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汤剂,古代称汤液,是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将药物制成的液体剂型。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灵枢经·邪客篇》中就有治目不暝的半夏汤,晋代皇莆谧的《针灸甲乙经》自序中有“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说明早在商周时代已开始应用汤剂。由于它制备简便,奏效迅速,加减灵活特别能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的需要,虽苦口难咽,也深受广大患者的宠爱。汤液的制备在我国历史悠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汤剂的研究与剂型改革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国瑗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0):628-631
<正> 汤剂古称汤液,始创于殷商时代(公元前16世纪),是中医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由于汤剂能适应中医辩证论治、灵活用药的需要,制备方法简单,药效发挥迅速,沿用至今一直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剂型。汤剂的入药原料中药饮片销售量约占中药的50%。但这一剂型存在着临用煎制麻烦,使用和携带不便,剂量大,不易保存,药  相似文献   

3.
影响中药汤剂疗效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林 《国医论坛》2003,18(5):46-47
汤剂古称汤液 ,始创于殷商时代 ,后经历代发展 ,成为中医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由于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 ,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加减化裁 ,灵活地使用药物 ,同时可发挥中药配伍的综合作用 ,而且吸收快 ,起效迅速 ,机体易于接受 ,特别是对一些疑难杂病、慢性病的治疗上功效卓著 ,因而深受医家和患者的推崇。但汤剂的疗效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就影响中药汤剂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供同道参考。1 饮片质量中药饮片作为制备汤剂的原料 ,其质量的优劣是保证汤剂质量的关键。1 .1 来源加工 前人李杲认为 :“凡诸草、木、昆虫 ,产…  相似文献   

4.
汤剂 ,古称汤液 ,殷商时代由伊尹首创 ;而用作饮片入药则始于宋代。后经历代发展 ,成为中医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需要 ,将一种或多种药物配伍成方 ,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 ,能增强药效 ,缓和药性 ,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到 ,大多数人习惯在中药材煎煮前用水漂洗 ,其实此举得不偿失。笔者就此谈谈一些看法 ,以说明其弊端。有些中药在炮制过程中 ,加用了酒、食醋、蜂蜜、姜汁、土、麸等辅料 ,被认为起增效作用。如果煎煮前先用水洗 ,一些水溶性辅料此时便会溶于水中而受损失 ,从…  相似文献   

5.
汤剂,又称汤液,是指将中药饮片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是我国应用历史最悠久的剂型。它以适应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为独特的优点,还具备液体制剂的优点: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同时,汤剂多为复方,药物之间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达到增强疗效,缓...  相似文献   

6.
中药汤剂改进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的剂型有丸、膏、散、片、冲、汤等等剂型,但中医临床用药一直以汤剂为主。早在夏商时代,中药的酒剂、汤剂就已初步形成并加以应用。《内经·汤液醪醴论篇》中,有专门论述汤液醪醴的制法和作用等内容。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113方就有95方是汤剂。可见中药的汤剂已有很久的历史。汤剂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虽然丸、散、膏、丹、酒等在中医治疗用药中也占很重要的位置,但始终代替不了汤剂的位置,喝汤药成了中医药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汤剂俗称汤液,是指将中药饮片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也是中药制剂中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具有吸收快捷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能迅速发挥疗效的特点。由于能适应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灵活用药的需要,而且药效显著,作用快捷,因此在中医几千年防病治病的用药实践中,汤剂始终作为中药最重要的剂型发展运用。  相似文献   

8.
汤剂,古称汤液,是中药较古老的剂型之一,能充分适应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具有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特点.汤剂疗效虽好,但如使用不得法,同样会降低疗效.  相似文献   

9.
浅述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及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剂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药物之间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能增强疗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且吸收快,其服用方法正确与否,对药物是否能发挥药效,减少刺激至关重要,现将个人体会简介如下。1汤剂的服用方法1.1服用剂量汤剂的服用剂量,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病情轻缓者,每剂汤液早晚各服1次,病情危急者每隔4小时服1次,或遵医嘱1天服2~3剂,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如“独参汤”等。婴幼儿患病,宜少量多次频服。咽喉及口腔病,宜多次频服,缓缓咽下,不拘时间。峻烈药物制成的小剂量汤剂宜顿服,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1 汤剂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汤剂是我国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剂型之一。我国最早的医药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已有“水煮药物取汁”的记载,在商周时代汤剂已开始应用,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收载的113方中,有95方是汤剂,可见,汤剂在汉代的应用已很普遍。几千年来,中药汤剂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中药汤剂已被改制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新剂型,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肯定。尽管如此,其它剂型仍无法取代传统汤剂的地位。因为汤剂能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的需要,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加减化裁、变通、灵活地使用药物,针对性比较强,同时可发挥中药配伍的综合作用,而且吸收快、起效迅速、无刺激性,特别是对一些疑难杂病、慢性病的  相似文献   

11.
中药汤剂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商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汤剂,古称汤液。是中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中医临床最为常用。汤剂特点为奏效迅速、作用强,至今仍为人们所习用,因此,开展汤剂的研究,改进其制备方法,是继承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宝库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似对其中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以中药煎煮理论为基础,开展汤荆制备方法的研究。为了适应中医临床需要,提高疗效,近年来对汤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例如在煎煮加热方法上采用了较先进的流  相似文献   

12.
<正> 据传商代伊尹制汤液。汤液的发明,不仅使药物吸收快,药效提高,服用方便,而且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方剂的发展。于是汤剂作为中药的一  相似文献   

13.
汤剂,又称汤液。它最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原则,吸收快,迅速发挥疗效,为临床常用剂型之一。自商代伊尹创制汤液,延用至今,经久不衰。为保证汤剂的无毒有效,历代医药学家都很重视中药煎煮法。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方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其度,其药必无效。”可见正确掌握汤剂的制备,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并与用药安全性亦密不可分。制备汤剂,包括煎具的选择、煎药用水的要求、煎药火候、药物的浸泡、煎药时间与次数以及煎药时诸药的加入次序和方式等几个方面,下面分而述之。1煎药用具以有盖的砂锅、瓦罐为…  相似文献   

14.
中药汤剂作为古老的传统剂型,数千年来以其疗效确切可靠、奏效迅速、制法简便、能充分体现中医辩证施治理论,一直受到广大医患者的欢迎,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汤剂在应用、制作和标准化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地不适应人们的要求,中药汤剂的改革和现代化已势在必行。本文试就中药汤剂现状和改革思考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与广大同仁磋商,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需要加工炮制后方可入药,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中药炮制后可以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等。而中药汤剂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具有悠久的历史。晋代的《针灸甲乙经》中就有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就目前而言,中药汤剂还是中医临  相似文献   

16.
汤剂,古代称汤液,汉及汉以前的医药典籍中均有记载。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灵枢经·邪客篇》中就有治目不瞑的半夏汤;晋代皇甫谧撰写的《针灸甲乙经》,自序中有“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说明早在商周时代已开始应用汤剂。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书中113方,有95方是汤剂,可见汤剂在汉代应用已很普遍。近年来,随着医疗单位制备汤剂工作相应增加,对于如何煎煮好中药、提高煎药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等问题,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现仅就汤剂的煎煮用具、溶媒及煎煮方法等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宋代盛行将中医古方汤液改为煮散。在此期间,用药剂量和煎服方法与汉唐时期方剂一致的"大汤剂"仍有继承与应用,尤以庞安时与陈自明二位医家为代表,另有少量散见于其他医籍。汉唐"大汤剂"在宋代主要应用于病势重者,其应用较少与其具有一定的临床风险与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有关。而"大汤剂"在盛行煮散的大背景下依然能传承下来,体现了当时医家对"以散代汤"的质疑及中医病证与方药剂型关系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 汤剂又称作汤液。系指将药物用水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在中医临床处方中,汤剂多以复方为主,每味中药材内含较多成分,其成分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19.
<正> 殷商时代,伊尹始创汤剂,以后经历了唐宋元时代的“煮散”、明清时代的“饮片”,沿革至今。近年来,尽管中成药有很大发展,但是,延续了几千年的汤剂仍然是中医临床的主要用药形式。汤剂具有吸收好、奏效快,能适应中医复方配伍、辨证施治、灵活加减的优点,但是,其煎药费时、服用不便、剂量大、浪费药材、不卫生、携带保存不便、临床药效不稳定,这种落后状态,使其越来越不适应中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图新。  相似文献   

20.
“饮片入药,临用煎汤”是几千年来中药传统的用药方式,迄今仍是中医临床最主要的给药模式。汤剂能够迅速发挥药效,充分体现祖国医学传统的用药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中药汤剂日益显现出与现代生活的“不适应性”,同时部分汤剂出现临床疗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