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自拟方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型,予以肾衰方为基础方根据不同证型加减应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检验的改善程度。[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肾衰方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肾功检验均有所改善,以肾功作为评定疗效的标准,总有效率达76.7%。[结论]通过中医辨证以肾衰方为基础方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同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李顺民教授运用肾衰1号方治疗慢性肾衰的思路与验案。方法:通过总结目前医家对慢性肾衰的辨证分型,结合其病因病机认识,李顺民教授提出脾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主张从脾论治,并根据本病的病机及临床特点创制出肾衰1号方应用于临床。结果:2例慢性肾衰患者应用肾衰1号方治疗后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结论:肾衰1号方是治疗慢性肾衰的一首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段光堂教授运用肾衰Ⅰ号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段光堂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脾肾气虚为本,湿浊瘀血内壅为标,依据本病的病机创制出肾衰I号方应用与临床。应用肾衰Ⅰ号方治疗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说明肾衰I号方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4.
对肾衰散治疗慢性肾衰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 ,将 5 6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2 6例。结果表明 ,肾衰散治疗慢性肾衰总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 ;对慢性肾衰患者血尿素氮的影响优于对照组 (P <0 .0 5 )。说明该方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恶心、呕吐、乏力、皮肤瘙痒症状 ,可降低血尿素氮水平。该方疗效可靠 ,未发现毒副作用 ,值得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患者临床疗效及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尿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影响,探讨“脾虚湿热”对加重慢性肾衰进展的机理。方法将106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针对慢性肾衰加重因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治疗。疗程60天。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IL-6、尿TGF-β,使IL-2有显著的增加。结论早中期慢性肾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蛋白尿“。湿热”作为加重CRF的影响因素,与高度表达的细胞生长因子和代表炎症的白介素对肾组织的损害有关,而“脾虚”与IL-2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肾衰散治疗慢性肾衰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将56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结果表明,肾衰散治疗慢性肾衰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对慢性肾衰患者血尿素氮的影响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恶心、呕吐、乏力、皮肤瘙痒症状,可降低血尿素氮水平。该方疗效可靠,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7.
先小乐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793-1794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整体功能代偿疗法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肾衰患者5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慢性肾衰整体功能代偿疗法”理论,给予参芪地黄汤合降浊方加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显效者19例,有效者26例,无效者5例,总有效率90.00%.治疗后Scr、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或0.01).结论 此疗法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衰患者肾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将40例慢性肾衰(CRF)竭患者,给予肾衰方口服,以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肾衰方治疗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总有效率为65.0%,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增加,U-TP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尿常规红细胞记数、TC、TG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素氮、血肌酐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衰方能有效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改善CRF患者临床症状,延缓CRF进展。可以改善贫血,可有效提高血RBC,Hb。肾衰方可降低尿蛋白,而对尿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7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100)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n=9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脾清化方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面色无华、少气乏力、纳差腹胀、小便灼热不利、舌苔黄腻等症状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Sc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脾虚湿热症状,提高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养血补肝方合并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肾衰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血补肝方,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3%(P<0.05);在减轻促红细胞生成素致血压升高副作用方面,治疗组作用明显.结论:自拟养血补肝方结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贫血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对慢性肾衰患者蛋白尿、高血压及肌酐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5例辨证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予以健脾益肾方及降压、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对照组41例,予以安慰剂治疗及对症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压和肌酐清除率(Ccr).结果:健脾益肾方治疗组能有效降低慢性肾衰患者尿蛋白,减缓肌酐清除率的下降(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对慢性肾衰患者有较好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林家坤教授运用命门学说创建的抗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抗肾衰方,对照组服尿毒清颗粒。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肌酐均有所上升,与慢性肾衰竭的自然病程有关,而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有所升高,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试验组具有延缓慢性肾衰病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衰1号方"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肾病科门诊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46例,口服"肾衰1号方"治疗1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相关症状积分和血肌酐的变化,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和血肌酐均有明显降低,其中显效患者27例,占18.9%,有效患者50例,占35.0%,稳定患者42例,占29.4%,无效患者24例,占16.7%。结论:"肾衰1号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扬州市中医院肾脏科制剂肾衰灌肠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肾虚湿浊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合理蛋白质饮食、纠正贫血、口服金水宝和开同等基础治疗。治疗组每天加用肾衰灌肠方保留灌肠1 h。2组均以10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指标,而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灌肠方通过渗透、吸附等作用,清除血液中肌苷、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并将中药的有效成分吸入血液中,从而有效地保护和改善残余肾单位,延缓和稳定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药保留灌肠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治疗中应受到重视,并突出辨证论治。清热化湿祛瘀方用于肾衰临床上出现的"热毒炽盛证"、"火毒瘀滞证"、"湿热蕴结证";温补脾肾方用于急性肾衰恢复期、慢性肾衰出现的"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肾气阴俱补方用于急性肾衰恢复期、慢性肾衰出现"肾阴亏损证"、"肝肾阴虚证"、"肝肾气阴两虚证";燥湿化痰利水方用于慢性肾衰病程中出现的"痰湿中阻证"、"水气证";活血化瘀方:用于慢性肾衰病程中出现的"血瘀证"。操作到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患者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CRF)是所有进展性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随着各种继发性肾脏病的增加,慢性肾衰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地治疗慢性肾衰,加强慢性肾衰患者肾保护作用.延缓病程进展,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采用健睥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2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肾衰方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肾衰方,对照组30例加用尿毒清颗粒,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的检测指标的变化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构成比及临床疗效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0.05),中医证候积分数值、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瘦素(LP)、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05或0.01),血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0.05或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肾衰方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临床证候及营养状态,保护残余肾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中药复方肾衰方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瘦素水平和微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发生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最终将采用价格昂贵的透析疗法和肾移植手术等治疗。如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直是肾内科医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自拟肾衰缓方治疗慢性肾衰早中期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验方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湿热证营养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CRF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肾衰方,对照组用开同片。结果:肾衰方能明显改善CRF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能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P<0.05),降低主症评分及SGA评分(P<0.01)。结论:肾衰方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患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的疗效。方法:34例符合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运用健脾益气清利化瘀方内服结合中药灌肠、肾俞穴艾灸等外治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显效4例,有效22例,稳定7例,BUN、SC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健脾益气清利化瘀方内服结合中药灌肠、肾俞穴艾灸等外治法可改善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的肾功能,能改善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的证候积分,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