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姜原产印度、马来西亚。我国自古栽培,四川、浙江、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均有种植,地方品种很多。一般以地名或姜芽色彩及肉色命名,如山东莱芜、泰安等地的片姜,陕西汉中觉姜,浙江临平红瓜姜和黄瓜姜,湖北枣阳姜,贵州遵义大向姜,广东肉姜、兰姜、竹姜、南雄姜等。生姜性温,味辛,入肺、脾、胃经。自古以来除食用外,颇为养生家的喜爱和推崇,视  相似文献   

2.
荆芥为唇形科1年生草本植物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a以带穗的地上全草入药。有发表散风、透疹作用。炒炭有止血作用。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江西、河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省。现将荆芥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介绍如下。1 生物学特性荆芥适应性强。喜温和湿润气候,在土壤有足够水分的情况下,种子在地温19~2 5℃时,6~7d就会出苗;在16~18℃时,需10~15d出苗。幼苗能耐0℃左右低温,-....  相似文献   

3.
山药为常用大宗药材,主产河南,广西、江西、山东、山西、河北、陕西、江苏、浙江、贵州、四川等省(区)均有生产,全国年需用量为600万公斤。该品种除甘草、当归、生地、白芍、黄芪外销量排行第七位。因山药有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作用,既可药用,又可食用,销售量逐年增加,市场价格也随之上浮。  相似文献   

4.
石柱国 《养生月刊》2014,(10):902-905
花生,又名落花生、唐人豆、地果、地豆、番豆等,原产于秘鲁、巴西一带,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它引入我国,当时称为“番豆”,后在我国广泛种植。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四川、浙江、安徽等省均是盛产花生之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相似文献   

5.
2012年全国"反射疗法师"职业资格考试将于11月开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国家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安排,2012年全国“反射疗法9币”职业资格考试将于11月在河南、湖北、山东、四川、浙江、陕西、黑龙江等省8,97个考点开考,目前各项考务工作及学习培训正在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牡丹皮     
产地主产安徽青阳县丫山,南陵凤凰山、泾县一带,山东曹州,陕西宝鸡,以及四川、甘肃、湖南、湖北等省亦有出产。其中以安徽产量多。  相似文献   

7.
本品系节肢动物爬虫类,俗称“土鳖虫”、或“簸箕虫”、“蚵蚾虫”,市场又称“土元”、或“土虫”,我国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均有出产。主产地江苏南通、海门、(?)东、崇明、吴县、无锡、南京,浙江杭州、海宁等地,湖北武汉附近,河南辉县一带亦有出产,以江苏  相似文献   

8.
张素华  辛春兰 《中医杂志》2007,48(6):572-573
半枝莲(ScutellariabarbataD.Don)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的全草,分布在江苏、广西、广东、四川、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台湾、河南等地。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及利尿等,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9.
蛇类药材的药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权  周开亚 《中草药》1997,28(3):170-173
对199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3种蛇类药材的药源调查表明,乌梢蛇的主要产区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蕲蛇主产区为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金钱白花蛇主产区为广东、湖南、江西等省。目前蛇类药材直接或间接来自野生蛇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尚未实现大规模的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0.
<正> 本品系节肢动物爬虫类,俗称“土鳖虫”、或“簸箕虫”、“蚵蚾虫”,市场又称“土元”、或“土虫”,我国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均有出产。主产地江苏南通、海门、(?)东、崇明、吴县、无锡、南京,浙江杭州、海宁等地,湖北武汉附近,河南辉县一带亦有出产,以江苏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芦根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根[1]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 ites commun 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主产于安徽安庆、蚌埠,江苏启东,浙江杭州、宁波,湖北黄冈、孝感、荆州等地。此外,河北、辽宁、山东、四川、贵州、福建等省都有出产,以华东地区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12.
<正>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山东、河南、陕西、安徽、河北、江苏和四川等省。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和清心安神等功效[1]。近年来,提高丹参次生代谢产物的  相似文献   

13.
月腺大戟中二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主要产于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等省区,以根入药,俗名为狼毒,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性平、有大毒,具有逐水去痰和散结杀虫之功效~([1]).  相似文献   

14.
<正> 产地:江苏太仓,浙江苋桥、临平、崇德、河北安国、饶阳、武强,陕西南郑、梁山区及陕中一带,以及山西、湖北、安徽、东北等地,均有出产。采制:荆芥宜栽培高燥地方,春分前后播种,散播种子于畦面,盖浮土,轻浇,6—7天后出苗,此期所长者,茎多穗少,茎供切咀用。又在夏至前后播种,约3—4天出苗,此期所长者,穗多茎少,待穗长至半黑时,用镰刀 <正> 产地:四川、江西、浙江、江苏、湖南、福建、台湾、陕西、广西等省,以四川、江西产量多而品质佳。采制:枳树多种于空地或山间,五年后结果,8—9月间,摘下未熟之果,横剖对切,晒干或烤干,鲜品4斤约可成干货1斤。 <正> 产地:同枳壳。采制:在6—7月摘下未熟小果,横切晒干或烤干。干后约似钮扣、呈半球形。规格:以背青、口白、肉厚、个小质坚、中心部瓤占极小部分,气芳香味苦者为佳。若肉薄质松者次之,市场一般认为四川产者为好。 <正> 产地:河北、内蒙、辽宁、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广西、云南等省。采制:春日采掘根茎,去除根须,晒干。规格:热河产量最大,分大中小三挡,以肥大黄亮者为佳。江南所产,条扁长多节(其节颇似竹节)。 <正> 产地:陕西、河南、贵州、湖南、江苏、浙江等省。采制:秋季采掘其根茎,去除根须,去皮蒸熟晒干。  相似文献   

15.
中药刘寄奴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寄奴为较常用中药,据了解,全国现有4科11种。玄参科阴行草(siphonostesia chinensis Benth.(图1)又名北刘寄奴,为东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安徽、福建、贵州等省所使用。菊科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Moore)(图2)又名南刘寄奴,为广西、江西、福建、安徽、上海、浙江、江苏等省所使用。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ex DC.)(图4)为广东、广西所使用。红陈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vant.var.incana Pamp.)为四川东部及东南部所使  相似文献   

16.
牡丹为芍药科植物,主产于安徽、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四川等省,其中以安徽的铜陵和南陵所产"凤丹"为丹皮中之珍品,为我国著名的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药材公司于一九七九年七月六日至十日在胶南县召开了杜仲环状剥皮再生新皮的科研工作现场会。出席会议的有四川、贵州、陕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河南、福建、广东十一个省、及山东省有关的药材站、县药材公司等单位,代表共六十七人。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大学生物系、山东大学生物系、山东中医学院药学系药圃、青岛药品检验所亦被邀派人到会指导。这次会议是继七八年七月山东第一次杜仲环剥再生新皮现场会之后召开的。会议期  相似文献   

18.
清泉 《家庭中医药》2008,15(2):64-64
红藤又名省藤、赤藤、血藤、大血藤、活血藤等。为大血藤科落叶藤本植物大血藤的藤茎。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甘肃等省。据李时珍考证,此药最早收载于唐开元年间陈藏器之《本草拾遗》,而有些书中把收载时间定为宋代的《图经本草》则是明显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系天南星科A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江苏、安徽、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为一广布种[1]。半夏以块茎入药,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主要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证[2]。  相似文献   

20.
1994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严新气功科学学会召开成立一周年纪念会,总结经验,面向未来,努力使严新气功活动的开展,朝着时代性、科学性和普遍性的目标前进。与会代表来自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四川、浙江、湖南、北京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及部分高等院校、大型企业、严新气功科学学会在京的部分理事,还有科技、教育、文化、新闻界的部分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