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角膜曲率计对162例264眼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的测量。结果表明,角膜水平与垂直两主经线屈折力差值增大,是造成弱视儿童角膜散光增高的主要原因,与先天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的屈光状态.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眼科门诊接待的3-12岁1 000例儿童(2 000只眼)进行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验光,并对其屈光状态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视最多,占658只眼(65.8%),远视296只眼(29.6%)混合散光46只眼(4.6%);其中学龄前近视眼29只(2.9%),学龄后近视眼629只(62.9%);学龄前远视眼128只(12.8%),学龄后远视眼168只(16.8%);学龄前混合散光眼25只(2.5%),学龄后混合散光眼21只(2.1%).结论 3~6岁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为主,6-12岁儿童屈光不正以近视为主,随年龄增长近视人数增多及程度加深,弱视多发于远视眼.  相似文献   

4.
高度远视常不能被调节所克服,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在儿童易形成弱视。同时,过度的调节易形成斜视。为进一步了解儿童高度远视伴弱、斜视的发病情况,更有效地防治弱视和斜视,现将我们收集65例十6.OD以上高度远视儿童伴弱视斜观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治疗方法。正材料及方法1993年11月~1997年11月门诊收集14岁以下高度远视儿童65例。所有病例均以1%阿托品滴双眼,每日三次,连续三日充分麻痹睫状肌后行视网膜检影,并用日本NR-5100型电脑验光仪复查。弱视诊断标准:眼部元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Og以下。2结果2.l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比分析了共同性内斜与无斜视的远视性屈光不正各210例,发现内斜视中多数患者远视度数在 2.00D以上,两眼球屈光参差在 1.00D以上,散光在 0.75D以上。提示上述各种远视性屈光不正在婴幼儿中有可能成为内斜的“危险度数”,应及早验光配镜,作为预防内斜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了解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的屈光状态.方法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眼科门诊接待的3~12岁1 000例儿童(2 000只眼)进行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验光,并对其屈光状态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近视最多,占658只眼(65.8%),远视296只眼(29.6%)混合散光46只眼(4.6%);其中学龄前近视眼29只(2.9%),学龄后近视眼629只(62.9%);学龄前远视眼128只(12.8%),学龄后远视眼168只(16.8%);学龄前混合散光眼25只(2.5%),学龄后混合散光眼21只(2.1%).结论 3~6岁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为主,6~12岁儿童屈光不正以近视为主,随年龄增长近视人数增多及程度加深,弱视多发于远视眼.  相似文献   

7.
唐莉 《中外医疗》2008,27(28):69-69
目的 探讨儿童屈光不正的变化规律,简化验光配镜程序.方法 经扩瞳验光后确诊为屈光不正的3~15岁儿童1260名,2520只眼.每年用同样方法复查一次,共复查三年.结果 近视眼患者逐年增多,远视眼患者逐年减少.近视眼患者平均每年增加0.537D,远视患者屈光度平均每年减少0.433D.结论 儿童屈光不正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复查验光时可直接插片验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患翼状胬肉的480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视力低下的单纯翼状胬肉269只眼进行客观验光检查。结果 269只翼状胬肉患眼中伴发远视及远视散光210只眼(78.07%)、混合散光44只眼(16.36%),合计为94.43%,而近视眼及近视散光只占15只眼(5.57%)o结论 1、翼状胬肉好发于远视性屈光不正眼;2、远视眼的视疲劳易导致眼表的慢性炎症,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是胬肉发病的基础;3、长期受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可加重眼表的炎症,从而促成胬肉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1概述 眼视光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各类屈光矫治后,达到看得清楚,看得舒服,看得持久的目的。矫治的方法分三种: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1.1框架眼镜即我们常说的眼镜,安全、简便、经济,是矫治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有的专家认为是唯一的方法。1.2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有硬性和软性之分。角膜接触镜减少了框架眼镜的放大倍率,但影响了眼睛的正常生理,可致角膜炎、结膜炎等。角膜接触镜主要用于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无晶体眼、屈光参差、角膜不规则散光以及眼病治疗和整形美容等。  相似文献   

10.
孙琪 《嘉兴医学》2000,16(4):223-225
目的:了解异常视力,预测今后儿童屈光度,采取防范措施。方法:对186例(372眼)屈光不正学龄前儿童进行散瞳检影验光。结果:大部分性质为复性远视散光占60.19%,程度以轻度远视最多占53.07%,弱视96眼,占屈光不正眼的31.07%。均按配镜原则戴镜,观察一年,远视、弱视眼100%不变或提高。结论:屈光不正重点应放在学龄前儿童,早防矫治是一条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酸性内环境对近视眼发生所起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比较远视眼儿童和近视眼儿童尿pH值的方法.结果远视眼儿童尿pH值和近视眼儿童尿pH值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近视眼儿童尿pH值更低.结论近视眼儿童更低的尿pH值说明其内环境酸性更大,近视眼可能从酸性内环境开始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眼科门诊儿童屈光不正发病情况及斜视、弱视在儿童中的发生概况,为下一步预防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眼科门诊体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屈光不正、斜视及弱视在3-12岁儿童中的发病情况,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阳性检查结果进行分类记录。结果:屈光不正儿童以3-5岁的发病率最高,较6-8岁、9-12岁者有明显差异,患儿近视的发生率较远视、散光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科门诊儿童以内斜视为主,且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弱视,P<0.05,但年龄、性别对两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眼科门诊3-12岁的儿童中,3-5岁是儿童屈光不正的好发年龄,其类型以近视为主,内斜视及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儿童常见的多发病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辅舒酮吸入治疗前后儿童哮喘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值的改变。方法 将52例应用皮质激素辅舒酮(FP)吸入治疗的哮喘儿童,年龄4~14岁,按病情分轻、中、重度三级,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测定PEF值,并观察用药过程中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三级患儿用药后肺功能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用药后3个月肺功能基本达预计值的80%以上,用药中不良反应少,主要表现为声嘶、鼻塞共3例(5.8%),加强漱口后症状消失,无1例发生口腔霉菌感染及全身不适。结论 辅舒酮吸入治疗儿童哮喘,在常规剂量下疗效好、安全,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3~17岁儿童少年视力异常的屈光不正状态,便于尽早发现并进行矫正和治疗,以保证视力正常发育.方法 对昆明市延安医院眼科门诊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因视力异常而散瞳验光的3~17岁儿童1 786例眼的屈光不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岁组:远视眼814眼占86.32%;该组各类散光564眼(59.81%);7~17岁组:近视眼1 133眼占70.50%;各类散光648眼(40.32%),学龄前儿童散光患儿明显多于少儿组(P<0.01);屈光不正程度以轻度为主,占67.95%.矫正视力7~17岁组明显优于3~6岁组(P<0.01).近视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儿童随年龄增长视力异常由远视状态向近视状态发展,符合眼屈光状态与年龄的关系,屈光不正程度均以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介绍儿童屈光参数数据库建设的意义,根据上海地区小学及初中大规模抽样流行病学调查、医院的流行病数据以及验光配镜儿童的随访情况,得到屈光参数数据值,建立数据库平台,包含眼科医生科研平台、患者查询平台和公共教育平台,详细阐述各平台功能。  相似文献   

16.
陈聪水  朱琼  李晓宏 《医学综述》2008,14(9):1427-1428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LD)儿童的脑电图变化特点。方法对108例LD学生(男89例,女19例)进行智力测定、脑电图检测及心理行为评估。同时选择72名正常学生作为对照。结果LD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总智商和语言智商得分、脑电图异常发生率(43.5%和8.3%)、行为异常发生率(82.4%和11.1%)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异常表现具有多样性。结论LD儿童存在脑电图的异常,不同原因引起的LD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脑电图变化;脑电图检查可为LD诊断提供诊断线索,应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免疫状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初次发病时免疫指标变化,评价儿童ITP免疫状态,为临床预后判断及免疫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2005年1月-10月收治的初次发病的儿童ITP病人109例,记录前驱史、免疫指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近期治疗效果、远期疾病状况并分析之间关系。结果共收集病例109例,细胞免疫改变以CD3^-/CD19^+%、CD3^+/CD8^+%上升,CD4+:CD8+比值下降为主;体液免疫以PAIgG上升为主。①初期治疗显效病例104例,未显效5例,比较两组免疫指标均P〉0.05,无差异;近期治疗显效组24例,未显效组2例转为慢性ITP,P〉0.05,两组无差异;近期治疗效果尚不能提示疾病免疫状态。②有前驱史病人80例,无前驱史29例,比较两组免疫指标:CD4^+:CD8^+比值下降、PAIgM,P〈0.05,余均P〉0.05;有前驱史组15例转为慢性ITP,无前驱史组11例,P〈0.05,有明显差异;说明是否有前驱史可能区分了两类疾病免疫状态;经〉6月病程,有26例转变为慢性ITP,比较两组病人病初免疫学指标除CD3^+/CD8^+%上升、CD4/CD8比值下降P〈0.05,有明显差异,余P〉0.05,无差异。说明CD3^+/CD8^+%上升、CD4^+:CD8^+比值下降对持续性疾病免疫状态有提示。结论①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起病有一过性、暂时性(急性ITP)和慢性持续性(慢性ITP)免疫异常两类状态,早期的临床表现及免疫治疗效果不能对此做出判断;②前驱史可能提示了疾病免疫异常的一过性,没有前驱病史及细胞免疫指标中CD3^+/CD8^+%上升,CD4/CD8比值下降可能预示了持续的免疫异常及疾病慢性持续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68例危重病儿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的检测,结果显示:36例危重新生儿及32例危重小儿血清Fn水平分别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和正常小儿组。到恢复期,两组患儿血清Fn水平均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患儿器官损害数量的增多,血清Fn水平也随之明显降低。提示血清Fn水平与危重病儿的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儿童血友病病人临床资料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儿童血友病病人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中国儿童血友病病人现状,为开展进一步诊治、综合关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血友病工作组自2003年1月到2007年5月4年余收集的145份病例资料:结果(1)一般情况:病人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年龄6月~18岁,中位年龄6.9岁,各年龄组均占1/4,血友病A:B=5.17:1,中度占43.4%,无家族病史占65.5%。(2)临床情况:①首次出血:出生当天~14岁,中位年龄12月。轻、中度常有诱因:多为医源性穿刺、外伤,年龄多〉1岁;重度以无诱因自发皮肤黏膜出血、〈1岁多见。②关市出血58.6%,其中87%已存在靶关节/慢性血友病性滑膜炎:中度、轻度分别为54.8%、21.2%,疾病程度重,病程长,发生率增加。③颅内出血13.1%:其中15.8%死亡和/或放弃,26.3%遗留癫痫后遗症,10.6%接受手术。总死亡率2.76%。(3)治疗情况:①急性出血时应用因子替代36.8%,因子供应不充足45.3%,出血时没有替代治疗17.9%。②没有常规监测并发症。(4)牛活质量:①心理评估:自身评价不满占47.8%,情感不满占95.6%。②参与社会活动、自理能力:6~12岁25.2%处于基本失学状态,12~18岁为50%。在校/幼儿园66.7%不参与活动。日常生活72.7%不能完成。③70.3%家庭疾病负担明显严重,与疾病程度和年龄无关。结论中国血友病儿童(1)发病情况同其他报道,无家族史者多。(2)首次出血各年龄组均有发生,需注意外伤后非正常及自发出血,及早诊断避免延误。(3)整体致残率离:严重关节并变多;硕内出血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半数以上存在严重并发症。(4)生活质量差:多数孩子为避免出血而选择不活动,被迫选择回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