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基于成熟的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的关键技术,集成便携式辅助诊疗系统突出脉诊、舌诊在中医诊疗中的重要作用,并融合其他四诊信息,实现自动辨证处方的临床辅助诊疗功能。便携式辅助诊疗系统体现了"四诊合参"的中医辨证诊断理念,其便携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贴合临床实际,为脉诊、舌诊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完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王巍  戴俭宇 《光明中医》2013,28(6):1281-1282
中医临床教学直接影响学生中医临床诊疗思维方式的形成。笔者在十多年的中医临床课教学中,应用舌诊、脉诊启发学生中医思维,使学生逐步形成中医的临证思维方式。笔者收集和整理大量的舌象、临床病例,按观舌识体质、观舌辨证、观舌诊病、观舌知变分四大模块,制作成教学光盘,设计有针对性的舌象、脉象讨论环节,做到既不影响正常课程内容,又能通过病、证中舌脉的变化启发学生思维。此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加强了所学基础知识的横向联接,培养了学生中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研究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把采集到的舌诊、面诊、脉诊信息进行分析并与CRF中医诊断相关联,为其提供客观化和标准化的依据。整理概括近10年以来对CRF舌诊、面诊和脉诊信息的研究情况,发现CRF四诊信息的分析和客观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望为CRF的中医诊断、辨证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中医舌诊现代研究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诊作为中医临床辨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受到历代临床医家的重视.目前关于中医舌诊的现代化研究颇多,但在舌诊的客观化、标准化方面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舌诊现代研究方案的设计要与中医诊疗体系切实贯通,使研究成果在中医系统理论体系中具有可操作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重视其在功能性疾病检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近年来,中医类诊断性医疗器械的研制促进了中医的数字化、客观化,服务于中医临床及科研。BD-SZ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通过脉诊装置、舌诊装置及四诊合参分析系统可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评估,提供中医诊断的参考结果及中药处方建议,从而辅助临床治疗。为拓展中医药在国内及世界的发展和推广,突出该仪器的便携化特点,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的基础上,整合开发经络腧穴模块,为中医的临床应用、教学及医生自我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具体论述了经络腧穴模块的架构以及其与中医四诊合参自动辨证系统的整合、优化。  相似文献   

6.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近年来,中医类诊断性医疗器械的研制促进了中医的数字化、客观化,服务于中医临床及科研.BD-SZ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通过脉诊装置、舌诊装置及四诊合参分析系统可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评估,提供中医诊断的参考结果及中药处方建议,从而辅助临床治疗.为拓展中医药在国内及世界的发展和推广,突出该仪器的便携化特点,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的基础上,整合开发经络腧穴模块,为中医的临床应用、教学及医生自我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具体论述了经络腧穴模块的架构以及其与中医四诊合参自动辨证系统的整合、优化.  相似文献   

7.
脉诊是中医诊疗方法四诊之一,历代中医临床医家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医学是实践医学,跟师学习,一方面秉承理论,一方面通过实践,不断摸索感悟,相比较而言,脉诊是初学者难以学习掌握的内容,常常是胸中明了,指下难明,其结果是重视舌诊而轻视脉诊,不注意比较各种疾病证候脉象的不同,失去了很多学习脉诊机会。  相似文献   

8.
对近20年来大肠癌的中医舌诊、脉诊客观化研究进行整理,系统地总结并归纳了目前中医界专家对大肠癌患者舌象、脉象的客观化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大肠癌进行四诊客观化研究的日趋深化,最终可能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客观量化标准,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总结大肠癌中医舌诊、脉诊信息的研究成果,发现问题,为后续研究把握方向,并对大肠癌客观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医诊断信息数字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药复方配方颗粒研制的相关内容,为中药复方颗粒的研制提供参考。中医学具有先进的理念,但其特点决定了发展的局限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医诊断信息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在实现中医证侯客观化过程中,四诊中舌诊、脉诊数字化是较易实现又至关重要的技术。舌脉信息获取,分析和理解结合问诊标准化信息;进行多特征、多层次融合识别;开展舌、脉、问诊信息辨证的决策层融合研究,综合进行信息取舍,实现了脉象可视化、舌诊数字化,建立基于四诊的中医证候诊断数字化、客观化平台,为中医远程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可获取的人体诊断信息整合为基于主客观联合辨证、以数据形式表达的中医四诊信息,形成多信息融合的开放性中医诊疗平台,为促进抑郁症诊疗技术的发展提供启示。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30例抑郁症患者、30例正常人,使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采集四诊信息,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脉诊结果分析,并进行数字化舌诊与闻诊信息特征研究。结果正常组脉率、流利度、心率稍高于抑郁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抑郁症组脉律、力度、弦紧度、脉搏波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抑郁症患者共有6种证型:心胆气虚型(8例)、痰热内扰型(6例)、阴虚火旺型(6例)、肝郁化火型(6例)、心火炽盛型(3例)、心脾两虚型(3例)。结论脉图参数差异结果与中医经典脉学理论基本相符,脉搏波传导速度差异结果符合现代医学研究结论。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可实现动态检测抑郁症患者的数字化四诊信息,建立基于数字化四诊合参的抑郁症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病情的寒热用寒凉以清热、用温热以散寒。寒热并用之法为证候之复杂多变而设,但因病情复杂,单用寒热往往难附合病情而需寒热并用,以达"欲寒先热、欲热先寒"之功。在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静中有动,"欲补先泻",对于外感六淫及内伤饮食等造成的脏腑实证,应祛邪扶正,但不可滥用攻伐耗气之品,应泻中有补,"欲泻先补"。"欲散先收、欲收先散",制其标而复其本,去其邪而不伤其正。在药物配伍中,扬己所长,避己所短,于阴阳矛盾中达到实质上的有机结合。治疗热病,用寒凉的方药,在药汤尚温热时服用;治疗寒性病证,应用热性方药,必待药汤凉后再服用。中医学之"欲阳先阴、欲阴先阳"即组方配伍能正确把握药势,在具体应用中能达到气机升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散收相使之功,在服药中可以防止药证格拒。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从阴阳之理,阴阳升降的气机运动,与人在地面"立于阴、面向阳"的观察角度,还原了《内经》"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的立论由来,与其所代表的阴阳气机升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刺补泻论--针以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补泻,手法该如何操作,也许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由于操作的轻重、频率和快慢的不同,刺激量肯定有异,但这是否就是补泻的本质所在呢?从<内经>发展到<针灸大成>针刺手法洋洋大观,如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子午捣臼、烧山火、透天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凤凰展翅、饿马摇铃、龙虎交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等颇使我们后学有望洋兴叹之感;这些形式各异的手法都能起到或补或泻的作用,它们背后是否隐藏着相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掌握现有针灸推拿学专业结构规模和招生比例、专业层次等方面内容,能够为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课题组设计了6套问卷,从专业设置和结构规模、课程设置及培养计划、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调查。通过分析和论证,说明本校针灸推拿学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基本涵盖了所有与针灸推拿相关的专业方向,并重点发展了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已初步形成了“高层次、国际化、强能力”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从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从脾胃辨证论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三方面说明了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王晓佳  李莉伟  王小强  李明  李莹 《光明中医》2010,25(9):1639-1640
目的观察中医清热利湿凉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60人,实验组30人,给予清热利湿凉血中药内服,外用活血洗药外洗;对照组30人,给予口服别嘌呤醇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在传统的清热利湿治法基础上加入清热凉血药物,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影响带教质量的因素,寻找改进带教质量的对策。方法:采取护士长及带教组长提出的方法、设置医生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听取护生的意见等,以全面详细的了解临床带教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工作中存在着带教老师只是层次偏低、用力过大、专业思想不稳定、带教内容缺乏规范等问题。结论:带教老师应有责任心、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归纳总结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并与科实通过加大带教老师培训力度,建立资格带致制度,规范带教内容及带教制度的实施并与被带教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永臣教授认为脾胃与耳窍关系密切,主张从脾胃辨证施治。将《脾胃论》学术思想与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相结合,将耳鸣的病因病机归结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气机失常,清阳闭阻;木胜乘土,气机失畅三个方面。治疗上采用针刺、中药、拔罐、耳穴压豆、刺络放血等方法协同治疗,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提高了临床疗效,重视预后调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寒热真假的正确判断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均是重点难点所在,本研究在对寒象与热象、真象与假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和证候本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归纳了寒热真假的重要鉴别点。  相似文献   

20.
浅析心肾相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心肾相交的理论源流、机理加以探析,提出心肾相交的内涵包括:心血肾精同源互化、心神肾精相互为用、君火命火相得益彰、心火肾水相互制约、元气与心血相助5个方面。对于探讨心肾相交的意义及指导临床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病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