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进行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逐渐增加。而麻醉科医师传统的围麻醉期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麻醉学科正通过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逐渐向围术期医学转变。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是为围术期危重症患者提供复苏、监护和救治等麻醉医疗服务的场所,也是践行围术期医学的重要平台。本文将阐述建设发展AICU的必要性和学科优势,为手术患者围术期优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步应用到临床麻醉中,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及研究日益增多。人工智能可以在术前预警小儿围术期高危事件风险(如围术期死亡和气道不良事件),辅助气道诊断/评估和围术期输血预测;在术中辅助超声显像、小儿气道管理和呼吸监测,帮助实现麻醉的精准自动化闭环控制;在术后自动监测小儿呼吸模式等。本文总结了医学领域常用的人工智能模型,回顾了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于小儿麻醉围术期各个阶段的临床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小儿麻醉领域的应用为麻醉科医师在改善患儿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方面提供了思路,有助于预测临床结局,降低围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3.
背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 为及时发现并逆转脑缺血,临床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优化术中监测、管理,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卒中率仍高达5%。如何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是麻醉管理面临难题之一。 目的 为CEA术中麻醉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内容 主要介绍CEA术中常用监测方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趋向 探索不同监测技术在CEA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影响患者围术期预后的主要原因,需要麻醉科医师重点关注并有效防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围术期实行肺保护策略可减少PPCs。近5年来,围术期肺保护策略研究已成为围术期医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围术期肺保护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策略包括术前风险预测、术中肺保护性通气、术后镇痛及物理治疗等。本综述结合围术期肺保护策略最新进展进行阐述,以提高麻醉科医师对PPCs潜在风险的认识,为制定围术期个体化肺保护方案提供策略。未来还应进一步研究以阐明围术期肺保护策略对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提高病人围术期安全、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基本要求。哈佛医学院4所附属医院于1986年发布了第一部《麻醉病人监测标准》[1],随后有多部围术期监测相关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发布[2]。这些指南的实施和推广促进了围术期病人监测趋向标准化、同质化,在降低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最新一版相关指南是英国麻醉医师协会于2021年5月发布的《麻醉和恢复期间监测标准指南》[3]。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麻醉监测的临床与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监测对于麻醉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监测(monito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monere,原意是警告和发出预告.由于临床麻醉自身的特殊性,只要给病人实施麻醉,就离不开麻醉科医师的持续监测.麻醉监测可以说是伴随现代麻醉学的诞生而产生的.说监测是麻醉科医师的看家本领一点都不为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把Vigilance(希腊语中的不眠之神)作为座右铭.认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词汇能更好地描述麻醉科医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肌肉减少症作为老年疾病中的一种,并未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肌肉减少症常伴发其他疾病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以及术后转归。麻醉科医师应该重视肌肉减少症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本文对肌肉减少症的现状、麻醉对骨骼肌的影响以及围术期麻醉管理的要点进行综述,希望引起麻醉科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背景 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期间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高,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是麻醉医师面临的挑战之一. 目的 综述近年PH及相关麻醉管理的研究文献,为麻醉医师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内容 阐述PH的定义及诊断,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的预测因素,术前准备与评估,麻醉方式、麻醉管理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处理. 趋向 随着对PH研究的深入,非心脏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临床麻醉监测是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科医师作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术后转归。麻醉期间临床监测的步骤1.首先完成ECG、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2.设置血压自动测量时间(间隔2~5min);3.通常观察Ⅱ和Ⅴ导联ECG;4.观察SpO2图形和数值,开启脉搏音,并设置低限报警功能;5.麻醉科医师必须在麻醉期间全程始终在岗。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肝移植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成功离不开肝移植外科、麻醉科、ICU、儿科和肝病科等多个科室专家所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儿童肝移植麻醉管理有其特殊性,充分的术前评估、严密的术中监测和精细化的麻醉管理以及麻醉医师与其他多学科团队成员间充分的沟通与合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为进一步规范儿童肝移植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移植外科和麻醉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从儿童肝移植麻醉前评估与准备、麻醉方法与用药、围手术期麻醉监测和管理以及麻醉恢复与术后管理等方面,制订《中国儿童肝移植麻醉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11.
术前禁食和应用药物减少肺部误吸危险实用指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提高麻醉质量,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也是为了维护麻醉医师的权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发布了围麻醉期处理的系列指南。这套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指南,对我国的麻醉工作者同样会有指导意义。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对这套指南进行了整理,本刊选择部分指南陆续介绍,并期望结合我国国情,最终产生中国的麻醉规范。  相似文献   

12.
正围术期脑卒中是手术和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引起暂时甚至永久的认知功能或神经功能损害。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却高居手术病人致残、致死重要原因前三位,是麻醉科医师必须了解和关注的问题。鉴于心脏手术围术期脑卒中发病率高和神经外科手术的特殊性,本文主要涉及非心血管非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脑卒中(以下简称围术期脑卒中),针对其定义、特点、病理生理以及如何早期识别和预防四个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麻醉深度判断一直是临床医师非常关注的问题.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量化麻醉深度的监测手段,随着BIS监测的普及,其应用价值也不断得到更深入的认识. 目的 就BIS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内容 术中BIS监测可以使麻醉医师以适合的麻醉深度为目标个体化按需给药,既有助于避免麻醉过浅导致术中知晓,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麻醉过深而造成的术后恢复延迟,这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的麻醉尤其重要.术中BIS监测有助于通过避免麻醉过深加快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并可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对于围术期全脑缺血的高危患者,术中BIS突然下降可能提示脑灌注不足.BIS监测可能还有助于对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的预后判断,但用于预后判断的最佳监测时间和界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趋向 术中BIS监测能够预防术中知晓和避免麻醉过深,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并在肝病患者神志判断和麻醉、高危手术围术期脑缺血监测及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判断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吸烟对围术期患者病理生理和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吸烟患者需要手术和麻醉,而大多数麻醉医师未充分认识到吸烟对围术期的危害.目的 为提高麻醉管理水平,改善围术期吸烟手术患者的预后,现将吸烟对围术期患者病理生理和麻醉效果的影响作一综述.内容 吸烟不仅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和伤口相关并发症),还能增加麻醉相关并发症(譬如低氧血...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麻醉科医师围术期监测与诊疗水平,保障围术期病人的安全性,促进病人顺利康复。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主办、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承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保护”(项目编号2002—04—11002)第二期学习班定于2003年11月7日(周五)~12日(周三)在徐州举行。学习班将邀请我国多位知名麻醉学专家授课,学习期间将安排麻醉演示、专题讨论和参观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麻醉学领域开始关注麻醉相关措施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但目前仍存在诸多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麻醉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重症患者对麻醉医师的挑战、围术期患者生命机能的调控、围术期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等仍是困扰麻醉医学的难题。目的初步探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对临床麻醉的指导作用,进而提出“个体化麻醉”方案。内容依据现代麻醉学临床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挑战,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提出中医药学应在麻醉学中有所作为。从中医理论对现代麻醉学的指导、中医药对靶器官的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个体化麻醉”方案,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趋向中医药在围术期、围麻醉期的应用有其治疗的目的、手段和理论依据,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需寻求循证医学的证据,只有有了循证医学的证据才能被人们重视和接受,才能反映出中医药治疗的客观性,建立麻醉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周锋  舒爱华  姜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12):1325-1329
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麻醉科医师在围术期对患者病情的评估至关重要。心血管系统疾病因会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后果,受到麻醉科医师的重点筛查与评估。围术期对患者心血管疾病进行正确、及时的判断并进行合理的干预有助于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及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的关键时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术期医学分会邀请麻醉科、危重症医学科、外科、精神科、护理等领域的专家,特别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临床医师,围绕新冠肺炎诊治、新冠肺炎患者围术期管理及新冠肺炎相关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进行深入研讨。通过多学科交流,与会者一致认为,围术期医护人员应该大力强化标准预防和具体措施培训,做好分级防护。麻醉科应抓住国家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及救治能力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着力加强人员结构及学科内涵建设,通过增设麻醉科ICU、麻醉治疗学、提升学科创新能力以及公众认知度等多措并举,加快向围术期医学转变。  相似文献   

19.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终末期受累的最佳术式.考虑到AS患者的特殊性,医师应更注意手术指征的判断、手术时机选择、围手术期管理、麻醉方式选择、特殊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及术后康复等一系列问题.上述复杂工作要求一个高效的多学科团队完成,包括关节外科、脊柱外科、风湿免疫内科、麻醉科、康复科及临床心...  相似文献   

20.
生物节律是生物体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周期性生理活动规律。麻醉与围术期医学是在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生命体征监测及麻醉药物调控的一门科学。随着对生物节律特别是昼夜节律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昼夜节律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归纳昼夜节律相关调控机制,分析昼夜节律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中的作用,并展望未来麻醉与围术期生物节律医学研究的方向。明确生物节律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中的作用,将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模式,有望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精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