组肺转移病灶实施首次^131I治疗后,^131I扫描表现为阴性患者的疗效差于阳性患者。结论^131I扫描对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肺内病灶的^131I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接受^131I治疗前3个月内使用含碘造影剂会影响该类患者肺内病灶对^131I的摄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清甲)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9年6月在我科接受甲状腺癌切除术以及^131I清甲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31I清甲治疗的效果将患者分为清甲成功组(n=81)与清甲失败组(n=54)。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求影响^131I清甲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①经χ^2检验,两组患者的残余甲状腺质量、24h甲状腺吸碘率、^131I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残余甲状腺质量、^131I剂量是影响^131I清甲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根据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131I清甲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随访和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检测83例DTC病人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在给予5.55GBq ^131I-治疗5~7d后行^131I全身显像,对^131I-全身显像所示肿瘤转移灶的数量和范围行半定量法评分,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清Tg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DTC血清Tg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关系的差异。结果87.95%(73,/83)的DTC病人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和^131I-WBS显像符合,9.64%(8/83)的DTC病人血清Tg阳性(Tg〉0.10μg/L)而^131I-WBS阴性,有2.41%(2/83)的DTC病人血清Tg阴性而^131I-WBS阳性(肿瘤转移灶浓聚^131I-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725~0.849,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DTC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有相关性,Tg水平升高预示DTC病人体内存有大量肿瘤转移灶,应对其密切随访并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的患者经大剂量131I治疗后,慢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病情况?方法:14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经手术切除后行大剂量的131I治疗,在131I治疗前和治疗后的6~39个月随访中分别行唾液腺功能显像?结果:143例DTC患者中有31例(21.7%)出现慢性唾液腺损伤,131I治疗2次以上(累积剂量7.4~37.0 GBq)发生慢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131I治疗1次者(累积剂量<3.7 GBq)(P < 0.005)?结论:反复的?大剂量131I治疗引起的慢性唾液腺损伤更多见?  相似文献   

13.
分化型甲状腺癌76例^131I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口服^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效果,旨在探讨^131I碘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1—05—2012—04收治的甲状腺癌全切或次全切术后76例,给予口服^131I治疗,服^131I后6个月随访复查,通过监测^131I全身显像、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游离三碘甲状腺激素(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颈部超声检查决定患者服^131I情况。结果76例甲状腺癌患者,有32例未发生转移的甲状腺癌,均经口服1次^131I治愈,一次治愈率42.1%;有35例患者(5例无转移,30例有转移病灶)经过多次^131I碘治疗后治愈,总治愈率达88.2%(67/76)。5例合并转移的DTC经过服^131I治疗后甲状腺残留或转移病灶有所缩小但未消失,也没有发现新的转移灶及原有病灶扩散。总有效率94.7%。4例合并转移的DTC患者经多次^131I疗效果不明显。多次大量服^131I的患者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应该服^131I治疗,以预防和减少复发;残留较多甲状腺组织或有转移的需多次^131I治疗;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及合并甲状腺外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7例DTC术后患者,清除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69例,转移灶治疗128例。给药剂量:①清甲治疗组:常规给予131I3.7GBq清甲并辅以甲状腺素抑制治疗;②转移灶治疗组:首次清甲治疗后6个月,治疗淋巴结转移灶患者平均给予131I4.44GBq,治疗远处转移灶患者平均给予131I6.48GBq;并都辅以甲状腺素抑制治疗。以Tg,TgAb,颈部超声,肺部X-线,131I全身显像结果综合判定疗效。结果:清甲治疗组完全清除64例,完全清除率为92.8%(64/69);转移癌治疗组的治愈率57.8%(74/128)。结论:DTC术后行131I治疗,并辅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疗效显著;淋巴结转移者的疗效高于远处转移者。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改变的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肝功能的原因。方法对27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7d肝功能各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等进行测定;以逐步回归分析法预测气腹压;手术时间及患者年龄等变量对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组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组术后1d血清ALT、AS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5或P〈0.01),术后7d均恢复正常,胆囊息肉组术前、术后1d、7d肝功能各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以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AG、OT两个自变量入选方程,其回归方程为:Y=0.230T+0.12AG-15.38。结论LC可致术后血清ALT、AST增高,其原因与结石性胆囊炎、AG和OT有关,但仅为一过性现象,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LC仍为一种可靠、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接受不同剂量的131碘治疗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44例DTC术后患者分为4组,Ⅰ组为未治疗的患者10例,Ⅱ组为第1次治疗后患者16例,使用131碘剂量2.96~3.70 GBq;Ⅲ组为2次治疗后的患者12例,累积剂量8.51~11.10 GBq;Ⅳ组为3次治疗后的患者6例,累积剂量14.06~18.50GBq;对所选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根据所得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定量分析患者的唾液腺功能参数。结果①未行131碘治疗的DTC术后患者的唾液腺显像清晰,唾液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上升明显,酸刺激后迅速下降;但大剂量131碘治疗后唾液腺功能明显降低的DTC术后患者唾液腺显像模糊,唾液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上升缓慢,酸刺激后缓慢下降。②Ⅱ、Ⅲ组与Ⅰ组间腮腺及颌下腺的摄取分数(UR)、酸刺激后唾液腺排泌分数(ER)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Ⅳ组患者UR、ER均较Ⅰ组降低(P<0.05)。结论 3次大剂量131碘(累积剂量14.06~18.5GBq)治疗后的DTC患者唾液腺功能受损,其摄取和排泄功能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治疗时尿含量,间接推算体内滞留量,为临床诊断、防护,及医学规程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收集病人24h和48h尿量,用加样器采样1ml,在甲功仪测定100s,并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尿中131^Ⅰ含量,GBq(mCi)=标准源浓度/标准源计数/×(1ml尿样计数/标准源的计数)×尿量(m1)。结果40例131^Ⅰ治疗的甲癌病人,口服剂量不同,而24h、48h尿中131^Ⅰ排量基本相同,24h为82%,48h为94%,24h体内滞留量为18%,48h滞留量为10%。结论甲状腺癌131^Ⅰ治疗和甲131^Ⅰ治疗一样,是否可以在门诊治疗?甲癌131^Ⅰ尿中含量测定为远距离转移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