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波动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136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研究对象在伤后第1、2、3、5天以及第7天内的24 h血压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的昼夜变化情况不符合“杓型”的变化规律,血压的负荷逐渐增大,且患者的血压值明显增高。血压的低谷时间消失,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节律不明显。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病变的初期存在应激反应使血压升高,之后血压会呈现自然下降恢复趋势,从而保护脑细胞不受到更严重损害。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及时反映颅脑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24 h血压动态变化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欧阳素星 《华西医学》1998,13(3):268-269
24小时血压监测发现,血压波动规律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对高血压病人42例,正常者12例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美国Spacelabs90217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90例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24h动态血压,并与年龄、性别相配对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了脑卒中患者中35例脑出血患者和55例脑梗死患者的24h动态血压。结果: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24h动态血压均值高于EH患者;24h血压曲线:波峰血压值相近,夜间波谷两值差别较大。两组昼夜节律有极显著差异(P〈0.01)。脑卒中组中脑出血组24h动态血压均值高于脑梗死组。结论:血压增高,昼夜节律消失有发生脑卒中可能,应加紧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60例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例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高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与EH基本相同,两组患者夜间血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但高原高血压以DBP增高为著;高原高血压患者与EH患者24h血压曲线:白昼(6:00-22:00)及夜间(22:00-6:00)曲线均呈重叠、交叉状态。结论:凡移居高原前血压正常,移居高原后血压持续增高,能除外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波动曲线呈长柄杓型,且以DBP增高为著,提示为高原高血压。返回平原后血压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监测了老年高血压162例和老年非高血压267例24h动态血压。结果表明,老年高血压组的动态血压波动规律呈双峰双谷型,血压波动范围大;老年非高血压组的动态血压波动规律与其相似,但血压波动范围较小,两组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这对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应用降压药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对继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的特征,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并将同时期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对照组,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血压监测结果以及日间、夜间压力负荷值、夜间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研究组24h平均收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相应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1月在心内科治疗的8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血压健康教育、监测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及血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波动有明显节律性,每日7:00左右达第一高峰,19:00左右达第二高峰,24:00的血压最低,但血压波动曲线的上升速度和下降速度变缓。经护理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为(135.3±15.2) mmHg,24 h平均舒张压为(82.1±6.3)mmHg,24 h平均脉压差为(53.2±5.1)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846,-9.3358,1.9989;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动态而客观地监测,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病情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因而护理工作繁重。总结我院50例病人护理体会有:(1)对病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应用监测仪。(2)加强对受累器官如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功能的保护和监测。(3)对血糖的检测控制在正常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准确判断病情变化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CI发生情况分为无脑梗死组(n=41)与脑梗死组(n=19).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24 h...  相似文献   

12.
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60例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例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高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与EH基本相同,两组患者夜间血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但高原高血压以DBP增高为著;高原高血压患者与EH患者24h血压曲线白昼(600~2200)及夜间(2200~600)曲线均呈重叠、交叉状态.结论凡移居高原前血压正常,移居高原后血压持续增高,能除外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波动曲线呈长柄杓型,且以DBP增高为著,提示为高原高血压.返回平原后血压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人类常见疾病,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为此。我科于2001~2005年开展了8批高血压专项疗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据血压情况调查降压药物,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稳定控制血压。我们通过疗养前后对高血压疗养员进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对比发现血压有明显降低,从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美国产太空实验室90207型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08例老年脑卒中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包括采用固定日间和夜间时间段,日间每15分钟、夜间每30分钟记录1次。包括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24h、日间及夜间血压负荷值。结果 108例患者24h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及血压负荷值等参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白大衣高血压占13.5%。结论 24h动态血压监测比随机血压测定更准确、更能反映患者的血压水平,准确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透析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状况,找出护理规律。方法对44例透析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透析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透析程序中血压升高较透析问题为甚;(2)血压波动规律,收缩压在透析程序中于穿刺,进食,回血时呈现三个小高峰,引血,回血前30min略趋下降,回血后2-4h呈较高趋势,舒张压总体波动较平坦;(3)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基本消失;(4)透析时的血压波幅,间期的平均动脉压均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以上结果使我们对透析高血压有了深层次认识,对提高透析护理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是造成靶器官的危害 ,以至发生心、脑、肾的严重合并症而危及生命。为了控制和延缓危害的发生 ,我科对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病人做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健康教育 ,指导用药 ,调节生活方式 ,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1 方法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我科对偶测血压三次增高、符合 1 993年WHO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1 0 3例病人 ,用北京同仁光电公司的AMR 4 0 2型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检测仪常规做 2 4hABPM。测定时间为 6~ 2 2时 :2 0min一次 ;2 2时~ 6时 :4 0min一次 ,…  相似文献   

18.
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高血压(HBP)病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91例其中41例正常血压及50例高血压患者的24hABPM观察,分析血压波动的变化规律,探讨ABPM对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凡  孙大宝  张振声  张密 《临床荟萃》2000,15(12):541-542
我们对5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脑出血患者5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44例,女性6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9.4岁。50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高血压病史。1.2 实验室检查 血脂增高26例(胆固醇高3例,甘油三酯高23例),红细胞压积增高23例,心电图异常37例(左室肥厚17例,20例为STT改变)。1.3 CT检查 50例均在发病当天行脑CT检查。在CT片上出血灶为高密度影,提示为新的出血病灶。病灶大小按π/6×长×宽×层面计算体积[1],出血量在10~60ml大小。其出血灶分布如下:基底节出血2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者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监测42例颈段(C3~C7)、45例胸腰段(T8~L4)脊髓损伤患者24h动态血压,分别比较两组白天坐位、立位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卧位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以及收缩压的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两组白天立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坐位、立位收缩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段脊髓损伤者存在体位性低血压,且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倒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