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6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体外循环(A)组和非体外循环(B)组,比较两组术后24 h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磷酸激酶MB(CK-MB)水平和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尿N-乙酰-p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 术后24 h内,A组cTnⅠ、CK-MB水平及BUN、血清Cr水平、尿NAG活性均比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心肌及肾脏损伤程度较体外循环者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心肌损伤的差异。方法选择36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18例,分析两组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血浆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术后观察期内血浆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心肌损伤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有机农药中毒(AOPP)患者心肌损伤早期检测意义及其对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检测意义.方法 将50例AOPP患者分轻度(A组),中度(B组),重度(C组),在就诊4小时(h)内,第24h分别检测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电图(ECG);比较cTnⅠ和其他项目对三组AOPP患者心肌损伤早期检出率的差异性.结果 C组cTnⅠ明显高于A,B组,有显著性差异;B组亦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各组CK-MB,ECG无显著性差异(P>0.05);cTnⅠ升高的例数显著高于其他项目(P<0.05).结论 应用血清cTnⅠ检测方法能提高AOPP患者早期心肌损伤的检出率,其灵敏度高于CK-MB和ECG检查,并能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徐栋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278-28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0例,其中选取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即A组和B组。检测T1(术前)、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h)、T4(术后48h),不同时间点白细胞数量(WBC)、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氧合指数(OI)。结果 IL-1β、TNF-α、WBC、氧合指数在CABG组术后各检测点较术前升高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在48h不能恢复正常。而在OPCABG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升高幅度较CABG组低,回归正常水平时间短。结论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体外循环可加重机体全身炎性反应程度,可加重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贝那普利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对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67例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予丙泊酚,实验组患者术前给予贝那普利,术中应用丙泊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cTn I、CK-MB、术后不良事件及自动复跳情况差异。结果:术后24h实验组cTnⅠ(2.25±0.95)ig/L、CK-MB(66.47±5.85)U/L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0.00%、心肌缺血2.86%、房颤5.71%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动复跳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应用丙泊酚联合贝那普利预处理可有效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21):2915-2918
目的:探讨胰岛素-葡萄糖对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120例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4℃托马斯停跳液与氧合血按照1∶4(V∶V)混合进行心肌保护。观察组患者心肌保护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但在4℃托马斯停跳液中加入胰岛素注射液10 IU/L和葡萄糖注射液10 g/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体外循环结束时(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术后72 h(T_5)血浆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T_1时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使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_0时,两组患者血浆BNP、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5)时,两组患者BNP、cTnⅠ水平显著高于T_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nⅠ水平在T_4时开始降低,BNP水平在T_5h时开始降低。此外,观察组患者BNP、cTnⅠ水平在T_(1-5)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后,两组患者自动复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多巴胺使用量(T_1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胰岛素-葡萄糖可以减轻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损害,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35例CABG患,分成常规体外循环下CABG(CABG组,15例)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0PCAB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和术后0、2、6、12、24小时抽取桡动脉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心脏肌钙蛋白I(cTnI),并记录术后早期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IL-8、TNF-a、cTnI在CABG组较OPCAB组明显升高,sICAM-1、IL-6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和常规CABG相比,非体外循环(CPB)下的CABG可以减轻术后炎性反应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王刚 《上海医药》2022,(7):51-53
目的:探讨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行OPCAB治疗)和对照分组(n=50,行CCAB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引流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本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术前用药的选择、术中管理的方法、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提供成功的经验。结果40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在手术中发生室颤,经抢救复苏,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康复出院,无并发症。2例由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改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全组无麻醉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难度大,术中应及时正确处理各种血流动力学变化,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100万U(其中30万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40万U预充体外循环机内,30万U为开放升主动脉后给予);对照组不给予其他药物. 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阻断升主动脉30 min(t2)、再灌注1 h(t3)、再灌注6 h(t4) 及再灌注24 h(t 5)各时间点取动脉血,测定红细胞比容(HCT)、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K)活性、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 记录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复跳情况. 结果 与t 1相比,两组患者CK、CK-MB、cTnI在t 3、t 4、t 5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CK-MB、cTnI均在t4达最高值, t5开始下降. 两组患者之间CK、CK-MB、cTnI在t1、t2时无明显差别,对照组CK、CK-MB在t 4、t 5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P<0.05), cTnI在t3、t 4、t5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P<0.05). 结论 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中使用乌司他丁减轻了体外循环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肌损伤标记物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的变化 ,部分病例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及肌红蛋白 (Mb)浓度 ,以评价该手术对心肌的可能影响。方法 对 10 2例行 PTCA的冠心病患者 ,分别测定其术前 ,术后 6、12、2 4、48、72 h的血清c Tn I及 CK- MB水平 ,并进行分组比较相关因素 ,2 2例患者同时测定血清 c Tn T及 Mb浓度。结果  2 6例患者术前 c Tn I正常 ,术后 6 h升高 ,12~ 2 4h达峰值 ,48~ 72 h渐降至正常 ;48例术前术后 c Tn I均正常 ;2 0例术前术后c Tn I均高于正常值。 7例 CK- MB增高。 16例 c Tn I阳性者中 c Tn T增高 11例 ,Mb变化无规律。 c Tn 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扩张压力和扩张次数以及支架植入数有关。 16例血清 c Tn I阳性者中 11例检出阳性。结论 PTCA术可能会造成心肌微小损伤 ,c Tn I监测心肌损伤比 CK- MB更敏感 ,特异性更高 ,c Tn T与 c Tn I有相似的作用 ,但敏感性稍差。而用 Mb监测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合并右肾切除及应用川芎嗪后的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方法 分别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下腔静脉并右肾切除、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下腔静脉并川芎嗪治疗 ,术后第 6、12、2 4小时 ,2、3、4、5、7天检测血肌酐、尿素氮、2 4h尿量及N 乙酰 D 氨基葡萄糖酶 (NAG)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后血肌酐、尿素氮、尿NAG升高 ,肾脏淤血并见大量管型。术后第 3天 ,肾脏恢复正常结构 ;术后第 4天 ,血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 ;术后第 5天 ,尿ANG恢复正常。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下腔静脉并右肾切除术后第 5天 ,血肌酐、尿素氮、尿NAG恢复正常 ,肾脏淤血较重 ,部分动物 2 4h内死亡。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下腔静脉并川芎嗪治疗术后第 4天 ,血肌酐、尿素氮、尿NAG酶恢复正常 ,肾脏淤血较轻。结论 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可因双肾淤血而影响肾功能 ,但术后第 5天即可完全代偿。若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下腔静脉并右肾切除 ,不但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 ,还能进一步损害肾功能 ,增加术后 2 4h动物死亡率。若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下腔静脉附加川芎嗪治疗 ,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建议当遇病人患有腹膜后肿瘤侵及肾静脉?  相似文献   

13.
王曙  吉林  钱静  于广东  蔡国森 《江苏医药》2012,38(4):440-442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TEB)对非心肺转流冠脉搭桥(OPCAB)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20例拟行OPCAB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单用全麻,B组用全麻复合TEB。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1h(T1)、24h(T2)和48h(T3)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血浆NT-proBNP浓度;并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与T0比较,A组于T1-3时点HR和MAP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T1-3时点HR和MAP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cTnI和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上胸段TEB可减轻OPCAB患者心肌损害,有助于维持OPCAB患者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2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2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测定CK、CK—MB和cTnI。结果:两组术前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组CK于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分别低于丙泊酚组(P〈0.01)。两组术前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组CK-MB于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分别低于丙泊酚组(P〈0.01)。两组术前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组cTnI于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均低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异氟醚可降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CK、CK—MB和cTnI的释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低温冷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2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不停跳体外循环心肌保护组(BH组),另一组为低温晶体心停搏液心肌保护组(CCP组),每组各10例。分别在转流前、开放主动脉后1h(BH组为开放上下腔静脉后1h,下同),术后6、24、48、72h采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两组间比较cTnI、CK-MB及SOD在开放主动脉后1h、术后6、24、48h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或P<0.001),cTnI于术后24h达到峰值,术后72h降至正常水平(P>0.05);SOD水平开放主动脉后1h为最低,后逐渐升高,至术后72h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基本能避免缺血损害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之低温冷停跳是一种更安全、更接近于生理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戴维靖  姚渭清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08-2609
目的:为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检测在婴幼儿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心力衰竭患儿(心衰组)与26例无心肌损伤及心脏病同期住院患儿(对照组)进行cTn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同时比较心力衰竭患儿病情稳定前后cT-nI及CK-MB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血清cTnI浓度显著增高(P<0.01),而CK-MB无明显差异;心衰组病情稳定前后比较cTnI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CK-MB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示cTnI在评价心肌损伤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K-MB,可在亚细胞水平上为诊断心衰提供一项生化指标。CTnI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助于判断心衰的病情演变。  相似文献   

17.
尿中肾损伤分子1水平升高对大鼠早期肾损伤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尿中肾损伤分子1(KIM-1)对大鼠早期肾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制备顺铂、庆大霉素和环孢素诱导的大鼠肾损伤模型。顺铂模型大鼠于单次ip给药后第3,5,6和7天,庆大霉素模型于首次ip给药后第3,7,10和13天,环孢素模型于首次ig给药后第8,15,36和53天通过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各组大鼠于处死前24 h收集尿液。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及尿肌酐(UC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尿KIM-1水平,HE染色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顺铂模型大鼠单次给药后第3天肾组织病理改变不明显,而尿KIM-1升高了4.7倍,SCr和BUN升高了0.3和0.7倍;第5和6天,KIM-1升高了10.0和8.7倍,SCr升高了1.9和3.3倍,BUN升高了3.0和5.1倍,第5天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第7天,KIM-1水平升高了16.5倍,SCr和BUN水平略降,为正常对照组的1.2和3.0倍。庆大霉素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于首次给药后第7天,SCr和BUN水平和肾组织未见明显改变,KIM-1水平升高了2.6倍;第10和13天,SCr水平升高了1.7和1.6倍,BUN升高了2.0和1.9倍,KIM-1升高了12.5和33.9倍,第10天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环孢素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第8天,SCr和BUN水平和肾组织未见异常,KIM-1升高了正常对照组的0.6倍;第15,36和53天,KIM-1分别升高了1.7,4.3和9.3倍,SCr分别为1.0,1.0和1.2倍,BUN分别升高了0.4,0.6和1.2倍,肾组织在第53天时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顺铂模型组SCr,BUN和KIM-1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4,0.953和0.979,庆大霉素模型组SCr,BUN和KIM-1的AUC分别为0.877,0.713和0.932,环孢素模型组SCr,BUN和KIM-1的AUC分别为0.668,0.766和0.976。结论在顺铂、庆大霉素和环孢素诱导的肾损伤模型中,尿KIM-1可用于早期肾损伤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8例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 MP)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并将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心脏病变组(A组)33例和无心脏病组(B组)35例,比较cTnI、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MP组与对照组血清(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TnI、CK-M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诊断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中cTnI的敏感度(84.85%)和特异度(82.86%)均高于CK-MB的敏感度(66.67%)和特异度(77.14%)。结论 cTnI、CK-MB为诊断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但cTnI具有更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h(hs—CRP)、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T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心肌梗死胸骨后疼痛发作2~6h的患者及48例心肌梗死胸骨后疼痛发作12~24h的患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定量法检测其血清CPR.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cTnI,并与3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AMI组患者的CRP、cTnI及CK—MB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联合检测CRP+CK—MB、CRP+cTnI+CK—MB、cTnI+CRP阳性检出率均为100.0%.结论联合检测hs-CRP、cTnI在AMI早期诊断中有很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可作为AMI的预后临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