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指出历代医家对此句注释的不足之处,认为此句只是为了强调胆的重要,并非指胆可以凌驾于诸脏之上,并从胆的功能和胆在脏腑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两方面论述了“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妮娜 《中医药学刊》2010,(5):1081-1083
对"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论内涵进行讨论。总结历代医家对本句的注解及发挥,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之说不能被轻易否定,此句不仅有其理论依据,而且也可经临床证实其合理性;其含义不可仅仅理解为"胆主决断,即是将胆推到了人体脏器主宰者的高度。"还应从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角度来理解。另外浅议胆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府,人体所有脏器中何以仅此一胆有此种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历代医家对此句见解不同,歧义颇多。深入探讨“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的合理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结合脾胃与肝胆的关系进行阐述,认为它们经络相联,生理相系,病理相及,治疗相关,故将“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释为“凡土脏,取决于胆也”于文义及医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内经讲义》节选的《素问·六节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一句的主要两种诠释,无对、错之分,都是对的。只有深、浅之别:从表浅讲,胆储存、浓缩胆汁,帮助脾胃消化、吸收,即"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从深处讲,胆中的APUO系统具有协同两个大脑调控五脏六腑功能的作用,构成"脑-胆-肠"轴,可概括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针灸对"复杂胃肠病"治疗的"拨乱反序"更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此语作为中医学术观点之一,历来誉訾非一。否定者多从校勘上考证,认为此句属于衍文,没有价值;而肯定者虽认为其正确,但解释却很不一致,如李杲谓:“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安。敝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张景岳说:“胆……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乎此也”。张志聪云:“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  相似文献   

6.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纵观历代医家对该条之注释,皆从原文出发,做一般性的解释发挥,仔细推敲,则牵强附会。笔者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中之“十一”乃“土”字之误,兹举证如下。1藏象学说是《内经》的主要内容,他的基础是脏腑,但是在脏腑之中又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与五脏相比则处于次要地位。胆为六腑之一,而要“十一脏取决于胆”。显与藏象学说之基本内容相背。且肝胆相表里,胆依附于肝,胆汁的生化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凡十一脏”当包括肝在内,而肝取决于胆,则显然与正常之肝胆…  相似文献   

7.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当为"凡土脏取决于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强 《国医论坛》2004,19(3):46-47
《素问·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一句,自王冰以降,诸注歧见纷呈,迄今尚未定论。历代较有影响的注释有:1以胆为中正之官立论。持此说者如王冰、马莳等。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注云:“上从心藏,下至于胆,为十一也。然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明代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亦引《灵兰秘典论》指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耳。盖肝之志为怒,心之志为喜,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其余六脏,孰非由胆以决断之者乎。”正因胆主决断,参与精神情志活动,故云:“凡十一…  相似文献   

8.
凡十一脏取决于膻──驳“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十一脏取决于膻──驳“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张毓汉四川省开县中医函授站(开县634400)《素问·六节脏象论》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虽历代医家著文阐述,多自圆古人之说,而笔者不愿囿于经文,苟同“决于胆”的观点。余以为,“决于胆”之“胆”乃“膻”之误,...  相似文献   

9.
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平则十一脏安,胆病则十一脏受其害,因而调理胆气的盛衰,使其静谧、平衡为治疗大法。温胆汤为和解方剂,有疏肝利胆、健脾和胃、化痰解郁、安心宁神的功能,是调理肝胆、胃肠功能失常的主要方剂  相似文献   

10.
从“胆虚寒”论治心悸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胆虚寒”论治心悸证上海卢湾区顺昌地段医院沈经宇(200025)关键词:胆虚寒,心悸胆病辨证在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中阐述较简单。一般认为胆附于肝,内藏精汁,主决断,与思维活动有关。然《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说明胆的功能属腑同脏...  相似文献   

11.
“十一脏取决于胆”的质疑和勘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素问·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一句,自王冰以降,诸注颇不一致,以致近年编写的《内经》教材仍无定论。可见,对这句原文进行探讨,不仅是校释《内经》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中医脏象理论的规范化和  相似文献   

12.
“十一脏取决于胆”,语出《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脏象何如?……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十一脏取决于胆,历代注释不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胆主决断作释:如王冰说:“然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王氏以胆主决断作释,颇具启示,然尚须进一步阐发。二、以胆主春生之气作释:如李东垣说:“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  相似文献   

13.
总结各代医家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注解和认识,分析胆的生理功能和脏腑特性,论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论内涵和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论胆与膜     
李东瀛  李振雄 《光明中医》2008,23(10):1577-1577
胆为六腑,又称奇恒之府,是说胆有六腑功能,又有与六腑不同的生理,历代医家对胆的认识卓深,提出胆升发阳气,疏泄肝气,助饮食物消化;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但对胆主膜的认识肤浅,现就这一论点提出和同道商讨。  相似文献   

15.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一语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1]。历代《内经》注解大家对此意见不一,有理解为"胆为五脏六腑之主宰",有"取决断于胆",有"土脏取决于胆"等等。今从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方管窥其义。东垣《脾胃论》[2]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  相似文献   

16.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对这句话的诠释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黄帝内经》原文及写作手法入手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应用,得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胆对应原篇之"始春",可决断阳气的初升,使十一脏如环无端、运行和畅,以及通过调畅肝的疏泄功能,治疗人体十一脏被肝克伐而气机不畅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出自《素问·六节脏象论》,历代医家多从胆的功能及五运而论证。文中提出“胆”乃“脾”之误,且从脾对十一脏在生理、病理及诊断等方面的影响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8.
张静  郑杨 《中医药学报》2000,28(6):63-63
“十一脏取决于胆”出自于《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隋唐以降历代各家对此注解不一 ,于是成为学者探讨与争论的课题。1 历代各家注释  张介宾注曰 :“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 ,亦曰中正之官 ,又曰奇恒之腑 ,所以能通达阴阳 ,而十一脏皆取乎此也。”[1 ] 张氏认为十一脏都取决于胆与胆经的功能。  李东垣注曰 :“胆者少阳春升之气 ,春气升则万物化安。故胆气春升 ,则余脏从之 ,所以十一脏皆取于胆。”[2 ] 李氏将“胆”注释为胆所通应的季节 ,即春气。认为春气的变化决定十一脏的变化。  当今学者李氏[3] 认为“十一”乃“土”之…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归属于中医"痴呆""呆病""健忘"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此病多以肾精失养,髓海空虚为主要病机,治疗多从脾、肾两脏着手,鲜有提及从胆论治。从中医学"凡土脏取决于胆"理论切入,以土脏与AD发病的关系为着眼点,并结合胆内藏精汁,助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胆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胆内寄相火,参与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和特性,阐述从胆论治AD的理论基础,以期为中医临床更加有效的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以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认识人体生命。脏腑作为人体的核心部分,亦是以脏形、脏气和脏神为一体的生命单元。将“形气神”与藏象胆相联系,以《黄帝内经》中胆的相关条文为依据,通过梳理和浅析《黄帝内经》中胆形、胆气、胆神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对中医胆的理解,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胆病奠定理论基础。此外,通过从形气神的角度看待“胆为奇恒之腑”“十一脏取决于胆”等问题,可以看出,中医学“重道轻器”“天人相应”等思想以及“象思维”的应用,更注重脏腑之气与神的宏观调控,这样的思维方式期望能够为理解胆及其他脏腑理论的相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