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ASI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69-37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骨植骨、锁定钛板或加钛网内固定手术,评估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植骨融合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4~24个月,定期X线检查,发现术后颈椎Cobb角测量结果比术前明显改善。按照Lenke标准分级,椎间植骨在术后6个月内均得到有效融合。根据Frankel分级显示,绝大部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的JOA得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应用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可早期稳定脊柱,恢复颈椎正常弯度及高度,能有效解除脊髓压迫,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由于颈椎前路手术解剖涉及的重要结构较多,手术过程比较复杂,而且此类患者的致病因多为交通事故而导致的,因此,在术中和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1].因此,延烧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现将我院2007年9月至2011年8月展开的对于颈椎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和气管食管推移练习;术后实施体位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2例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于术后3~6w死亡,26例颈髓不完全损伤患者有17例恢复行走能力,8例颈髓完全损伤患者术后部分感觉功能改善。经8~16个月随访,34例患者均获稳定骨性融合,无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颈椎骨折脱位在临床上较常见,易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导致四肢瘫痪后并发症多,护理上尤为重要.我科自2003年7月~2008年5月共对35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施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20例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及颈椎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即刻获得稳定,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获得恢复,平均12周获得骨性融合,无骨块移位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除1例术后死亡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充分减压、复位、获得良好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脊髓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人,其中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21例,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17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治疗前后的Frankel神经功能、术前与术后改良JOA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两组的术前与术后JOA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的术后及术前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骨脱位的治疗,无论是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或颈前路钢板固定,在临床上均有很好的效果,治疗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骨折脱位高位截瘫一直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自1998年至今我科对收治的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或合并高位截瘫患者中的69例采取了早期实施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治疗及护理,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的下颈椎骨折脱位位不全瘫手术方法、时机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不全瘫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成功手术,手术后JOA评分均明显增加,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除2例加重,余均有所改善。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患者应及早行手术治疗,手术一般以前路手术为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的治疗过程,探索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18例,双侧关节突交锁21例),分别行颅骨牵引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或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进行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改善疗效评定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例患者死亡,36例患者术后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8.2±1.3)、(9.1±0.9)分]较术前(3.4±1.1)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单侧关节突交锁在全麻颅骨牵引下较双侧关节突交锁容易复位。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可以根据全麻牵引下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的复位情况来决定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单侧关节突交锁在全麻颅骨牵引下较双侧关节突交锁容易复位。  相似文献   

11.
王贤松 《现代保健》2014,(16):50-52
目的:探讨前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颈椎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两组,其中进行前路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为治疗组,进行后路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脊柱后凸角矫正角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矫正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后路矫形融合术对下颈椎骨治疗均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2)比较而言,前路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有利于疾病恢复,情况允许时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12.
廖瑛扬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620-1621
目的观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颈椎前路和后路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手术前后脊髓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Franke1分级平均提高1~2级,D~E级所占比例为62.5%,显著高于治疗前的水平(34.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SIA评分为(79.48±17.61)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椎体复位、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椎间高度恢复均效果理想,随访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颈椎前后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和评价华氏内固定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 应用华氏脊柱前路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分别进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比较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及局部症状。结果 全部23例获得随访,时问6~18个月,骨折均愈合,局部无疼痛,无1例发生钢板折断螺钉松动滑脱及断钉现象,也无血管及脊髓损伤等情况。结论 华氏脊柱前路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生物相融性好,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脊柱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联合I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侧块及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I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5例,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先后路减压复位,植入后路侧块钉棒内固定系统,再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及钢板内固定。结果:5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植骨全部牢固融合,损伤节段稳定,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均获得良好的重建和维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及食道损伤并发症。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I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减压充分,损伤节段稳定,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56倒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比较2组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症状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史(P〈0.01)。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5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比较2组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症状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LIC评分系统在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2007 - 05/2010-05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20~64岁,平均3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0d,平均7.3d.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伤40例,高处坠落伤23例,体育运动伤5例,暴力伤4例.损伤节段:C31例,C42例,C58例,C69例,C74例,C3~43例,C4 ~57例,C5 ~616例,C6 ~713例,C7~T14例,C3~51例,C4 ~62例,C6 ~T12例.治疗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7例,B级36例,C级17例,D级10例,E级2例.应用SLIC评分系统,评分等于4分5例和>4分67例选择手术治疗.依据损伤形态学不同,结合DLC损伤和神经功能状况选择前路、后路或联合前后路手术治疗,随访并对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11 ~35个月,平均18.3个月.72例中植骨均在6~9个月内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7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2个月ASIA分级平均改善1.2级.结论 依据SLIC评分系统中损伤形态学不同、结合DLC损伤和神经功能状况选择前路、后路或联合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颈椎损伤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该类病人围手术期进行精心心理疏导、并发症防治和功能康复指导。结果:32例中术后早期出现2例吞咽困难、3例呼吸障碍,并及时得到有效处理;本组未出现严重肺、泌尿系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结论:加强该类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9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并发症,术后12周X线观察显示植骨块良好愈合。结论:医生与护士的默契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