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胆道蛔虫症是广大农村中常见的急腹症,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我们在近2年来用“茵陈乌梅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105例,均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初步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一)本组105例患者均来自农村,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23岁。其中女性67例,男性38例。  相似文献   

2.
胆道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4例,女18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40岁,其中15~35岁有23例。右上腹持续性或陈发性疼痛(发作时常弯腰曲膝,呻吟不止或手按心窝部),32例均有此症状。恶心或呕吐者ZJ例,其中有3例呕吐蛔虫。畏冷发热有15例.黄疽有5例,有胆道蛔虫病史的8例,血常规升高的有20例.胆道B超提示有蛔虫影的32例。1.2治疗方法:原则,给予中西药安蛔、解痉、疏肝、理气、止痛、消炎、利胆、驱蛔。1.2.1中药:乌梅汤十四逆散十小承…  相似文献   

3.
在1978~1979两年时间内,我科运用“乌梅汤”配合下法治疗胆道蛔虫症4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男性14例,女性33例;最小4岁,最大73岁。15岁以下者25例,15岁以上者22例。治疗方法全部住院,均采用古方“乌梅汤”合中医“下法”加减治疗。少数病例疼痛剧烈者,酌予肌注“玄胡注射液”或阿托品、鲁米那纳。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蛔虫症是农村儿童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 ,对小儿的成长与健康有较大影响。近十余年来 ,笔者运用利胆驱蛔汤治疗 88例 ,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 37例 ,女 31例 ;年龄 2~ 13岁 ,其中 2~ 5岁 18例 ,6~ 10岁 43例 ,11~ 13岁为 2 7例。以上 88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①剑突下或右上腹阵发性钻顶样剧痛或向右肩背放射痛 ,伴恶心呕吐 ,呕吐物间或有胆汁 ,或蛔虫 ,或伴畏寒 ,发热或黄疸等。②有肠蛔虫病或不当驱蛔史。③B超检查证实。2 治疗方法基本方 :(利胆驱蛔汤 )乌梅、川椒、细辛、榧子、雷丸、槟榔片、使君…  相似文献   

5.
驱蛔利胆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江苏丰县沙庄乡卫生院(221712)李新平【关键词】胆道蛔虫症,驱蛔利胆汤,验案笔者运用王光老师传授的驱蛔利胆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驱蛔利胆汤的方药组成乌梅15g,延胡索10g,槟榔15g,白芍15g...  相似文献   

6.
小儿胆道蛔虫症是小儿科的一种较常见急症 ,自 1991年以来笔者采用安蛔汤治疗本病 32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中 ,男 10例 ,女 2 2例 ;年龄 6~ 13岁 ;病程 1~ 7天。诊断标准 :上腹部阵发性疼痛 ,或汗出肢冷 ,或呕吐、吐蛔 ,或大便排蛔 ,时发时止 ;大便虫卵检查提示蛔虫卵阳性 ;B超提示胆道蛔虫。2 治疗方法 自拟安蛔汤 ,由乌梅、茵陈、大黄、黄柏、川椒、川楝子、干姜、党参、当归、枳壳、甘草各 6~ 10 g,肉桂 1~ 3g组成。每日 1剂 ,水煎 2次 ,早、中、晚各服 1次 ;治疗期间忌食荤腥油腻之物。3 治疗…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1989~1991年用自拟“甘松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3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于下。临床资料:30例中,门诊病例18例,住院病例12例;男8例,女22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54岁,平均28.5岁;从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10天,平均3.8天。30例均具有胆道蛔虫症的临床特征,并经B超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方法:用自拟中药安蛔排虫汤.结合西医解痉对症治疗胆道蛔虫症40例。结果临床治愈3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有安蛔止痛、利胆排虫作用,疗程短,经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安胆蛔汤为主治疗胆蛔症50例松溪县中医院(353500)游洪龙伊观生胆道蛔虫症多由寄生于人体肠道中的蛔虫误入胆道而起。应用自拟“安胆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10例,女40例;年龄30~50岁45例...  相似文献   

10.
大黄乌梅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蛔虫症系属祖国医学"蛔厥"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笔者自拟大黄乌梅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胆道蛔虫症届中医蛔厥的范畴,笔者自199O年以来,用乌梅丸化裁为胆蛔Ⅰ、ⅱ、Ⅲ方,治疗7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中,男31例,女47例;年龄3~1O岁24例,11~15岁12例,16~ZO岁14例,21岁以上者28例;胆蛔1号方治疗32例,1号方治疗27例,皿号方治疗19例。本组病例均经B超检查证实。豆.2治疗方法1.2.1胆蛔1号方:乌梅3Og、摈榔159、苦梯子15g、使君子肉1Og、花椒6g、桂枝6g、附子6g、于美6g、细辛3g。适用于胆道蛔虫病初发之时,症见右上腹部或剑突下突发剧烈疼痛,时作时止,呕吐诞沫或吐出蛔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方法:用自拟中药安蛔排虫汤,结合西医解痉对症治疗胆道蛔虫症40例.结果:临床治愈3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有安蛔止痛、利胆排虫作用,疗程短,经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自拟“蛔厥止痛汤”治疗胆道蛔虫引起的胆绞痛10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102例中,男47例,女5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41岁;病程最短者6小时,最长者7天;其中门诊病人73例,住院病人29例;有吐蛔者11例,目见黄疸者9例,合并感染者24例。方药组成乌梅32克,川楝子15克(打碎),川椒、木香、枳壳各10克。有黄疸者加茵陈,合并胆道感染者加赤芍、银花或配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肖勤 《江西中医药》2000,31(5):26-26
我院 1 994年至 1 998年用中药驱蛔止痛汤治疗胆道蛔虫症 68例 ,均获良好效果 ,一般服用 2剂后病情即可缓解 ,现简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8例均属急诊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1 7例 ,女性 5 1例 ;年龄最大 62岁 ,最小1 1岁 ,40岁以下 5 3例 ,以青年女性居多 ;住院天数最长 8d,最短 1 d,平均住院 3 .5 d。本组病情大致相似 ,临床都有上腹部剑突右下方阵发性剧烈绞痛或钻顶样痛 ,但腹部平坦、柔软 ,压痛轻 ,无反跳痛 ,疼痛间歇期则如常人等典型的胆道蛔虫症症状与体征 ,3例为非典型病例 ,所有病例均经 B超检查确诊 ,疗效由 B超复查验证。2 …  相似文献   

15.
胆道蛔虫症的并发症,为临床常见病,我们临床治愈四例,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49岁。有肠蛔虫病史,剑突后下方阵发性剧痛,钻顶感、压痛,间歇时如常人,便蛔虫卵阳性3例。均用乌梅汤治疗,配合肌注青、链霉素,口服新霉素等控制感染。4例全部治疗。便虫卵三次阴性,钡胃肠透视未发现蛔虫,一年后随访未复发。典型病例李×,男,8岁。因阵发性剑突后下方剧痛一天,急诊入院,发作时“钻顶”胀痛,蜷伏呼号,辗转反侧,痛苦万状,间歇时则无所苦,曾呕出蛔虫1条。既往有类似发作史。腹平软,右上腹明显压痛。诊断为“胆道蛔虫症”经维生素C 6克静脉滴注,阿司匹林1.0口服,肌注吗啡阿托品,针刺阳陵泉、迎香透四白等注可暂缓解,故做好术前准备同时口服乌梅汤(乌梅150克,细辛2.5克,干姜10克,黄连15克,当归15克,灸附子5克,川椒20克,桂枝5克,人参10克,  相似文献   

16.
蛔厥症颇似现代医学的胆道蛔虫症,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笔者自1972年8月至1993年12月,采用自拟胆蛔合剂治疗该症120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120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儿.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4岁,其中7~14岁98例,占82%;农村86例,占72%,城市34例,占28%;疗程最短3天,最长8天,一般3~6天.合并胆道感染22例,占18%.全部病例均有突然发作的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呈钻顶样,剑突下或稍偏右有固定压痛,无肌紧张,痛时辗转不安,身出冷汗,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胆汁或蛔虫.本组病例均未采用特殊检查方法,仅根据以上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7.
自 198 7年 6月~ 1999年 9月 ,笔者采用体外按摩与中西药结合治疗胆道蛔虫 (简称胆蛔 ) 176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176例患者全部经 B超确诊为单纯性胆蛔。男性 5 6例 ,女性 12 0例 ;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4岁 ,其中15~ 40岁占 12 8例 ;胆囊蛔虫 11列 ,胆总管蛔虫 16 5例。2 治疗方法 :无论胆囊蛔虫还是胆总管蛔虫 ,均采取体外按摩为主与中西药结合治疗。2 .1 体外按摩 :在按摩前肌注阿托品 0 .5 mg,10 min后 ,嘱患者平卧 ,放松腹部肌内 ,取胆囊区 (右锁骨中线与肋弓交点 ) ,涂上医用液体石蜡 ,用右手拇指…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79~1987年用自拟通胆安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100例。其中男31人、女69人;最小年龄4龄,最大60岁,30岁以下占76%。本组患者除具有突然发作剑突下钻顶样绞痛,向肩部放射,恶心呕吐(有的吐蛔)等胆道蛔虫病症状外,B超探查,可见胆总管或左右肝管内显示蛔虫光带。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 1989年 10月~ 1996年 10月运用自拟“胆道驱蛔汤”,对 68例胆道残留蛔虫进行了随诊治疗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68例中 ,男性 2 6例 ,女性 4 2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4 6岁 ,平均年龄 2 8岁 ;病程最短 4d,最长 2 0 d,平均 10 d。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 ,经住院综合治疗 ,B超确诊蛔虫死于胆道 ,阵发性上腹疼痛转为胀闷痛。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部胀闷 ,呃逆时症状缓解 ,嗳气纳差 ,巩膜轻度黄染 ,大便不畅 ,舌暗红苔黄或厚腻 ,脉弦。2 治疗方法 :胆道驱蛔汤组成 :柴胡 15g,枳实 10 g,厚朴 6g,川楝子 6g,槟榔 15g,…  相似文献   

20.
胆道蛔虫是常见的异位蛔虫症 ,多由饮食不慎 ,蛔虫孳生 ,或驱蛔不当 ,使蛔虫上窜 ,进入胆道。地处闽北山区的武夷山是胆道蛔虫病的高发区 ,患者多以疼痛难忍就诊。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 ,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检查方法可排除其它急腹症 ,确诊为胆道蛔虫症 ,主要借助 B超检查 ,以 B超提示胆道蛔虫症为依据。胆道蛔虫汤是前人总结出来用于临床多年的方剂 ,笔者运用其治疗胆道蛔虫 5 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 2 7例 ,女性 2 9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5 6岁 ;发病时间最短 3 h,最长 4d;单纯性胆道蛔虫 43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