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持续硬膜外腔注入吗啡治疗晚期癌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硬膜外腔注入吗啡治疗晚期癌痛张晓红菊地博达作者单位:510120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张晓红);日本东邦大学医学部第一麻醉讲座(菊地博达)本文探讨持续硬膜外腔注入吗啡治疗晚期癌痛病人的临床效果。资料及方法84例晚期癌痛病人,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患者腰麻效果的影响及镇痛情况。方法将60例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5μg组(S组),各30例。观察注药前即刻(T0)、注药后3 min(T1)、5 min(T2)、15 min(T3)、30 min(T4)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感觉平面固定后测双下肢阻滞情况和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镇痛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注药后48 h内寒战、恶心呕吐和瘙痒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C组与S组MBP在T1,T2均降低(P<0.05)。2组均无呼吸抑制出现,与C组比较,S组运动神经阻滞不全发生率降低,但瘙痒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升高,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缩短(P<0.05)。结论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5μg,可明显增强布比卡因腰麻的效果,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并可以起到一定的术后镇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丁丙诺啡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合理治疗晚期癌痛的有效方法. 方法 选择止痛门诊的癌症晚期疼痛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3分,用单一吗啡控释片治疗后,VAS评分仍>3分,止痛效果欠佳的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吗啡控释片组(M组),使用单一硫酸吗啡控释片;吗啡控释片联合丁丙诺啡组(MB组),采用硫酸吗啡控释片+丁丙诺啡.通过对两组止痛效果、副作用、生活质量及患者对镇痛治疗满意度的比较,探讨联合用药治疗晚期癌痛的优点和可行性. 结果 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镇痛效果显著,中重度VAS评分例数明显减少(M组/MB组:中度26/10,重度4/0)(P<0.05);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M组/MB组:恶性呕吐12/2,嗜睡4/2,呼吸抑制9/4,排尿困难8/3,便秘8/4)(P<0.05);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M组/MB组:很满意10/14,满意36/47)(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M组/MB组:睡眠(5.5±1.2)/(4.6±0.7),情绪(5.4±0.5)/(4.6±1.2),日常活动(5.1±0.4)/(4.9±0.5),社交活动(5.5±0.4)/(4.8±1.6)](P<0.05).结论 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丁丙诺啡治疗晚期癌痛可以提高镇痛效果,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患者姑息治疗中使用植入性鞘内给药系统输注吗啡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植入性鞘内给药系统输注吗啡镇痛;同时行规范化疼痛管理,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NRS评分从(7.00±0.74)分下降至(2.75±0.75)分;爆发痛从(4.67±0.78)次/d下降至(1.25±0.97)次/d;恶心呕吐、便秘、过度镇静、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对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患者给予植入性鞘内给药系统输注吗啡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晚期癌痛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晚期癌痛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手术的患者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48~78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组(D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P组),每组20例。D组于术前10 min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继以0.2~0.5μ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以维持患者Ramsay评分3~4分。P组于术前10 min内共静脉泵注丙泊酚2 mg/kg,后以1.5 mg·kg~(-1)·h~(-1)持续泵注丙泊酚并适当增减维持剂量,以维持患者Ramsay评分3~4分至术毕。两组患者于术前5 min均静注芬太尼1μg/kg,并间断追加芬太尼。记录入室时(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开始后30 min(T_2)、60 min(T_3)、90 min(T_4)、术毕(T_5)、入PACU后30 min(T_6)的MAP、HR、SpO_2和VAS评分;记录呼吸循环干预情况,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患者完全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等。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6时两组MAP、VAS评分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T_1—T_5时P组SpO_2明显降低,T_1时D组SpO_2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D组T_2—T_5时HR明显减慢,VAS评分明显降低,而T_1—T_5时SpO_2明显升高(P0.05),且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比较,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晚期癌痛患者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手术镇痛效果更完善,且对呼吸影响较小,并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及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癌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8例癌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和单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结果治疗组癌痛显效率87.87%,总有效率93.93%;对照组癌痛显效率65.71%,总有效率82.85%。两组患者显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控释片联合甘露聚糖注射液治疗癌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剧烈的持续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重度癌痛是影响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缓解这部分患者的疼痛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吗啡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后镇痛的安全件及有效性.方法 30例全麻行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M_2、M_5组于全麻诱导后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分别注射吗啡2、5μg/kg,C组为对照组.三组均于术后使用静脉芬太尼镇痛泵,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M_5组在术后6、12、24 HAS评分显著低于M_2、C组(P<0.05),M_5组在术后48h仍低于C组(P<0.05).M_5组术后有2例发生皮肤瘙痒.结论 鞘内注射吗啡2、5μg/kg均可安全用于脊柱矫形术患者,吗啡5μg/kg的镇痛效果优于2 μg/kg.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肢手术中罗派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下肢手术患者分为R组与B组,各30例。R组使用罗哌卡因,B组使用布比卡因。记录2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注药后5 min,2组的SBP、DBP、HR均较注药前显著下降(P<0.01);B组的SBP、DBP、HR较R组显著下降(P<0.01)。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R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056。R组的Bromage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00。R组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00。结论罗派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均具有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由于阻滞持续时间较长,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技术在门诊手术中使用受限。近期动物研究结果证实复合利多卡因后能缩短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持续时间。我们的研究旨在证实人类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是否如同动物实验结果一样能够缩短其阻滞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90例纳入本项研究的经尿道行膀胱肿瘤切除或前列腺切除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均鞘内注射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5ml及下述溶液0.6ml:组Ⅰ(30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Ⅱ(30例)1%利多卡因,组Ⅲ(30侧)2%利多卡因。记录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达到感觉阻滞最高平面的时间、从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到消退两个节段以及消退至L1和S2平面的时间、在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时和平面消退至L1和S2时的运动阻滞评分及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留观时间。结果3组患者达到感觉阻滞最高平面的时间相似。组Ⅱ患者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消退两个节段和消退至L1和S2水平的时间,以及PACU内留观时间均较组Ⅰ患者显著缩短。组Ⅲ患者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消退至L1和S2水平的时间,以及PACU内留观时间均显著延长。结论复合使用利多卡因(6mg)能够缩短布比卡因(7.5mg)的蛛网膜下腔阻滞时间,阻滞后患者恢复程度较单独使用相同剂量布比卡因(7.5mg)的脊髓麻醉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派卡因和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34例。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使用罗哌卡因,对照组使用布比卡因。比较2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1)注药后5 min,2组SBP、DBP、HR均较注药前下降,但对照组SBP、DBP、HR较观察组显著下降(P0.01)。(2)感觉阻滞起效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3)Bromage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1)。2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使用罗哌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腰一硬联麻醉,同样安全、有效。麻醉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2.
吗啡复合芬太尼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治疗晚期癌症顽固性疼痛的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大多是皮下PCA(PCSA)或静脉PCA(PCIA),其用药量、疗效等差异较大[1]。本研究旨在探讨吗啡复合芬太尼硬膜外PCA(PCEA)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资料和方法 选择WHO三阶梯止痛第三级药物治疗效果差的腹部及其以下部位疼痛(按VAS评分法[2],均为9~10分)的癌症病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镜手术是目前治疗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应用关节腔内注入吗啡、布比卡因和得宝松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肺癌慢性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肺癌慢性癌痛患者72例,年龄49~62岁,体质量50~76 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吗啡治疗组(对照组)和吗啡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组(观察组),各36例.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药物镇痛效果的差异。方法40例在腰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20),术后向关节腔内注入不同的药物。BM组:布比卡因75 mg加吗啡2 mg;HM组:玻璃酸钠30mg加吗啡2 mg。记录术后8、12、24、48 h患者屈膝关节90°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8、12、24、48 h患者屈膝关节90°VAS评分HM组显著低于B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仅BM组有1例出现皮肤瘙痒,余无一例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合吗啡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镜术后疼痛,其镇痛效果优于布比卡因复合吗啡。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老龄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中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麻醉效果以及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股骨颈骨折手术老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2.5 mL和0.5%布比卡因2.5 mL注入蛛网膜下腔。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术中监测呼吸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最高阻滞平面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血压下降更加明显(P<0.05),R组下肢感觉阻滞起效更慢,持续时间更短(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老龄患者下肢手术的腰硬联合麻醉都有效,罗哌卡因对循环系统影响更小,运动神经阻滞更轻且恢复迅速,更适合老龄患者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有着很大的优势,操作简单、无苏醒困难问题、全身影响小且能降低肺栓塞风险等。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由于高龄患者耐受性差别大,布比卡因剂量很难控制.且术中存在骨水泥和出血等导致低血压风险因素,控制好麻醉平面和提供足够长麻醉时间尤其重要。国外研究表明,鞘内阿片类药物联合局麻药注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法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将10 0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4组 :传统哌替啶肌注组 (IM组 )作为对照组 ;另外 3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法 ,B组用药为布比卡因 ;M组为吗啡 ;BM组为布比卡因复合吗啡。记录各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肠鸣音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等。结果 M和BM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IM或B组 (P <0 0 1) ;B组布比卡因用量显著多于BM组 (P <0 0 1) ,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明显早于其他 3组 (P <0 0 1) ;与传统肌注哌替啶镇痛IM组比较 ,M和BM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基本相同 (P >0 0 5 )。结论 患者自控硬膜外吗啡或混合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胃肠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与传统的肌注镇痛比较 ,对术后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自控硬膜外单纯低浓度布比卡因镇痛有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应 ,但术后镇痛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布比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方法,选取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患者全身麻醉后手术开始前15分钟左右行TAPB,对照组患者TAPB麻醉药物为0.5%盐酸布比卡因20 mL+生理盐水20 mL,共40 mL,观察组患者TAPB麻醉药物为0.5%盐酸布比卡因20 mL+吗啡10 mg+生理盐水20 mL,共40 mL。双侧TAPB分别注入20 mL麻醉药物混合液。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8、12、18和24 h静息疼痛评分和活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需要使用吗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IV-PCA)的人数和吗啡IV-PCA总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吗啡IV-PCA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吗啡联合布比卡因TAPB较单纯布比卡因TAPB可显著降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患者24 h内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术后首次需要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应用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s,IDDS)是目前癌痛介入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选择合适的患者和镇痛药物,以及有效的管理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基础.虽然国际上有相关共识和指南,但关于癌痛患者和药物的选择尚无定论. 目的 通过文献检索和阅读,综述最新关于晚期癌痛患者IDDS镇痛治疗时患者和药物的选择的观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内容 随着鞘内镇痛药物和管理的进展,目前认为预期寿命小于3个月的患者也可应用IDDS;植入前测试在癌痛患者并非必须;药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因是神经病理性、伤害性或者混合性疼痛;加强鞘内镇痛初期和换药时的监测. 趋向 肿瘤的日趋高发及其治疗后生存率的提升使得癌痛发生日趋增多,WHO癌痛三阶梯指南不能完全有效镇痛,而应用IDDS将是顽固性癌痛治疗的不可替代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