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痫发作症状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脑电图(EEG)改变及抗痫药物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痫发作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视频脑电图(V—EEG)改变及抗痫药物的治疗。结果: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痫发作症状,以部分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以颞叶癫痫症状多见,脑部磁共振(MRI)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炎性水肿、或合并出血等破坏性病灶,V-EEG以慢波改变及局灶性痫样放电为主。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V-EEG改变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痫发作症状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需个体化选择抗痫药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
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癎)症状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癎的临床表现及与脑电图(EEG)的关系。方法:对38例出现并发癫癎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EEG、头颅MRI及CT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出现癫癎症状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描记中,表现为低至中波幅慢波增多,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者占87%,出现癫癎样放电者占13%,头颅MRI及CT检出继发性癫癎的病灶者分别占80%及50%。结论: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癎症状时,EEG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对了解脑功能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癫癎为主要首发症状且表现为慢性病程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转归。方法:总结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EEG)、脑脊液(CSF)、影像学表现和病理检查及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以癫癎为首发和主要症状,病情虽呈进行性加重,但均表现为慢性病程及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其中2例有颅内压轻度增高,4例中仅1例有影像学改变。患者的EEG检查均表现为α指数显著减少的慢波背景。其中2例患者曾手术治疗并对脑组织进行了病理检查,发现脑组织为炎性改变。所有患者单纯应用抗癫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足量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好转或痊愈。结论:对癫癎病程在半年以内和(或)合并有其它脑皮层功能减退的症状,EEG有与年龄不相称的慢波优势活动者,在充分排除了其它相关疾病的情况下,应考虑有慢性病毒性脑炎之可能。  相似文献   

4.
癫(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一些非癫(癎)性的发作性症状相混淆.EEG描记到(癎)性波对癫(癎)的诊断最有价值,但有部分癫(癎)病人发作不频繁,EEG描记不易捕捉到发作期,而发作间期又无异常放电,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7年1月共诊断143例发作间期EEG正常的癫(癎)病例并进行了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颞叶癫癎患者的临床与脑电图(EEG)和MRI表现。方法:对76例颞叶癫癎患者的各种临床与EEG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颞叶癫癎在临床上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代表,部分患者具有先兆症状,其后出现自动症、感觉性症状、精神情感异常、自主神经症状及肢体抽搐等临床表现,其蝶骨电极EEG可记录到癎性异常波,头颅MRI多可见颞叶萎缩和海马硬化。结论:颞叶癫癎是常见的一种癫癎类型,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蝶骨电极EEG及头颅MRI对反映患者的脑电活动及颞叶结构的异常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可为致痴灶的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后头部癫癎(PCE)患者发作症状学及头皮脑电图学(EEG)特点,结合神经影像学探讨PCE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5病区(癫癎研究中心)就诊的22例PCE患者的81次发作,分析发作症状学、发作间期与发作期头皮EEG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要点。结果:22例患者中10例存在影像学异常,后头部发作容易传播而表现为额叶的症状(姿势性不对称强直阵挛等)或颞叶内侧症状(口咽部或肢体自动症)而导致错误的诊断,先兆常常提示发作起源部位,头皮EEG发作间期及发作期往往不能提供明确或正确的信息。结论:PCE发作容易传播而表现为额叶或颞叶内侧症状而导致错误的诊断,先兆常常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性分析30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癫(癎)症状类型与脑电图(EEG)特征,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30例中毒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4~65岁,均居住在农村,均为误服或故意服含氟乙酰胺的食物和水后中毒,其中故意服用灭鼠饵19例,玩空鼠药瓶5例,误食原药4例,被害投毒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FLE)各种发作期症状的可能产生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在我中心接受颅内电极植入手术和癫癎灶切除术的FLE患者资料,Engel评分在Ⅱ级以上的18例患者,按发作的时间过程分解各次发作的症状学特征,分析同期皮层电图的放电部位,确定症状-解剖部位之间的相关性。根据颅内电极发作期放电的起始部位切除癫癎起源灶。结果:18例患者颅内V-EEG共监测到77次发作(每例1~18次)。额叶背外侧及运动区起始的发作期多数表现为棘波节律发放,但4例以躯体自动症开始的发作者显示为一侧额极的慢波活动;1例以发声开始的发作者皮层电图表现为弥漫性电压下降,而后出现一侧额极、中央前回棘波节律及双侧辅助运动区慢波,伴局部阵挛和躯体自动症。结论:颅外EEG对发作起源仅能给出初步的提示,精确定位需要应用颅内电极。早期和中期的发作症状,涉及的区域多数为解剖学的功能分区,晚期的发作症状,常涉及的是功能分区的临近部位。症状起源区和解剖学功能分区有比较高的符合率,症状学分析能够对癫癎灶定位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期癫(癎)发作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分析9例癫(癎)孕妇的病史,记录其妊娠期间发作的变化、服抗癫(癎)药的情况、妊娠结局及胎儿情况.结果:妊娠期间发作频率增加者4例,无发作者2例,发作频率无改变者3例;单药治疗者3例,2例联合治疗,4例未治疗.新生儿中1例巨大儿:1例出生1min Apgar评分为7分,余8例均为9分.结论:生育期癫(癎)妇女应进行孕前咨询,根据发作类型选用适宜的致畸危险性小的抗癫(癎)药物,以单药治疗为原则;妊娠期间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并加服叶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发作间期儿童癫(癎)的诊疗价值.方法:对85例癫(癎)儿童于发作间期监测24 h AEEG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EEG监测异常者74例(87.1%),其中有(癎)样放电者49例(57.6%);发作越频繁,AEEG(癎)样放电检出率越高(P<0.01);睡眠期(癎)样放电检出率显著高于清醒期(P<0.01).治疗后复查组较新诊断组癫(癎)儿童(癎)样放电显著减少(P<0.05).结论:发作间期AEEG监测有助于儿童癫(癎)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癫(癎)及癫(癎)合并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并对其精神症状分析,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降低治疗风险.方法:对123例癫(癎)病人随访跟踪,采用病人自身对照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对癫(癎)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双重治疗,观察其症状变化.结果:症状和药物引起的癫(癎)性精神障碍病人自杀意念明显增高,使治疗风险加大.结论:仔细观察癫(癎)及癫(癎)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精神状况,合理用药,及早给予心理干预使临床治疗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枕叶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33例枕叶癫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枕叶癫的发作形式有视觉症状、运动症状、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等。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或枕叶及周围脑叶出现性放电。结论:枕叶癫的临床特点包括:视觉异常发作,癫发作形式多样,枕区异常脑电等。依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癫(癎)是神经内科的第二大疾病,我国流行病学显示其患病率为0.5%~0.7%,全国约有病人600~700万,其中女性患病率占0.2%~0.3%,约120~210万妇女患者.因有部分女性患者的癫(癎)与妊娠之间会发生明显的相互影响,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更为神经科医生的一大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4.
癫(癎)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临床常见,病因复杂,发作类型与病因、病变部位有关.脑电图(EEG)在癫(癎)分型诊断和病因查找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EEG检查的阳性率多在60%~80%左右,阴性者往往影响疾病的诊治.现将本院2006年 3月至2008年10月诊断的癫(癎)患者的规范化EEG中资料完整的检查结果及检查距末次发作时间统计报告如下,以作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获得性癫癎失语综合征(Landau-Kleffner syndrome,LKS)的临床、脑电图(EEG)特征、治疗反应和远期预后。方法:对5例LKS患儿的临床表现、EEG特点和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起病年龄为4~12岁。5例患儿均有不同类型的癫癎发作,伴有进行性失语,其中1例智力明显低下。5例均有EEG异常,其中3例有颞区局限性棘慢波发放。癫癎发作均可用抗癫癎药物控制。经皮质激素治疗,失语有改善。随访癫癎发作控制均良好,但语言恢复较正常差,EEG癎样放电好转。结论:LKS是一种以获得性失语和癫癎发作两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时期癫癎性脑病。失语表现为听觉失认,多伴有其他精神行为异常。EEG常见颞区的局限性癎样放电,睡眠期常泛化至全导联,并可呈持续发放。抗癫癎药物可控制癫癎发作,但对失语疗效不佳。早期应用足量皮质激素治疗可明显改善失语情况。EEG及癫癎发作转归良好,但常遗留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脑电图(EE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发作起源于额叶的药物难治性额叶癫癎患者87次临床发作症状、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的头皮EEG特点.结果:额叶癫癎发作形式复杂多样,常见的发作形式有姿势性强直发作、过度运动性自动症、扭转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发声、失神等,有时出现发作性情绪改变或自主神经症状等少见症状.额叶癫癎常见以下发作特点:发作频繁,常成簇出现,发作起止突然,持续时间短暂,发作后意识恢复快,以睡眠中发作为主.额叶癫癎发作间期EEG阳性率较低,额区棘波、尖波出现率相对较低,且波形不典型,发作期额叶限局性或弥漫性的改变与背景活动的差别不明显.结论:额叶癫癎临床和EEG不典型是导致额叶癫癎发作临床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认识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延长EEG记录时间,认真分析发作症候学、发作期同步EEG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癲(癎)是一组以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脑部疾患.  相似文献   

18.
小儿癫(癎)因种类不同,其治疗和预后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明确小儿癫(癎)的分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41例小儿部分性癫(癎)的临床和动态脑电图资料,探讨其发作间期和发作期样放电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的临床表现及与脑电图(EEG)的关系。方法:对38例出现并发癫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EEG、头颅MRI及CT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出现癫症状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描记中,表现为低至中波幅慢波增多,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者占87%,出现癫样放电者占13%,头颅MRI及CT检出继发性癫的病灶者分别占80%及50%。结论: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症状时,EEG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对了解脑功能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癫(癎)患者监测到发作间期(癎)样放电(Interie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IE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访的3例脑电图监测到IED的非癫(癎)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分别随访半年至1年零8个月,无癫(癎)发作,认知功能及行为均同正常同龄儿童.结论:对非癫(癎)患者监测到IED的处理,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是否是癫(癎)的易感人群、IED的出现与诱发实验的关系、IED出现的频率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