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冬秋 《健康天地》2010,(10):88-89
<正>竹木茶具在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茶区,很多人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使用。在我国南方,如海南等地有用椰壳制作的壶、碗来泡茶的,经济而实用,又具有艺术性。用木罐、竹罐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福建省武夷山等地的乌龙茶  相似文献   

2.
华夏 《健康天地》2011,(6):39-39
<正>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失却文物价值。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  相似文献   

3.
潘春华 《现代养生》2010,(12):48-49
中国是茶的故乡,时下究竟有多少人喝茶,恐怕无人统计,也难以计数。茶于常人,是一种解渴提神的饮品;茶于文人雅士,就变成了一首脍灸人口的诗,一曲酣畅甜美的词,一篇精妙绝伦的散文,一部韵味无穷的小说,一首动人心弦的歌,一段婉转悠扬的曲,一种厚重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景轩 《健康天地》2011,(12):40-41
<正>被宠爱的茶汁2004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先生将自己收藏的几十克普洱茶膏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并拿出一小块(约3克重)在广州拍卖。一个富商花了12000元拍得,并当众冲泡品尝。受邀的专家在品尝后给出了一个结论:此块茶膏为清朝宫廷流传下来的茶膏。自此,普洱茶膏热旋即出现。陆羽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他认为在饼茶  相似文献   

5.
<正>无茶不成礼贵州凤冈肥沃而神秘的土地盛产好茶,凤冈人们热衷喝茶。在凤冈走亲访友,首先淡茶相敬;一日三餐,餐餐有油茶,无茶不成礼,无茶不就餐。可见茶已成为凤冈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淡茶有顶罐茶、烧锅茶、罐罐茶、冲泡茶四种。顶罐茶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饮茶风俗历史悠久.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叶这种经过加工炮制的草本植物,经沸水浸泡,不仅使饮品爽口、味道醇厚,还具有调节人体阴阳、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功效.古代典籍《难经》《黄帝内经》中也曾记载过茶叶治病的案例,现代药理学研究更是让我们对茶叶的功效有了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7.
<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散发出阵阵茶香的皇朝。茶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封氏闻见记》对当时的茶叶经营情况,也有着非常形象生动的描写,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相似文献   

8.
易茗 《健康天地》2011,(12):79-79
<正>只有热爱,才谈得上创新。六安市华山名优茶开发中心所长奚得发见到记者,说到六安茶的创新,开门见山地说。据资料记载,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其中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  相似文献   

9.
<正>新茶敢比玉无瑕,自具清香人尽夸。古云:"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唐·陆羽《茶经》讲:"茶者,南方之佳木也。"明·李时珍则将茶归入"果部",《本草纲目·果部·茗》讲:"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者次之,此后皆老茗尔。"春茶一般在惊蛰和春分期间开始萌芽,清明前即可开采。由于清明前气温较低,茶树发芽少,故明前茶颇为珍贵。古时贡茶求早求珍,于是把春茶划分为"社前茶"、  相似文献   

10.
<正>茶与点心是极和谐融洽的好伴侣。茶的种类众多,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滋味,与点心的搭配也各有不同。搭配得当,可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如果把点心做主食,还可以配上合适的茶菜。  相似文献   

11.
历代古籍中记述饮茶有利于健康的论述是很多的。从《神农本草》、《神农食经》到李时珍的《本草纲本》都有很多关于茶作药用的记录。唐代著名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写道:"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可以说明茶的保健作用确实早已被人们所认识。明代钱椿年《茶谱》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这些茶的功效,确实被现代的医疗科学所证实。茶虽然是天然健康食品,但喝茶也还要讲究科学,不讲究科学。也会对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如何才算科学饮茶呢?以后几期内容,我会向消费者介绍—下我对茶健康的理解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味昧之魅     
易茗 《健康天地》2011,(7):20-20
<正>人们用茶几千年,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三味"与"三昧"。茶之三味者,滋味、趣味和信仰之味。茶之为饮,从口而入,滋味甚丰,氨基酸为鲜味,茶多酚为涩味,是收敛的滋味,而咖啡碱则为苦味,刺激最为强烈。公元八世纪,陆羽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继而  相似文献   

13.
董芳 《健康天地》2010,(9):79-79
<正>一沉一浮,三泡一饮。尽敛苦涩,散发清香。茶为何物?唐人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撮之,其树如爪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搁,叶如丁香。根如胡桃。"这一连串形象化的比喻,显示了中  相似文献   

14.
紫缭 《健康天地》2011,(8):13-13
<正>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明清时代,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明朝时,婺源县每年进贡的茶叶2500公斤左右。"婺源绿茶"从十八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市场,乾隆年间,外销到英国;咸丰年间,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共制绿茶数千箱运往香港销售,获利极丰。"俞德盛"茶号  相似文献   

15.
《茶》赏析     
此诗为唐代大诗人元稹所作。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共同提倡新乐府,世称“元白”。他著有《元氏长庆集》一百卷,现存六十卷。所作传奇《会真记》,即后来《西厢记》的原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针灸甲乙经》的经穴处方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使《针灸甲乙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应用研究。方法主要选取《针灸甲乙经》中卷七至卷十二中的针灸处方,分析经穴处方特点。结果《针灸甲乙经》主要以单穴使用为主,占83.4%,配穴使用以五腧穴使用最多,辨证取穴是其最大的特点。另外还有很多其他配伍使用,如经穴配伍,经经配伍等。结论《针灸甲乙经》为后世的针灸的临床应用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财富,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饮茶风气盛行的时代,唐代诗句中有:"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说明茶在日常生活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食物,而且非常重要。唐代前期国势空前强盛,经济发展,仓储丰实,政治清明,人口增加。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对外贸易非常活跃,各国访唐使者络绎不绝,这一时期茶叶生产获得巨大发展,茶叶贸易也十分  相似文献   

18.
清茶 《健康天地》2010,(10):75-75
<正>北京在旗的老人一说起喝茶,一律都是香片,其实那也就是茉莉花茶。像老舍先生的《茶馆》里的老北京,有钱人喝的也不过是"小叶茉莉双薰"。所谓"小叶茉莉双薰",是江逝、安徽、福建的茶商将绿茶从京杭大运河输往北京的运粮水道运进京,再经过北京茶局子密封,用茉莉花混在一起蒸薰,高级的选用嫩春芽茶,加茉莉花薰两次而得名的。而穷人则只能喝"高末"了。所谓"高末"不过是筛选下来茶叶末。落魄  相似文献   

19.
八面来风     
《健康天地》2010,(11):12-13
<正>成都杜甫草堂首次再现唐代烹茶工艺10月3日晚,成都杜甫草堂首次再现了唐代烹茶工艺,让人大开眼界。据茶艺表演的负责人介绍,自唐代开始,饮茶风尚流行全国,迎来了"比屋皆饮"、"投钱取饮"的饮茶的黄金时代,并出现了"茶圣"陆羽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雅事,被誉为"盛世之清尚"。唐代  相似文献   

20.
程雪羽 《健康天地》2011,(11):66-67
<正>近年来迷上了茶,也喜欢读一些意态闲适的小品散文。无人来访时,我选择静坐于穹庐小斋的西窗沙下,取出茶具,沏一杯淡茶,与月白风清互为呼应。茶,我喜欢绿茶,周作人说,绿茶为茶之正宗。我不懂茶,也不懂《茶经》一类的茶文化典籍,更不用说什么茶道了。我喜欢茶,是喜欢那种情趣——自我的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