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AA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AAN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强的松组、中药+强的松组,其中正常组10只,其余各组均为20只。模型组、中药组、强的松组及中药+强的松组按100 mg.kg-1.d-1剂量予马兜铃酸A纯品连续ig 3 d建立AAN模型;从实验第6天开始,中药组予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按生药量计为3.55 g.kg-1.d-1,10 mL.kg-1.d-1)ig,强的松组予强的松(0.5 mg.kg-1.d-1)ig,中药+强的松组予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3.55 g.kg-1.d-1)+强的松(0.5 mg.kg-1.d-1)ig,模型组和正常组则予蒸馏水10 mL.kg-1.d-1 ig;连续给药3周后处死各组大鼠。以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Bcl-2mRNA,Bax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Bax mRNA和蛋白表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强的松组和中药+强的松组均能不同程度增加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中药+强的松组的作用最佳(P<0.05)。TUNEL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肾小管可见少量凋亡细胞,模型组则有大量凋亡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强的松组和中药+强的松组凋亡细胞数均减少(P<0.05);而中药+强的松组凋亡细胞数减少最为明显(P<0.05)。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参与了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能减轻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但联合强的松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在应用马兜铃酸A纯品灌胃致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上,观察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SOD、MDA水平的变化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中药组可增加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SOD、降低MDA的表达,中药和强的松联合处理后较其他组更能明显增加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SOD、降低MDA的表达(P<0.01),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结论: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可以改善大鼠肾脏的氧化应激,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对关木通所致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功能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将SD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20)、模型组(n=20)、对照组(n=20)、中药组(n=20),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予以关木通煎剂[60g/(kg·d)]灌胃造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予以泼尼松[0.5mg/(kg·d)],中药组予以加味附子理中汤,共治疗3周,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大鼠均出现了脾阳虚症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和对照组血肌酐、尿素氮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对照组血肌酐、尿素氮及临床症状积分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中药组血肌酐、尿素氮、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木通所致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临床表现以脾阳虚为主;加味附子理中汤能改善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的肾功能和临床表现,提示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发酵虫草菌粉及泼尼松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acute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A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otch2/hes-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发酵虫草菌粉组(CS组)、泼尼松组及CS加泼尼松组,每组10只。以马兜铃酸A纯品100 mg/(kg·d)连续灌胃3天建立AAAN模型。CS组予发酵虫草菌粉5.0 g/(kg·d)灌胃,泼尼松组予泼尼松0.5 mg/(kg·d)灌胃,CS加泼尼松组予两药联合灌胃,连续3周。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SCr)],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Notch2、Hes-1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出现肾小管坏死改变;泼尼松组、CS组及CS加泼尼松组肾小管病理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UN和SCr水平、肾小管间质半定量评分、凋亡细胞比例以及Notch2、Hes-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CS组、泼尼松组及CS加泼尼松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以CS加泼尼松组降低更明显(P<0.05, P<0.01)。结论 Notch2/hes-1信号通路活化可能参与AAAN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CS及泼尼松对AAAN有肾保护作用,但联合干预疗效更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Notch2/hes-1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方对心肌缺血(痰浊血瘀证)大鼠细胞凋亡及B淋巴细胞瘤(Bcl-2)、Bcl-2同源二聚体X蛋白(Bax)、Survivin、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雄性10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模型组、加味温胆方低剂量组(5.0 mg/kg)、加味温胆方中剂量组(10.0 mg/kg)、加味温胆方高剂量组(20.0 mg/kg)。模型组、加味温胆方各剂量组喂以高脂饲料,同时分别以0.9%氯化钠注射液及各剂量加味温胆方灌胃,连续灌胃7周,在第49天施冠状动脉结扎术;空白组喂以普通饲料,以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实验结束后,测定凋亡光密度及面积、Bcl-2、Bax、Survivin、Caspase-3蛋白及m RNA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加味温胆方组各剂量Bcl-2、Survivin mR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Caspase-3mRNA、蛋白表达水平、心肌细胞凋亡光密度及面积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方组各剂量组Bcl-2、Survivin mR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升高,Bax、Caspase-3 m RNA、蛋白表达水平、心肌细胞凋亡光密度及面积降低,且随着加味温胆方组给药剂量的增加,Bcl-2、Survivin mRNA、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Bax、Caspase-3 mRNA、蛋白表达水平、心肌细胞凋亡光密度及面积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关系明显(P 0.05)。结论加味温胆方能减轻冠心病大鼠的病理损伤,抑制心肌缺血(痰浊血瘀证)大鼠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加味温胆方能促进Bcl-2、Survivin mRNA、蛋白的表达,抑制Bax、Caspase-3 m RNA、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降尿酸方对尿酸性肾病(UAN)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醇组和降尿酸方组,每组8只。采用氧嗪酸钾(1 500 mg/kg)和腺嘌呤(100 mg/kg)混合灌胃制备UAN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别嘌醇组和降尿酸方组分别予别嘌醇(25 mg/kg)和降尿酸方(16 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六胺银染色检测肾组织尿酸盐结晶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p53、Caspase-3、Bax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Bcl-2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管管壁变薄,管腔扩张,有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增加(P<0.001),尿酸盐结晶含量明显增加(P<0.001),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p53、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Bcl-2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凋亡及其调控蛋白Fas、Bcl-2的表达,探析加味过敏煎对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味过敏煎组、激素组、加味过敏煎联合激素组,每组10只。用氢氧化铝/卵蛋白[Al(OH)3/OVA]致敏,雾化吸入含OVA的0.9%氯化钠溶液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各治疗组均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4 d,并在灌胃治疗后雾化含OVA的0.9%氯化钠溶液激发,每次雾化20 min,连续雾化7 d。模型组与空白组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灌胃与雾化。采用TUNEL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肺组织中EOS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Fas、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EOS计数显著增加,EOS凋亡率明显降低,F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EOS凋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Fas蛋白表达均增高,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其中以加味过敏煎联合激素组变化程度最明显(P<0.05)。结论:加味过敏煎可能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AAN)动物模型,观察甘草酸、泼尼松对慢性AAN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98只,SPF级,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20只,模型组、甘草酸组、泼尼松组每组26只;实验组按马兜铃酸(AA)20mg/(kg·d)关木通浸膏灌胃,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饮用水;2h后按分组灌胃给药:甘草酸25nag/(kg·d),泼尼松3.15mg/(kg·d);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各组每周测量体重,于第4、8、12周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取肾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 随着喂饲时间延长,正常对照组大鼠体重稳定性增长,而马兜铃酸给药各组体重增长缓慢。马兜铃酸用药后各组血肌酐/体重水平明显增高,甘草酸组、泼尼松组血肌酐/体重水平显著降低。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甘草酸、泼尼松治疗组形态结构损害程度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约30%)轻微,纤维化程度约15%~20%。电镜结果:马兜铃酸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变性、坏死,线粒体等细胞器损伤明显,有细胞核变异。甘草酸、泼尼松组以小管损伤为主,线粒体等细胞器正常,细胞核变异少见,间质胶原纤维较少。结论 甘草酸、泼尼松对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降低血肌酐,改善肾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马兜铃酸造成的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减少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肾康宁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7只为正常组,其余53只采用2.5%腺嘌呤悬浮液灌胃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21d后将5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氯沙坦组[10 mg/(kg·d)]、慢肾康宁低剂量组[7.5g/(kg·d)]、慢肾康宁中剂量组[15 g/(kg·d)]、慢肾康宁高剂量组[30g/(kg·d)],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30d.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MTP),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实时定量PCR测定肾组织GRP78、转录激活因子4(ATF4)、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和慢肾康宁各剂量组SCr、BUN、24hMTP均显著下降(P<0.01),eGFR上升(P<0.01).病理观察,模型组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坏死、脱落,肾小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内腺嘌呤代谢产物沉积和胶原纤维增生,氯沙坦组和慢肾康宁各组较模型组病理变化轻.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GRP78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水平均下降(P<0.05或P<0.01).各给药组GRP78、ATF 4、CHOP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慢肾康宁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组织内质网应激PERK-eIF2α-ATF4-CHOP通路过度表达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肾脏保护功能,这可能是它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中药复方肾衰合剂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肾脏修复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4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予肌肉注射甘油造成ARF模型,同时正常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西药组予维拉帕米、中药组予肾衰合剂灌胃.观察各组大鼠1~5天肾功能、肾脏病理、肾组织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mRN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1)肾功能:模型组及两用药组第1天时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显著增高(与正常组比较,P<0.01),但中药组、西药组大鼠SCr上升幅度较模型组低(P<0.05);中药组大鼠第3天时肾功能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P<0.01),至第5天时接近正常组.(2)肾脏病理:中药组大鼠各期肾组织病变均较模型组轻,尤其在第3天时(约中期)可见部分肾小管细胞再生,至第5天(约恢复期)肾组织重建良好,且明显优于西药组.(3)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中药组大鼠第3天时肾小管上皮细胞EGF mRNA、PCNA的表达显著增高,与同期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肾衰合剂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EGF mRNA的表达,促进肾脏组织的再生修复,缩短了ARF的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