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颌间结扎钉进行颌间牵引固定的疗效。方法:对73例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采用颌间结扎钉进行颌间牵引固定,从咬合关系、张口度,牙周组织以及口腔清洁等方面观察疗效。结果:采用颌间结扎钉进行颌间牵引固定,患者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恢复较理想,对患者牙周组织无刺激,利于骨折愈合。结论:颌间结扎钉操作简单省时,易于保持口腔清洁,是较理想的颌间牵引固定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43例下颌骨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以微型钛板螺钉行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颌间牵引固定1w。结果:43例下颌骨骨折治疗后骨折复位良好,咬颌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微型钻钛坚固内固定术是下颌骨骨折中的一种先进、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皮质钉配合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斜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下颌骨斜行骨折患者行双皮质钉配合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多发性或粉碎性骨折辅以2~3周颌间固定。术后3个月复查曲面平展片或三维CT,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与咬合关系。结果: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骨折均为Ⅰ期愈合,5例患者经颌间牵引调整,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辅助检查显示骨折线对位良好。患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结论:双皮质钉配合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斜行骨折效果可靠,是较为理想的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先使用颌间牵引将移位的骨折牵至接近复位,术中使用骨折复位钳使咬铪关系恢复并维持正常,再进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毕拆除颌间结扎,恢复下颌运动。于术后6个月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其咬再各关系、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3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骨性愈合,咬乎争关系良好,无并发症。结论下颌骨骨折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比传统固定方法效果好,操作简便,创伤小,预后良好;而且钛板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生物相容性好,已成为目前颌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两种颌间牵引方法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了解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把38例有咬合紊乱症状的颌骨骨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用颌间固位钉植入颌骨和牙弓夹板结扎固定在牙列上,并用弹力皮圈在术中牵引辅助复位或在术后牵引调整咬合关系。从两种方法的操作时间,咬合关系的恢复程度,口腔卫生,牙周损害情况及患者舒适度方面进行临床效果判定。结果 用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的临床操作时间较传统牙弓夹板方法明显缩短;前者在口腔卫生保持和牙周损害方面也明显优于后者;从术后舒适度方面,患者更愿接受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法;在牙列基本完整的前提下,两者在咬合关系的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用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法治疗或辅助治疗颌骨骨折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颌间牵引固定法是治疗颌骨骨折常规有效的手段。但颌间牵引期间由于张口受限、口腔护理极为重要 ,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及预防感染。我们科从 1994— 1998年共采用颌间牵引固定法治疗颌骨骨折病人 15例 ,获得较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  采用颌间结扎固定法治疗颌骨骨折 15例病人。其中上颌骨 5例 ,下颌骨 10例 ,男性 13例 ,女性 2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52岁 ,都由外伤引起 ,住院时间平均为一个月治愈出院。2 治疗方法  细钢丝分别结扎固定铝质牙弓夹板于上下牙齿 上 ,骨折上颌或下颌分段结扎 ,橡皮圈牵拉骨折段至上下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73例下颌骨骨折病例临床资料.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比较治疗后骨折治愈效果.结果 治疗以颌间牵引和手术为主,治愈率为91.8%.结论 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疗效好于钢丝内固定和单纯颌间结扎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4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术后恢复一定时间行X线片检查、颌骨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检查,观察其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周X线片示骨折对位良好.3~4周张口度≥30mm者42例,4例联合骨折在附以颌间结扎牵引固定2周后去除结扎并行张口训练3~4周,其张口度≥30 mm.47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1例出现轻度咬合错乱,经颌间牵引3周后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操作简单,复位牢固,骨折愈合快,对患者创伤小,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颌间牵引钉行颌间牵引配合钛板坚强内固定在治疗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56例颌骨骨折患者颌骨骨折复位后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采用颌间牵引钉行颌间牵引2周,术后随访6~24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56例患者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I级:54例,口腔卫生情况良好,无牙龈炎。II级:2例,为多发性骨折病例。结论:利用牵引钉行颌间牵引加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效果可靠,创伤少,快捷、安全、卫生,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口在下颌骨髁状突低位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l月间我科收治髁状突低位骨折患者32例,3例行单纯颌间结扎,29例患者经改良腮腺切口行骨折断端内固定治疗。结果单纯颌间结扎患者,术后开口、咬合恢复良好,内固定患者术后3例出现面瘫,2例出现涎瘘,经对症处理3月后复查均恢复。结论改良腮腺切口可充分暴露术区,治疗下颌骨髁状突低位骨折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但需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牵引钉在上颌骨矢状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牵引钉行颌内、颌间弹性牵引并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治疗15例上颌骨矢状骨折患者,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回访3~6个月,15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伤口Ⅰ期愈合.结论 牵引钉的颌内、颌间牵引是恢复上颌骨牙弓宽度并增加其稳定性的有效手段,能减少手术创伤,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是治疗上颌骨矢状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讨颌骨骨折后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自 1997年起收治 16 8例颌骨骨折患者 ,对各种治疗方法、疗效进行研讨。结果牙槽骨骨折采用颌间栓丝或牙弓夹板 ,髁状突颈骨折采用颌间牵引固定 ,颌骨骨折中 16 8例采用切卡复位、断端选用钛合金微型夹板或钢丝结扎固定、其余的采用颌间结扎、颌间栓丝、弹性牵引颅颌绷带固定方法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 ,总成功率为 96 4 3%。结论正确的选择适应症用钛微型夹板内固定治疗骨折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对1990年以来收治的228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颌间拴丝结扎固定、颌间牵引、复位固定、克氏针固定及切开复位骨间固定等方法。结果:228例患者,治疗成功者215例,成功率94.3%。结论:正确地选择适应症及合理采用有效治疗方法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优点及其不足.方法:52例患者共71处下颌骨骨折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结果:52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Ⅰ期愈合.49例恢复到术前咬关系,仅3例出现局部咬关系不良,经颌间牵引、调颌、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咬合关系.50例术后张口度>37mm.X线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或假关节形成.结论: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避免了长时间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口内手术进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栓扎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钛合金微型钢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体会玄云泽李秀英金淑子姜文华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关键词下颌骨折/治疗;钢板;钛中图法分类号R782.4下颌骨骨折是颌面部损伤中最常见的疾病,曾经采用单颌结扎、颌间牵引、骨间结扎固定、克氏针固定等方法治疗,均存...  相似文献   

16.
文世生  郭雯瑾 《甘肃医药》2009,28(4):290-292
目的:评价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与传统的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相比较有其优越性。方法:对48例颌骨骨折病人,应用植入式钛钉进行颌间牵引,利用弹性橡皮圈牵引恢复上下颌的咬合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用微型钛板行骨折的坚固内固定。术后保留颌间牵引,并定期调整咬合关系,两周后拆除颌间牵引钛钉。结果:48例患者咬合关系均达到中性合,伤口一期愈合。拆除颌间牵引钛钉后,创面均在3—5天愈合。48例颌骨骨折患者中,术后第2天观察,咬合关系完全恢复到正中合者45例;局部轻度开合3例,但经颌间牵引两周,咬合关系完全恢复到了正中合。结论: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是一种新的颌间牵引方法,较传统的以牙为固定源的牙弓夹板固定方法有好多优越性。尤其适合无牙合或牙列广泛缺失的患者。同时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效果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7.
周华  金松 《实用全科医学》2014,(9):1408-1410
目的比较颌间固位钉和牙弓夹板两种牵引方法在颌骨骨折牵引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把48例有咬合紊乱症状的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人,研究组用颌间固位钉植入上下颌骨,对照组用牙弓夹板结扎固定在上下牙列上,2组均采用弹力皮圈在术中牵引辅助复位或在术后牵引调整咬合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骨折切开复位及小型钛板+螺纹钉固定骨折。检查并记录2组的平均操作时间,术后咬合关系的恢复程度,牙周损害程度,口腔卫生状况,询问患者主观感受,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研究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牙周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副损害和痛苦;从主观舒适度方面,患者更能接受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法;在牙列基本完整的前提下,两者在咬合关系的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颌间固位钉较牙弓夹板牵引复位或辅助治疗颌骨骨折是一种快速、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崔连植 《当代医学》2010,16(36):76-76
目的探讨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治疗下颌骨正中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49例下颌骨正中骨折采用带钩牙弓夹板作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结果 49例下颌骨骨折经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开口型正常,咬合关系良好,没有发现面形偏斜。经过2个月张口锻炼功能恢复如初,咀嚼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颌间结扎此法简便易行,复位准确,特别对不配合行手术治疗或不损伤生长中的恒牙,患者可以免受手术痛苦和并发症。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可靠,不剥离骨膜,不增加软组织损伤,不增加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和颌间结扎固定术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13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进行总结,将结果输入Excel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论述。结果简单骨折组和复杂骨折组在手术入路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颌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很低。结论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适用于任何部位的下颌骨骨折,较之保守治疗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行牙弓夹板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颌间牵引钉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口腔颌面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颌面部、开口和咀嚼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可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口腔颌面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牙弓夹板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