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有多种方法,但无一取得圆满成功或无严重毒性者.曾有报道,用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6周获得最佳疗效,最低毒性,但最低费用尚未评价.作者进行前瞻性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比较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4周和6周疗程的效果,试图把疗程从6周缩短为4周.194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开始4周均接受相同治疗.每例静注两性霉素B(0.3mg/kg/d)、口服5-氟胞嘧啶(150mg/kg/d,平均分成4次,每6小时1次),连续治疗28天.氮血症病人5-氟胞嘧啶剂量减少,施行血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疗效。方法24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死亡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比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和死亡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1例60a女性患者,因间断发热、头痛2月余入院。腰穿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参照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进行抗真菌治疗,并对两性霉素B的剂量调整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在应用两性霉素B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钾及心电图异常,立即停药,根据每日血钾监测情况,积极给予静脉滴注氯化钾和口服枸橼酸钾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高颅压进行监护。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2个多月后,症状较前改善。  相似文献   

4.
伊曲康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临床开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注射液和口服液序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疗效,以及与两性霉素B和(或)氟胞嘧啶联合应用时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自2004年6月-2005年9月间共收治17例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均采用伊曲康唑单独或联合两性霉素B和(或)氟胞嘧啶治疗,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至少1 wk以上。伊曲康唑注射液静脉滴注d 1~2为200 mg,q 12 h,d 3~14为200 mg·d-1;继之伊曲康唑口服液200 mg,q 12 h序贯治疗,两性霉素B 20~30 mg·d-1缓慢静脉滴注和(或)氟胞嘧啶6 g·d-1,分4次口服。结果:确诊病例14例,临床诊断病例3例,病原菌包括隐球菌、曲霉菌和小型无绿藻。2例治疗2 d死亡,未纳入疗效评估,临床总有效率为73%(11/15)。其中2例脑曲霉病、1例无绿藻脑膜炎、8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均获痊愈;3例隐脑进步,1例侵袭性脑曲霉病无效死亡。治疗过程中,伊曲康唑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肝功能异常,口服液治疗中部分病人有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食欲下降,发生在服药2 mo以后。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和口服液单独或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对伴有爱滋病(AIDS)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最理想的临床治疗措施尚不清楚。但不具AIDS的此类疾病,传统疗法联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进行治疗。其原因之一是两性霉素B对脑部穿透力较差,氟胞嘧啶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但因氟胞嘧啶具有骨髓抑制作用,从而限制它在伴有爱滋病隐球菌性脑腹炎患者中的应用。因此有些医生仅单用两性霉素B来治疗上述疾病。由于隐球菌性脑腹炎患者经常复发,因  相似文献   

6.
AIDS病人常伴有危及生命的隐球菌感染.基础治疗缓解后如不进行维持治疗则预后差,复发率也高.两性霉素B(AmB,0.3~0.7mg/d,3~22周)或单用或与氟胞嘧啶(75~150mg/(kg·d))联用是公认的治疗AIDS隐球菌感染的一线药物.作者主要研究了短程(2周)大剂量AmB(lmg/(kg·d))加氟胞嘧啶100mg/(kg·d)治疗AIDS隐球菌性脑膜炎(CM)和脑膜外播散性隐球菌感染(EMC)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常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卉  李智文 《世界临床药物》2005,26(3):156-158,16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隐球菌属中某些变异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深部真菌感染。传统治疗药物有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及伊曲康唑,近年来。为了降低两性霉素B的毒性并提高其疗效,研制出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上述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可为临床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更合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36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颅内压增高表现,葡萄糖降低尤为显著,IgG、IgM、IgA及微量总蛋白升高明显。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下降明显。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100%)、氟康唑(94.4%)和5-氟胞嘧啶(94.4%)抗真菌药敏感性较高。结论 对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多次进行脑脊液培养、墨汁染色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助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下降。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早期控制感染和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体外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2021年收治的1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基础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墨汁染色检测阳性率为73.9%,CrAg检测阳性率为100%,42例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疾病,49例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另外47名患者无基础疾病。患者多伴有头痛、发热、呕吐、四肢乏力和意识障碍等症状。脑脊液生化检查显示糖和氯化物减低,脑脊液蛋白升高。138株隐球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4~≥16μg/mL、≤0.5~1μg/mL、1~16μg/mL、≤0.125~0.5μg/mL、≤0.06~0.5μg/mL。5种抗真菌药物中5-氟胞嘧啶敏感性为95.60%,氟康唑敏感性为94.93%,伊曲康唑敏感性65.22%,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含免疫功能抑制疾病);CrA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墨汁染色检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分离菌株对不同抗真...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6,(6):1308-1310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对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其护理对策,为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8例,在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期间,并给予优质护理,即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给予心理护理,并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术建立静脉通路,用药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给予相应措施护理。结果:经两性霉素B和相应支持治疗和优质护理的8例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愈为4例,好转为2例,另2例(1例因抗隐球菌等疗效不佳而自动出院,1例因隐瞒隐球菌性脑膜炎病史而导致延迟治疗而效果不佳,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结论: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期间配以优质护理,能减轻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疗程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并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近8年来本院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有6,3,2,2例分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比较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联用与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联用,其治疗痊愈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隐球菌脑膜炎误诊率较高,建议对可疑病例做反复腰穿、墨汁涂片和霉菌培养。  相似文献   

12.
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其治愈率或改善率低,且对骨髓有严重的抑制作用.酮康唑为一种口服  相似文献   

13.
张震  尹泽黎  刘育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49-1650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AMB)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先静脉注射伏立康唑,后改为口服维持,同时定期鞘内注射AMB.结果:治愈6例,好转1例,死亡1例;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幻视1例,皮疹1例,短暂性双下肢截瘫1例,尿潴留1例.结论:伏立康唑联合AMB鞘内注射是目前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秀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41-542
目的对氟康唑治疗44例隐球菌脑膜炎效果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44例都给予氟康唑400mg静脉滴注,1次/d;其中5例53d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另10例120d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24例采用氟康挫200mg静脉滴注,1次/d。结果 44例使用了氟康挫治疗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有除有2例死亡外,其余的42例患者的治疗效果都十分良好,且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首选系统性抗真菌的金标准就是采用两性霉素B在,但由于肝、肾毒性大,很多患者不能耐受该药物的治疗;然而使用氟康唑可以作为补救治疗的首选方案,早期足量长疗程应用氟康唑可以用于治疗绝大多数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B)联合静脉用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定时鞘内注射AMB治疗,同时静脉滴注AMB,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 5例患者均获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或不可逆的毒副作用。结论 AMB鞘内注射是一种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兴波  李家斌 《安徽医药》2019,40(9):1032-1034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脑脊液(CSF)检查、头颅影像学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24例患者均出现头痛(100%),19例(79.17%)出现发热;11例(45.83%)颅内压增高(≥300 mmH2O);16例(66.67%) CSF首次检查示隐球菌墨汁染色阳性,7例(29.17%)真菌培养阳性,19例(79.17%)送检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均为阳性(100%);21例(87.50%)患者接受两性霉素B (或其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另外3例(12.50%)重症患者予以两性霉素B (或其脂质体)、氟胞嘧啶、氟康唑三联治疗。最终治愈11例(45.83%),好转2例(8.33%),死亡11(45.83%)例。所有死亡患者均考虑为高颅压致死。结论 高颅压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CSF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是诊断较敏感指标,效果优于CSF墨汁染色及真菌培养。  相似文献   

17.
氟康唑治疗9例隐球菌脑膜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9例都给予氟康唑400mg静脉滴注,1次/d;其中1例53d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另2例120d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5例给氟康唑200mg静脉滴注,1次/d。结果9例隐球菌脑莫炎患者应用氟康唑治疗,除1例死亡,其余8例都取得良好效果,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两性霉素B是系统性抗真菌治疗的金标准,对隐球菌脑膜炎首选,但由于肝、肾毒性大,很多患者不能耐受;氟康唑作为补救治疗首选方案,早期足量长疗程应用氟康唑可以用于治疗绝大多数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目的是估价抗真菌药氟康唑(fluconazole)对已完成有效的初期抗隐球菌脑膜炎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维持治疗的效果。对象和方法:美国三所大学附属医学中心和一个私人医学团体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实验天数13~529天,平均140天。所选病人为已证明感染HIV并在近4个月内诊断患隐球菌脑膜炎的成年患者,这些患者近3周曾接受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加氟胞嘧啶系统标准疗程的治疗。对咪唑不耐受,有中度肝功能异常,血清肌肝>190μmol/L,妊娠或正在接受全身或椎管内抗真菌治疗者未包括在内。将61例病人随机分组,第一阶段病人每天服氟康唑100mg,或安慰剂共3个月,第二阶段每天服氟康唑2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将常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病情仍难以控制的(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性仍难以转阴,颅内高压持续不降)2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组、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组,鞘内注射剂量从0.1 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每次注射剂量达到1 mg。结果: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普通两性霉素B。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1例男性肺隐球菌病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胞嘧啶、伏立康唑三联抗菌治疗后先后出现早搏和肌酐升高等不适。药师建议调整滴速,停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剂量减半等取得积极效果。此外建议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分别在餐前和餐后服用,以避免高脂饮食对其吸收的影响,减少恶心呕吐发生,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