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19岁.因"呕吐伴上腹疼痛半个月"就诊.无腹胀、腹泻,无反酸、嗳气,无恶心、畏寒、发热,无厌油感,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体格检查:腹平坦,腹壁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肝功能未见异常.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内膜面粗糙,胆囊颈、体部囊壁局部非均匀性增厚,范围约1.9 cm ×0.6 cm,最厚处约0.5 cm,增厚囊壁处有多个微小类圆形液性回声区,并可见多个强回声斑,其后方伴彗星尾征,胆总管未见扩张.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显示胆囊大小正常,壁稍增厚,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诊断为胆囊腺肌症.  相似文献   

2.
胆囊结核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3 5岁 ,腹胀伴间歇性腹痛半月余入院。体检 :贫血貌 ,右上腹局部有压痛 ,余无殊。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84g/L ,肝功能轻度异常 ,大小便常规正常。红细胞沉降率 :49mm/ 1h。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B超检查 :胆囊不大 ,囊壁轻度增厚 ,并探及局部约 0 6cm×1 0cm大小均匀回声结节灶并向囊腔突入。肝门部及腹膜后多个均匀或不均回声结节灶。CT检查 :胆囊无增大 ,内侧壁增厚 ,并局部见约 0 7cm× 1 2cm大小软组织密度小肿块突向腔内 ,增强后呈轻度均匀强化。肝门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及胰头周围多发…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6岁,因问歇性右上腹伴肩胛背部疼痛6年余。疼痛加重1天入院。病程中无畏寒、黄疸等症。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方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约黄豆大小,质硬。余无异常。B超:胆囊萎缩4cm×3cm×2cm大小,壁厚5mm,胆囊内充满多个光团其后伴声影,肝内无异常回声。CT检查:胆囊体积缩小,囊壁增厚不光滑,囊内数个大小不等的高密度结节,肝脏大小、肝内胆管均正常。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39岁。因"反复右上腹胀痛3个月,加重2 d。"于2013年10月8日入院。曾口服消炎药、止痛药,疼痛未见明显好转。既往无肝炎、胆囊结石等病史,无手术史。腹部彩超示:肝脏实质回声密集欠均匀;胆囊增大并腔内异常回声(考虑为胆囊癌),胆囊壁增厚。胆总管上段内透声欠佳。腹部CT示:胆囊壁部均匀增厚,胆囊区域似见片状密度增高影,胆囊窝少量积液。全身其他脏器未见肿瘤。肝功能示:ALT16 U/L,AST 31 U/L,TBil 13.7μmol/L,结合胆红素3.1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1μmol/L。血液分析示:白细胞12.1×109/L,余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胆囊肿瘤,考虑胆囊癌。行剖腹探查+胆囊切除术,术中见右上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6岁,因发现"子宫肌瘤"2年,增大2个月于2010年3月16日入住妇科,追问病史有右上腹隐痛,入院后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要求子宫肌瘤和胆囊结石同时手术,既往无手术史.入院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前壁近宫底可及直径6.0 cm子宫肌瘤.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宫颈检查未见上皮内病变及恶性细胞.B超检查:胆囊外形正常,壁不厚,胆汁透声好,腔内探及2.1 cm×1.7 cm聚合光团伴声影,胆道未及异常.子宫外形正常,被膜光滑,宫底探及5.8 cm ×4.9 cm×5.6 cm低回声,边界清晰,边缘规则,内膜厚约0.6 cm,双侧附件未及异常.B超诊断:胆囊结石,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0岁,因右上腹部胀痛半个月就诊。患者无明显消瘦,乏力,低热,盗汗史,无结核及肝炎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腹平软,肝肋缘下1指明显触痛,肝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沉35mm/h(韦氏法),其他无异常。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B超见肝脏体积增大,左叶实质内见一约6.8cm×5.9cm×5.0cm实性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局部肝被膜隆起呈“驼峰征”;右叶实质回声略增粗;门静脉宽约1.2cm,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壁不厚,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CT扫描见肝脏左叶体积增大,其内有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约6.9cm×8.2cm×7.0cm,前缘呈波浪状突起,肿…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9岁,因肛门坠胀4个月就诊。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异常。门诊肠镜示:盲肠一黏膜隆起,大小约0.6cm×0.5cm(图1)。内镜超声提示:病灶为一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回声均匀,来源于黏膜肌层(图2)。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3岁,未婚。12岁月经初潮,4—5/24~25d,经量中等,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平素体健。因下腹痛2h,阴道出血1d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外阴发育好,可见处女膜环,肛查可触及阴遭内囊性包块约8.5cm,张力较大。超声检查:盆腔内见两个子宫体,左侧者大小:4.7cm&#215;2.8cm&#215;3.2cm,形态规则,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均匀,厚0.6cm;右侧子宫体内积液宽约1.8cm,并与下方一囊性包块:相通,包块大小10.2cm&#215;8.0cm,张力大,内透声差,可见弥敝点状回声,有分层改变,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双侧卵巢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症患者采用高频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和临床体会。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疑诊为胆囊腺肌增生症的24例患者分别采用低频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典型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为胆囊壁厚、毛糙,囊腔缩小,囊壁内见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罗-阿氏窦,多为局限型。高频超声检查的病灶定位率、罗-阿氏窦显示率、诊断符合率和分型符合率等相关指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应以高频探头检测为主,辅以低频探头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4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不适4年余,加重1周"入院。无发热、黄疸、腹痛。外院查甲胎蛋白(AFP)5.09IU/ml,癌胚抗原(CEA)1.86 ng/ml。血清K+3.0 mmol/L,肝功能正常,HBeA g及丙型肝炎抗体均阴性。B超示:肝脏大小正常,形态规则,肝内可见多个异常回声区,边界清晰,部分为无回声区,壁增厚,部分为高回声区,其一无回声大小约3.5cm×4.1 cm,余肝实质回声密集中等,分布均匀。PET-CT示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男性,59岁因右上腹间歇性疼痛5年,加重2月入院。患者自1985年开始右上腹部不适,隐痛呈间歇性,不放射,无其他消化道症状。查体心、肺、肝、脾均正常。B 超检查见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回声稍致密增强。胆囊轮廓模糊不清,囊壁粗糙增厚,厚薄不均0. 5~1. 1cm,胆囊颈后壁增厚为0. 9~1. 1cm,胆囊腔内呈致密片状强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52岁。主诉间断性上腹痛半年。检查全身情况良好,B超提示:胆囊体部分隔、分隔下部息肉伴泥沙样结石。CT扫描检查印象:胆囊结石、胆囊内软组织占位、肝脾胰正常。于1990年10月10日手术探查见胆囊位于肝脏下面的胆囊窝内,大小约8×4×3cm~3,成葫芦状。胆囊壁略厚,周围有轻度粘连;肝脾胰未见异常,胆总管不扩张,附近未见肿大淋巴结。切除胆囊,病理发现胆囊在葫芦状凹陷部腔内有一肥厚隔膜,把胆囊分隔成两个腔,隔膜厚约0.4cm,中,中下部有一小孔使两腔相通。小孔直径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9岁,因“上腹胀痛20余天”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痛,伴有低热、纳差、体质量下降(约3 kg),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黑便及咳嗽咳痰等症状,就诊于我院,查体可见左侧腹股沟触及肿大淋巴结,质中、活动度尚可,无触痛、腹肌紧张、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等无明显异常,金标法结核抗体IgG 阳性,腹水化验示:总蛋白52.4 g/L、Rivalta 试验阳性,白细胞2.9×109/L、淋巴细胞比例40%,腺苷脱氨酶(ADA)34.3 U/L,AFP、CEA、CA-199均为阴性;腹水细胞学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偶见间皮细胞,未见肿瘤细胞。PPD 试验强阳性(直径达25 mm),结节表面及周围瘙痒。同时,行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检测及 T 细胞斑点试验(T-SPOT),结果提示阳性。超声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光点略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肝左叶探及范围约4.7 cm×2.4 cm 略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间以强回声及小的无回声;胰腺周围探及数个低回声,界限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考虑炎性渗出可能;胰头后方低回声,考虑肿大淋巴结可能。胃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胃镜检查提示胰腺头部可见一囊实性团块,约2.2 cm×3.3 cm,内部回声不均匀,胰管无扩张,病变未侵犯周围器官,周围有两枚大小约1.0 cm ×1.5 cm 及0.6 cm×0.8 cm 淋巴结肿大。上腹部增强 CT 提示:胰腺头体部占位,多考虑胰头占位性病变,并胰周、腹膜后、肝脏侵犯及转移,腹腔内少量积液。MRCP 提示:肝左叶外侧段内见多发团片状异常信号影,呈长 T1、长 T2信号影,大小约2.5 cm×2.8 cm,边界欠清晰,DW1上呈高信号;胰头体周围可见数个结节状等长 T1、稍长 T2信号影,部分融合成块,大小约3.4 cm×7.4 cm,边界欠清晰,DW1上呈高信号;腹膜后腹主动脉旁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的淋巴结,DW1上呈高信号,考虑为感染性病变,肝结核及胰周淋巴结结核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5岁,反复上腹疼痛且放射至腰背部10年.体检:肝脏轻度肿大,肝区压痛明显,墨菲征阳性.B超示:肝脏增大,实质回声弥漫增粗,分布不均,肝右叶内可见部分平行管征,胆总管内径增宽至1.2 cm,肝静脉、门静脉显示欠清,胆囊10.0 cm×4.2 cm,外形饱满,壁厚0.4 cm,内壁不光滑,胆汁透声差,其内可见絮状弱回声光点飘浮,胰腺头部囊状扩张(3.5 cm×2.4 cm),其内可见多个线样强回声分隔及1.0 cm×1.0 cm弧形强回声,后伴声影,胰腺体尾部实质变薄,主胰管扩张至内径0.7 cm,其内可见串珠样强回声,后伴声影,脾脏未见明显异常(图1).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累及胆囊、胰腺可能,胆汁淤积性肝炎.  相似文献   

15.
娄占玉 《山东医药》2001,41(24):70-71
患者女 ,2 3岁 ,体检时 B超发现胆囊明显增大 (14.0 cm×6 .0 cm)而就诊。 B超显示胆囊内透声好 ,壁厚约 0 .3cm,肝大小正常 ,肝内回声均质 ,肝内外管道无扩张 ,脂餐后胆囊面积大小无变化。体检 :皮肤巩膜无黄染 ,胆囊区无叩痛。给予消炎利胆治疗。 3个月后 B超复查 ,肝内回声增强 ,略粗 ,胆囊又有增大 (15 .5 cm× 6 .7cm) ,胆囊未见沉积物和点闪烁。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左外叶胆管内径达 0 .6 cm,胆总管内径达 0 .72 cm.胆总管内中 ,下段交界处可见 1.2 3cm× 0 .6 cm的实质性略强回声片状区 ,后方无声影。体检 :巩膜 ,皮肤仍无黄染。血…  相似文献   

16.
一、病历资料 病例1,男,46岁。因反复上腹胀痛、嗳气5年就诊。患者曾在外院胃镜检查提示“胃异位胰腺”,现来本院复查。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巩膜及皮肤无黄染,腹平软,上腹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未扪及包块。上腹彩超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个直径约1.5cm大小半球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表面未见充血水肿。超声内镜检查示上述部位1.2cm×1.5cm中等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楚,起源于固有肌层。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均提示胃异位胰腺。建议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8岁,反酸、嗳气1个月余,餐后右上腹不适半个月。体检:右上腹胀满伴轻压痛,墨菲征(+)。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黏膜溃疡,边缘隆起,十二指肠乳头受压偏向一侧,诊断为十二指肠肿瘤。B 超示:胆囊占位。CT 示:十二指肠降段管腔不规则狭窄,管壁增厚,与胆囊分界不清;胆囊壁增厚,胆总管扩张达1.2 cm,下段渐狭窄,胰腺大小形态无异常;肝门及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诊断为十二指肠癌侵犯胆囊。术中见十二指肠处有-5 cm×4 cm 肿物,胆囊底部增厚,变硬,胆总管增粗,下端变硬,考虑十二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二维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点。结果二维灰阶超声检查10例、超声造影检查17例发现罗—阿氏窦(胆囊黏膜及肌层过度增生,胆囊壁增厚,腺体样增生的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多数小囊状突出);术前诊断率分别为55.6%、94.4%;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6%、94.4%;P均〈0.05。结论胆囊造影更有助于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5岁,1个月前因黑便2次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胃窦平滑肌瘤(疑似)",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口服治疗.此次复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良好,胃窦后壁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边界清晰(图1);超声内镜示:胃窦部见3.8 cm×3.1 cm大小的类圆形中等偏高回声团块,向腔内突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起源于胃壁固有肌层(图2),提示胃间质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5岁.因右上腹痛1月余,于2012年6月13日入院.腹痛为持续性钝痛,伴腰背部放射痛,进食油腻后可加重.无发热、寒战、黄疸.既往有胆结石病史.体检: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腹部膨隆,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脏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彩超检查:胆囊大小正常,形态规则,胆囊内探及强回声,胆囊底部探及一大小4.9 cm×2.6cm的实性团块,其内可见血流信号.CT检查:胆囊内可见多发不规则斑点状高密度灶,囊壁不均匀增厚,局部形成软组织密度影及分隔,胆囊窝内见少量液体.腹腔镜探查:肝脏色泽、大小、质地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