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考察棉酚纳米混悬剂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生物样品中棉酚的含量,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85∶15),检测波长238 nm。比较棉酚纳米混悬剂和棉酚溶液经尾静脉给药后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组织分布特点的差异。结果:棉酚纳米混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面积、药物体内滞留时间、表观分布容积、消除速率和最大血药浓度分别为(18 792.56±2 304.43)μg·L-1·h-1,(21.82±1.60)h,(0.75±0.16)L·kg-1,(1.37±0.37)L·kg-1·h-1,(17 589.81±3 034.14)μg·L-1。棉酚纳米混悬剂在肝、心、脾、肺及肾中的相对摄取率分别为1.44,3.21,12.19,1.88,6.54。结论:棉酚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在各组织中的浓度水平,且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组织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循环时间。纳米混悬剂很有可能成为棉酚的一种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氨喋呤磁靶向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小鼠体内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采用逆向蒸发法自制了甲氨喋呤磁靶向脂质体;研究了其在体内的组织分布和磁靶向作用。结果所建立的HPLC线性良好,回收率高,精密度好;经过小鼠尾静脉给药后,在两肾脏处设一磁场,结果证明,具有很好的靶向性。结论甲氨喋呤磁靶向脂质体磁场条件下在靶部位有明显的浓集,具有良好的靶向性,所建HPLC用于甲氨喋呤体内分布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5):20-23
目的:建立五味子中7个有效成分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测定方法,探讨它们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交叉给药设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Wistar大鼠单次单剂量灌胃五味子提取物(0.5 g药材/kg)后的各组织中人五味子醇甲、戈米辛D、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的浓度,从而计算出其在大鼠肝、肾、脑中分布情况。结果:灌胃给予五味子提取物后,在大鼠的肝、肾、脑中均可检测到五味子中7个成分,且在肾中含量最高,脑中最低。结论:五味子提取物口服灌胃后,其中7个成分均分布于大鼠肝、肾、脑中,在肾脏中的含量普遍高于其它两具脏器,以给药后3小时后含量最高,在肝中的含量次之,在脑中的含量最低,但均可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重结晶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剂,以纳米粒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对制得的纳米混悬剂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及小鼠组织中的紫杉醇浓度。结果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粒径为214.4 nm,PI值为0.09,平均Zeta电位为-22.7 mV,体系稳定。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和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65和3.77 h;AUC分别为5.20和20.34 μg·h·mL-1;MRT分别为3.20和2.75 h;CL分别为2.05和0.56 L·kg-1·h-1。与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在小鼠肝、脾、脑组织中的药物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处方简单,制备工艺稳定,且具有良好的肝、脾靶向性,对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心、肾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马钱子碱的体内分布特征。方法 建立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组织和血浆中马钱子碱浓度的方法。大鼠静脉注射马钱子碱5 mg·kg-1,测定不同时间点(5,20,60,120,180 min)马钱子碱在组织和血浆中的浓度。结果 马钱子碱在肾组织中分布最多(22 %),其次是脾(18 %)、小肠(16 %),在性腺中亦有一定分布(11 %),在脑中的分布最少(1 %)。结论 马钱子碱具有很高的组织亲和性,而且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较大,肾组织浓度最高,提示肾脏很可能是其主要的排泄途径;脾组织浓度也较高,可能与马钱子碱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有关;在性腺中亦有一定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牡荆苷纳米混悬剂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以Wistar大鼠为模型动物,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牡荆苷的含量,并采用3P8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血浆样品中牡荆苷在0. 5~2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0. 3μg·m L~(-1)。牡荆苷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准确度在85%~115%范围内。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力学符合二房室模型,分布相半衰期T_(1/2)α=2. 4924 min,T_(1/2)β=57. 123 min,K_(12)=0. 159 min~(-1),K_(21)=0. 035 min~(-1),K_(10)=0. 965 min~(-1),AUC=407. 668 mg·min·L~(-1),CL=0. 0074 L·kg~(-1)·min~(-1),Vc=0. 0762 L·kg~(-1)。结论: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牡荆苷含量HPLC方法,此法适用于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黄酚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囊、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大黄酚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差异,通过大黄酚制剂的组织分布特性来了解剂型的药效学特性。以期选出对脑部靶向最强,药效最佳的大黄酚制剂。方法 小鼠尾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制剂,按不同时间点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以及血浆,经过打匀浆去蛋白处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织的大黄酚分布。结果 三种大黄酚制剂与大黄酚单体溶液相比,均能延长在小鼠体内的消除时间,并且有较好的组织器官靶向性。结论 三种大黄酚制剂的组织分布相比较,以大黄酚脂质体在各组织的分布较好,脑组织靶向最为显著。大黄酚脂质体有望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3-正丁基苯酞(NBP)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05 moL·L-1醋酸钠溶液-乙睛(50∶50,用醋酸调节pH 4.5),检测波长228 nm,柱温40 ℃。大鼠按3-正丁基苯酞混悬液单剂量360 mg·kg-1灌胃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中3-正丁基苯酞的含量。结果 3-正丁基苯酞在各组织样品中的线性范围均为0.049 8~9.96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给药后1 h在肾中3-正丁基苯酞的浓度最高,其次是脑、心和肝。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适合用于研究3-正丁基苯酞在大鼠中的组织分布。研究表明,3-正丁基苯酞在大鼠体内分布快而广,且可通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情况.方法:以尼膜同为参比,研究自制尼莫地平纳米混悬剂在SD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果:尼莫地平纳米混悬剂在口服灌胃后禁食与进食大鼠体内的Cmax分别为(242.96±47.50) μg/mL和(236.33±7.80)μg/mL,AUC(0-t)分别为(409.01±89.34)μg·h/mL和(415.42±42.76)μg·h/mL;以尼膜同为参比,尼莫地平纳米混悬剂在禁食与进食条件下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657%和522%.结论:在比较食物效应对口服尼莫地平制剂的影响时,尼膜同在进食状态下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是禁食组的1.28倍,而纳米结晶进食组大鼠的生物利用度仅为禁食组的1.02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UPLC-MS检测小鼠主要脏器中石斛碱的含量,探讨石斛碱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方法:建立组织样品中石斛碱的分析方法,小鼠灌胃给予石斛碱(剂量60 mg·kg-1),分别于0,30,60,120 min收集小鼠心、肝、脾、肺、肾、脑和肠组织,样品处理后采用Q-Exactive型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系统分析,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9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可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离子模式检测石斛碱含量,选取盐酸伪麻黄碱为内标。结果:小鼠各组织样品中内源性物质对石斛碱含量测定无干扰,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石斛碱在小鼠心、肝、脾、肺、肾、脑和肠组织中均有分布,30 min均已达峰值,此时肝脏样本中石斛碱质量浓度最高(1 241.69±78.64)μg·L-1。60 min时各组织样本中石斛碱含量已显著降低,此时空肠组织样本中石斛碱质量浓度最高(166.15±10.80)μg·L-1。120 min时各组织样本中石斛碱含量进一步降低,此时以回肠组织样本中石斛碱质量浓度最高(118.25±8.51)μg·L-1。结论:石斛碱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较为广泛,其中肠组织和肝脏中药物浓度较高。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提示石斛碱能够透过血脑屏障,为阐述其具有神经药理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 伊曲康唑 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方法 昆 明种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曲康唑脂质体及伊曲康唑注射液( 15 mg · kg-1 ),采用 LC-MS/MS 测定组织中不同时间的药物浓度。 结果 与伊 曲康唑注射液相比, 伊曲康唑 脂质体在小鼠肝、脾组织中的分布显著增加, AUC 分别为注射液的 1.95 和 3.47 倍;伊曲康唑脂质体在心、肾中的分布显著降低, AUC 分别为注射液的 29.9% 和 40.9% ;伊曲康唑脂质体延长了药物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 MRT 为对照组的 2.7 倍 。 结论 与 注射液组相比,伊曲康唑脂质体 在血浆和心、肝、脾、肾组织中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灌胃口服鱼腥草挥发油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小鼠灌胃口服鱼腥草挥发油5.0 g/kg的组织分布实验表明,气管药物浓度最高,其次依次是肠、肝、肾、心、血、脾、肺、脑、肌肉;而给药7 h后,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均已下降90%以上。结论: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主要分布于气管、肠、肝、肾组织中,本实验为鱼腥草的合理使用及二次开发提供了药代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海藻酸钠改性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昆明小鼠8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按顺铂剂量10 mg·kg-1从尾静脉推注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或顺铂0.2 mL,于给药后1,2,4,10 h,1,3,7 d,分7个时间点各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一组小鼠(6只),取出小鼠的心、肝、脾、肺、肾组织,经强酸湿法消化后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各组织样本中铂的浓度。结果 给药后7个不同时间点磁性顺铂在各组织中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顺铂(P<0.001),7 d后实验组中肝、脾、肾组织中磁性顺铂的浓度分别为(8.31±1.92 )、(24.23±6.02)、(3.02±0.74) μg·g-1,而对照组中顺铂分别只有(1.47±0.64)、0、(1.62±0.38) μg·g-1。结论 一次性给药后海藻酸钠改性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与顺铂不同,前者主要分布于肝、脾,并在组织中维持较长时间,后者主要分布于肝、肾,较快从组织中被清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龙脑在小鼠组织中GC-FID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艾片口服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 方法: 小鼠按30.0 mg·kg-1灌胃给予艾片,分别于给药后1,3,5,10,20,30,60,90,120 min脱颈椎处死小鼠,迅速分离出小鼠全脑、心、肝、脾、肺、肾,匀浆后以十八烷为内标,乙酸乙酯萃取,采用GC测定各组织中龙脑质量浓度。 结果: 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中萃取回收率、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艾片口服给药后分布于各主要脏器,组织中龙脑含量顺序为肝>肾>心>脑>脾>肺,龙脑在肝、肺、脾中达峰时间明显早于心、脑、肾。 结论: 建立的GC-FID适用于组织中龙脑的含量测定,艾片在不同组织内分布存在差异,在肝、肾、心、脑等血流丰富的组织中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肺靶向多柔比星微球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性。方法 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多柔比星微球,对其特性进行考察,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柔比星微球在小鼠体内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并评价其靶向性能。结果 微球外观为橙红色,形态圆整、均匀,5~15 μm的微球占总数的85.5%,载药量为4.05%,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多柔比星原料药溶液和多柔比星微球以后,微球在肺组织的分布明显提高,并且微球在肺组织的相对摄取率、靶向效率比以及峰浓度比分别为多柔比星溶液组的2.21、1.97~3.36以及1.68倍,同时肺组织切片也表明药物微球具有靶向性。结论 多柔比星微球在小鼠体内具有明显的肺部靶向特性,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多西紫杉醇纳米胶束的药代动力学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多西紫杉醇纳米胶束;利用HPLC建立多西紫杉醇(DTX)在生物样品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方法学评价;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利用尾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分别考察游离药物(DTX),非pH敏感性载药胶束(PELA-DTX),pH敏感性载药胶束(PBAE-DTX)在给药剂量为20 mg·kg-1时,对荷瘤小鼠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了多西紫杉醇纳米胶束PELA-DTX与PBAE-DTX;采用HPLC建立了多西紫杉醇在小鼠体内的含量测定方法,且该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要求。PBAE-DTX的血药浓度在24 h内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与PELA-DTX,DTX相比,PBAE-DTX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增大3.63%,8.96%,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延长了2.86%和6.43%,半衰期延长,药物血液循环时间延长。给药后1 h内,3种多西紫杉醇制剂在心、肝、脾、肺、肾及肿瘤组织中均有分布,随时间延长,分布降低,且24 h时PBAE-DTX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显著高于PELA-DTX和DTX。结论:PBAE-DTX能够延长多西紫杉醇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在肿瘤组织的分布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的方法考察北豆根中蝙蝠葛碱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方法:小鼠组织匀浆液经沉淀蛋白,以缓冲液(0.68mL磷酸和0.71mL的三乙胺加纯净水至500mL,过0.22μm水系微孔滤膜)-乙腈(76∶24)为流动相,经Hypersil ODS2(4.6mm×150mm,5μm)分离,检测波长为281nm,进行色谱分析。结果:小鼠经静脉注射15mg/kg和灌胃100mg/kg给药后,组织分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给药后各脏器组织的药物含量均明显高于血浆药物浓度,灌胃给药后,药物含量依次为胃、肠、肝、脾、肺、肾、心、肌肉、脑、血浆。结论:蝙蝠葛碱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相对广泛,各脏器均有分布且药量均明显高于血浆药物浓度,且在动物体内有一定的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