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Gastaut型特发性儿童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确诊为迟发型枕叶癫痫的15例患儿应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随诊并分析其临床特点、脑电图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发病平均年龄为9.1岁,男9例,女6例,临床特征为全部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来就诊,追问病史后,常在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前1~2年有视幻觉、头眼偏斜及偏头痛等症状。简单视幻觉11例(73%),发作性视盲或视力模糊8例(5a%),头痛7例(47%),眼球偏转10例(67%)。发作间期脑电图示枕部导联为主的后头部棘波放电,单侧或双侧枕部导联出现,左右同步或不同步,常为闭眼诱发,睁眼抑制,伴同侧后颞导联棘波活动11例(73%),弥漫性棘波放电3例(20%)。大部分单药治疗有效,部分需要联合用药。13例(87%)服药期间未再出现临床发作,2例服药后发作减少,但不能完全控制发作,其中有4例患儿服药后超过3年以上未再出现临床发作,并有停药后再次复发病史。结论:Gastaut型枕叶癫痫起病较晚,其临床表现较有特征,日间视觉症状突出,大多发作频繁,脑电图以枕导棘波放电为特点,抗癫痫药物控制效果较好,但停药后易复发,其归类为良性儿童癫痫综合征存在一定争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枕叶癫(癎)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和影像学资料,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7例枕叶癫(癎)的临床和脑电图、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枕叶癫(癎)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视觉症状、惊厥发作、自动症、偏头痛和发作性呕吐等.37例均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其中35例发作间期枕部有痫样放电,2例结果呈阴性者,经24 h脑电监测有枕部起源的异常放电.37例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7例.32例随访6个月至5年,特发性组25例中控制有效25例,其中10例停药,症状性组7例中,控制有效6例,无效1例,无停药.结论:儿童枕叶癫(癎)以特发性多见,重视特征性临床表现形式,结合脑电图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特发性枕叶癫(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枕叶癫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和影像学资料,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7例儿童枕叶癫的临床和脑电图、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枕叶癫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视觉症状、惊厥发作、自动症、偏头痛和发作性呕吐等。37例均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其中35例发作间期枕部有样放电;2例结果呈阴性者,经24 h脑电监测有枕部起源的异常放电。37例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7例。32例随访6个月至5年,特发性组25例中控制有效25例,其中10例停药;症状性组7例中,控制有效6例,无效1例,无停药者。结论:儿童枕叶癫以特发性多见,重视特征性临床表现形式,结合脑电图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特发性枕叶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迟发性癫Xian发作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迟发性癫Xian发作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人迟发性癫Xian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结果:癫Xian发作的可能因为脑血管病41例(脑梗死30例、脑出血11例),脑肿瘤19例,脑外伤4例,脑萎缩8例。癫Xian发作的类型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48例;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2例,失神发作6例,单纯运动性发作17例,单纯体感性发作7例。脑电图正常7例,异常73例。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活动22例,局限于一侧半球的慢波活动34例,散在或阵发性棘波、尖波或棘慢、尖慢综合波49例。结论: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是老年迟发性癫Xian发作的主要原因。癫Xian发作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脑电图异常率高,主要表现为在弥漫性慢波活动基础上出现癫Xian样放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枕叶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33例枕叶癫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枕叶癫的发作形式有视觉症状、运动症状、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等。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或枕叶及周围脑叶出现性放电。结论:枕叶癫的临床特点包括:视觉异常发作,癫发作形式多样,枕区异常脑电等。依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对晕厥与癫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以昏倒就诊,但常规脑电图(REEG)和心电图(ECG)均阴性的患者做24小时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并结合临床进行观察。结果:46例AEEG检测到多次阵发性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等样放电而诊断为癫,24例诊断为晕厥(心源性晕厥占58.3%,脑源性晕厥占25%,反射性晕厥占16.7%),6例不能定性,16例正常,总阳性率为82.6%。结论:24小时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能帮助鉴别临床以昏倒发作的晕厥与癫,并能区分晕厥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枕叶癫癎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33例枕叶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枕叶癫癎的发作形式有视觉症状、运动症状、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等。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或枕叶及周围脑叶出现性放电。结论:枕叶癫癎的临床特点包括:视觉异常发作,癫癎发作形式多样,枕区异常脑电等。依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7-12月脑电图(EEG)表现为发作间期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放电的85例(期间共计2302例患者进行长程脑电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EEG进行分析.研究发作间期额及额中线棘波的出现频次、出现的时间、棘波的波形、棘波或棘慢波的波幅、棘波放电的侧别在临床癫(痫)及非癫(痫)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25(25/30)例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出现频次大于10;所有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均出现在NREM的Ⅰ-Ⅱ期,其中23(23/30)例癫(痫)患者同时有清醒期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12(12/55)例非癫(痫)患者合并清醒期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26(26/30)例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波幅大于或等于100 μV,6(6/55)例非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波幅大于或等于100 μV;28(28/30)例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波形为棘慢波,35(35/55)例非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波形为棘慢波;20(20/30)例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恒定于一侧导联,13(13/55)例非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恒定于一侧导联.额导联棘波的出现频次、波幅、波形及侧别的恒定与否在癫(痫)和非癫(痫)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可以出现在癫(痫)及非癫(痫)患者.如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出现的频次少,棘慢波的波幅小于100 μV,左右导不恒定或位于双侧额导,仅出现在NREM的Ⅰ-Ⅱ期,则提示该患者可能是癫(痫)或非癫(痫)性疾病,非癫(痫)的可能性大.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尤其是在清醒期或NREM Ⅰ-Ⅱ期出现,更多见于癫(痫)患者.  相似文献   

9.
儿童及青少年中央颞区放电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中央颞区癎样放电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近9年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或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中具有中央颞区癎样放电的儿童和青少年的临床表现及与神经影像学异常的关系。结果:具有中央颞区癎样放电的儿童和青少年共452例,占同期接受EEG监测儿童及青少年的9.5%,占EEG各种癫癎样异常的15.4%。监测到中央颞区放电的平均年龄为7.28±3.15岁(1-17岁)。临床诊断包括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179例(39.6%),症状性或隐源性癫癎154例(34.1%),热性惊厥21例(4.7%),从无癫癎发作98例(21.7%)。在354例有癫癎发作者中235例(66%)为部分运动性发作,102例(28.7%)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其他发作类型包括不典型失神发作9例(2.5%),肌阵挛发作6例(1.7%),负性肌阵挛发作4例(1.1%),痉挛发作3例(0.8%)。少数患者有一种以上发作形式。在283例有神经影像学记录的患者中,50例(17.7%)异常,其中仅10例异常部位与放电部位基本一致。结论:儿童及青少年中央颞区放电具有以下特点:①明显的年龄依赖性;②病因具有高度异源性,包括特发性、隐源性和症状性病因;③各种病因的中央颞区癎样放电均有一部分不伴有临床发作;④仅根据发作类型和EEG特征难以区分特发性和症状性病因,需要结合全面的临床资料作出诊断;⑤静止性脑结构病变不一定与中央颞区放电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成人癫患者的病因和发作类型,以及脑电图在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院癫专病门诊就诊的资料完整、连续的癫患者154例,记录其病史、脑电图、CT或MRI资料。结果 154例癫患者中部分性发作占56.5%,全面性发作为43.5%。40.9%为症状性癫,其中脑外伤是最主要的病因。89例行脑电图检查的患者中,性放电者48例(53.9%)。因脑电图局灶改变而额外诊断的部分性发作继发强直-阵挛发作7例,增加了11.3%。结论:部分性发作是成人癫的主要发作类型;脑外伤是首要的继发病因;脑电图检查有助于癫的诊断及分类。  相似文献   

11.
枕叶癫癎是一组少见的癫癎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现将两例通过录像脑电图及MRI、CT检查的枕叶癫癎发作时临床和脑电图表现总结如下。1 病例报告例1 女,27岁,因反复抽搐发作22年,加重14年,于1996年3月10日行录像脑电图监测于3月11日记录到一次发作,详情见表1。表1 例1术前录像脑电图一次发作表现时间(秒) 临床表现   脑电图特征~60视物变形、变大。右枕叶3~3-5Hz尖慢综合波~67双眼向左静止性凝视,头向左偏。右枕部尖波、棘波增多,向左枕部扩散。~87摸腿、搓手和咀嚼,…  相似文献   

12.
小儿癫因种类不同,其治疗和预后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明确小儿癫的分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41例小儿部分性癫的临床和动态脑电图资料,探讨其发作间期和发作期样放电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均选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到我院就诊和其他医院送检的患儿,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4~17岁,平均10.5岁。病程1天至10年。临床发作频度最多1天6次,最少10年发作1次。1.2临床资料按1998年国际抗癫联盟颁布的癫和癫综合征分类方案分类[1],其中分类为额叶癫16例,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BECT)12例,颞叶癫6例,儿童良性枕叶癫3例,分类不确定4例。1.3脑电图描记方法采用上海诺诚电气有限公司NATION8128系列动态脑电图仪(脑Hotel),记录16道24 h脑电图。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盘状头皮电极,以火棉胶固定,行参考导联、双极导联描记,监测前作常规脑电图检查,监测时嘱患者或家属详细记录监测中患者的各项活动。监测结束后,上传数据至计算机硬盘上,以实时速度的10、20或50倍回放,对有疑部分常速回放打印分析。分析觉醒、活动及睡眠状态下的脑电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额叶癫癎的临床特点、脑电图(EE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额叶癫癎患者的临床和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临床发作为姿势性强直20例,过度运动伴自动症3例,失神发作3例,局部阵挛运动14例;于睡眠中发作19例。EEG表现为清醒期5例慢波异常,睡眠中异常27例,其中20例见癎样放电。结论:颞叶癫癎临床发作形式多种多样,以运动性发作为主;EEG睡眠期描记异常率大为提高。临床与EEG结合对癫癎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癫(癎)患者使用妥泰单药治疗后,脑电图背景活动及发作间歇期、发作期(癎)样放电的变化.方法:分析用动态脑电图观察的30例癫(癎)患者治疗前后脑电图背景活动及发作间歇期、发作期(癎)样放电的变化.结果:用药后α波频段相对功率显著减少,θ波频段相对功率显著增加(P<0.05).而δ、β波频段相对功率变化不太显著(P>0.05).治疗后(癎)样放电消失8例(26.7%),减少50%以上者10例(33.3%),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变者12例(40.0%).治疗后无临床发作者3例(25.0%),发作次数减少4例(33.3%),无变化5例(41.7%),治疗前AEEG无临床发作者,治疗后出现临床发作1例.结论:妥泰在控制癫(癎)临床发作的同时,对大部分EEG有改善作用,特别是癫(癎)波放电的频率减少或消失,但对EEG背景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使脑电图背景活动中的α波频段相对功率显著减少,θ波频段相对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中央-颢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的临床及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46例BECT患儿的临床及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发病年龄为2.5~12.5岁;31例(67%)的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8例(17%)于睡眠和觉醒时均有发作,7例(15%)只在觉醒时发作;24例(52%)表现为部分性发作,13例(28%)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9例(19%)表现为混合发作和不典型发作.发作间期EEG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颢区尖波或棘波,清醒EEG阳性率为33%,睡眠EEG阳性率为85%.结论:BECT是与年龄相关的癫(癎)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良性癫(癎),认识其临床和EEG演变的特点及规律,可提高对BECT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点与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对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确诊的19例额叶癫痫患儿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儿共监测到83次临床发作,平均每例4.4次。其中7例仅出现于清醒期,9例仅出现于睡眠期,1例清醒睡眠期均有发作。发作持续时间3s至105s,平均32s。主要发作类型有: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姿势性强直、偏转性强直、局部阵挛运动、发声、情绪症状、额叶失神等,其中发作例数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姿势性强直和偏转性强直;发作间期脑电图18例监测到癫痫样放电,以额区为主的尖波、棘波、尖(棘)慢波最为常见。发作期脑电图: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部导联的爆发性活动,通常有演变过程。以最开始出现的异常波为依据,主要有低波幅快波节律和爆发性尖波、棘波、尖(棘)慢波。结论额叶癫痫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部分性癫痫,发作形式复杂多变。额叶癫痫诊断主要依据视频脑电图监测到发作期临床及脑电图表现等,目前视频脑电图是额叶癫痫有效、非损伤性临床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临床确诊为额叶癫痫24例的临床表现结合发作期、发作间期的EEG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因素有明确病因者18例,包括头部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脑肿瘤等。24例额叶癫癎患者EEG 23例(96%)共监测到45次发作,以睡眠中发作为多见,其特点是发作频繁,持续时间短。临床表现以局灶性运动发作和不对称强直发作为主。EEG表现为以额区为主的痫样放电,睡眠中阳性率高。发作间歇期12例见癎样放电,9例为阵发慢波,3例未见异常波。结论:额叶癫癎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有特征性的癫癎综合征,正确认识临床特征和EEG特点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额叶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表现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临床确诊为额叶癫癎24例的临床表现结合发作期、发作间期的EEG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因素有明确病因者18例,包括头部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脑肿瘤等。24例额叶癫癎患者EEG23例(96%)共监测到45次发作,以睡眠中发作为多见,其特点是发作频繁,持续时间短。临床表现以局灶性运动发作和不对称强直发作为主。EEG表现为以额区为主的癎样放电,睡眠中阳性率高。发作问歇期12例见癎样放电,9例为阵发慢波,3例未见异常波。结论:额叶癫癎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有特征性的癫癎综合征,正确认识临床特征和EEG特点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儿童失神癫癎脑电图的多尺度定量特征。方法:对15例失神癫癎患儿10次临床发作和20次亚临床癎样放电的脑电图进行子波分析,提取失神癫癎发作过程中脑电信号的多尺度定量典型特征,与发作前10 s及发作后10 s的脑电信号进行比较,并与12例正常同龄儿童脑电图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显示儿童失神癫癎发作过程中脑电信号的多尺度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12尺度(对应频率3 Hz)的节律性活动显著增强,发作时20尺度(低频大尺度,对应频率0.12 Hz)结构与频率3 Hz的结构具有非正常的跳跃式尺度关系,3 Hz节律性棘慢复合波与大尺度(频率1 Hz以下)背景低频放电结构共同存在。发作过程中分尺度功率主要集中在20尺度和12尺度,其演变规律为20尺度能量逐渐减低,12尺度能量逐渐增加。10次临床发作的脑电信号均显示上述特征。发作前10 s和后10 s的脑电多尺度信号中仍然存在隐性的3 Hz棘慢复合波成分,与一般认为3 Hz棘慢复合波突起突止不同.而从传统的脑电图上无法分辨出发作前后的这些多尺度细节的定量特征。亚临床癎样放电的多尺度特征与发作期无明显差别,但持续时间短。结论:子波分析作为一种新的信号分析方法,适合于脑电信号的分析,可以获得比传统视觉脑电图更多的定量信息。通过对失神癫癎患儿的脑电信号进行子波分析,得到其发作过程中典型的多尺度定量特征,有助于失神癫癎发作的临床辅助诊断、预后评价以及神经电生理机理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脑电图(EE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发作起源于额叶的药物难治性额叶癫癎患者87次临床发作症状、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的头皮EEG特点.结果:额叶癫癎发作形式复杂多样,常见的发作形式有姿势性强直发作、过度运动性自动症、扭转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发声、失神等,有时出现发作性情绪改变或自主神经症状等少见症状.额叶癫癎常见以下发作特点:发作频繁,常成簇出现,发作起止突然,持续时间短暂,发作后意识恢复快,以睡眠中发作为主.额叶癫癎发作间期EEG阳性率较低,额区棘波、尖波出现率相对较低,且波形不典型,发作期额叶限局性或弥漫性的改变与背景活动的差别不明显.结论:额叶癫癎临床和EEG不典型是导致额叶癫癎发作临床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认识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延长EEG记录时间,认真分析发作症候学、发作期同步EEG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