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周围神经潜在损害情况,损害的电生理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50例PD患者和65名对照者纳入研究,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四肢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LP)、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SCV)、波幅,以上指标二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运动神经末端LP明显延长(P0.05),波幅明显下降(P0.05),感觉神经末端SCV明显减慢(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PD患者运动神经末端LP均值较对照组增高0.14(0.03,0.24)ms(P=0.011),运动神经末端波幅均值较对照组下降1.69(-2.15,-1.23)m V(P0.001),SCV均值较对照组减慢5.61(-7.84,-3.37)m/s(P0.001)。结论 PD患者存在潜在周围神经纤维损害,表现为运动神经末端LP延长,运动神经波幅降低,SCV减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2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共检测160条运动神经、120条感觉神经及60块肌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上、下肢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占54.4%,MCV减慢占68.8%,F波异常占95.0%,SCV减慢占70.8%,EMG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占70.0%.结论 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图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神经电图的改变。方法 对78例DPN患者进行神经电图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叶速发(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F波检查。结果 共检查78例患者的468条神经,其中MCV减慢166条,MCV减慢合并远端潜伏期延长39条,异常率43.8%;SCV减慢175条,末引出电位75条,SCV减慢兼远端潜伏期延长26条,异常率58.9%.检查102条神经的F波,其中异常66条,异常率为64.7%,12条神经(11.8%)F波时间离散度增加。结论 神经电图是诊断DPN的敏感及特异性的检查,多个参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河豚毒素(TTX)中毒患者神经电生理的改变。方法 检测58例TTX中毒患者的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结果 22例TTX中毒患者(37.9%)肌电图以多相不规则波为主,MCV,SCV均有减慢,以SCV减慢最为显著,MCV远端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异常率比纤颤,正尖波检出率高,F反应,H反射异常提示部分TTX中毒累及神经根;SEP的异常率达56.9%。结论 TTX中毒可伴有中枢神经的损害。神经电生理检测可用来动态观察其神经系统损害程序,病程,范围,亦是TTX中毒时早期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特征,探讨电生理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周围神经损害患者(病例组)和32名性别及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所得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运动末梢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otor active potentials,CMAP)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latency,SL)、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查提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均受累,其中感觉神经占55.47%,运动神经占16.80%,上肢以正中神经(64条)最多见,下肢以腓肠神经(16条)最多见。四肢运动神经256条中43条传导速度减慢,占16.80%,四肢感觉神经256条中142条传导速度减慢,占55.47%,SCV较MCV改变明显,上肢病变重于下肢。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并评价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CV)技术检测MS患者周围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其潜伏期;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潜伏期;采用F波检测正中神经的出现率和传导速度。结果MS患者NCV均不同程度地减慢,MCV的异常率高于SCV,NCV结果提示轴突损害比脱髓鞘显著。MEP测得肘点和腰4点的潜伏期延长,提示正中神经远端和腰骶神经根功能的损害。部分患者F波的出现率降低.提示周围神经根功能异常。结论MS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综合运用电生理技术可以全面地评价MS周围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82例糖尿病(DM)患者的肌电图,探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在有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I组)和无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Ⅱ组)的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82例DM患者,58例正常成人进行MCV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所测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MCV与正常对照组的MCV比较有显著差异;DM病程>5年和<5年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1)MCV为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提供客观依据。(2)DM并发周围神经损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已有MCV改变。(3)MCV的测定表现为下肢较上肢减慢明显。(4)随DM的病程延长,MCV减慢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肌电图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肌电图检测技术,对86例临床诊断为GBS的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测,并比较分析与脑脊液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其差异性,即其中29例脑脊液生化值(细胞-蛋白分离)异常和16例CFS值正常的肌电图结果分析。结果临床诊断GBS 86例病例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最高;其次是胫神经H反射。而腰穿检查结果敏感度低,异常率也低。结论 GBS患者临肌电图特征: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表现为主,MCV传导速度异常高于SCV感觉传导速度;H反射异常率高于F波异常率;脑脊液常规检查蛋白细胞变异明显影响患者周围神经(MCV/SCV/H/F)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9.
早期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发病4周内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F波、H反射及神经传导的改变特点,探讨F波及H反射检查在早期GB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确诊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资料特点,依据病程分为2组(≤2周组及>2周组).使用卡方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F波、H反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的异常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程≤2周组及>2周组F波异常比例分别为17/20、7/18,H反射的异常比例分别为13/20、12/19,MCV异常率为28.4%(25/88)、32.9%(26/79),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异常率为40.9%(36/88)、36.7%(29/79),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为35.2%(31/88)、32.9%(26/79),SCV异常率为11.2%(10/89)、25.2%(24/95).两组患者中F波、H反射异常率均较高,且两组间F波异常比例(X2 =8.657,P=0.003)及SCV异常率(x2 =6.002,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波及H反射对GBS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神经电生理检查对GBS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电生理改变。方法84例MS患者中,对其中16例有周围神经损害的MS患者(PNMS组)和68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的MS患者(NPNMS组)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MS患者中周围神经损害的发生率为19.0%(16/84)。表现为肢体麻木14例(87.5%),肢体无力12例(75.0%),神经根性疼痛4例(25.0%);腱反射减低15例(93.7%),末梢型感觉障碍13例(81.2%),肌萎缩5例(31.2%)。PNMS组患者的平均年龄[(44.6±12.5)岁]、病程[(39.3±18.3)个月]与NPNMS组[(32.2±11.5)岁、(31.6±17.2)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NMS组以脊髓型MS(11例,68.7%)多见,NPNMS组以脑型MS(49例,72.1%)多见(均P<0.01)。PNMS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者分别为79.7%、68.7%,F波异常为75.0%;NPNMS组MCV、SCV减慢者分别为7.9%、5.5%,F波异常为5.9%;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经皮质类固醇等治疗PNMS组除2例无效外,其余患者均随病情好转而恢复。结论MS合并周围神经损害者年龄偏大,病程较长,脊髓型MS多见;MS出现周围神经损害不影响患者的预后;部分临床上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的MS患者神经电生理也有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对MS周围神经损害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