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将2006年7月~2009年4月入住ICU的104例昏迷患者,按有无人工气道分为2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2组均实行定时翻身、肺部叩击等呼吸道护理。结果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85.07%,无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35.14%,2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人工气道的内环境平衡,使之符合生理要求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获得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加强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调查和对相关因素的分析,了解住院老年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寻找防控对策。结果该医院在2009-2011年期间共有15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74例为呼吸道感染,构成比为48.68%,均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高体衰、长期住院、糖尿病周期长、接受侵入性操作、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伴有意识障碍等。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危险因素多,防控困难,只能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对94例患者采用<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出院第一诊断结果、年龄、住院时间、预后、是否进行侵袭性操作、病原菌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以上项目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结果:年龄、住院时间与下呼吸道感染呈正相关;基础疾病与伴发疾病多、各种侵袭性操作、未合理使用抗生素均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主要感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有效的防护利于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更好地控制和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采用SPSS8.0版统计软件,做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9项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与年龄、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及患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和减少医院下呼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外科是院内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而下呼吸道又是主要感染部位。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增加病死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外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5例,旨在探讨我院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而研究预防和控制措施。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神经外科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5例(116例次),男63例,女32例,年龄17~87岁,平均(57.4±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更好地控制和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采用SPSS 8.0版统计软件,做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有9项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与年龄、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及患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和减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技术的飞越,机械通气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抢救和术后患者的呼吸支持中。ICU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差、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均是导致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也是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国外文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6%~52%[2],死亡率为15%~50%[3],国内VAP发病率为30%~50%[4]。VAP不仅增 相似文献
8.
9.
中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高已为人们所重视 ,二者相互影响 ,轻者影响恢复 ,重者促进死亡。为控制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我们对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风病人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 ,从中找出中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提出护理预防措施。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中风病人共 75 8例。脑梗塞 5 42例 ,脑出血 2 16例。男 4 43例 ,女 315例。年龄 2 8~93岁 ,平均年龄 :6 5 88± 10 2 4。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病会议的诊断[1] ,并经头颅CT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结果:调查手术后患者1560次。感染病例43例.感染率2.75%,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16.22%,阴性菌占58.10%,真菌占25.68%;急诊手术患者、年老体弱患者感染率高,与患者病情、全麻插管、机械通气、长期卧床、病室空气污染、抗生素使用等有关。结论:做好术前健球宣教指导,术后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做好口腔护理,严格呼吸器械、病房空气消毒是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26份综合性ICU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726例患者中有16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28%;其中下呼吸道感染94例(55.62%),提示下呼吸道感染是综合性ICU患者感染的高发部位。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主要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对策,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阻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60例慢阻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痰液标本,分析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结果:160例慢阻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51株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未并发呼吸道感染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卒中类型、基础疾病、昏迷程度、吞咽障碍等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70岁)、基础疾病(≥2种)、昏迷程度(GCS≤8分)、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切开、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5 d)是脑卒中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显著高危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呼吸道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加强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规范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致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气管切开患者病情危重 ,机体抵抗力下降 ,长时间使用各种呼吸治疗装置 ,如雾化吸入器、湿化器、氧气、呼吸机等易致呼吸道感染[1] 。据统计 ,连续机械通气者 ,发生医院内肺炎的危险性是未用机械通气者的 6~ 2 1倍。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性每天增加 1%[2 ] ,其部分原因是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期间咽部细菌经气管内导管途径进入气管 ,患者严重的基础疾病导致宿主防御功能减低 ,及气管切开伤口与外界暴露时间较长等致患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控制医院仪器的医源性污染 ,减少多重感染因素可降低感染率 ,提高治愈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未并发呼吸道感染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卒中类型、基础疾病、昏迷程度、吞咽障碍等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70岁)、基础疾病(≥2种)、昏迷程度(GCS≤8分)、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切开、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5 d)是脑卒中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显著高危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呼吸道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加强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规范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止医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所有呼吸道真菌感染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确诊为医院感染的65例患者即予填写调查表,追踪至出院后再选择条件符合者以1:1比例配对进行对照研究;把各相关危险因素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时间>30d OR=12;联合使用抗生素OR=3.82;基础疾病重OR=4.10;ICU患者OR=4.57;使用免疫抑制剂OR=6.33。结论:住院时间长,联合使用抗生素,基础疾病重,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是发生呼吸道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存在此类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测,重视合理应用抗生素、激素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8例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观察组和32例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60岁、被动的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SAPSⅡ评分﹥25、既往空腹血糖≥8mmol/L是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被动的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SAPSⅡ评分﹥25、既往空腹血糖≥8mmol/L等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减少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讨论其护理策略。方法选择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56例,同期60例非不动杆菌感染的病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可能引起不动杆菌感染的常见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护理策略及防控措施。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和非感染组比较,感染前抗生素使用超过2周且碳青霉烯类使用超过1周(P值=0.0095;OR值:7.32;95%可信区间:3.56~11.32);感染前糖皮质激素使用超过2周(P值=0.0179;OR值:6.95;95%可信区间:3.96~9.98);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超过2周(P值=0.0063;OR值:5.63;95%可信区间:3.23~10.71);粒细胞缺乏症(<0.5×109/L)且持续大于10d(P值=0.0029;OR值:4.74;95%可信区间:2.23~6.68)。结论感染前抗生素使用超过2周且碳青霉烯类使用超过1周;感染前糖皮质激素使用超过2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超过2周;粒细胞缺乏症(<0.5×109/L)且持续大于10 d,这4个因素是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