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凝血功能紊乱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出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及诱导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主要死亡原因[1].但与APL相关凝血功能紊乱有关的血栓形成事件,却很少被我们描述及认识.过去数十年来,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创新性诱导方案的广泛应用降低了该病致命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2],但血栓形成事件仍有报道[3-4].APL患者并发大静脉血栓形成如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报道[5]较少.我们成功治疗l例ATRA诱导治疗期间并发CVST的APL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结合细胞毒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白细胞滞留综合征[1].病人可出现呼吸困难、伴严重出血,腮腺和颌下腺肿以及胸腔积液.最近,我院连续发现两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应用ATRA后出现胸腔积液,经治疗后逐渐吸收恢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IC颅内出血,全反式维甲酸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不仅有诱导分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本文综述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凝血障碍及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IC颅内出血,全反式维甲酸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不仅有诱导分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本文综述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凝血障碍及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使DIC和纤溶的病理过程迅速纠正,高白细胞增多症(hyperleuxocytosis)和维甲酸综合征(RAS)成为ATRA诱导期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对干前者以联合化疗或配合使用促凋药为主要对策,后者对糖皮质类固醇制剂有效。ATRA联用9-顺维甲酸或丁酸或其前体药物甘油三丁酸酯、序贯应用~(131)I-抗CD33对于耐药或复发性APL有效或发挥协同诱导分化作用。此外,ATRA对于多种非APL血液系恶性疾患有一定疗效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率为0.23/10万[1],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疾病早期即有严重的出血倾向,病情发展迅速,出血表现多样,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常因不同器官出血或栓塞而就诊于非血液科,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早期致死性出血[2-3]。目前,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及砷剂[4-5]的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的髓系白血病,在英法美(FAB)分型中属于M3型。常发病急、病情重、出血倾向严重,易并发DIC及原发性纤溶导致病死率高,被视为内科中的急症。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的应用使APL成为完全缓解率(CR)和无病生存率(DFS)都很高,甚至免化疗亦能治愈而视为治疗价值最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早期死亡(ED)占APL总死亡率的主要比例,是救治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而ED主要与未早发现早诊断、未及时得到专业救治有很大关系。故临床实验室在早发现早诊断APL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重要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目前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预后最好的一种亚型.约72%~90%的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单药诱导治疗可达到完全缓解(CR),但是其早期诱导过程中APL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早期死亡率仍较高[1].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以外周血及骨髓中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凝血功能异常、特异性染色体易位 (t 15;17)(q22;q21)为特征,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a(PML-RARa)融合基因[1-2]。APL 发病早期较凶险,患者常表现出广泛而严重的出血,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有原发纤溶亢进[3]。随着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的应用,超过80%的APL可以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中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有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特点[1],但同时并发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则少见.在DIC未彻底纠正时出现此并发症使病人存在极大的出血危险性,增加了手术危险度.我科于2000年11月19日收治1例AML-M3并DIC的女患者,在给予纠正DIC及诱导分化治疗时并发左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经急诊手术及完善后期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柔红霉素、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旱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急性旱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的同时联合柔红霉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24例患者中1例治疗17 d发生DIC脑出血死亡;1例并发维甲酸综合征(RAS),经积极治疗和护理,30 d达完全缓解(CR);其余均在30 d以内达CR,有效率为96%.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柔红霉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APL,疗效显著,且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较特殊的一个类型,90%以上的APL患者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95%以上的的患者可检测到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emia,PML)/维甲酸受体(retinoc acid receptor,RAR)融合基因[1].由于患者易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和纤维蛋白溶解.20世纪80年代之前绝大多数患者在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前死于出血;而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我国王振义院士提出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ATRA)治疗方案,使得APL初治患者CR率达90%左右,联合化疗后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达到74%[2];20世纪90年代,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的出现更是提高了该病的CR率和DFS率[3].抑郁是不愉快的心境体验,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  相似文献   

1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凝血障碍引起的出血率高达72%~94%,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ATRA)不仅可诱导APL细胞分化,而且同时迅速改变APL凝血功能障碍,大大降低APL早期出血死亡率,使APL的预后得到明显改观.本文对APL凝血障碍机制及ATRA逆转APL凝血障碍机制的研究加以综述,以期加深对ATR人治疗APL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恩荣  李栋 《临床荟萃》1994,9(16):753-75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情凶险易出血和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最近我们试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RA)诱导缓解.联合长春新碱(VCR)、三尖杉酯碱(Harr)、阿糖胞苷(Ara-C)和强的松(Pred)组成的HOAP方案或HA和DA(D即柔红霉素)方案作巩固和强化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十余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临床应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早期死亡率明显降低,完全缓解率(CR)显著提高,但ATRA治疗出现的复发与耐药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近几年国内学者用砷剂治疗APL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由于维甲酸、砷剂、化疗在治疗APL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为探索最好的远期疗效,我院从1999年应用维甲酸和砷剂与联合化疗交替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5例进行治疗,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临床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leukemia,APL)以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易诱发DIC、早期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自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dacid、ATRA)及三氧化二砷治疗后,其预后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17.
杨胜  王艳 《临床荟萃》1996,11(4):146-148
体外研究表明,低浓度全反式维甲酸(ATRA)具有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的作用。ATRA最大韵特点是不增加早期出血倾向,也无骨髓抑制。ATRA的应用不仅取得了高CR率,且奠定了由“杀伤”到“诱导”白血病细胞的新思路。 1 APL的化疗 1.1 诱导治疗 自Bernard报告柔红霉素治疗本病以来,其CR率可达50%~60%。中位生存期26个月,最近的报告显示CR率达75%~80%。早期的研究中,2/3患者多于化疗的第1天死于中枢性出血,其次是骨  相似文献   

18.
三氧化二砷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氧化二砷(As2O3)已经被证实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着显著的疗效.应用As2O3诱导治疗或联合治疗,能够降低APL患者的复发率,并能改善APL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的生存质量[1-3],同时给不能耐受蒽环类化疗方案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替代治疗的选择[4],然而,临床研究中发现,常规静脉给药时,部分患者在治疗早期出现类维甲酸综合征样的高白细胞血症,并发生致命的颅内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导致患者早期死亡,我们以往的研究显示,As2O3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能明显减轻As2O3治疗中的这些副作用[5].  相似文献   

1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止血异常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曾经是一种最险恶的急性白血病类型,患者的出血发生率达72%~94%,往往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我国学者首创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治疗APL,开创了白血病与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王振义与陈竺[1]最近在为美国血液学会成立50周年的BLOOD特邀专稿中指出,以ATRA为主与蒽环类合用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90%~95%,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4%;三氧化二砷(ATO)的CR率为72.7%~85.1%;ATRA与ATO有协同作用,两药合用的4年DFS率为94.2%.APL已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白血病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诊时伴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的同时,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加阿糖胞苷(HA)方案和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方法:23例病例均为初治病人,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平均为60.2×109/L,在给予ATRA诱导缓解的同时加用HA方案和糖皮质激素。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预防性加肝素25mg/d皮下注射,发生DIC者给肝素25~50mg/d。结果:23例患者中,除1例因治疗第2天脑出血死亡外,余22例均在18~25d达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96%。结论:ATRA诱导缓解的同时加联合化疗和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防止高白细胞淤滞综合征和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生,且大大降低APL的早期病死率,明显缩短完全缓解时间,是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