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强化随访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强化随访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 接受了糖尿病教育的6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强化随访组(B组),A组患者出院后无定期随访计划,B组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包括电话随访),试验时间为6个月。结果出院6个月后B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体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院后强化定期随访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明显影响,可提高定期随访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但是对于血压和体重的改善作用不明显,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强化教育对提高社区患者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技能以及对糖尿病代谢指标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糖尿病患者14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糖尿病强化教育及传统教育两种教育方式,通过问卷测试及监测糖代谢控制指标观察教育效果。结果:强化教育前,研究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人数占43.8%,对照组占49.3%;强化教育后,研究组占94.5%,对照组占65.7%。强化教育后,研究组的正确控制饮食、有效运动、自我监测人数明显多于强化教育前,也明显多于对照组。教育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均明显低于教育前,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强化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糖代谢指标的控制,是较好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研究组行系统强化健康教育,每2周1次、持续6个月;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值为(6.94±0.50)mmol/L,低于对照组的(7.10±0.66)mmol/L(P〈0.05);研究组自我管理达标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86.4%(P〈0.05)。结论:血糖控制与自我管理强度呈正比.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 70例出院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在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2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后3、6个月复查血糖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糖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话随访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患者在出院指导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随访作为糖尿病患者在院后健康教育的延续,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明  郭婷雯  李戍彤 《吉林医学》2009,30(22):2843-2843
据WTO报道,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第3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心血管、神经、肾脏、眼及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近2年来,我科对糖尿病出院患者试行了电话回访式保健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对糖尿病(DM)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对住院患者进行系统、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患者1个月后至半年的定期随防。结果 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后DM 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合理饮食、合理运动、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定期检查眼底、足部护理例数均明显增多(P < 0.01)。结论 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提高DM 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控能力及遵医行为,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持续的护理服务和帮助。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对出院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而对照组出院后未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后均由责任护士采用电话访谈、面谈、复诊时询问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为:出院后能否遵守医嘱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用药、监测血糖、做好并发症的防治等,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对饮食控制、运动、用药、血糖监测、做好并发症的防治等治疗的依从性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或0.05)。结论电话随访可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强化方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自我管理强化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指数(BMI)、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BG、2 hPBG、HbAlc、BM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SES、ESCA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强化方案可提高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1例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准备行相关手术治疗,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选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选用多点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均达到手术标准,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以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调节血糖所需治疗费用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选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治疗效果更优,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6-18,22
目的探讨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施以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对其胰岛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4例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患者的病程表现展开分组:分别设为A1组(新诊断)、A2组(病程在1~5年)及A3组(病程在5~10年)。对于所有患者于临床施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时间为2周;在准备对所有患者开展治疗前及完成治疗后,对患者于临床开展胰岛素检测工作、75 g OGTT检测工作及C-P检测工作;最终对HOMA-β(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I30/△G30(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功能指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治疗前比较,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HOMA-β和△I30/△G30水平获得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疾病病程相对较短的T2DM患者在施以治疗期间,胰岛素泵强化疗法的充分应用可对患者胰岛功能的改善做出充分保证。  相似文献   

13.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五年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强化控制血糖与一般控制血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按随机表法将49例年龄为58~70岁、病程为0.6~12.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于2002年至2007年进行为期5年的门诊血糖管理。两组均行降糖治疗,强化降糖组每3个月测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目标为≤6.5%;对照组按我国糖尿病诊治指南,对有心肌梗死史患者或年龄60岁以上、既往无合并症者,血HbA1c控制在7.0%以内,每6个月测定一次血HbA1C水平。每年由同一位眼科医生定期对患者双眼进行眼科检查,观察有无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结果强化降糖组的血HbA1c水平从治疗第2年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6.3±0.6)%与(7.1±2.0)%,P〈0.05],并一直维持到第5年;5年间,强化降糖组无新发眼底出血和糖尿病性失明;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新发微动脉瘤、黄斑水肿以及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人次数,较对照降糖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5例次比25例次,5例次比10例次,1例次比3例次,4例次比23例次,P〈0.05)。结论强化血糖管理可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门诊进行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强化血糖管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胰岛泵短期强化治疗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多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每日四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和观察组(胰岛泵短期强化治疗组)各25例,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BMI、WHR、FBG、2hPG、HbA1c、CP、2hCP、HOMA-IR及胰岛B细胞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的FBG、2hPG、HbA1c、CP、2hCP、HOMA-IR及胰岛B细胞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W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泵短期强化治疗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多项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大,有利于此类患者疾病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排泄的变化,并探讨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尿MMP-9排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T2DM患者和28例健康成人尿MMP-9水平,精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3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 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及尿MMP-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尿MMP-9排泄率与PPG、P2 h PG及尿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T2DM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3周后,血糖明显下降,尿MMP-9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尿MMP-9的排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3餐前30 min及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2~4周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然后分别行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降糖药物或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随防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β细胞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BG、2 h PG、HOMA-IR及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 h INS、HOMA-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FINS、BMI、TG、T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是以逐渐损伤的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作为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人的新型疗法,能严格控制病人血糖,有效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使得患者在一定时间内仅靠饮食运动就可以保持正常血糖,但也存在着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等副作用.本文就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概念、方案、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的短期疗效及长期影响.方法:收集T2DM病人130例,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病人的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以及稳态评估法测量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统计随访12个月时的缓解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病人FPG、2hPG、HbA1c、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均明显下降(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上升(P<0.01).而随访12个月时,病人FPG、2hPG 、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随访12个月时,病人总缓解率为42.31%(55/130),其中病程<3个月、3个月至1年、>1~5年、>5~10年、>10~15年以及>15年病人的缓解率分别为81.82%(18/22)、71.43%(15/21)、54.55 %(12/22)、31.82%(7/22)、13.64%(3/22)和0.00%(0/21).缓解组病人的病程明显短于未缓解组(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保护T2DM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使病人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组、阿仑膦酸钠联合磺脲类药物组及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同部位骨密度,观察比较各组骨密度值变化的差别.结果 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组骨密度较磺脲类药物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