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分析了962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案例数据,发现综合性医院、二级医院、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上报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所占比例较高,外科、骨科、妇产科、内科是其高发科室,案均赔偿金额为5万~6万元.建议加强案例高发医疗枳构和专业科室的管理工作,重视和遏制协商解决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争议案例中赔偿金额不断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医疗纠纷成因分析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渐紧张,医疗纠纷逐年上升,医疗事故争议赔偿案件增加,赔偿金额不断攀升。中国医师协会2002年初对全国114所各类医院进行的中国医师现状调研报告显示:1999~2001年平均每所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付总金额为92万元,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为10.81万元。这种情况至今非但未见缓解,反而日趋严重。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统计:1999年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为9件,2000年13件,2001年22件,2002年55件,2003年89件,2004年103件,2005年124件,2006年1~3月51件。北京市其他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此类案件与此类似,均以每年近30%的幅度递增,百万元以上的赔偿案例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3.
狄杰斌 《泰山卫生》2005,29(5):9-10
从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到2004年底,我市医学会共受理全市医疗纠纷案例85例,鉴定75例,构成医疗事故26例,鉴定事故率为34.7%。这些纠纷案例涉及到我市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分析当前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探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加强医院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骨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延边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共组织进行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251例,其中骨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73例,占总鉴定案例的29.1%。骨科诊疗引起的医疗纠纷及事故一直位于手术科室前列。为了解骨科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规律,掌握其特点,找出骨科医疗风险重点防范环节,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现对2002年9月-2007年8月延边州73例骨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这部行政法规对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和监督、医疗事故的赔偿以及违反该条例应当承担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条例是一个很特殊的行政法规,具有技术性,对医疗事故进行分级;又具有程序性,对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和鉴定主体作出规定;再具有实体权利的法定性,对医疗侵权的赔偿数额及赔偿范围作出了明确的限定。第四,条例对医疗行政主管机关的权力和义务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为贯彻落实执行条例,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文件,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学科专业组名录(试行)》、《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等等,并下发关于做好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工作的通知等等,现全文予以刊发,请认真予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建立了医疗事故赔偿制度。文章阐述了新《条例》中医疗事故赔偿的5个新视点,即医疗事故赔偿的范围扩大、按一般民事责任进行医疗事故赔偿、将医疗事故赔偿与医疗行为过失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情况挂钩、明确提出精神损害抚慰金及其赔偿标准、医院也是医疗事故行为的赔偿主体,并指出其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近一时期,不断传来一些医疗机构因为医疗纠纷被法院判定高额赔偿的消息。一是广西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1月5日对一起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作出了一审判决,被告宜州市妇幼保健院因对患儿出现的病理性黄疸没有做治疗,造成脑瘫,被判赔偿原告卢某医疗费、后续治疗费218万元。3月1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的一纸宣判,王某夫妇为因医疗事故而脑瘫的5岁儿子争取到了北京友谊医院116万元的赔偿,医院将分30年给付。有关人士认为,这些案件中患方胜诉,值得患者和医院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自2002年9月1日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条例》)以来,共受理医疗事故争议案116例。为利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现将116例医疗事故争议鉴定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探讨眼科医疗事故鉴定案例的特征及产生医疗事故的原因。方法分析2002年9月1日到2007年10月31日5年四川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鉴定的所有21例眼科案例,并作χ^2检验。结果眼科医疗事故鉴定案例为21例,占全部同期案例531例的4.0%。眼科鉴定为事故的比例为28.6%(5/21),低于5年全部案例的平均事故率44.2%,较之总事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涉及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鉴定案例为47.3%(10/21),事故案例为83.3%(5/6)。事故等级全部为二级以下,2/3由医院负主要责任。再次鉴定率为42.9%(9/21)。医疗事故主要原因是治疗不当(5/683.7%)。患方主要诉因也是医方治疗不当致病发症。结论:眼科医疗事故数量较其它学科少,杜绝不规范医疗操作规程可进一步减少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10.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实施以来,为妥善解决医疗纠纷争议,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人们法制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解决各类医疗纠纷时已出现明显桎梏。现结合一起医疗事故行政处罚案例,探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医疗事故的赔偿关系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所以必须客观、公正,但是近年在医疗事故赔偿中出现了高额赔偿的现象。医疗事故的高赔偿是指超出法律、法规规定的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和标准,对由医疗事故导致人身损害的患者或者对其家属进行赔偿。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医院资金紧张,甚至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但医疗事故的高赔偿在我国尚未被社会所重视。  相似文献   

12.
2002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第351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废止.<条例>共分总则、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医疗事故的赔偿、罚则、附则共7章63条.<条例>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13.
贾静 《山东卫生》2004,(4):39-39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2年9月1日实施以来,医疗纠纷的处理逐渐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医务人员及司法对《条例》理解不深现通过几起典型案例的评析,以加深大家对《条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自2002年9月1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医疗事故处理已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将行政处理与专业技术鉴定分开进行,扩大了医疗事故的内涵(将医疗差错纳入四级医疗事故范畴),赋予了患者更多的权利,并变补偿为赔偿。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作为司法解释,从保护受害方(患者)的角度,规定了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倒置。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医疗事故的防范与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纠纷案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颁行,2年多来,该条例已渐入人心。以往曾被视为医疗纠纷低发生率的农村基层医院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也明显增多。本文从基层医院的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管理等角度作一些探讨,以期达到与基层医院管理者共探风险防范,杜绝医疗纠纷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选择“诉讼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费用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和严重的“医疗纠纷”现状,2002年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同年9月1日起实施。随着《条例》的宣传、普及和适用,从《条例》关于“可以复印病历”、“举证责任倒置”、“医疗事故的赔偿”等规定来看,除对于妥善解决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外.一个更主要的目的,恐怕还是要鼓励医患双方走司法诉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国务院第351号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起,至2006年8月31日止,重庆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共对111例医疗事故技术再次鉴定,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药品说明书--打官司的法庭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案例 用药引出的麻烦 患者洪某在怀孕6个月后于2004年3月14日到医院妇产科检查,该院医生在看了B超报告单和诊断一切正常后为她开了维生素C、维生素K4、舒喘灵(沙丁醇胺)3种药,患者回家服药后约30分钟就发现羊水破了,送医院手术取胎,胎儿已死。后发现该医生所开舒喘灵系“孕妇禁用”药。患者及家属认为是医疗事故,要求医院赔偿,遂将医院和处置医生起诉到法院。医院解释说该药在卫生部教科书上记载可以给孕妇服用,因此不同意赔偿。  相似文献   

19.
《医疗保健器具》2005,(7):73-75
国家卫生部于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用227种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划定了医疗事故的各种等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从2002年4月1日起,国家颁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两个司法条例的发布和施行都明显倾斜于患者利益,无疑加剧了医院经营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