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乳腺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原发乳腺癌治疗后患者174例,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由3名有多年诊断经验的医师独立阅片,以病理结果或随访1年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174例患者中确诊复发转移72例,无复发转移64例,第二原发癌38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116例(复发转移69例、第二原发癌38例、假阳性9例),显像阴性者58例(无复发转移55例,假阴性病例3例)。18F-FDG PET/CT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分别为:灵敏度97.91% vs 72.73%,特异度85.94% vs 57.81%,准确率93.10% vs 67.24%,假阴性率2.73% vs 27.27%,假阳性率14.06% vs 42.19%,阳性预测值92.24% vs 74.77%,阴性预测值94.83% vs 55.22%,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是其病理/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而患者的性别、原发病变部位、ER、PR、Her2的表达情况不是其病理/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或排除乳腺癌治疗后复发转移,还可帮助发现第二原发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同时性多发原发癌患者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显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治疗前同时性多发原发癌患者11例,均接受全身18F-FDG PET/CT检查,通过诊断试验法计算PET/CT检查的灵敏度。结果 治疗前11例同时性多发原发癌患者中,7例(7/11,63.64%)肿瘤来源于消化系统;共检出病灶25个,包括食管7个、胃部4个、结肠5个、直肠2个,肺部4个,喉部2个,骨髓1个,其中18个(18/25,72.00%)肿瘤起源于消化系统。PET/CT诊断灵敏度为88.00%。假阴性发生在肺泡细胞癌、黏液腺癌及微小病灶;假阳性发生在腺瘤性息肉。2例无症状查体者PET/CT检查发现多发原发癌,其中1例接受5次PET/CT检查,PET/CT随访无肿瘤复发。3例患者在明确原发灶、寻找转移灶过程中发现第二原发癌。结论 PET/CT在同时性多发原发癌的发现及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CT、PET及PE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最短径>0.5 cm(A标准)、最短径>1.0 cm(B标准)及最长径>1.0 cm(C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图像上,以淋巴结出现异常18F-FDG摄取浓聚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D标准),SUVmax>1.93(E标准)、TSUVmax/NSUVmax>3.11(F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CT图像上,将结合CT图像A标准及PET图像E标准确定的G标准为判定以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标准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颈部阳性淋巴结与阴性淋巴结在最长径、最短径、SUVmax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种标准中,PET(E标准)及PET/CT(G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吻合度,与单纯CT比较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不同PET及PET/CT诊断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8F-FDG PET/CT在胰头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测量胰腺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肿瘤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获得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65例胰头癌患者,原发灶SUVmax、MTV、TLG分别为7.9(5.6,10.4)、13.1(7.3,22.5)cm3和68.6(32.2,95.7)。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UVmax、MTV、TLG、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第8版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分期、手术和化疗是胰头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化疗、MTV、TLG是胰头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指标MTV、TLG是影响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对评估胰头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9例(94个结节)。对比甲状腺恶性与良性结节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18F-FDG PET/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94个结节,恶性、良性结节分别为53个(53/94,56.38%)和41个(41/94,43.62%)。甲状腺恶性、良性结节的SUVmax分别为7.15±5.09和2.58±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3,P<0.01)。SUVmax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4~0.91,P<0.01),SUVmax界值为4.50时,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为1.56。18F-FDG 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25%(42/53)、80.49%(33/41)、79.79%(75/94)、84.00%(42/50)、75.00%(33/44)。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UVmax界值应为4.50。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18F-FDG PET/CT显像及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诊断胰腺癌的价值及分析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接受18F-PET/CT检查的胰腺原发疾病患者资料,其中恶性65例,良性23例,采用目测和半定量方法分析胰腺疾病的PET/CT特点。目测法分别根据病变CT特征、PET摄取程度和PET/CT特点制定CT、PET和PET/CT五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在PET图像上测量病变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与最后诊断结果进行诊断学试验评价。结果 CT、PET及PET/CT目视五分法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31%(60/65)、69.57%(16/23)、86.36%(76/88);90.77%(59/65)、78.26%(18/23)、87.50%(77/88);98.46%(64/65)、91.30%(21/23)、96.59%(85/88)。三种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ROC-AUC)均大于0.90。胰腺癌SUVmax平均值为8.06±2.96,胰腺良性病变SUVmax平均值为3.13±2.09 (t=7.344,P<0.01)。胰腺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SUVmax分别为8.06±3.01和7.23±2.96(t=0.693,P=0.38),以SUVmax=4.65为判断良恶性的阈值,PET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7.69%和86.96%。结论 18F-FDG PET/CT在胰腺癌的诊断上具有较大价值;PET/CT目视五分法是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CT或MRI确诊或怀疑肾脏肿瘤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22例患者行延迟显像。所有肾脏肿瘤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评价18F-FDG PET/CT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结果 30例中,肾细胞癌(RCC)24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淋巴瘤3例,肺癌肾转移1例,肾脏炎性病变1例。PET/CT诊断肾脏肿瘤的灵敏度为89.66%(26/29),特异度为100%(1/1),准确率为90.00%(27/30),阳性预测值为100%(26/26),阴性预测值为25.00%(1/4)。PET/CT检出肾癌伴肾门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5例。8例(RCC 4例、肾淋巴瘤3例及肾转移癌1例)接受PET/CT后治疗方案发生改变。显像阳性肾癌患者Fuhrman分级高于阴性患者(P<0.05),显像阳性肾癌平均直径大于阴性者(P<0.05)。22例肾癌早期最大标准摄取(SUVmax)值与延迟显像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准确显示肾肿瘤患者局部病变及远处转移。对可疑肾淋巴瘤及肾转移瘤患者应行18F-FDG PET/CT显像,以明确分期并寻找原发灶。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时间截止2013年10月。制定纳入文献的选择标准,并根据QUADAS评分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利用Metadisc1.4和Stata 1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合并敏感性(SEN)、特异性(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使用森林图和卡方检验评估异质性,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1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1196例患者/1696个病灶),与金标准相比,以患者为研究单元:15篇(923例患者)研究PET/CT最终的SEN合并、SPE合并及AUC合并分别为0.93 [95%CI (0.90, 0.95)]、0.82[95%CI (0.78, 0.86)]、0.9344;以病灶为研究单元:8篇(1696病灶数)研究PET/CT的SEN合并、SPE合并及AUC合并分别为0.93 [95%CI (0.92, 0.95)]、0.83 [95%CI (0.78, 0.87)]、0.9546。结论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后的复发或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复发或转移病灶的早期发现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MSCT动态三期增强及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和18F-FDG PET/CT及同机MSCT动态三期增强影像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低血糖发作病史和典型的惠普尔三联征,其中2例以精神症状首诊。全部病例空腹或发作时血糖均<2.8 mmol/L,胰岛素释放指数均>0.3。6例胰岛素瘤均为单发,1例位于胰尾,2例位于胰体,3例位于胰头,肿瘤直径0.8 cm×0.9 cm~3.0 cm×3.8 cm,平均1.6 cm×1.6 cm。CT平扫肿瘤呈均匀等或稍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减低,动脉期强化最为显著。6例患者中,5例肿瘤局部18F-FDG摄取未见增高,1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 1)相关胰岛素瘤局部18F-FDG摄取增高,SUVmax=4.8。结论 MSCT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和位置,18F-FDG PET/CT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淋巴瘤初始分期中评估脾脏受累的最佳方法。方法 回顾59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初始分期的18F-FDG PET/CT结果,采用脾脏肋单元计数(简称肋单元)、脾指数、脾内结节灶、脾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目测脾内18F-FDG高摄取(简称PET目测法)评估脾脏是否受累,并与随访确诊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59例中,最终确诊初始分期中21例脾脏受累(阳性组),38例无脾脏受累(阴性组),两组肋单元(t=4.670,P<0.0001)、脾指数(t=4.688,P=0.0001)及SUVmaxt=4.971,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脾结节发生率和PET目测法明显高于阴性组(χ2=23.395、54.750,P均<0.0001)。根据肋单元、脾结节、脾指数、SUVmax、PET目测法评估脾脏受累的Kappa值分别为0.494、0.596、0.704、0.787、0.963。结论 淋巴瘤治疗前初始分期中,目测脾内存在局灶性或弥漫性异常18F-FDG高摄取是评估脾脏受累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诊断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LCUP)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活检证实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34例LCUP患者资料,常规检查均未找到原发灶。对全部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临床随访及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例淋巴瘤患者被排除,18F-FDG PET/CT检出可疑原发灶25例,正确检测出原发灶13例,检出率为41.94%(13/31);其中8例经病理证实,5例为临床诊断,阳性预测值为52.00%(13/25)。未找到原发灶的6例患者中,3例经随访尚未明确诊断。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寻找LCUP的原发灶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肝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常规影像(超声、增强CT和MRI)及PET/CT资料,病灶18F-FDG浓集水平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为诊断恶性标准。结果 108例肝脏肿瘤各种影像检查共检出194个病灶,70个肝细胞癌病灶18F-FDG PET/CT发现34个,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4.95±3.86;23个胆管细胞癌病灶PET/CT发现22个,SUVmax为7.65±3.88;101个肝内转移瘤病灶PET/CT发现97个,SUVmax为9.65±5.34。18F-FDG PET/CT对肝转移瘤和胆管细胞癌的阳性检出率(96.04%和95.65%)均高于肝细胞癌(4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转移瘤与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之间SUV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原发肿瘤来源的肝转移灶的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病灶检出率不同,病灶的SUVmax值亦存在差异;在肝脏肿瘤诊断与分期时需科学合理应用18F-FDG PET/CT。  相似文献   

13.
18F-FDG PET/CT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 MM患者20例,均于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 诊断.结果 19例18F-FDG PET/CT检出阳性病灶(95.00%),SUV为2.81±0.98(1.30~6.00), 共检出病灶303处,其中PET有222处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73.27%),CT检出268处灶状溶骨性改变(88.45%).PET和CT同时检出的病灶为187处(61.72%);PET检出而同机CT未检出的病灶35处(11.55%);同机CT检出而PET未检出病灶81处(26.73%).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MM的诊断及评价全身累及范围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肿瘤样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骨肿瘤样病变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其中骨嗜酸性肉芽肿4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各3例。结果 10例骨肿瘤样病变中,9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发生于肋骨5例,脊柱3例,肱骨及顶骨各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18F-FDG PET/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18F-FDG摄取均匀性增高,SUVmax为6.1~15.4;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8F-FDG PET/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但邻近脂肪间隙存在,18F-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max为3.8~6.3。动脉瘤样骨囊肿18F-FDG PET/CT表现为膨胀性囊状或皂泡样骨质破坏,边缘可见硬化环,18F-FDG摄取不均匀性增高,SUVmax为2.8~6.9。三者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4,P=0.102)。结论 骨肿瘤样病变18F-FDG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74岁,主因"纳差消瘦20余天"就诊。体检:精神萎靡,消瘦面容,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2.5μg/L,血清癌胚抗原9.6μg/L,CA12518.2万U/L,CA199 1.2万U/L。胃镜示慢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腹部CT示肝右叶占位、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8F-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偶然发现的上颌骨放射性浓聚灶的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PET/CT发现上颌骨牙根以外部位放射性浓聚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上颌骨放射性浓聚灶的数目、部位、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大小、形态、密度等特点及随访变化。应用IBM SPSS软件分析病灶SUVmax与最大径、患者年龄的关系,以及随访SUVmax有无变化。结果 45例患者发现上颌骨浓聚灶49个,3个位于体部,46个位于额突,其中40个位于额突基底部,6个位于前上部。所有病变均呈磨玻璃密度,其中15个密度均匀,34个密度不均,病变内部见更低密度影。病变平均SUVmax 2.64±1.07,平均最大径(0.63±0.20)cm。病变SUVmax与最大径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12例复查PET/CT,病变SUVmax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大小、密度等形态特征均无变化。结论 上颌骨偶发PET/CT放射性浓聚灶大多位于额突基底部,呈磨玻璃密度,倾向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5岁,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1个月,超声发现胰尾部少血实性结节,直径约2.4cm,肝多发囊肿;既往无胆结石、胰腺炎病史,1年前曾因子宫多发平滑肌瘤、宫颈慢性炎症接受子宫全切术。18F-FDG PET/CT示胰体尾部等密度小结节伴远侧胰管串珠样扩张,增强后显著不均匀强化,中心密度略低;增强早期结节呈等18F-FDG摄取,延迟后轻度局限性摄取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鼻咽癌患者综合治疗后随访的诊断效能及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鼻咽癌综合治疗后患者89例,回顾18F-FDG PET/CT和常规影像学诊断结果,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或)长期临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计算18F-FDG PET/CT与常规影像学在鼻咽癌综合治疗后对残留、复发或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结合18F-FDG PET/CT图像及患者临床表现做定性诊断,勾画鼻咽部局部病灶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以ROC曲线确定18F-FDG PET/CT诊断最佳SUVmax,以定性诊断结果和ROC曲线最佳SUVmax为界点行生存分析,以性别、年龄、鼻咽部SUVmax、治疗方法、病灶数目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观察影响整体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的因素.结果 89例患者平均生存(69.22±4.46)个月,5年OS为73.00%.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PPV及NPV分别为100%(59/59)、90.20% (46/51)、95.45%(105/110)、92.19%(59/64)和100% (46/46);传统影像学分别为75.86% (44/58)、78.85% (41/52)、77.27% (85/110)、80.00%(44/55)和72.73%(40/55),18F-FDG PET/CT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于传统影像学(P均<0.01).鼻咽部SUVmax=2.5时18F-FDG PET/CT诊断效能最佳,SUVmax<2.5患者5年OS为81.90%,高于SUVmax≥2.5者为62.00% (P=0.036).18F-FDG PET/CT阴性患者5年OS为100%,阳性者59.90% (P=0.00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根据SUVmax[相对危险度(RR) =1.205;P=0.014]和病灶数目(RR=2.734;P=0.005)可预测OS,病灶数目是影响DFS(RR=2.105;P=0.008)的主要因素.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鼻咽癌患者综合治疗后复发和(或)转移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率;鼻咽部SUVmax=2.5可能是18F-FDG PET/CT诊断的最佳界值点;18F-FDG PET/CT定性诊断为阳性以及鼻咽部SUVmax≥2.5患者的远期生存预后不佳.根据鼻咽部SUVmax和病灶数目可以预测OS,病灶数目同时是影响DFS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宫颈癌治疗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再次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宫颈癌手术和(或)放、化疗后血清SCCAg再次升高,临床怀疑复发和(或)转移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扫描,查找复发转移灶。以病理学和(或)随诊结果为金标准,计算PET/CT诊断宫颈癌复发和(或)转移的效能,比较不同SCCAg水平下PET/CT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PET/CT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者50例,阴性表现者14例。PET/CT诊断宫颈癌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96.00%(48/50),特异度为85.71%(12/14),阳性预测值为96.00%(48/50),阴性预测值为85.71%(12/14),准确率为93.75%(60/64)。血清SCCAg为1.7~<5 μg/L者PET/CT诊断准确率为90.91%(30/33),≥5.0~70.0 μg/L者准确率为96.77%(30/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92,P=0.34)。结论 18F-FDG PET/CT对宫颈癌治疗后SCCAg再次升高者复发和(或)转移的检出率高,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组合扫描方案对改善18F-FDG PET/CT工作效率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75例需接受PET/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及C组各25例,分别采用不同18F-FDG注射剂量和采集时间行PET/CT检查,观察A、B和C方案及3种组合方案对18F-FDG PET/CT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 A、B、C 3组每公斤体质量放射性计数、肝脏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及纵隔SUV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拟结果显示,显像剂总剂量为1 850、3 700及5 550 MBq时,采用组合方案可缩短总检查时间;总剂量达7 400 MBq及以上时,采用组合方案可使单位时间内检查数量增加1~2例并缩短总检查时间;总剂量相同情况下,采用组合方案,显像剂例均成本低于单一方案。结论 采用不同18F-FDG注射剂量和PET床位采集时间组合方案有助于增加检查例数、缩短总检查时间,提高PET/CT工作效率;必要时分批运输显像剂可进一步降低例均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