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蒿虽药用、食用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也已明确认定中药青蒿的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典籍中,青蒿却有不同的名称,为了还原青蒿的药用、食用历史,对青蒿的记载进行了梳理,以期对其药用、食用历史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为合理利用青蒿资源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伟  侯丽 《北京中医》2012,(7):552-555
正青蒿为菊科植物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神农本草经》云:"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及蒿甲醚、蒿乙醚等是青蒿的主要成分,这些主要成分是一类含  相似文献   

3.
青蒿性味苦寒,但不伤脾胃。具有清热解暑,退虚热、宣化湿热的功效。青蒿含有挥发油、青蒿素等成分,有明显的降温解热作用,还能帮助排汗。所以,夏日将青蒿水煎液作为清凉饮料,是防治中暑的良药。每次用青蒿12克,加适量水煎后服用,热饮或放凉饮用均可。若加入绿豆、菊花、冰糖,则更是香甜可口的防暑佳品。中药青蒿的妙用@刘光泉  相似文献   

4.
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俗称苦蒿。有清热、止血等作用。我们根据民间用鲜青蒿叶塞鼻,治疗鼻出血的经验,将青蒿制成滴鼻液,用以治疗鼻衄、鼻炎,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组方:鲜青蒿(花期)20公斤,氯化钠9克、尼泊金0.3克。制成1000毫升。制法:将鲜青蒿切碎,装入蒸馏锅中,加等量水,蒸馏,收集蒸馏液8000毫升,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1000毫升,除去(分液漏斗分离)挥发油,加氯化钠及尼泊金(乙醇溶解),搅拌,过滤,装瓶密封,100℃灭菌30  相似文献   

5.
正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效,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湿热黄疸等。青蒿素(Artemisinine)是从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于1972年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其衍生物有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青蒿与青蒿素的抗疟疗效已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2015年10月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  相似文献   

6.
<正>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能,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胆等症,是临床上的常用中药。进来发现有用菊科植物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的干燥地上部分作青蒿药用,后者用于治疗急性黄胆型肝炎,胆囊炎等,与前者的功效不同,应加以鉴别。 1 样品来源 伪品购自西安某药材市场,经鉴定为A scoparia Waldst,et Kit的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7.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特殊香气。味苦微辛,性寒。入肝胆经。功专清热、凉血、解暑及退虚热。历代医家对青蒿的退热作用甚为推崇,认为是治疗虚劳发热的要药。《药性赋歌括白话解》中讲得较为全面,'"青蒿,用治温病后期夜热平凉,热退无开之症,或阴虚发热,如骨蒸劳热,日前期热,或原因不明的持续低热,配合辨证用药,常收意外之效"。笔者重用青蒿治疗顽固性发热患者15例,取得满意疗效,其中用药l~3剂收效者13例,用药5利收效者2例。如治患儿李某,男,6岁。患上呼吸道感染近1周,经治疗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推每…  相似文献   

8.
青蒿道地药材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青蒿入药有2 000多年的历史,根据现代研究结果推断,1 700多年前的《肘后备急方》中所记治疗疟疾的青蒿应该来源于黄花蒿。基于本草资料从治疗暑热、截疟等方面,青蒿的道地产区应在历史上的荆州(今湖北)及其周边地区;从抗疟成分青蒿素含量高低的角度,青蒿道地产区应在重庆、广西及周边省份。研究表明:黄花蒿在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抗疟用青蒿素含量较高;黄花蒿放置半年后青蒿素可降解30%左右,一般需放置阴凉干燥处贮藏。野生黄花蒿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试验田选育出的黄花蒿其青蒿素质量分数最高可达2%。  相似文献   

9.
黄花油精抗真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黄花油精系用中药青蒿即由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经汽油提取青蒿素后的母液,回收溶剂后再经  相似文献   

10.
青蒿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吉  何兵  冯文宇  邱华荣 《中成药》2006,28(12):1814-1815
青蒿油是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 isia anna L.)的地上部分经水蒸馏提取得到的淡黄绿色挥发油,是中药青蒿的主要有效部位之一,具有抗菌、抗炎、镇咳祛痰等药理作用[1]。经气相色谱测定,油中含蒿酮、异蒿酮、桉油精、左旋樟脑、丁香烯、蒎烯等多个化学成分[2],临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慢支炎、神经性皮炎及皮肤真菌病等多种疾病[3~5]。由于挥发油有刺激性气味,水溶性差,在制剂中易挥发,性质不稳定,因此采用β-环糊精(β-CD)进行包合,以降低其挥发性,增加稳定性,并改善其溶解性,使挥发油固体粉末化,便于制成多种剂型。本研究将青蒿油与β-…  相似文献   

11.
青蒿外洗治疗流行性结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功 《新中医》2003,35(1):8-8
近年来,笔者用鲜青蒿液洗敷,治疗病毒性、流行性结膜炎,疗效甚好,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鲜青蒿250g,加水适量,武火煎10分钟,去渣,放置露天过夜,药液接触露水即可。用法:药液洗敷患部,每天2~3次,轻者1~2天可痊愈,重者2~3天,一般不超过4天。病案举例某女,60岁,2001年9月5日初诊。昨天突感两眼涩不适,继而两眼肿胀、畏光、充血疼痛,曾用抗生素、滴眼液及清热泻火中药治疗无效,症状反加重。诊见:患者眼肿如桃,眼结膜重度充血,局部痒、痛、涩,舌红、苔薄。诊为流行性结膜炎。嘱其用鲜青蒿2…  相似文献   

12.
青蒿为黄花蒿的地上部分,青蒿素为其主要化学成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物是目前疗效最迅速的抗疟药物,具高效、速效、低毒等优点.中药青蒿性味苦、辛,寒;能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1].清热中药大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2].而青蒿在这方面的作用尚未见报道.广西西林县野生植物黄花蒿资源丰富,故本文选用野生青蒿进行抗氧化作用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青蒿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能。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青蒿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肿瘤EAC、Heps、S180有明显抑制作用。免疫调节是多糖重要的生物活性,多糖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发挥抗肿瘤作用。采用M3W法及ELISA法对青蒿多糖进行免疫活性研究,以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青蒿治疗手足癣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取青蒿嫩叶洗净 ,捣汁涂于手足癣处 ;或取青蒿适量煎水熏洗患病手足 ,每日 2次 ,5~ 7日后可使瘙痒消失而愈。笔者体会 ,青蒿对多种致病菌有着良好的杀灭抑制作用 ,且无毒副作用 ,本法取材经济 ,使用方便 ,值得临床推  相似文献   

15.
<正>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性寒味苦、辛.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之功用.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症.东汉葛洪《肘后备急方》就有青蒿抗疟的记载,高邮民间古代治疟沿用迄今.近年研究发现青蒿素对恶性疟,脑型疟等疗效颇佳.高邮是水乡泽国之地,盛产青蒿,但青蒿素含量仅0.09%~0.16%,而海南、广西、云南、山东却在0.3%~0.6%.为了寻找高邮地产青蒿素含量低的原因,引种广西、云南青蒿素高含量的种子,并分别在高邮、周山、二沟等地选周围原无青蒿生长的空地种植试验.并在6、7、8、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鉴定重庆地区家种青蒿与野生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蒿叶中的挥发油,通过GC-MC联用仪分析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2种青蒿中分离出94个成分,其中家种青蒿鉴定出60个,野生青蒿鉴定出58个,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1.04%和87.41%。结论分离效果好,鉴定组分准确,两种青蒿主要成分相同,但相对含量有差异,对重庆地区家种和野生青蒿的挥发油开发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青蒿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本草纲目》关于青蒿开“细黄花,大如麻子”等形态特征,以及味苦、截疟的性味功能,考证青蒿应为Artemisia annua L.。19世纪后半叶,日本学者把《本草纲目》青蒿考证为Artemisia apiacea Hance是错误的,必须纠正,因为这种植物的头状花序大如黄豆,味不苦,治不了疟疾,与真实的青蒿特征不符,而且李时珍长期生活、行医、著述的湖北蕲春,没有Artemisia apiacea Hance的分布,其它地方亦呈星散分布,不常见,资源量少,极少见到商品,即使偶见,也只不过是混淆或误用。《五十二病方》(公元前168年)中最早记载青蒿,距今2千余年;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也有1700多年,参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在名称的保留、选用和废弃方面的“优先律”基本规则,青蒿的正确拉丁名只能是Ariemisia annua,没有理由继续把青蒿与Artemisia apiacea错误地联系在一起。《本草纲目》新增的黄花蒿属于Ariemisia annua,晚出异名,赵燏黄等本草学家的见解是正确的,应予采纳。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度拉斯克奖日前揭晓, 80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教授获得临床医学奖,以表彰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发现始于半个世纪前国家组织的抗疟疾药物研发“523任务”,于1967年5月23日启动了举国体制的抗疟新药研发,遍布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了抗疟新药研发大军。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教授是抗疟中药研究的关键人物之一。〖TP1.TIF;X-*2;Y*1,Z#]典籍记载青蒿确实可以治疗疟疾。但是大量实验发现,青蒿提取物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其他科研机构也得出类似结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经长期反复实验,首次采用乙醚为溶剂,制备出具有明显抗疟效果的青蒿提取物。用乙醚提取这一步,是保证青蒿素有效制剂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她们与全国多个研究团队深入开展研究,蒿甲醚、复方蒿甲醚等青蒿素类抗疟药先后诞生,让人类利用青蒿素抗疟达到新高度。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至关重要,这个贡献保证了整个研究的不断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环境中镉(Cd)在青蒿中的转运规律,及其对青蒿生长发育及其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Cd的质量浓度为0.5,1.5,4.5 mg.kg-1,以Cd(NO3)2.4H2O的形式加入土壤中,在盆栽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及结论:不同Cd水平均抑制了青蒿的生长,整个生长期内,Cd处理组青蒿均表现为生长缓慢,生物量及各项农艺指标降低;Cd在青蒿体内绝大部分保留在根部,向地上部分迁移的较少,当Cd为1.5,4.5 mg.kg-1时,青蒿根部和地上部分的Cd含量比值分别达到1.8∶1,2.3∶1;当Cd为0.5 mg.kg-1时,青蒿素的合成积累显著提高,但其他Cd浓度下青蒿素含量与空白组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1])。青蒿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部位之一,具有解热、止咳平喘、抗菌消炎、抗真菌、抗肿瘤等作用~([2])。青蒿用于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主治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本文研究了青蒿经石油醚超声波提取~([3])、衍生后,用C18柱固相萃取(SPE)净化除去干扰物,HPLC分离,λ260UV检测器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