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冠心病患者中选取54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均为27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呼吸机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和术后输血量。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30%同对照组患者的70.37%相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和术后输血量,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临床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15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21例,记录两组临床常见并发症等近期临床效果指标。结果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在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在心律失常、住院时间、引流量、血肌酐等方面优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1)。住院期间两组死亡率均为0。结论在有适应证情况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可行,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减轻各脏器功能损害,住院时间,在临床疗效上具有优势,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浩 《江西医药》2004,39(5):338-339
随着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开展与技术的提高,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得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成为可能。我院自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伴有COPD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使用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手术时间、搭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出现率6.7%较对照组2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式选择、临床疗效和围术期处理特点。方法选择108例1〉70岁的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76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CABG)3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在手术病死率、围手术期心梗、呼吸衰竭、肺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衰、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优于CCABG组(P〈0.05):结论OPCAB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能明显降低因为高龄而增加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是高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均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早期死亡者3例,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分支出血心包堵塞和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结论重症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术方法;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病变或三支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系统,需要作四支旁路或更多者应采用标准的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体外循环可为手术医师提供了一个稳定而无血的术野,我院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完成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已成为当今人们健康的重大威胁.而重症冠心病(单支或多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射血分数<40%)日益增多.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对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近些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停跳搭桥术)[1]发展迅速。但是术中血管吻合期间,搬动或血管临时阻断,血压下降,也可能引起该血管灌注心肌缺血的危险。通过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LMCA重度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163例临床资料,其中96例实施OPCAB(OPCAB组),67例实施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组).结果 OPCAB组冠脉造影-手术间隔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比例均明显少于CCAB组,急诊比例、术后24-h引流量高于CCAB组.结论 OPCAB治疗LMCA重度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0月期间7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死亡1例,2例低心排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3例术后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手术安全,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者30例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3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体疗效相比,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明显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好,临床可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01-90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指不用体外循环机,在心脏跳动下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肌功能,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1],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我科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予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h)缓慢泵注,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70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经过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3例70岁及以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一般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疾病、治疗情况、术中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1%),随访5年死亡4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低心排综合征、脑梗死等并发症49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均恢复良好,未出现脑血管意外,呼吸功能衰竭及肾衰竭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少,死亡率低,预后好,疗效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已被证实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后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手术方式包括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等[1]。OPCABG是在心脏  相似文献   

19.
<正>冠心病高龄患者所占的比例要比心血管外科其他病种更高。高龄是各种外科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我科共行70岁以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70~81岁,平均73.2岁。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CCABG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群中,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两种冠脉旁路术式的近期疗效,探讨高龄冠心病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将170例≥70岁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PCAB,n=83)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PB-CABG,n=59),回顾性分析其早期疗效。结果OPCAB组的疗效在以下方面优于CPB-CABG组(P<0.05):正性药物的使用(18.1%vs 61%),IABP的使用(8.4%vs 30.5%),围手术期心梗(3.6%vs 11.8%),急性肾衰(1.2%vs5.1%)、呼吸衰竭(9.6%vs 18.6%)、肺部感染(8.4%vs 25.4%)、脑梗死(0 vs 8.5%)、缺氧性脑病(1.2%vs6.7%)、呼吸机使用时间(12.3±5.6)vs(27.7±8.3)h,住ICU时间(2.3±1.2)vs(6.5±2.3)d,住院时间(16.4±7.1)vs(28.2±7.8)d,病死率(4.8%vs 10.2%)。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能明显降低因为高龄而增加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应作为高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法;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配合、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