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男8例,女13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形式、临床表现、影象学特征、脑脊液(CSF)检查结果 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结果 CVST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85%),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体征(55%)及癫NFDCC发作(35%),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影象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伴脑实质损害.21例患者,17例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13例好转;4例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3例好转.结论 对急性起病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的中青年患者,头颅CT示出血性脑梗死,而患者无卒中危险因素时,应高度怀疑CVST,及早行MRI+MRV检查,必要时行DSA检查,一旦确诊CVST,及早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CVT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积液检查结果.结果 (1)年龄多在20~40岁;(2)急性起病;(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表现有头痛(91%)、呕吐(60%)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埙;(4)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梗死灶等;(5)脑积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稍高;(6)应用脱水、抗凝、局部溶栓及病因治疗等.结论 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年轻病人,应高度怀疑CVT,及时行头颅CT、MRI、MRA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尽快治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为治疗首选方法,可小剂量静脉溶栓或经股静脉介入溶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男6例,女9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及治疗与预后情况。结果:CVST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主要表现头痛伴呕吐(83.3%),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53.3%)及癫痫发作(33.3%);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伴脑实质损害;15例患者,11例行肝素抗凝治疗,9例好转,2例死亡,3例行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2例痊愈,1例好转。结论:对急性起病的主要表现头痛等颅高压症状的中青年患者,头颅CT示出血性脑梗死,而患者无卒中危险因素时,应高度怀疑CVST,及早行MRI+MRV检查,必要时DSA检查,一旦确诊CVST,及早行抗凝或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研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CVT病人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治疗与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年龄在19~52岁;(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3)早期表现为头痛(87%)、呕吐(60%)、视力障碍(33%),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4)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脑梗死(67%),其中20%伴有出血;(5)颅压明显升高,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定量正常或升高;(6)病因治疗及脱水、抗凝、溶栓等治疗效果好。结论 对临床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脑局灶性症状、体征的年轻病人,应考虑到CVT,及时行MRI或MRA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治疗,抗凝治疗为其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CVT病人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治疗与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年龄在19~52岁;(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3)早期表现为头痛(87%)、呕吐(60%)、视力障碍(33%),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4)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脑梗死(67%),其中20%伴有出血;(5)颅压明显升高,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定量正常或升高;(6)病因治疗及脱水、抗凝、溶栓等治疗效果好。结论时临床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脑局灶性症状、体征的年轻病人.应考虑到CVT,及时行MRI或MRA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治疗.抗凝治疗为其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9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例CV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①临床表现:头痛(77%)、癫样抽搐(66%)、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66%)、视乳头水肿(44%)、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2%)。②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转归:1例头颅CT示弥漫性脑水肿,蛛网膜下隙出血合并多发出血性脑梗死,因颅内压持续增高,予外科手术行去骨板减压术,见大脑表面浅静脉怒张呈绳索状并多数点片状出血灶。8例行头颅MRI和MRV,显示直接征像8例、间接征像6例。其中2例同时行DSA,均显示多个静脉和静脉窦充盈缺损。静脉血栓部位:上矢状窦合并浅静脉血栓1例,上矢状窦合并侧窦及多处静脉受累7例,直窦血栓1例。7例行肝素抗凝等对症治疗、1例行血管内局部溶栓、1例行矢状窦手术取栓并抗凝治疗。症状缓解至痊愈7例,病死2例。结论:首诊时诊断不明确,可先作头颅CT,排除颅内非CVT性病变,临床已拟诊CVT时,应首选MRI+MRV,进行综合判断是目前诊断和随访CVT的最好方法,婴幼儿CVT常表现为癫发作起病,提示CVT是婴幼儿重要的未被识别的性发作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T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等检查结果及治疗.结果发病年龄多在26~60岁;多数为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癇发作;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梗死灶;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升高(感染性或癌性CVT除外);应用脱水、抗凝、局部溶栓及病因治疗等,16例病人中,7例症状好转,6例基本痊愈,1例无变化,2例死亡.结论CV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癇发作的年轻病人,应高度怀疑CVT,及时行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联合检查,明确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腩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CVT患者临床资料,总结CV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 CVT多见于中青年,多为急性起病,大部分可找到相关病因,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MRI联合MRV能清晰地显示静脉系统形态及阻塞情况,DSA能清楚显示静脉系统血栓的部位及继发于CVT的动静脉瘘.早期诊断及应用抗凝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结论 CVT的病因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联合MRV检查是目前CVT诊断及随访的重要检杳方法 ,对原因不明的颅内高压患者需行相应检查,一旦确诊,应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6,自引:2,他引:84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男34例,女26例)CVT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等检查结果。结果 (1)年龄多在20-40岁;(2)多数为急性起病;(3)早期表现为头痛(87%)、呕吐(61%),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4)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梗死灶(51%),其中39%伴有渗血或血肿;(5)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升高(感染性或癌性CVT除外);(6)应用脱水、抗凝、局部溶栓及病因治疗等,60例病人中,26例症状好转,24例基本痊愈,死亡6例。结论 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的年轻病人,应高度怀疑CVT,及时行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联合检查,明确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开始治疗。剂量调节性静脉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其后口服抗凝药物3-6个月)为治疗CVT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8-01—2013-05我院21例ADEM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儿中有前驱感染病史者17例(80%),接种疫苗史2例。起病方式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多样。MRI主要表现为白质受累。13例患儿脑脊液检查异常(62%),主要表现为细胞数及蛋白轻度升高。所有病例予以大剂量甲泼尼龙,12例合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病情大多明显好转。结论儿童ADEM临床症状多样,结合MRI、脑脊液检查等多种辅助检查有助于及时明确诊断,患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14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并比较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对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中青年女性多见,以妊娠、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为常见发病原因.急性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原则。方法分析14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并比较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对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预后的影响。结果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中青年女性多见,以妊娠、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为常见发病原因。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10例)、癫痼发作(5例)和肢体无力(3例),大部分患者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影像学表现为脑静脉及静脉窦闭塞的特征性变化,同时伴有脑实质损害。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总有效病例分别为7例和5例(Z=-0.067,P=0.95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对急性起病且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且头部CT检查显示皮质对称性梗死而无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高度怀疑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虽然脑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但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早期MRI联合MRV检查明确诊断。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疗效无差异,早期积极抗凝治疗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3.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CVT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影像学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其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此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以中青年女性稍多,妊娠、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为常见病因,部分病例病因不明。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者多见(82.7%),其次为癫发作(3.85%)或其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13.5%)。腰椎穿刺检查多数病例压力升高(86.7%),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典型病例颅脑CT可见到血栓局部条索状高密度影或伴有出血和水肿。MRI平扫可见病变静脉窦异常血栓信号。MRV和DSA可见病变静脉窦显影不良或不显影。经抗凝、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部分病例行溶栓治疗后,多数病例病情好转(86.5%),少数病例病情恶化(5.7%)。结论 中青年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腰椎穿刺检查提示颅内压升高时应高度警惕CVT可能。围产期女性为高危人群。疑似病例应尽早行颅脑CT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DSA是CVT诊断的金标准并可指导溶栓路径。治疗上早期应用抗栓治疗,严重病例经动脉或静脉行局部溶栓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此外还应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We describe a 45-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with nausea, vomiting, and strong occipital headache on the right side. Although no abnormalities on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or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were found on admission, peripheral blood cell counts showed polycythemia (hemoglobin 20.6 g/dL) and electrocardiography demonstrated atrial fibrillation. Therefore,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with heparin was started immediately. On the following day, the occipital headache continued. Brain T2*-weighted (T2*W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to a lesser extent,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howed dilation of numerous cortical veins, suggesting the possibility of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 MR venography (MRV) showed a deficit of the right transverse sinus. Contrast-enhanced MRI revealed partial defects of the right transverse sinus, and led to the definite diagnosis of CVT, and the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was continued. On day 7 the headache disappeared, and MRV on day 16 showed the recanalization of the right transverse sinus.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subsequent to the CVT. On day 25,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with no after-effect. We speculate that the dilation of cortical veins on T2*WI is a helpful sign in detecting acute-phase CVT.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结合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外伤性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外伤性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 MRI与MRV资料。磁共振均行常规SE序列T1WI、T2WI以及液性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扫描,并全部行二维时间飞跃法静脉成像(2d-TOF MRV)检查。结果外伤性静脉窦血栓形成最常累及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横窦,表现为受累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为不同信号的血栓所阻断。MRV则表现为受累静脉窦管腔的狭窄、中断以及属支的迂曲扩张。结论 MRI结合MRV能无创性的同时显示外伤性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与脑挫裂伤,为外伤性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发病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和青岛即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6~2010年两院共收治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48例,24例(50.0%)患者为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高颅压综合征,8例(16.7%)患者伴肢体活动障碍或肢体抽搐,8例(16.7%)患者有意识障碍。颅脑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静脉窦闭塞。治疗以病因治疗、抗凝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部分患者联合介入溶栓治疗。痊愈15例(占31.3%),好转30例(占62.5%),无效3例(占6.25%)。结论 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时行颅脑磁共振检查是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的关键,抗凝治疗是CVST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后该病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近两年来临床工作中发现的27例外伤性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V)证实,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首齐20万U,每日增加5万U。最大剂量达100万U。结果 19例再通,7例建立侧支循环,1例死亡。结论 对临床工作中出现的腰穿颅内压大于300mm H20的病例、跨窦骨折的病例、病情平稳后又出现反复(如头痛加剧、呕吐等)而复查头颅CT无异常的病例,应高度怀疑脑静脉窦或深静脉血栓形成。MRV成像是脑静脉安或深静脉血栓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MRI和MRV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RI和MRV对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受累的脑静脉和静脉窦有上矢状窦9例,横窦5例,直窦3例,乙状窦2例,大脑大静脉合并大脑内静脉2例。常规MRI可见受累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静脉窦内信号高低不一,11例脑实质内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表现,其中4例合并出血。增强扫描15例静脉窦内出现充盈缺损及静脉窦壁强化表现,9例脑实质内出现脑回样强化。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高血流信号缺失、狭窄。结论MRI和MRV是诊断和随访CVST形成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